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产品的主要成分 安溪鹏程茶业有限公司的新产品——鹏程铁观音珍珠蜜茶是由铁观音、蜂蜜、珍珠三种原料,经过传统的加工工艺与科学配方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 1.1 安溪铁观音茶:含有维生素、茶多酚、生物碱和21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功效,具有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防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美容、健身益智、清热解毒降火、去脂降压、杀菌止痢等多种特殊功效.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引起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别之一,包括心脏和血管(动脉和静脉)部分的疾病.人体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都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减肥、降压、降血脂部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饮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减肥、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凝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在我同古代医书中也早已有饮茶减肥、消脂、降压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引起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别之一,包括心脏和血管(动脉和静脉)部分的疾病。人体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都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减肥、降压、降血脂都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饮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减肥、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凝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在我国古代医书中也早已有饮茶减肥、消脂、降压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楼福庆(1964)、Young(1967)、Stagg(1975)相继报道了茶叶有防治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我们研究室的工作亦证明福建乌龙茶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凝固性及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推测乌龙茶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乌龙茶对家兔食饵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防治效应。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香高味醇、回甘耐泡。乌龙茶内含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乌龙茶具有抗氧化、预防肥胖、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防龋齿、抗过敏、解烟毒、抑制有害菌、保护神经、美容护肤、延缓衰老等功效。有专家预言"乌龙茶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茶类"。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脱胎于历史上较早的茶类逐步演化而来的,它不仅在口味上符合日本人的偏好需求,并且所含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较强的功能效果,如减肥、美容、抗衰老、预防癌症、降血脂等作用。因此,乌龙茶在日本深得日本人民的喜爱,使得日本出现"万民齐喝乌龙茶"的景象。为什么"乌龙茶热"的风潮在日本多次刮起?为探究其具体的原因,笔者从乌龙茶的百科知识入手,对乌龙茶的起源历程进行了深入了阐述,最后对日本"乌龙茶热"兴起的原因以及启示进行了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铁观音养生保健功能的生态和生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以其香高味醇,青蒂绿腹红镶边,冲泡多次有余香的独特风格饮誉海内外。铁观音的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姣姣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降低血脂,预防蛀牙,延缓衰老及抗炎症,抗过敏与减肥,防癌等的良好功效。铁观音的这种独特的品质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是由它生长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制作工艺所形成丰富而比例协调的生化成分所决定的。1铁观音优异品质的生态环境基础1.1气候条件乌龙茶产区安溪县生态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岩峰林立,云雾镣…  相似文献   

8.
氧自由基等和脂质过氧化物等对细胞或机体衰老和对产生退行性疾病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物质有清除它们的功效,也就有利于抗衰老和防治退行性疾病。福建乌龙茶作为保健饮料早在清朝宫廷已用之配制仙药茶。近年我们所进行的研究也证明乌龙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推测此茶能抗衰老并延长动物的寿命,最近通过对果蝇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的观察,初步证实了这个设想。  相似文献   

9.
饮茶健康法自古为人提倡,唐代医书《备急千金要方》中曾记有饮茶为“久食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等健康功能,近年来人们不仅验证了这些临床效果,而且对饮茶的健康作用机制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拟借此文概论乌龙茶抑制因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血脂代谢作用,希望有助于读者对乌龙茶的抗动脉硬化作用能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茶树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以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对环境条件与乌龙茶品质关系的详尽研究尚未见报道。乌龙茶是福建特种茶类,其特殊的品质风格决定了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茶园生态失调已经成为福建广大乌龙茶区的严重问题;研究影响乌龙茶品质的立地条件因子和作用,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提高乌龙茶品质,从而提高福建茶叶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减肥功效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肥胖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病 ,其成因是由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所引起的一种脂肪异常蓄积的结果。本文引用来自茶乡福建省的一些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阐述了乌龙茶减肥作用机制和临床减肥效果以及对肥胖的临床继发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茗科1号(金观音)制成的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乌龙茶之间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被测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香组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5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橙花叔醇含量占精油总量的30%以上,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香气精油总量、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吲哚、橙花叔醇含量高低顺序为清香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香气组分44种,数量最多,α-法尼烯、醇类物质含量/精油总量比例最高;闽北乌龙茶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尤其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不同类型乌龙茶在香气组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各自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做青强度(摇青次数)]对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特征的影响。通过“云图”绘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晾青失水”可明显改变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伴随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α-法呢烯、苯乙醛、香叶醇、3-己烯-1-醇和(Z)-己酸-3-己烯酯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醇、吲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乙基苯等成分含量则呈减少趋势,但仅结合不同强度的“单次摇青”将无法促成乌龙茶特有香型品质。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殊香型品质的关键工序,带有类似花果香型的吲哚、反式-橙花叔醇和苯乙醛等香气成分可作为乌龙茶做青工艺品质控制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更是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本文以闽南产区的乌龙茶为对象,对闽南乌龙茶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造型、干燥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品质控制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优化参数、探索机理、现代技术运用和新工序研发等4大特点,以期为闽南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建议今后应关注按品种特性对现有工艺品质理论和成果进行整合、加强新工艺品质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湖北青砖茶减肥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当年湖北青砖和10年青砖茶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比较,当年青砖茶和10年青砖茶都能极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和脂肪系数,能极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C、TG、MDA的含量,提高HDL-C、SOD和GSH-PX的含量。脂肪细胞观察表明,喂饲当年青砖茶和10年青砖茶大鼠的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变小。说明湖北青砖茶具有明显的减肥抗氧化作用,当年青砖茶的减肥效果具有剂量依赖关系,10年青砖茶减肥效果优于当年青砖茶。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纳滤膜浓缩乌龙茶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纳滤膜技术对乌龙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纳滤可有效实现对乌龙茶提取液的浓缩 ,膜的渗透通量受乌龙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液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随操作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采用多种清洁剂长时间清洗可有效减缓膜面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观音”和“本山”乌龙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的萌芽和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观音”和“本山”茶树喷施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萌芽期可提早5~6 d,叶面积、叶片厚度和气孔密度均显著提高,鲜叶产量提高22.87%~35.68%,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1.5 g/L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处理达到最大值。表明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可促进“铁观音”和“本山”乌龙茶树的生长,提高叶片光合产物和品质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南部(闽南)、北部(闽北)及广东和台湾等地,不同产区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特征。本文选取不同产区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用专家感官审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含氮化合物等,但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反-橙花叔醇(40.96%)与α-法尼烯(20.00%)是台湾高山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46.22%)、吲哚(15.20%)和α-法尼烯(23.01%)是闽南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13.51%)、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11.87%)和紫罗酮类物质(5.26%)是闽北水仙的主要香气成分;而反-橙花叔醇(31.43%)和吲哚(35.83%)是广东乌叶单枞的主要香气成分。本文还分析比较了不同做青程度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同时探讨了香气成分含量与乌龙茶香气品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