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麻疯树种子用不同浓度(0、10、30、50、70 mmol·L-1)CaCl2溶液进行浸种处理,研究CaCl2浸种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麻疯树幼苗根长、株高、茎粗、鲜质量、干物质积累、根冠比、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Cl2浓度为10 mmol·L-1时,麻疯树幼苗根长、株高、茎粗、鲜质量、干物质积累等生长指标的处理效果最好,与空白处理(CK)相比,分别增加了43.5%、48.5%、18.1%、10.9%和30.1%;CaCl2浓度为30 mmol·L-1的浸种处理效果其次,在此浓度下麻疯树幼苗的电导率最低(比CK降低26.70%),各指标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浓度为10、30 mmol·L-1的CaCl2溶液浸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麻疯树幼苗抗寒能力,缓解低温对麻疯树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以贮藏15年和当年收获的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裸种为材料,研究了16℃低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贮藏和低温均能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抑制幼苗的根系和下胚轴生长;同一温度下,长期贮藏的和当年收获的种子的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对电导率差异显著;同一贮藏时间下,低温和常温条件下种子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达差异显著水平。由此可见,低温和长时间贮藏均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NO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模拟低温胁迫状况,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SNP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抑制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的上升,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明外源NO可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免受或减少损伤,提高植物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在SNP不同的使用浓度中,以100μmol·L-1SNP对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当SNP浓度过低和过高时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攀枝花地区麻疯树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设置不同温度(24、29、34℃),研究不同浓度酸铝胁迫(Al 3+的浓度为:对照、0.01、0.1、1、5 mmol/L)对3月龄麻疯树幼苗根系活力、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相同Al3+浓度处理下,随温度升高,幼苗根系活力降低,MDA、Pro含量增加,POD活性增加;②相同温度处理下,随Al3+浓度增加,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叶片MDA含量、Pro含量及POD活性呈上升趋势;③适度低温,适量的Al3+(29℃,Al 3+浓度为0.01 mmol/L;24℃,Al 3+浓度为0.01、0.1 mmol/L)能增强根系活力,降低MDA和Pro含量,降低POD活性,有益于麻疯树幼苗的生长;④当Al3+浓度增至1 mmol/L以上时,3个温度下处理的麻疯树幼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⑤29℃、1 mmol/L Al 3+浓度下,增加溶液中Ca2+浓度能减小酸铝对麻疯树幼苗的毒害作用.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麻疯树幼苗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系活力先上升后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在一定浓度的Cu~(2+)胁迫下,麻疯树各生理生化特征发生变化,在低浓度时植株表现出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高浓度胁迫将严重损害植株的各项机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5℃低温胁迫种子萌发及幼苗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二色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西农889、西农979、小堰6号和小堰22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CK),0.005,0.05,0.1,0.5,5mmol/L的SA浸种,经-5℃低温胁迫处理24 h后于室温下培养,4 d后测定发芽势,8 d后测定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SA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幼苗的电导率和MDA含量则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二色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西农889、西农979、小堰6号和小堰22等6种植物种子在-5℃低温胁迫后,萌发所需的最适SA处理浓度分别为0.05~0.1,0.1~0.5,0.01~0.5,0.005~0.5,0.005~0.05和0.1 mmol/L。【结论】低浓度的SA能够抑制细胞膜脂过氧化,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减缓植物种子的低温伤害,促进低温胁迫后的种子萌发;而高浓度的SA对低温胁迫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所需要的SA处理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伏毛铁棒锤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伏毛铁棒锤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CK),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外源NO供体SNP溶液浸种,分别在15(对照),8,4 ℃下培养萌发,统计各处理的萌发率、萌发势和活力指数。在15 ℃下萌发伏毛铁棒锤幼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SNP溶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于4 ℃下进行低温胁迫,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分析SNP对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与15 ℃处理相比,8和4 ℃低温处理下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施加SNP溶液后,随着SNP溶液浓度的提高,2个低温胁迫处理(8和4 ℃)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200 μmol/L SNP时达到最大值。4 ℃低温处理下,与对照相比,200 μmol/L SNP溶液处理伏毛铁棒锤幼苗体内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提高,MDA、H2O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施加200 μmol/L SNP溶液可缓解低温下伏毛铁棒锤种子及幼苗受到的冷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9.
