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木质纤维为原料,木质素磺酸铵/尿素为填料制备无醛纤维板,并分析试板的结合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填料木质素磺酸铵/尿素的热反应特性,在确定热压温度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其热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填料量20%,板坯含水率13%,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7min的条件下,试板性能可达到欧盟标准EN622-2—2004《硬质纤维板技术要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过压缩工艺对板坯内部温度和蒸汽压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了薄型中密度纤维板,考察了过压缩工艺参数(过压缩程度、过压缩时间、闭合时间、热压温度以及压板从过压缩位置返回的时间)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板从过压缩位置返回的过程中,板坯心层蒸汽压显著下降,过压缩工艺增大了中密度纤维板表心层密度差;与常规热压工艺相比,采用过压缩工艺可以提高薄型中密度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于液体石蜡微胶囊所制备的防水剂在纤维板中的应用.[方法]试验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以液体石蜡为芯材,明胶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防水剂;第2部分:以微胶囊防水剂、木质素、木纤维为填料,热压成纤维板,并测试其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结果]添加微胶囊防水剂的纤维板较不添加任何防水剂的纤维板和添加液体石蜡防水剂的纤维板力学性能指标高.在微胶囊防水剂添加量为4%时的纤维板防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均相对优良.[结论]微胶囊防水剂在提高了纤维板防水性能的同时保证了其各项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桉木单板/聚丙烯膜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合理地利用人工林速生材桉木,用塑料替代甲醛类胶黏剂,解决污染问题,以桉木单板和聚丙烯膜为原材料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采用热—冷压制备工艺,分析了热压温度、压力及时间与塑料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制备此类材料的最优工艺:热压温度180℃、热压压力0.9 MPa、热压时间420 s、塑料添加量150 g/m2;用该工艺制备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或优于GB/T 9846.3—2004 I类胶合板标准。结果表明:用桉木单板和聚丙烯膜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是可行的,无游离甲醛释放。  相似文献   

5.
以木纤维为基体,漆酶-HBT介体体系活化后的木质素磺酸铵(LMS/AL)为黏合剂制备环保型纤维板(LMS/ALF),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分别分析材料的化学组分、结晶度和微观形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漆酶用量、介体用量、活化时间和温度4个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工艺参数为漆酶添加量20 U/g,介体添加量0.3%,活化时间60 min,活化温度50℃。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环保型纤维板,与采用漆酶活化木质素磺酸铵为黏合剂制备的中密度纤维板(Lac/ALF)相比,内结合强度提高了16.67%,静曲强度提高了20.35%,弹性模量提高了7.96%,吸水厚度膨胀率降低了12.95%,其力学性能均已达到GB/T 11718—2009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型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制备工艺参数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备性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工艺研究. 根据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特性,分折了热压温度、纤维尺寸、施胶量和液体石蜡量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取值范围内,热压温度、纤维尺寸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物理性能的综合影响较显著,施胶量和液体石蜡量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物理性能影响较小. 因而在本试验条件下,就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而言,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为:温度150 ℃,纤维尺寸8 mm,施胶量w=10%,液体石蜡量w=1.0 %.  相似文献   

7.
以木纤维为基体,漆酶-ABTS介体体系活化后的木质素磺酸铵(Lac+ABTS/ML)为黏结剂制备环保型纤维板(Lac+ABTS/MLF),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分别分析材料的化学组分、酚羟基质量分数、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漆酶用量、介体用量和活化时间3个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漆酶添加量为20 U/g、介体添加量为0.3%和活化时间为60 min,在此工艺下制备的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均已达到GB/T 11718—2009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型中密度纤维板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辊压浸渍杨木单板,通过高频热压定型得到树脂增强重组材,探讨不同辊压压榨率和热压压力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高频介质加热进行厚板坯的成型较接触式热压可行,可缩短热压时间,提高热压效率;热压压力对杨木重组材的大部分物理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辊压压榨率对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等影响不显著;辊压压榨率20%、热压单位压力2.0MPa时,高频热压制备的地板用杨木重组材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综合较优,该制备条件下成品材料密度为0.68g/cm3、静曲强度50.19MPa、弹性模量4191.61MPa。  相似文献   

9.
以PVAc改性酚醛树脂作为胶粘剂热压制备铝箔贴面人造板,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和施胶量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热压时间;最佳热压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9min,热压压力0.6MPa,施胶量200g·m-2。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湿法中密度纤维板的热压与热处理工艺。经过大量试验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最佳制板工艺,并且探讨了湿法中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与酚醛树脂施加量、热压时间和热处理温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低密度纤维板具有质量轻、吸音降噪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非结构用途的家具制造、建筑装饰、包装、电器设备等领域。与中密度纤维板相比,低密度纤维板具有力学性能低的缺点,使用“三醛胶”制备的低密度纤维板,力学性能难以达到要求,且甲醛释放量较大。因此,本研究选用胶合强度高、无甲醛释放的异氰酸酯(MDI)为胶黏剂,制备性能较优的MDI低密度纤维板。方法以纤维含水率、细纤维质量分数和热压曲线为工艺参数,通过分析各参数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MDI低密度纤维板较优的制备工艺。结果提高纤维含水率,适当延长低压作用时间,可增加表芯层密度比,从而提高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但内结合强度略有下降;增加粗纤维的质量分数可有效提高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降低,吸水厚度膨胀率略有增加。本研究得出的MDI低密度纤维板较优的制备工艺为:纤维含水率16%,热压曲线C,细纤维质量分数60%。通过保温系数和甲醛释放量测定,发现MDI低密度纤维板与同等密度的保温材料相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甲醛释放量较低。结论本研究中制备的MDI低密度纤维板各项性能均可以满足LY/T 1718—2017《低密度和超低密度纤维板》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型低密度纤维板的性能要求,在家具制造、保温建筑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以木纤维为基本相、漆酶活化工业木质素作为粘接相,通过热压制得了环保型纤维板.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工业木质素酶法催化改性的反应位点,并利用正交试验对主要工艺参数和成板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因子对成板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出最优的工艺参数.在试验范围内,最优工艺参数为:活化浓度200U·mL-1,活化时间8 h,...  相似文献   

