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株、H52株种毒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制备和供应,种毒的保存期为10年,为了保证种毒的质量和供应,需要定期制备种毒。将H120株、H52株毒种接种SPF鸡胚进行传代培养,收获鸡胚尿囊液,与50 g/L牛乳蔗糖溶液等体积混匀,进行分装和冷冻真空干燥。对其进行剩余水分测定、真空度测定、病毒含量、安全性、免疫原性、纯净(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和特异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检验均符合规定。同时为了区分H120株、H52株种毒,用实验室已建立的RT-PCR和酶切方法对2种种毒进行鉴别检验,结果表明能准确区分H120株和H52株种毒。试验结果为疫苗生产提供了能长期保存且稳定性好、高滴度的生产用种毒,也可为其他禽源病毒种毒的制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标准毒株在鸡胚上的最佳生产工艺,试验用IBV M41株分别以不同剂量接种同一胚龄不同鸡胚、不同胚龄普通鸡胚,以及IBV M41株接种普通鸡胚后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病毒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显示:IBV M41株接种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母源抗体的SPF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4.5EID50,接种含有IBV母源抗体的普通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5.1EID50,最佳接种胚龄为11日胚龄,最佳收毒时间为48 h。按照此工艺制备疫苗,免疫SPF鸡,IBV抗体效价均符合规程标准。研究结果为用鸡胚高效、大量生产IBV M41株病毒抗原进而生产合格的IB疫苗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用新城疫病毒(克隆H88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JP株和H52株)和减蛋综合征病毒(H91株)分别接种于鸡胚和鸭胚,并收取其含毒鸡、鸭胚尿囊液,用一定浓度甲醛溶液灭活,按一定比例混匀,以7号白油为佐剂制成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减蛋综合征(EDS76)三联油乳剂灭活苗(三联苗)。三联苗免疫30日龄雏鸡,免疫后7天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后21天保护率达100%。疫苗在4℃~8℃保存期为12个月,10℃~25℃保存期为6月,该疫苗在全省不同地区鸡群应用400余万羽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鸡胚分离法由发生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鸡分离到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IBV)W株;再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获得了NIBV疫苗毒株W93;继而借助RT—PCR法扩增了其S1基因,并测定了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了与相关毒株间的同源性。结果显示,W93株在鸡胚中的病毒产量达107.8EID50/0.1mL,适用于所有日龄的雏鸡;W93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马萨诸塞型的M41株、H52株和H120株的同源性很高,分别为96.9%、96.8%和97.1%。表明,W93可作为制备IB弱毒疫苗的毒株。  相似文献   

5.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疫苗研制杨润德高轩李潭清(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071000)路广济(河北省畜牧兽医站)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标准毒株M41株,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2.抗血清兔抗M41阳性血清及SPF鸡血清由江苏农学院提供...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W93株活疫苗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H120株、W93株不同病毒量接种10、12日龄SPF鸡胚,并改变后孵化温度生产抗原液,接种后不同时间收获胚液,根据鸡胚的早死率以及胚液的收获量、病毒滴度,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IBVH120株、W93株以102.7EID50/0.1mL的病毒量接种12日龄鸡胚尿囊腔,在34.5℃孵育35h,可较为显著地降低早死胚率,提高产毒量,且抗原液病毒滴度符合疫苗制备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将鸡新城疫La Sota毒种和嗜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W93毒种分别用生理盐水做适当稀释后,将两种病毒液等量混合,接种于同一SPF鸡胚尿囊腔内。结果表明,HBV、NDV在同一鸡胚内增殖时无互相干扰现象;收获的鸡胚液(La Sota W93)中NDV、IBV的效价分别达到相应单苗水平。  相似文献   

8.
将分离到的一株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接种SPF鸡胚增殖,通过致鸡胚矮小化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对新城疫病毒增殖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及RT-PCR分子鉴定,结果证实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应用MEGA5分析软件,与Gen Bank上IBV常见疫苗株、流行毒株和部分参考株进行序列比对,其S1基因序列与近年来我国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为95%~99%,与传统疫苗株H120、H52、M41和W93同源性较低,仅为77%~79%。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浓度的鸽新城疫病毒(NDV)PB9601株在不同日龄的鸡胚上繁殖,观察鸡胚的死亡时间、尿囊液的收获量,并分别测定尿囊液中HA滴度和ELD50值,比较结果表明,以1:500稀释液0.1ml接种9日龄SPF鸡胚或1:100稀释液0.1ml接种10日龄胚产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经反向遗传方法构建的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效力进行研究.将Re-4株接种SPF鸡胚后37℃培养72 h,鸡胚存活,无病变,HA滴度达29;以0.1 mL(106.0EID50/0.1 mE)的剂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7 d后血清HI抗体转阳,无任何症状,也不排毒;SPF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以Re-4重组株为种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3周后平均HI抗体效价达8.75 log2:免疫鸡对亲本强毒株CKSX/06,以及变异株CKNX/06和流行株GSGD/96攻击提供完全保护.以上结果表明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对SPF鸡胚和SPF鸡无致病性、适合鸡胚增殖、抗原针对性强,并且以该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是研制预防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山西变异株的理想疫苗种毒株.  相似文献   

