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以旱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土壤Cu浓度(0、100、200 mg/kg)、Pb浓度(0、300、600 mg/kg)处理下旱稻地上部分生理抗性影响。[结果]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抑制100 mg/kg Cu、300 mg/kg Pb处理下POD、CAT以及SOD活性,但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200 mg/kg Cu处理下,接种处理抑制SOD活性却提高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600 mg/kg Pb处理接种处理下SOD、POD活性与未接种处理无显著区别,但是显著抑制CAT活性以及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不同的Cu、Pb浓度处理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体内的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影响不同,因而对于重金属引起的旱稻地上部分氧化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耐寒性甘蓝品系在低温胁迫下氮代谢相关指标及色素含量间的差异,为甘蓝品系筛选和耐寒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耐寒(231、235)和2个不耐寒(161、163)甘蓝品系为材料,测定分析低温胁迫下其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耐寒甘蓝品系中可溶性蛋白呈增加趋势,低温胁迫3d时,耐寒甘蓝品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品系231和235分别增加15.79%和12.70%,不耐寒甘蓝品系中蛋白含量趋于平稳,在常温恢复2d后(处理5d),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降低;NO3--N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在低温胁迫期间均呈降低趋势,胁迫5d时变化不显著(P>0.05,下同);NH4+-N含量则呈增加趋势,胁迫5d时,品系231和235幼叶的NH4+-N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而品系161和163幼叶的NH4+-N含量依然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增加27.05%和20.85%.[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甘蓝品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以促进氮代谢和光合作用,从而增加其对低温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氮肥和Trinexapac-ethyl(TE)对草地早熟禾草坪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草地早熟禾草坪的剪草量及颜色进行评定。其中,氮肥设4个水平:0(N1)、20(N2)、25(N3)、30(N4)kg/(hm2·month),TE设3个水平0(TE1)、312.5(TE2)、625.0(TE3)ml/(hm2·10d)。[结果]不同氮素水平和不同TE水平处理间,剪草量在各个时期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P<0.01);N与TE的互作对草坪草剪草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在试验的各个时期,不同氮素水平下,TE2、TE3处理都比TE1处理的剪草量显著降低。不同氮素水平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时期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TE水平处理间以及N与TE的互作效应对草坪叶绿素含量影响在6月份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试验中,在不同时期4个氮素水平的叶绿素含量均是TE3处理含量高于TE1处理。[结论]在各个氮素水平下,使用TE均能够抑制草坪生长,改善草坪颜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苦豆子沤肥不同时期基本养分含量的变化及秸秆腐熟剂对苦豆子沤肥的影响.[方法]向苦豆子沤肥中添加一定量的秸秆腐熟剂,以未添加秸秆腐熟剂的沤肥为对照,每隔15 d取样,测定不同时期沤肥液的氮,磷,钾含量.[结果]添加秸秆腐熟剂处理沤肥液的全氮最高含量为121.03g/kg,比未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处理提前30 d出现,全磷最高含量为14.13 g/kg,比未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处理高出86.17;,提前15 d出现.两个不同处理全钾最高含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整个沤肥过程中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苦豆子沤肥液总磷量较高,全氮、全钾含量的影响不大,但全氮、磷、钾最高含量比未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处理提前出现.说明向苦豆子沤肥中添加一定量的秸秆腐熟剂可加快沤肥进程以及缩短沤肥周期和养分浸提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凉粉草生长的适宜硒肥浓度及凉粉草硒动态积累规律,为富硒凉粉草生产的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0 mg/L (CK)、正硒宝浓度5.55 mg/L (Z_1)、6.65 mg/L(Z_2)、百沃硒浓度6.65 mg/L(B_1)、13.30 mg/L(B_2)等硒肥处理,在凉粉草草封行(6月30日)至采收前30 d(8月4日)各喷施5次(每次间隔时间7 d),研究不同硒肥处理对凉粉草地上部生长、产量及硒动态积累的影响。[结果]喷施硒肥对凉粉草叶片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适宜的硒肥喷施浓度可促进凉粉草茎生长和产量提高,其中B_1处理下凉粉草茎最长(83.98 cm)、产量最高(干重662.6 kg/667m~2);硒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凉粉草硒含量和硒积累量,但随着硒肥喷施次数及生长期的增加,凉粉草硒含量先升高后降低,Z_2和B_2处理的硒含量高峰期(8月2日)早于Z_1和B_1的硒含量高峰期(8月9日),Z_1、Z_2、B_1和B_2处理凉粉草的硒含量高峰分别为0.397 mg/kg、0.478 mg/kg、0.898 mg/kg和1.784 mg/kg,凉粉草对硒的吸收表现为B_1(15.09%)B_2 (10.74%)Z_2 (9.10%)Z_1 (4.68%)。[结论]综合凉粉草田间生长性状、产量表现、硒动态积累及硒吸收,百沃硒浓度6.65 mg/L(B_1)用于田间栽培富硒凉粉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铜矿区先锋植物鸭跖草对铜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铜矿区先锋植物鸭跖草的耐Cu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鸭跖草的富铜及生理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鸭跖草根系能够吸收大量的Cu离子,而其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小,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鸭跖草根系和地上部Cu含量均显著增加。高浓度Cu抑制了根对Fe、Mn离子的吸收,但显著增加了其对Ca离子的吸收,Cu处理在短时间内能提高鸭跖草叶绿素和糖的含量,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根系活力,而低浓度Cu处理则在短时间内可诱导谷胱甘肽(GSH)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究氮素粒肥缓解水稻灌浆期高温胁迫响应生理机制,为栽培措施缓解水稻高温危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于开花期进行低氮(每盆0 g纯氮)、中氮(每盆0.8 g纯氮)、高氮(每盆1.6 g纯氮)3种施氮水平处理,6 d后移入温室进行高温处理。