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水温(20±1)℃条件下,探讨不同饥饿时间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消化酶(胃肠组织胃蛋白酶、肝胰脏脂肪酶和胃肠淀粉酶)和抗氧化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胃肠组织胃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饥饿1、2、4d组胃肠组织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15.80±0.98)、(14.01±1.32)和(13.82±0.93)U,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饥饿2、4d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饥饿1d组。饥饿8d组胃肠组织胃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分别为(12.16±0.44)和(47.43±3.95)U.g-1,显著低于对照组[(16.16±0.23)和(109.98±8.20)U.g-1]。胃肠淀粉酶活性则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饥饿4d组胃肠淀粉酶活性最高[达(1.89±0.08)U.g-1]。饥饿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血清SOD和肝胰脏CAT活性先升高,饥饿1d后迅速降低,饥饿2、4、8d组血清S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下降7.65%、20.37%和28.66%;饥饿2、4、8d组肝胰脏CAT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6.73%、45.58%和63.9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体质量为(21.55±1.62)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投喂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5%、1.0%、1.5%、2.0%、3.0%的饲料,研究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清相关免疫因子、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死亡率和蜕壳死亡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1.0%、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添加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试验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均低;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高,其中1.0%、1.5%和3.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仅1.0%添加组肌肉灰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2.0%添加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成虾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5%~1.5%,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增强其消化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3.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消化酶活性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e亲虾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4、8、12、16d)后,分别测定其内脏消化酶活性及部分组织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饥饿能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肝胰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这3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饥饿第4天下降幅度最大;脂肪酶活性则在第8天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继续延长,其活性下降不明显。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免疫学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稍微增加,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第8天显著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12d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菌酶活性在饥饿的前8d变化不显著,饥饿第12天溶菌酶活性下降50%,此后下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以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为研究对象,将麻雀分为对照组、饥饿驯化1、2、3、4d组(分别禁食1、2、3、4d),驯化后,对试验动物的体重、体脂含量、基础代谢率及主要器官重量进行测定,用硫酸-蒽酮法测定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结果表明:肝糖原含量高于肌糖原含量,饥饿驯化使麻雀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极显著下降;体重及主要器官重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稻田以不同的时间间隔投放克氏原螯虾,并投放足量的饲料(饱食组)或不投放任何饲料(饥饿组),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螯虾对水稻早期秧苗损伤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当天放养螯虾的饥饿组和饱食组以及插秧1周后放养螯虾的饥饿组的秧苗整株性损伤数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损伤率分别为100.00%、37.50%、32.50%;插秧1周后放虾的饱食组及2周后放虾组,水稻的总叶片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的,而株高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在给予足量饵料的前提下,插秧1周后放养螯虾为安全模式,插秧2周后放养螯虾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稻田以不同的时间间隔投放克氏原螯虾,并投放足量的饲料(饱食组)或不投放任何饲料(饥饿组),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螯虾对水稻早期秧苗损伤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当天放养螯虾的饥饿组和饱食组以及插秧1周后放养螯虾的饥饿组的秧苗整株性损伤数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损伤率分别为100.00%、37.50%、32.50%;插秧1周后放虾的饱食组及2周后放虾组,水稻的总叶片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的,而株高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在给予足量饵料的前提下,插秧1周后放养螯虾为安全模式,插秧2周后放养螯虾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源,为红螯螯虾幼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作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脂等能饲料,喂养红螯螯虾幼虾8周后,取样测定其生长性能(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肌肉组成(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肝胰腺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及免疫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菜籽油组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下同),而豆油组、花生油组和玉米油组与鱼油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肌肉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以豆油作为脂肪源时更有利于提高肝胰腺的消化酶活力.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肝胰腺的SOD、ACP和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在T-AOC方面,豆油组和花生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结论]菜籽油作为单一脂肪源时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受到抑制,肝胰腺T-AOC相对较低,因此不宜选用菜籽油作为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单一脂肪源;以玉米油、豆油和花生油替代鱼油对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且使用豆油和花生油时肝胰腺T-AOC相对较高,即豆油和花生油可作为替代鱼油的植物脂肪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饥饿补偿对中国林蛙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环境条件下,将1 000只供试中国林蛙随机分成饥饿0(CK),3,6,9,12d5组,每组200只,饥饿结束后恢复投喂饵料,试验时间均为22d,比较各组中国林蛙饥饿结束和试验结束时的粗蛋白、脂肪、糖原含量以及体质量和摄食率的变化,并对中国林蛙补偿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来源进行分析。【结果】饥饿不同时间后,各饥饿组中国林蛙肌肉中的糖原、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各饥饿组中国林蛙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饥饿12d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但饥饿6,9d组的脂肪含量与3d组相比不降反升。试验结束后,中国林蛙各饥饿组的体质量均接近对照组,且差异不显著,呈现出完全补偿生长现象;中国林蛙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饥饿6d组林蛙的糖原含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各饥饿组林蛙肌肉中的糖原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除饥饿6d组林蛙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下降外,其他各组林蛙的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升高。【结论】中国林蛙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其补偿生长效应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的。补偿生长过程中中国林蛙的能量消耗主要来源于肌糖原,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肪,即饥饿时中国林蛙首先动用糖原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9.
