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茶桑混合袋泡茶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茶桑混合袋泡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低、中、高三个剂量(0.5、1、3g/kg·bw)的袋泡茶饲喂正常小鼠模型、高血糖小鼠模型14d后,给予葡萄糖2.5g/kg·bw灌胃,于0、0.5h和2.0h时相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和耐糖量(GT)。结果表明,在由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动物糖耐量试验中,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0.5h和2h时相血糖含量和0.5~0h时相血糖差值,且不影响正常对照组的血糖、糖耐量、糖耐量差值,表明茶桑混合袋泡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比较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以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遗传性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二者的药效作用;以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随机进行分组,连续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KKAy小鼠和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均能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但是不同的是普洱茶提取物在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方面要优于绿茶提取物,同时普洱茶提取物能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而绿茶提取物在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两种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PTP1B的抑制作用,发现普洱茶提取物对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8.0%,绿茶提取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3.
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首先从食品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和α-淀粉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的功效,进而介绍了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因素——分子量和含量,以及食品加工过程对其降血糖功效的影响,最后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几种可能的降血糖机制,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吉白茶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淑池  苏涛  杨建民  彭忠  林静 《茶叶科学》2010,30(3):223-228
通过制备去甲肾上腺素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连续灌胃安吉白茶多糖14 d后,取血测定血糖水平,以探讨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及糖耐量(GT)的影响。结果显示,灌胃2周后,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影响较小,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意义(P>0.05);安吉白茶多糖能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值与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安吉白茶多糖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三剂量组的血糖值与四氧嘧啶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三剂量均能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且随剂量增大,降血糖作用增强,以高剂量降糖作用最强。安吉白茶多糖在缓解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方面作用显著,达到了药物组的治疗水平,但并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和糖耐量。  相似文献   

5.
以菠萝蜜种子为原料提取淀粉,以木薯淀粉、大米淀粉、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参照,采用体外消化试验测定菠萝蜜种子淀粉的快速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酶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菠萝蜜种子淀粉快速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50%、19.65%和75.85%,酶解速率为0.60 h-1,平衡浓度为36.93%,酶解指数为41.43,血糖指数为62.45,属于中等血糖食物;菠萝蜜种子淀粉消化性、平衡浓度、酶解指数与血糖指数均高于马铃薯淀粉,而低于其他三种淀粉,酶解速率比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快,比大米淀粉、玉米淀粉慢。   相似文献   

6.
大米是典型的淀粉丰富的食物,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尤其是亚洲人口每日主要的卡路里来源。目前水稻品种大多数属高升糖指数(全称为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水稻,会诱发由于高热量摄入而致血糖失调的健康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者在探索降低大米血糖指数的方法。本文重点对稻米升糖指数的影响因素、筛选方法、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改良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普洱茶水提物与吡格列酮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以明确普洱茶水提物是否对降糖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在控制血糖前提下能否减少降糖药用量。根据血糖水平按照普洱茶水提物与吡格列酮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的方式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组别,包括对照、模型、吡高、吡低、吡高+PTE低、吡高+PTE高、吡低+PTE低、吡低+PTE高各实验组,每天灌胃给药2次,连续给药4周。在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状态,每周大鼠尾部静脉针刺取血,测定动物的空腹血糖值;于给药第4周测定大鼠葡萄糖耐量并检测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Glucosylated serum proteins,GSP)和胰岛素(Insulin,INS)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发现普洱茶水提物与吡格列酮混合用药能显著抑制空腹血糖的升高,下调灌胃葡萄糖后30、60、120βmin血糖的升高,显著抑制葡萄糖负荷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给药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GSP含量。在服用吡格列酮的同时辅助饮用普洱茶水提物,可以减少服用吡格列酮的用药量而不减弱吡格列酮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8.
茶多糖对小鼠血糖、血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周杰  丁建平 《茶叶科学》1997,17(1):75-79
研究了从粗老茶中提取的茶多糖对小鼠血糖、血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注射50mg/kg·bw茶多糖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P<0.01);对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影响不大,但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果;每天连续口服25mg/kg·bw茶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表明,24h内腹腔注射总量1.0g/kg·bw,未发现小鼠对茶多糖有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低档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8  
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茶多糖,分离提取和精制纯化的方法对其含量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理化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而且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茶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小白鼠的血糖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茶多糖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表明茶多糖在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相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等物质明显增多,随之带来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见"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通过合理饮茶降低血糖、血脂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拟从影响普洱茶对人体的健康作用为例,探究了影响普洱茶中茶多糖活性的因素,从高血糖高血脂对人体危害性入手,分析茶多糖在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总结出茶多糖降低人体血糖、血脂的方法路径。基于此,提出提高普洱茶中,茶多糖降糖、降脂的活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参益气降糖方剂1、2、3(GHP-1、2、3)对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血糖均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GHP-1组,GHP-2组,GHP-3组。采用高脂饲料伴腹腔注射小剂量四氧嘧啶建立糖脂代谢紊乱T2DM模型。检测各组血糖和血脂水平,评价机体气化功能。结果:GHP各组均能够显著减缓T2DM大鼠体重下降,加速餐后血糖和血脂代谢,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素分泌,机体气化功能增强(P0.01或P0.05),GHP-3的药效最好。结论:GHP-3能够显著改善T2DM气化功能,与其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的功效有关,将来可作为辅助降糖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糖尿病患者9200万人,占总人口的9.8 %,市场急需可平衡稳定血糖,对糖尿病治疗具有明显辅助作用的主食出现。抗性淀粉是健康人体中不能消化吸收的淀粉,对控制血糖、降低脂肪和预防肠道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以我国高产水稻R7954为亲本,与源于美国稻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米粒细长,但产量低、抗病性差的粳稻突变体RS102杂交,选育了功能性与高产优质兼顾的粳稻新品系,开发了适宜糖尿病人食用的第三代“宜糖米”。  相似文献   