测定了水稻叶温及穗温,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SOD、POD、NR、GS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含量等。[结果]施用氮素粒肥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叶温和穗温,减少了高温下MDA的积累,促进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了水稻植株氮代谢,增加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氨基酸的含量。灌浆期高温降低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氮素粒肥的施用显著缓解了高温对千粒质量和稻谷产量的影响。2个品种产量在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以低氮高温处理最低,高氮常温处理最高。‘宁粳3号’对高温胁迫更为敏感,减产幅度更大。高温胁迫初期水稻叶片内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内氨基酸含量呈下降态势。氮素粒肥的施用既显著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灌浆早期叶片中氨基酸的含量,同时也能持续维系水稻叶片有较高的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了水稻抗逆性。[结论]氮素粒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植物体内氮代谢水平与抗氧化酶活性,并增加叶片氨基酸含量,减少高温逆境条件下水稻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8.
底栖藻类-苦草对猪粪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底栖藻类和沉水植物(苦草)对猪粪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苦草恢复重建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猪粪废水处理,进行了为期32d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底栖藻类、苦草、底栖藻类-苦草处理组对高浓度猪粪废水的COD和氮、磷均存在显著的去除效果;COD的最大去除率均大于86%,底栖藻类-苦草混合培养对高、中浓度猪粪废水中磷、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大于62%和70%,高于二者单独培养的处理组(均小于59%和65%)。实验期间,底栖藻类、苦草和浮游藻类Chla含量的变化以及苦草的CAT、MDA含量变化表明,高浓度的猪粪废水会对苦草产生短期的逆境胁迫,但底栖藻类的存在可以减缓高浓度氮磷对苦草的胁迫效应,在中浓度氮磷且有底栖藻类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苦草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光质组合对番茄开花初期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Micro Tom’为试材,研究白光(CK)、白蓝组合光(WB)、白红组合光(WR)、白绿组合光(WG)、白红蓝组合光(WRB)对番茄开花初期碳、氮代谢及开花、结果时间的影响。[结果]WRB处理使番茄植株开花、结果时间提前,分别比CK提早了5和7 d。WRB和WB处理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CK增加92.9%和21.3%。WRB处理下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CK。WRB处理显著提高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WB和WR处理下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CK。WRB处理下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CK。WRB处理下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CK。[结论]白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促进碳的同化和氮的吸收,加速物质积累,满足植株体内养分需求,从而促进番茄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将蚓粪应用于牧草栽培,研究牧草对蚓粪中Cu、Zn的吸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牧草品种在Cu、Zn污染蚓粪基质中的生长及重金属吸收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株中的Cu、Zn含量,用Statistic6.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墨西哥玉米的生物量和Cu、Zn总积累量最大。欧洲菊苣地上部分的Cu、Zn含量相对较高。紫花苜蓿南方型地上部分的Cu吸收率和欧洲菊苣地上部分的Zn吸收率最大。[结论]在试验条件下,串叶松香草、高丹草、冬牧70黑麦、墨西哥玉米能够较好生长并收获相对较高的生物量。各牧草品种对Cu、Zn污染蚓粪具有一定的耐性和对Cu、Zn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种浮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能力。[方法]选择采自鄱阳湖3种不同的浮水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槐叶萍),利用软隔离小区试验研究了它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效果。[结果]浮水植物处理进行150 d时,3种浮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槐叶萍(70%)>凤眼莲(67%)>浮水莲(61%);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凤眼莲(56%)>水浮莲(53%)>槐叶萍(49%)。凤眼莲和槐叶萍处理围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较好,这与植物自身吸收同化污染水体中氮素、磷素的能力大小及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作用都有关。凤眼莲和槐叶萍在提高水体透明度方面效果也较好。[结论]凤眼莲和槐叶萍的长势最佳,生长周期长,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对其他水质指标的改善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矿源性黄腐酸(Fulvic acid,FA)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樱桃谷肉鸭48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分别饲喂含0、0.25‰、0.50‰和0.75‰的矿源性FA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矿源性黄腐酸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饲粮添加不同比例的FA对肉鸭全试验期的体重、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个别周龄的体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有显著的影响(P0.05);FA对血清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尿素氮浓度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尿酸浓度随着饲粮中FA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试验组Ⅰ尿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A对粪中的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肉鸭日粮FA含量的增加,排泄物中尿酸和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鸭饲粮中添加黄腐酸钾能够提高饲料氮的利用率,生产中肉鸭饲粮中的FA含量以0.75‰为宜。  相似文献   

13.