石磊  高倩  王磊  黄成  唐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05-4606,4731
[目的]为利用灌木柳作为克氏原螯虾实验室培养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清洁化水产养殖的育苗材料提供基础性研究参数。[方法]使用传统的曝气水培育克氏原螯虾"仔虾"以及较大规格的幼体,研究了灌木柳根系对螯虾存活率、体长增长量和体长变异系数的影响。研究了较大规格的螯虾幼虾在2种氨氮浓度的Ⅴ类污水中的存活情况,并分析了氨氮浓度的变化。[结果]曝气水中灌木柳组"仔虾"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体长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在2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和氨氮净化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在10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而2组氨氮净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灌木柳对提高螯虾幼虾存活率、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效果,而灌木柳对水体氨氮净化范围为2~10 mg/L。  相似文献   

10.
用4种等能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饲料(30%、35%、40%和45%)饲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幼虾(5.46 g±0.51 g )28 d后,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质浓度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两酶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肠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和35%时最高;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时最高,且各饲料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35%组和40%组之间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波浪式变化;35%组与45%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和30%与45%组之间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只有45%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饲料组肌肉蛋白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浓度的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反而下降,除30%组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灰分的测定表明,饲料蛋白浓度对肌肉中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季鹏飞  严幸云  黄成  唐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20-11322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芜萍饵料组分对2种社群规模下螯虾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了芜萍与商品饲料6种比例的混合饵料(0、20%、40%、60%、80%、100%)分别饲喂最小社群与较大社群下的克氏原螯虾幼体,以研究不同芜萍组分下螯虾的生长状况,并对相同芜萍组分下最小社群和较大社群螯虾的生长差异。[结果]2种社群规模的不同芜萍组分螯虾生长结果为:体长最大的均为60%芜萍组,最小的均为纯芜萍组;整齐性最好的均为20%芜萍组;无论是最小社群还是较大社群,各自不同芜萍组分的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相同芜萍组分下2个社群间的同期比较结果为:最小社群的平均体长显著大于较大社群,而存活率前者也大于后者,但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综合生长、存活及整齐等指标,认为芜萍与商品饲料合适的混合比例为40%~60%;社群规模较大对鳌虾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应在克氏原螯虾苗种培养环境中设置隔离障碍。  相似文献   

12.