13.
进食碳水化合物以后,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这些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其他维持体力活动的营养物质的进食。  血糖指数是将食品按照其促进血糖水平增加的能力加以实际排列的一种衡量尺度,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对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食谱建议。虽然推荐的食谱明显地注目于维持能量平衡(一般是将摄取低脂肪食物与足够的体力活动相结合),但也鼓励进食多种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糖的血糖指数仅是中等水平,一般可适量进食。  造成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原因是细胞层次上的胰岛素抗原,也称作葡萄糖不耐性。糖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从而对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健康SD大鼠分为6组:健康组、模型组、TP组、二甲双胍组、FL组和FL+TP组。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时测量体重、血清甘油三酯、肝脏中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等指标。TP组和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FL+TP组、TP组较FL组、模型组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茶多酚可显著降低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调节脂代谢紊乱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晒参与未经炮制加工的新鲜人参对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致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治疗组(0.5U/kg皮下注射),生晒参(RS-1:600mg/kg,灌胃给药)组,鲜人参(RS-2:600mg/kg,灌胃给药)组。实验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检测(TG)检测。结果空腹血糖结果表明,生晒参组和鲜人参组较模型组均有改善,鲜人参组效果表现显著(P0.05),所有给药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均下降,但并没有显着改变,不具统计学显着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生晒参与鲜人参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紊乱作用,其中鲜人参比生晒参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相同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成功建立高血糖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片组,连续灌喂28天,探讨了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饮水、饮食、血糖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血糖水平达到高血糖标准,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胰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中、高剂量组的总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显著上升(P<0.05);各剂量组的血糖、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水平显著下降(P<0.05),口服耐糖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胰岛素含量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除红茶低剂量组外各剂量组肝糖原含量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同时可修复受损胰岛;与红茶组相比,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在改善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口服耐糖量、丙二醛水平及肝糖原水平上显著优于红茶高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在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上显著优于红茶中、高剂量组(P<0.05)。由此表明,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均具有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的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发花红砖茶优于红茶,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以铁观音茶副产品黄片、茶末和速溶茶为原料进行浸提,研究其对小鼠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副产品和速溶茶均能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浓度,其中黄片组降低73%,茶末组降低60%,速溶组降低50%。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显著降低血清NFFA含量方面,其中黄片组降低了34.46%,茶末组降低20.91%,速溶组降低18.74%。而对血清TC和TG含量,3组茶试验组没有表现出优异的效果,仅速溶组对血清TC含量有下调作用。而在抗疲劳试验中,黄片组和茶末组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耐力,速溶组无显著影响。综合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对血糖、血脂和抗疲劳的调节效果排序为:铁观音黄片茶末速溶茶。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防治糖尿病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艳艳  王岳飞 《茶叶》2007,33(1):7-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对正常动物和糖尿病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具有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茶多酚防治糖尿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小肠内葡萄糖运转载体以及相关酶类的活性,抗氧化等作用机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茶叶对心血管系统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雪泷 《中国茶叶》2008,30(11):12-14
茶叶内含天然活性成分茶多酚、茶氨酸及茶多糖等均可对心血管系统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降低血脂和血糖、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动脉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抵抗血管纤维化等,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风险。这些影响大多是各种活性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刘均  李强  谭蓉 《茶叶通讯》2021,48(4):606-611,622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从天然植物中获取有效成分用于治疗糖尿病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青钱柳属于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同时也属于古老珍稀树种,仅存于中国,科学研究表明青钱柳具有显著降血糖的功能特性.本文综述了青钱柳及其提取物对血糖影响、青钱柳降血糖功能活性物质基础与青钱柳多糖、黄酮、三萜酸等主要功能物质对血糖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研究进展,以及青钱柳配方配伍在辅助降血糖代用茶产品开发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指出了今后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