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前,威胁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为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从这些污染物检测技术看,在样品前处理技术、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3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并改进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等,其中免疫亲和吸附技术和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确证检测技术特别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准确、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作实验室仲裁检测,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并已列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污染物测定方法标准中;农产品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方面,中国逐步实现从技术源头创新到终端产品创制的全程创新,研制出多种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原理上既有酶抑制法,又有免疫分析法和无损检测法,形式上既有各种试剂盒、免疫亲和柱,又有各类免疫层析试纸条,为现场筛查、定性或定量测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与大型仪器方法形成互补。从农产品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为龙头、专业性和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各主产区实验站为基础、生产基地观测点为延伸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根据6大类危害因子,提出了4大类风险评估类型,明确了各类风险评估的性质特征和评估程序,初步建立了包括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外源添加物等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框架体系,研究开发出各类危害因子识别技术、风险评估专用软件等技术产品。从农产品污染控制研究看,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污染途径、规律、机制等被逐步解析,提出了一系列污染防控技术,包括污染源头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消减技术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有待加强,尤其是不同种类混合污染物同步测定技术;2)风险评估研究起步晚,能力弱,社会需求迫切,基础数据不足;3)农产品危害因子污染控制基础研究薄弱,对污染发生、迁移、转化规律与机制缺少系统研究,关键控制点仍不明确,缺乏污染早期预警与防控技术。随着对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深入,危害因子检测技术自主创新性将会不断加强,技术方法与产品系列化将满足不同场所和层次对检测需求;通过加强对危害因子发生规律、营养品质形成与控制机理的研究,农产品风险预警与污染防控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将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性、基础性工作,相关研究将成为热点,并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多因子全过程科学管理、依法监督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种种说法和疑惑,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及各级的职责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运行及成效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及山西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并提出了完善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方法及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现状。参考发达国家的风险评估机制和成熟做法,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应从广泛开展风险评估技术培训与交流、长期深入调查与监测并重和加强危害因子暴露评估3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现实问题,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规章制度、强化科学技术研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财政专项等方面提出了当前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质量标准》2011,(5):13-13
8月31日,为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农业部下发通知,正式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研究、技术咨询、决策参谋、热点解读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有关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按照农产品危害因子和产品类别分设综合性问题、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和病原微生物等16个专业组。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产品无残留,人畜安全,方法简便等优点。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农田病、虫的危害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也满足我们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近几年我县生物防治技术已经起步,前景乐观。现将几种常见的防治技术及使用方法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前,农业部正式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以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研究、技术咨询、决策参谋、热点解读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工作。据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按照农产品危害因子和产品类别分设综合性问题、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和病原微生物等16个专业组。首批66位专家组专家通过同行推荐、择优遴选的方式,从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教学单  相似文献   

8.
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工农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环境污染、质量退化、生态失衡日趋严重,农产品污染普遍、安全性降低、危害人体健康,制约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所造成的化学污染是农产品安全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但标准仍不够健全,生产量仍很低。除了管理与监督制度的完善善外,急待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包括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各类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环境质量标准,操作规范技术,提高土壤安全生产能力的生物学调控技术及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监测技术和预警方法等。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应用IPM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超标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障碍因素,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介绍了综合应用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有害生物监控技术,优选化学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健壮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繁衍的良性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的IPM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是食品链的源头,其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文章阐述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在检验检测技术方面,国内的研发在商业化、覆盖面以及精准性等方面均落后于国外;在溯源与过程控制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内过程控制研究集成、整合性不足,环境污染物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在溯源与真实性研究方面的相关数据库建设尚待完善,准确度有待提高;在风险评估方面,国内风险评估平台数据应用不充分,对风险监管与预警的支撑乏力。建议梳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发展中面临的诸如农产品中危害物污染途径、特征及迁移规律等重大科学问题,在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方面对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发展中样品前处理基础材料、检测装备核心部件等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江云 《北京农业》2011,(27):33-34
抗生素是治疗动物疫病的有力武器,但使用不当或滥用会造成畜禽的体内微生物态不平衡,给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个种类丰富的抗生素类别,因其能防治某些动物性疾病且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在养殖业中应用广泛。但长期高剂量使用该类药物,会因其降解困难对环境造成危害,并且可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该类药物能够在人体内蓄积,从而产生耳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此,检测食物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残留十分必要。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含氮量达66.63%。如果在食品原料和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将造成食品中蛋白质虚高的假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三聚氰胺的性质、用途、危害及检测方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植物危害极大,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是治疗动物疫病的有力武器,但使用不当或滥用会造成畜禽的体内微生物态不平衡,给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车玉芬  翁华 《北京农业》2011,(15):15-16
西宁地区常见的草坪杂草有84种,隶属于21科16属。杂草一二年生杂草有32种,多年生杂草有52种,菊科,禾本科,豆科,唇形科和十字花科杂草有32种,为优势杂草种群。老鹳草,苦苣菜,苣荬菜等为杂草优势种,也是重要的防除对象。草坪杂草在5-11月为危害期,5-9月为严重时期,采用机械防除和化学药剂防除,配合高水平的养护管理可得到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玉米螟是危害玉米较重的常发性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平均减产10%,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做好玉米螟防治工作对提高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主要是由镰刀真菌所产生的一种非甾体类真菌毒素。大量分布于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作物中,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ZEN的理化性质、毒性危害、检测方法及物理吸附剂对ZEN吸附脱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如何确定供油时间,供油时间过早过晚有何危害,供油时间的检查,供油时间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氢化油是油脂工业加工的一种产品,在食品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研究表明,氢化油中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引起了大众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氢化油的加工目的、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减少氢化油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