蔚荣海  刘蓓  李羡宏  孙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50-14251,1425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唑醇试剂处理玉米种子后幼苗的几项生理指标及生长效应。[方法]共设计6个不同浓度三唑醇处理,浓度分别为500、750、1000、1250、1500、1750mg/kg,另设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CK)。于3叶1心时进行根系活力、根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于4叶1心时进行秧苗生长指标和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三唑醇处理使玉米幼苗根POD活性、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等生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幼苗生长良好健壮,其中以750、1000mg/kg处理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三唑醇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含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肥添加赤霉素和氯化胆碱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制剂对尾叶桉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8种药剂组合对盆栽尾叶桉幼苗进行试验,研究其对尾叶桉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药剂组合对尾叶桉幼苗的生理影响效果不同。从总体上看,养生肽0.1 ml+氯化胆碱30 mg+赤霉素10 mg和氯化胆碱30mg+赤霉素10 mg的处理能明显提高尾叶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结论]赤霉素和氯化胆碱对尾叶桉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进一步促进桉树生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胡春超  王鹏博  吴兴龙  张鹏  李相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43-12944,12946
[目的]比较ES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血液理化指标。[方法]以成年ES克隆小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正常小鼠进行比较。[结果]ES小鼠血液中WBC、MCV、MCH、LYMPH、MONO、BASO、RDW-CV等生理指标与TP、LDL、GLU、AMY等生化指标,与正常小鼠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鼠的基因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饥饿对胡子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饥饿对胡子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饥饿纽与对照纽胡子鲇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胡子鲇血液中红细胞数降低;血红蛋白先升高后降低,饥饿15d达到最高,为(9.12±0.26)g/100ml;而白细胞数和红细胞脆性均增加。饥饿纽胡子鲇的血糖、血脂、血清蛋白等物质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胡子鲇在饥饿时先利用血糖,其次是血脂,最后才是血清蛋白:[结论]丰富了硬骨鱼类血液学的内容,也为完善胡子鲇养殖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对半红树植物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种基质处理,分别为黄心土、黄心土∶沙子∶复合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火烧土=4.5∶4.5∶1。调查指标包括生长量、生物量、光合速率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水黄皮在基质为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时生长较好,银叶树在基质为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火烧土=4.5∶4.5∶1、黄心土∶沙子∶复合肥=200∶200∶1时生长均较好,2种半红树植物在黄心土中生长均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半红树植物的育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翠香  刘利芬  伊艳杰  翟会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78-1979,1999
[目的]为了解亚精胺是否能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滤纸培养法,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增加了小麦中SOD、POD活性和MDA含量,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亚精胺处理明显促进了小麦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幼苗中SOD和P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论]亚精胺能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提高小麦幼苗的抗盐能力,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亚精胺的缓解作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邢继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49-5450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处理对铅胁迫下花椰菜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植物生物修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浓度为0、0.01、0.10、0.50、1.00、1.50和2.(30mmol/LPb^2+胁迫下的花椰菜品种“JR00X”为材料,采用0.05mmol/L SA与未施SA进行处理。研究sA处理对铅胁迫下花椰菜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花椰菜种子在铅胁迫期间,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单株鲜重和活力指数均随pb^2+浓度增加而降低;当pb^2+浓度较低时,与未施SA相比,SA与铅同时处理种子萌发率升高,当铅浓度过高(1.5mmo]/L以上)时,SA处理效果不明显,幼苗生长严重受抑制;与未施SA相比,SA与铅同时处理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且随着pb^2+离子浓度的升高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缓慢。[结论]SA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铅胁迫对花椰菜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植烟土壤环境与烟叶生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玉溪选取不同地域稻田、麦田、山坡旱地和菜地,对烤烟K326品种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相同气候背景和水肥管理条件下,不同土壤对K326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可能主要与土壤本身的特性有关,而土壤持水能力对光合气体交换有一定的影响,但其间的差异主要还与不同土壤种植烤烟的气孔调节能力有关。[结论]土壤对烤烟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外源抗坏血酸对小麦萌发过程中镉胁迫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AsA)对镉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保护效应。[方法]以扬麦15、扬麦16和扬麦17为试材,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研究了外源AsA对镉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浓度大于0.05mmol/L的AsA对小麦幼苗主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随着镉浓度增大而增强,小麦根系SOD活性没有明显变化。AsA浓度不变时,小麦根长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随着镉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镉浓度不变时,0.05mmol/LAsA处理的小麦的抑制百分比低于其他浓度。在镉胁迫下加入AsA后,小麦根系SOD活性明显提高。0.05mmol/LAsA对0.05mmol/L镉胁迫下小麦的POD活性提高最多。[结论]低浓度AsA能缓解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AsA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