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玉米苗期抗寒性及玉米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低温胁迫下CaCl2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温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的萌发,影响了玉米苗高和根长的增加,抑制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累积,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一定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可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玉米幼苗根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结论】不同浓度钙对低温胁迫的缓解程度不同,适宜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能明显改善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玉米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增加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正常生长的能力.浓度为1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用500和1 000 mg.L-1稀土溶液喷施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幼苗,置于3℃低温下3和7 d后,对其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的麻楝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低温处理3 d后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9%和14%,低温处理7 d后分别比对照下降4%和11%.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处理3和7 d后增加.低温处理3 d后,5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和1 000mg.L-1处理的均显著减少13%,低温处理7 d后,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1%和17%.稀土处理的幼苗叶片SOD活性在低温处理3 d后与对照接近或大于对照,低温处理7 d后比对照显著增加8%~11%.低温处理3 d后,500 mg.L-1稀土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增加了8%,而1 000 mg.L-1稀土处理和低温7 d后的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比对照减少了7%~11%.可见,5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经历低温7 d后以及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经历3和7 d后均提高了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小桐子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种植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小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储存时间(0、30、60、90 d)、发芽温度(10、20、27、35℃)、沙子含水量(2%、4%、8%)、播种深度(0、0.5、1 cm)、去皮处理(2端去皮、单端去皮、不去皮)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种子储存时间对小桐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10℃条件下小桐子种子不能萌发,在20-35℃范围内,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7℃时发芽率最高;沙子含水量为2%、4%、8%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96%和48%;播种深度为0、0.5 cm时发芽率较高;单端去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结论]小桐子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最适沙子含水量为4%。  相似文献   

12.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膏桐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方法]分别采用室温清水浸种18h,60℃清水浸种10min,20%双氧水浸种3min和无任何处理的膏桐种子,放置于15.0、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膏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15.0℃条件下膏桐种子不能萌发;温度在17.5~30.0℃时,膏桐种子均可萌发,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提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温度在25.0~30.0℃时,膏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都不显著。[结论]不同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不同,20%双氧水浸种3min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5.0℃,其他方法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30.0℃。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对烟草种子活力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烟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浸种不同时间,测定了浸种后种子萌发过程中和萌发后幼苗中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EG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活力指数,增强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和淀粉酶活性,以20% PEG-6000浸种48 h效果最好。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经20%PEG处理后,幼苗活力指数明显提高,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O2-)含量及电解质外渗率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还发现,PEG处理能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率,增强幼苗抗冷性。  相似文献   

16.
麻花秦艽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温度(4、20℃)下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规律和不同浓度赤霉素、硫酸、双氧水和高锰酸钾处理的种子在光照、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供试种子在4℃和20℃时吸水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分为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在20℃的最大吸水速率是4℃的1.99倍,为23.90g/h.高浓度的硫酸(4、8mol/L)和双氧水(3%、5%)可抑制供试种子的萌发,而其他浓度处理均可打破供试种子的休眠.种子发芽质量最佳条件为1.5%高锰酸钾处理10min,光照培养.在此条件下,麻花秦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6.90%、521.43%、266.71%、709.66%(P<0.01).不同处理下供试种子萌发对光的响应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稀土浸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苦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黑丰一号"苦荞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实验培养幼苗,取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①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适宜浓度的稀土浸种能够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萌发指数;同时苦荞幼苗的叶面积、茎粗、总根长、根重、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出对照(蒸馏水浸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明显下降;②与正常灌水相比较,当苦荞遭受干旱胁迫后,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指数以及幼苗的叶面积、茎粗、总根长、根重、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根系活力均有所下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有所提高,而且胁迫越深,其变化幅度越大但是在同一水分梯度下,采用不同的浸种物质浸种,其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稀土浸种能降低其变化幅度。③在干旱条件下,采用200 mg/L的稀土浸种与蒸馏水浸种能够极显著提高苦荞幼苗的SOD、POD活性、叶面积、总根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分别可使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8.9%和10.8%,脯氨酸含量提高7.5%和8.2%,根系活力提高13.8%和16.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4%和7.9%。[结论]200 mg/L的稀土为最佳的浸种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胡杨种子活力下降变化规律,采用室温未密封、室温密封、4℃密封三种方式贮藏胡杨种子,测定种子劣变过程中的活力变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含水量、发芽率、活力指数逐渐下降,种子发芽率降低趋势是前期快、后期慢,活力下降速度为:室温未密封(室温密封(4℃密封。三种贮藏方式中,以4℃密封贮藏方式效果最好,种子活力最高(P〈0.01),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与种子活力大小不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NO对渗透胁迫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种子萌发的影响,用2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分别添加0、20、50、100、200和300μmol·L~(-1)硝普钠(SNP,NO外源供体)。结果表明,外源NO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茶树种子的萌发,且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在NO供体SNP浓度为100μmol·L~(-1)时效果最佳。随着外源SNP浓度的增加,茶树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受到了抑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100μmol·L~(-1)的SNP能促进SOD、POD、CAT、APX、GR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推测添加外源NO后,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降低了茶树种子的氧化损伤,从而缓解了渗透胁迫对茶树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