11.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鸡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出血点病变的腺胃组织中分离病毒,在9-11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9次,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动态变化、病毒在CEF中的增殖特性、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来研究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毒株的第一代尿囊液对鸡胚无肉眼可见的致病作用,当继代到第5代后,胚体严重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为典型的冠状病毒;病毒在鸡胚中随着接种病毒时间的延长,其效价增高,96小时可达到48小时的1倍,该毒株可在CEF上生长,但不能形成明显的蚀斑;并且经1%胰酶处理后可疑集鸡红细胞;鸡胚的第4代尿囊液病毒回归动物体,可致鸡病变病死鸡肾脏病变尤为明显,呈典型的花斑肾,腺胃则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接种鸡、同居鸡和对照鸡之间NDV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从发病症状来看,IBV对ND疫苗具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厂从1983年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以下简称传支)HZ。和地2进行了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碰上了种子湿毒易失价,由于效价不稳定,1989年采用了种子批冻干毒用于生产后,效价稳定,产量逐年上升。1990年下半年起.我厂疫苗种子批的生产,由原来非免疫鸡胚调为符合国际生药生产标准SPF鸡胚,由中监所提供的传支毒株,经SPF鸡胶1~2代复壮继代,鸡胚毒力EID50>10-6/0.1ml。由于SPF鸡胚的敏感性,在种子及疫苗生产过程中,收30~40小时活胚尿囊液,发现死胶多,疫苗效价低,影响了收获产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对种毒、…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弱毒疫苗系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弱毒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加适宜稳定剂,经冻干制成。该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14.
用鸡新城疫(ND)Lasota株、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TK6株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TFI株,分别接种9d龄--11d鸡胚,收集鸡胚尿囊液毒,经甲醛灭活后按一定比例加入10号白油佐剂制成三联油乳剂灭活苗。按种3周龄鸡和产蛋后备鸡群10d产生免疫力;30d和180d攻强毒保护率100%,免疫期达6个月上。自1996年以来本苗在蓟县等一些鸡场免疫6万余只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鸡黄病毒FQ—C1株经SPF鸡胚连续传40代后,检测其尿囊液毒的ELD50达到1×10^-4.33/0.1mL。将该病毒第40代SPF鸡胚液毒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SPF雏鸡和蛋鸡安全性试验表明,该疫苗的安全性好,无不良影响。以该疫苗一次单剂量(1mI/只)免疫开产蛋鸡,28d后攻以鸡黄病毒强毒测定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疫苗免疫组较未免疫组蛋鸡的产蛋率高出75.8%,产蛋保护率达93.2%以上。试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鸡黄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可有效抵抗鸡黄病毒所致的产蛋骤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的试验王少英,赵丽明,陈任重,赵素霞(广东省生物药厂,广州.510630)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LTV)在鸡胚复制的位置主要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传统的生产方法是采用在鸡胚做人工气室,通过人工气室接...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H2/01/10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我国黑龙江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将该病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取72h的尿囊液进行电镜观察并用1%胰酶处理,结果发现尿囊液中存在典型的冠状病毒,用胰酶处理过的尿囊液能凝集SPF鸡的红细胞,初步鉴定为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将该病毒尿囊液再次接种10日龄SPF’鸡胚,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超微形态特征以及病毒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等对该毒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胰酶处理后的病毒尿囊液可凝集鸡红细胞。鸡胚的第二代病毒尿囊液(命名为LH2,/01/10)分别接种1日龄和15日龄的SPF鸡,发现对不同日龄的鸡表现不同的致病性,对1日龄接种鸡和同笼饲养的同居对照鸡致病力高,发病率为11/11,致死率分别为4/6和2/5;15日龄接种和同居感染鸡发病率为9/9,致死率分别为1/5和1/4。实验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LH2/01/10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IBVM基因的共有分子特征.与IBV标准株M41的M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1%。这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引起鸡群死亡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毒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接种同一鸡胚尿囊腔培养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将按200倍,500倍,1000倍不同浓度稀释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3株,肾型J株,H120,28/86株,H52和H120株的100倍稀释的Lasota鸡新城疫病毒联合接种到10日龄鸡胚尿囊腔,同时设单独培养作城疫病毒效价。结果表明,鸡新城疫病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增殖无明显促进作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疫苗生产工艺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10日龄和12日龄SPF鸡胚增殖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病毒,并改变后孵化温度,将死亡高峰期、最终死亡率、平均单胚收获量、尿囊液血凝价HA、病毒含量EID50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12日龄SPF鸡胚比用10日龄SPF鸡胚增殖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病毒,死亡高峰期推迟12-24 h,最终死亡率、尿囊液的HA和EID50无差异,平均单胚收获量提高了2-3mL。35℃培养比37℃培养鸡胚死亡高峰期延迟、最终死亡率降低、平均单胚收获量提高、尿囊液的血凝价HA及病毒含量EID50偏高。选择12日龄SPF鸡胚,35℃培养温度为生产工艺,既提高疫苗产量,降低成本,又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通过喘咳停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2株(IBVH52)鸡胚感染抑制试验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IBVM41)雏鸡感染治疗试验来了解其对病毒引起的鸡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试验Ⅰ分为A1(IBVH52)、A2(IBVH52+中药煎剂)、A3(中药煎剂)和A4(空白)4组,鸡胚接种后120小时,A2组(30%)鸡胚死亡率比A1组(80%)低50%,A3组、A4组全部存活;活胚平均重A2组(6克)明显大于A1组(3.3克),与A3组(7.9克)和A4组(7.8克)接近。试验Ⅱ分B1(喘咳停)、B2(对照药)和B3(空白)3组,IBVM41株感染鸡治疗3天后,B1组鸡只痊愈,10天后剖检病变不明显;B2组鸡只呼吸道症状减轻,但个别鸡只有继发感染,剖检见呼吸道内有少量粘液,肺脏纹理清晰;B3组鸡死亡3只,呼吸道症状明显,剖检见呼吸道内有大量粘液,肺脏纹理极为明显,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喘咳停具有明显的抗呼吸道病毒IBVH52株和M41株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