刘全美  程必胜  祖国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53-22355,22386
[目的]探讨泊湖沉水植物的移植扩繁效果。[方法]2008~2009年,选择泊湖水深0.5~1.5m的区域作为移植扩繁优质沉水植物示范区,利用播种和网袋垂挂育苗等方法移植扩繁菹草、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沉水植物。[结果]当菹草鳞状石芽播种量为15000g/hm^2。时,其扩繁生物量达3935g/m^2。当轮叶黑藻种芽和苦草种子播种量为3750g/hm^2时,移植扩繁区沉水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为2573g/m^2,其中轮叶黑藻的平均生物量为1352.5g/m^2,苦草的平均生物量为631.3g/m^2。[结论]选择优质沉水植物菹草、轮叶黑藻和苦草在泊湖适宜水深移植扩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氮肥形态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中,将印度芥菜播种到含醋酸铅的土壤中,分别对其施以不同形态的氮肥:(NH4)2SO4、NH4NO3和Ca(NO3)2,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结果]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地上部和根系含铅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系铅含量的影响依次为:(NH4)2SO4>NH4NO3>Ca(NO3)2。[结论]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系含铅量有显著影响,施(NH4)2SO4时含铅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铜胁迫对绿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为培养液,研究Cu2+对绿豆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当Cu2+浓度在0~70 mg/L梯度内,绿豆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和叶绿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Cu2+浓度为50 mg/L时,SOD活性和POD活性为最大值,随着浓度增大,活性下降;低浓度Cu2+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当Cu2+浓度为20 mg/L时,绿豆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随着浓度增大,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铜胁迫明显影响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导致绿豆幼苗活性氧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土壤盐渍化地区的大豆种植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大豆产量。[方法]采用盆栽法培养大豆,分析10、15和20 mmol/L外源CaCl_2对150 mmol/L Na Cl胁迫下大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三叶期大豆幼苗施加150 mmol/L NaCl胁迫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喷施10 mmol/L CaCl_2处理组与盐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喷施15 mmol/L CaCl_2处理组与盐对照组相比,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升高,其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升高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不显著(P0.05);喷施20 mmol/L CaCl_2处理组与盐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综合分析外源CaCl_2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表明,15 mmol/L CaCl_2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灌水处理水平: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拔节期+孕穗期灌2水(W2),每次灌水定额为600 m3/hm2,研究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叶绿素(Chl)含量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并计算,然后转化为干重表示方法;全氮(N)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采用活体法;蛋白质积累动态先测定籽粒氮含量,然后转化为蛋白质含量。[结果]增加灌水次数能够提高旗叶NR活性、叶绿素和氮素含量,在灌浆盛期灌水处理具有明显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呈V形变化,随灌水次数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在灌浆中前期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而在灌浆后期差异变小。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多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降低,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表现相同趋势。[结论]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外源硼缓解铅对蜈蚣萍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外源硼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的机制。[方法]以水生植物蜈蚣萍为材料,研究了外源硼对不同浓度铅胁迫下植物叶内O2-.产生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随铅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被打破,O2-.产生速率急剧上升。而外施硼有效维持了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降低了O2-.产生速率,并且提高了铅胁迫下蜈蚣萍叶内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结论]外源硼有效缓解了植物的铅毒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槐叶萍在较低温度下对不同污染水平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果及其生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废水试验,研究了较低温度条件下(16℃)利用固氮植物槐叶萍对模拟的3种磷浓度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在3种磷浓度下,槐叶萍对地表水的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末期,在人工模拟的含0.1、0.41、.6 mg/L磷浓度的废水中,铵态氮去除率分别为(86.54±6.23)%(、91.04±7.12)%和(92.14±6.25)%;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78.91±3.12)%(、78.84±6.21)%和(80.29±6.45)%;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5.33±1.53)%(、72.08±3.71)%和(59.70±2.84)%。槐叶萍的生物量随水体中的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槐叶萍可有效地去除富营养化地表水氮和磷,可选用作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植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了在新疆某石化企业污水库周边农田土壤中施加不同浓度钒和EDTA后紫花苜蓿富集钒的规律.[方法]采用钽试剂法萃取植物和土壤中的钒,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在加入相同钒量的条件下,向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的EDTA.随着EDTA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吸收钒量先增加后减少,在EDTA为5mmol/kg时达到最大值.钒在土壤中的5种形态占钒总量的比例总体大小依次为有机物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水溶态.经过对比,紫花苜蓿对土壤中添加EDTA中的钒吸收量比未添加EDTA的略有增加.通过对紫花苜蓿中钒含量和土壤中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种植土壤中添加和未添加EDTA后,紫花苜蓿中钒含量都与土壤中钒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