13.
木纤维/岩棉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探讨了制造木纤维/岩棉纤维复合材料时,纤维长度、岩棉纤维用量、密度、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岩棉纤维和木纤维混合,制造木纤维/岩棉纤维复合材料是可行的;木纤维长度、产品密度、岩棉纤维用量是影响复合板材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木纤维长度的增大,产品的静曲强度提高、内结合强度降低;随着密度的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呈线性比例增大;随着岩棉纤维用量的加大,产品的力学性能呈线性比例降低、阻燃性能呈线性比例增大;在实验选定的参数范围内,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产品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油棕叶梗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重组方材密度、施胶量、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较大,密度和施胶量越大,重组方材力学性能越好;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综合考虑确定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较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密度0.7 g/cm3,施胶量12%,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40 min;较优工艺条件下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为7 185 MPa,静曲强度为68.7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5 MPa,内结合强度为0.21 MPa。密度为0.7 g/cm3的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顺纹抗压强度高于了杉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湿法纤维板装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法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生产的高密度纤维板为基材,采用热进冷出热压工艺研制浸渍三聚氰胺的纸质装饰贴面板、浸渍三聚氰胺的天然薄木装饰贴面板;以冷压法研制基材表面覆盖竹片,背面配置普通旋切木质单板的竹材复合板。这些装饰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密度>0.95g/cm^3,含水率<3%,吸水率<4%,厚度膨胀率<7%,静曲强度>45Mpa,弹性模量>8500Mpa。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聚磷酸铵在热压过程中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原理,利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经阻燃处理的木纤维在热压温度范围内(170~190℃)的表观活化能,利用红外光谱对阻燃和未处理木纤维热压后特征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制备无胶纤维板和木塑胶合板进行性能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1)阻燃木纤维的表观活化能比未处理木纤维的低;2)热压后,阻燃木纤维中羰基、甲基、醚键等基团都有量的变化;3)阻燃无胶纤维板有较高的抗弯强度;4)阻燃木塑胶合板有较高的干状胶合强度。可见,聚磷酸铵的加入提高了热压过程中木纤维的表面活性,改善了木塑界面的相容性,宏观表现为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异氰酸酯胶稻壳板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稻壳的原料成分中含有较多 SiO_(2)(占稻壳的 16%)的特点。利用异氰酸酯含有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异氧酸酯基(-N=C=O)具有较强的胶合能力、热压周期短、无游离甲醛释放等优点。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原料形态、密度、施胶量、含水率等因子对异氰酸酯胶稻壳板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胶量、原料形态、含水率对异氰酸酯胶稻壳板的静由强度、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等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为主要因子.在确定生产工艺时予以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8.
以探索新型环保的无胶软木产品为目的,在现有软木材料性质、结构的研究及木质材料自粘胶合理论基础之上,以热压时间、含水率、热压温度、配坯密度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软木无胶胶合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软木材料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粘合成板,且制成的无胶软木板性能优良。在实验条件下得到的较优软木无胶胶合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40 ℃,含水率12%,热压时间5 min,配坯密度0.7 g·cm-3。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方案,用喷蒸热压法压制低密度厚型纤维板,并对产品进行性能检测,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①静曲强度——随施胶量和喷蒸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且施胶量较小或喷蒸时间较短时其影响较大;随热压温度的提高而明显下降;热压时间对其影响很小。②弹性模量——随热压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热压温度越高影响越明显;随施胶量、热压时间及喷蒸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施胶量的影响明显,而喷蒸时间的影响较小。③吸水厚度膨胀率(24h)——随热压温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大;随喷蒸时间和施胶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喷蒸时间较长或施胶量较大时其影响较大;随热压时间的增加而稍有增大。④出板含水率——受热压时间的影响较大,随热压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随热压温度的降低、或喷蒸时间和施胶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影响都较小。⑤在板坯含水率8%、蒸汽压力0.35MPa条件下使用脲醛树脂胶黏剂压制厚度50mm、密度0.3g/cm3纤维板的适宜喷蒸热压工艺为:热压温度175℃、施胶量8%、喷蒸时间10s、热压时间8s/mm。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过程能耗高、成品性能不尽人意提出了中密度纤维板热压过程的工艺仿真建模方案。将热压过程的工艺参数作为优化的对象,分析不同参数对成品性能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并在MATLAB仿真环境下仿真中密度纤维板热压生产过程。利用此模型制定合理的热压参数指导实际生产,计算结果较准确地预测出实验结果,验证热压过程仿真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