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10个冬小麦新品系(种),在3个地点进行试验,考察了蛋白质含量,硬度,干、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比沉淀值。结果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中除干面筋含量外,其余5个品质性状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硬度外,其余5个品质性状地点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该试验品系(种)品质性状除受基因型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干、湿面筋含量,比沉淀值,以及干、湿面筋含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应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川农16的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为亲本之一组配的杂交组合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粉质系数中形成时间与公差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稳定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在F2中相关显著,但在F1中相关却不显著.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公差指数在F1中均达极显著相关,在F2中沉淀值与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公差指数相关达显著水平,说明各品质性状间相关关系因杂交组合及其世代、种植环境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43-1746
为了给黄淮北部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对该区5个不同地点种植的18个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小麦品质在粗蛋白含量及稳定时间方面有待提高;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面筋指数、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6个性状受遗传因素控制,受地点环境因素影响小,硬度、沉淀值、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等性状受地点环境因素影响大;通过聚类分析将14个性状分为7类,可以用7个类型指标来反映14个品质性状。在育种材料评价中,对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大的沉淀值、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应与对照品种相比较,受遗传因素影响大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应参照优质小麦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5.
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筋型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出粉率、子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和评价值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除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延伸性外,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和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的其它品质性状间的差异相对稳定,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对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弱化度的影响较大,对其它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小.随着追氮时期后移,两种筋型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粉质参数表现稳定;不同筋型品种的拉伸参数变化趋势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新疆冬小麦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选用47个不同地区的冬小麦品种(系),就其1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自育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低于内地品种,但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衰弱度、最大抗拉强度、拉伸面积、总评价值等优于内地品种;与国外优质小麦品种相比,新疆自育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尤其是湿面筋含量和出粉率最为突出,但在一些重要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如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衰弱度和总评价值等,与国外优质品种存在不小差距.新疆冬小麦品质基本属于中筋力范围.但新疆自育品种中也存在着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的材料,如新冬23号.相关分析表明,沉淀值与抗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最大强度、拉伸面积、评价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衰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新疆春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8个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的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年份各品种品质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所有品质性状在年份间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除蛋白质含量、延伸度外,在年份×基因型互作影响下,其他各品质性状也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两年度面团流变特性变异系数都较大,并且大部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说明基因型对面团流变特性起主要影响作用;不同春小麦品种各品质指标基本表现为2010年大于2011年,不同品种在不同年份品质指标的稳定性存在差异。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进一步分析开花至成熟期间主要气象因子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表明不同蛋白质品质性状受不同气象因子影响。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评价值和拉伸面积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 6、0.840 8、0.917 1、0.896 0和0.940 2。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东北早熟旱地组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品质、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评价值、软化度相关不显著,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相关很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面团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该地区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协调籽粒产量与加工品质性状,同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蛋白质优质亚基组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类小麦材料粉质特性各参数间、地点间和年际间的变异特点以及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粉质参数在品种间、地点间和年际间的变异大小都是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数等远大于评价值,而评价值又远大于吸水率;同一参数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异大小也不尽相同;各品种的不同参数虽在年际间、地点间均有较大的变异系数,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部分参数间的相关和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粉质性状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外因只起修饰性作用,大部分参数之间可以较可靠地相互预测。  相似文献   

10.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考察6个农艺性状和测定19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为高产优质品质选育筛选农艺和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淀粉、支链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极少数品质性状相关显著。因此,在育种中宜以有效穗数、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作选择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在农艺性状与蛋白质、淀粉和其他品质水平上,67个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第Ⅳ类10个品种相对较好,属植株较高,有效穗数最多,蛋白质品质最好,低千粒重、低淀粉类。在农艺性状与面团品质水平上,被聚为4类,其中第Ⅲ类12个品种较好,属高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的一类。  相似文献   

11.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 10 4个小麦品种 (系 )的 14个品质性状在 4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结果表明 ,所有性状基因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3个性状的年份差异、10个性状的地点差异、6个性状的基因型×年份互作差异及 3个性状的基因型×地点互作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除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基因型变异小于环境变异外 ,其余 12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变异均大于环境变异 ,拉伸阻力受环境影响较小 ;气候因素较土壤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大。小麦灌浆期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蛋白质 (面筋 )数量的增加 ,而不利于蛋白质质量 (面筋强度 )的提高 ,反之 ,则有利于蛋白质质量的提高 ,而不利于蛋白质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因型和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选用762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种植于新疆3个地点,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以及面团揉合特性等8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4.44%,湿面筋含量为32.37%,面筋指数为61.86%,Zeleny沉...  相似文献   

13.
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方法比较及与烘烤品质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用27个筋力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粉质仪、拉伸仪及揉混仪所获得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就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对面包加工品质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定方法的主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粉质仪测定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仪测定的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揉混仪测定的和面时间和8min尾高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包的加工品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和面时间及粉质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4.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以及经济性状之间、加工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沉降值与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 ,吸水率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形成时间与湿面筋、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稳定时间与沉降值、形成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 ,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降低千粒重 ,协调好有效穗和穗粒数 ,经济性状与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表现并为筛选合适的优质小麦资源提供参考,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沉淀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的差异较大,而容重、出粉率和吸水率的差异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正相关性最大r=0.97**),容重与稳定时间、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与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稳定时间与形成时间、沉降值、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五个省份选育品种在沉降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等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综合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稳定时间等品质因素,皖麦38、安农0419、郑麦366、山农0919、衡6061、扬麦23在本次试验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8.
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和膨胀势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品质差异较大的28个小麦品种的理化性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AWRC)取决于籽粒硬度和可溶性戊聚糖(WEAX)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也密切相关;膨胀势与直链淀粉比例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SDS沉降值、和面曲线峰高极显著正相关,与Pelshenke值、和面时间相关不显著;SDS沉降值与Pelshenke值、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和面时间、和面曲线峰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SDS沉降值的化学基础是GMP,它既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也与蛋白质品质有关;和面时间和Pelshenke值则主要与蛋白质品质有关;蛋白质品质性状与膨胀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没有明显相关。以上说明,小麦籽粒的理化性状如硬度、可溶性戊聚糖、蛋白质性状等影响了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而膨胀势主要决定于直链淀粉的含量,多酚氧化酶与蛋白质和淀粉等性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