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优化丹参灵芝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影响;以丹酚酸B和总多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影响,优化丹参灵芝丸的提取工艺。结果脂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0h;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5h。结论验证试验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良好。研究为丹参灵芝丸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三种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6~#溶剂油索氏提取,水蒸气蒸馏)提取冷冻人参脂溶性成分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分别用超临界CO_2萃取、6~#溶剂油索氏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鉴定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法获得44个化合物,6~#溶剂油提取法获得75个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获得42个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共有79种。结论三种方法均能获得部分人参脂溶性成分,但化合物种类不尽相同,提取物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人参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乙醚提取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确定化学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中的挥发油(即人参的脂溶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采取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结果鉴定了71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挥发油。结论乙醚提取人参,得到的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在人参挥发油中未见报道的有23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别以红参、生晒参(相同产地和参龄)为原料的独参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解释传统中药方剂独参汤的选材和功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以红参、生晒参为原料,按照传统的独参汤的煎煮方法,制备红参独参汤和生晒参独参汤;对两种独参汤进行主要有效组分的萃取分离,得到总脂溶性成分、总皂苷和总水溶性多糖;分别通过GC-MS、HPLC和UV测定其测定其总脂类成分、总皂苷及总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红参独参汤中测得了5种脂类成分,生晒参独参汤中测得了8种脂类成分;红参独参汤中的总皂苷含量为1.3%±0.2%,生晒参独参汤中的总皂苷含量为1.1%±0.2%;总皂苷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单体皂苷的含量分别为:红参独参汤中Rg1:0.1079%、Rc:0.0801%、Re:0.0614%、Rd:0.0397%、Rb 1:0.0988%,生晒参独参汤中Rg1:0.0752%、Rc:0.0518%、Re:0.0352%、Rd:0.0300%、Rb 1:0.0778%;生晒参独参汤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约为8.76%,红参独参汤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约为11.75%.结论红参独参汤中的人参皂苷和人参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均多于生晒参独参汤中的含量,两种独参汤中均含有脂类成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花苞、花朵和果荚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花苞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8.31%,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52.00%)、醇类(17.46%)化合物;从花朵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1.38%,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60.64%)、醇类(17.178%)化合物;从果荚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0.01%,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32.56%)、苯基及其衍生物类(22.46%)、脂肪酸类(12.54%)化合物,其中6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分析并测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方法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使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44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34)、挥发油.结论用超临界萃取人参,可以较好的获得其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假乌榄树木质部脂溶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86.04 %。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疏络牵正丸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全蝎、僵蚕等药材中的总蛋白和总腺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疏络牵正丸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生药量80℃水温浸提取三次,每次2 h。结论验证试验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良好,为疏络牵正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西洋参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运用湿法制备颗粒,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结果最优提取有效组分组合为A3B3C3,即8倍量的溶剂煎煮3次,每次2h。单独煎煮提取率22.98%,混合煎煮提取率22.89%。颗粒剂总黄酮含量为2.49%。结论西洋参颗粒剂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可以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转化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人参皂苷Rg3等成分增加。方法以红参为原料,以红参发酵液为主的辅料,经过炖制、干燥制得黑参,用HPLC法测定20(S)-人参皂苷Rg3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5倍原辅料量稀释,pH值为4,炖制时间为35小时。结论通过此工艺条件,黑参中20(S)-人参皂苷Rg3含量为原料红参的2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红参粗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比较水提、酸提、碱提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并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1∶8的料液比,100℃水浴提取3次,每次3h,红参粗多糖提取率达2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参水煎液对小鼠灌胃给药后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参水煎液最大浓度、最大体积对小鼠进行一次灌胃给药,观察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人参水煎液2g/ml,0.4ml/10g进行灌胃给药,与成人日用人参量3~9g相比,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266.67~800倍,却未见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结论 人参水煎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党参炔苷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冷浸法、索氏回流法、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应用正交试验筛选党参炔苷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液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4.
以万寿菊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万寿菊中的叶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叶黄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为万寿菊干花颗粒,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料液比1︰4,提取温度40℃,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第1次3 h,第2次2 h。采用此工艺条件叶黄素浸膏得率可达12.7%,较常规提取方法浸膏得率提高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王贤波  崔红春  黄海涛 《茶叶》2011,37(4):221-224
用去离子水浸提茶叶中的EGC,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EGC并计算浸出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获得最优浸提条件:料液比1:12、pH6.2、温度78℃、时间18min、浸提2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不同种类人参,人参不同部位中,红参加工过程中人参皂苷Ro(简称Ro)和姜状三七皂苷R1(简称R1)的含量含量。方法:采用HPLC的方法,对样品预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鲜参中Ro和R1含量比红参中含量高;不同部位中Ro和R1的含量差异为:芦头参须主根;红参加工过程中的蒸制使Ro含量升高,R1含量降低。结论本文所建立的人参中人参皂苷Ro和姜状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以莲子干品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乙醇提取莲子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液料比1∶10、微波功率300 W、提取时间35 s、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浸提,莲子多酚提取率为7.74 mg·g^-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方法 以6#溶剂油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以人参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了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10h,提取温度88℃,料液比1∶7g/ml.结论 该条件下人参挥发油的得率为2.64%,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适合工业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药材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并分离其各个组分,优选大黄游离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酸处理大黄粗粉,使蒽醌苷脱糖链水解成为游离的羟基蒽醌,有机溶剂萃取得总游离蒽醌,pH梯度萃取依次分离并得到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组分。正交试验法考察水解时间、回流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溶剂对大黄总游离蒽醌及各组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以总蒽醌为指标,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粗粉用20%硫酸微沸水解3小时,氯仿在99℃下回流提取4小时。以各个组分为指标,溶剂的主导影响因素更为明显,氯仿对各成分均有较好浸提效果;苯仅对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效果好,石油醚对所有组分都不理想。结论:优化的最佳因素组合是稳定高效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豆磷脂的理化性质,采用溶剂萃取法与柱色谱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高纯大豆卵磷脂(PC),研究了各个工艺参数对提取得率与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粉末磷脂经95%乙醇萃取后进行柱色谱分离,可获得大量纯度〉90%的卵磷脂。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min、萃取固液比1:8,实验所用柱色谱规格:¢40mm×300mm,其最大上样量为30g,最佳流速为20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