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产销情况起了变化,部分茶类供应不足,某些茶类产大于销,为适应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调整茶类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恢复传统生产茶类,以促进产销的相对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类资源丰富,品种多,名、优、特种茶的生产和消费,举世瞩目。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物和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研究多茶类产销结构、发展多茶类生产,既有控制、争夺国际茶叶市场、调剂国内供需矛盾,保证边销、团结兄弟民族的战略意义,又有保护茶叶生产,充分发挥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促进茶叶生产发展的作用。一、多茶类生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富阳县新民茶场在茶叶放开搞活后,积极发展多茶类生产,由生产型逐步转向生产经营型,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985年产茶1830担,比1984年增加6担,亩产200.6斤,与1984年持平。但茶叶产值由1984年的30.7万元增加到37.6万元,增长22.5%;利润由1984年的5万元增加到7万元,增加40%;担价由1984年的168.31元提高到205.46元,提高37.15元。该场发展多茶类生产,取得  相似文献   

4.
我省1982年茶叶产量达214万担,比建国初期增加十倍以上。近年来,由于茶叶流通和茶类结构上一些问题,使一些茶叶供不应求,又有一部分茶叶积压。当前国际上红茶市场形势很好,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我省适当地生产一部分红碎茶,以缓和其他茶类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茶业生产、流通、加工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迅速恢复发展。1987年象山全县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多吨、450多万元,比1985年的750吨和204万元分别增长33.3%和1.2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多茶类生产,增强了对市场应变能力我县从1983年起就开始探索这条路子。逐步开展改制茶类,增加花色品种,调整茶类结构。当年,在70多个茶厂,占总数50%  相似文献   

6.
1 福建茶业的发展现状福建地处东南沿海 ,自然条件优越 ,水热资源适宜茶树生长。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茶叶生产迅猛 ,已成为全国主产区之一。至 2 0 0 0年 ,全省茶园面积 13万hm2 ,居全国第三位 ;茶叶产量 12 4 2万t、茶业总产值 16亿元 ,居全国第一 ;出口茶叶2 1万t,创汇 70 0 0万美元 ,居全国第二。目前 ,福建茶叶生产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1 1 茶类布局 福建有绿、乌、红、白、花茶等五大类 ,基本上已形成了闽南、闽北的乌龙茶区 ,闽东绿茶区 ,闽西北的多茶类区。在 1999年 12 35万t的茶叶总产量中 ,绿茶产量 7 2 9万t,占5 9 93% …  相似文献   

7.
当前,广东茶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在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近年来,我省茶叶生产在稳步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发展,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结构优化,名优特茶增多,产销两旺,茶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3年底,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6.36万亩,总产量6.9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10.6%.各茶类产量:乌龙茶3.33万吨,绿茶2.84万吨,红茶0.2万吨,黄茶8吨,其他茶类0.6万吨.从今年我省春茶的生产情况来看,整体产量增加,品质稳定,价格“高降低涨”,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的加工已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叶生产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摸索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历史上“贡茶”的兴起,以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的盛行,大大促进了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至唐代有史料记载的贡品茶就有14目,宋代增至41目,元、明、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造型由原来的饼茶、龙凤团茶等演变扩大到形态各异的散茶。茶类也由绿茶演变为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多茶类。近50年来,中国茶叶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茶叶生产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我国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9.
发展茶叶生产的共同目的:一是多生产各类优质商品茶。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二是讲究种茶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理论分析和初步实践可看出:实行多茶类生产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好办法。现就我们五年来发展多茶类生产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浙江淳安县现有茶园17.1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2万亩),年产值3.31亿元,平均亩产值1928.9元。茶叶产业是淳安县农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为进一步优化茶类组合,提高茶叶综合利用效益,增加茶叶附加值,强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示范辐射功能,较大幅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茶农在茶叶生产中把含有大量有效成分的茶树修剪枝叶废弃在茶园里的浪费现象,淳安县引进先进工艺,将修剪下的茶树枝叶加工成茶片、茶末等原料茶,既丰富了茶类品种,又极大地延伸了茶叶产业链,增加了茶农的直接经济收益,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1.
茶业经济贸易四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茶业经济贸易出现发展趋势和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茶产业地位上升,认识提高,茶叶是有效益的经济作物,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相当多的农民致富还要靠茶叶。在主要茶区,茶叶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茶业结构调整,茶科技茶产业发展,茶叶商品市场化、民营企业发展, 全国茶业经济贸易出现四大变化。1茶叶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当前,茶叶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效益为主,按市场需求调整茶类结构,茶叶生产发生质的变化。一是茶园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1999年茶园面积113万hm2,2000年…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丘陵多山省份,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丰富,茶类多品质优,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在茶区各级政府、各业务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及茶区广大茶农的共同努力下,解放50年来。茶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1998年末,全省茶园面积达12.74万hm2,茶叶产量11.89万吨,平均单产72.78公顷/0.6hm2,毛条产值13.2亿元,分别是解放初的6.72倍、30.9倍、5.万倍和100倍。茶叶产量一跃而居全国第一,茶园面积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茶叶出口2万多吨,年创汇7700多万美元,居全国第三,茶叶单产居全国前列。所有这…  相似文献   

1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8,30(8):12-13
由于我国茶类较多,加工工艺各异,相应的茶叶加工机械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不同机种和型号的茶叶加工机械达200多种,茶叶生产企业应根据不同茶类的加工工艺要求以及加工机械的性能,进行选用与配备。  相似文献   

14.
福建茉莉花茶生产技术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我国茶叶中的一朵奇葩,全国年产量约为10 万多吨,国内销售量居各茶类之首,约占备茶类用售份额的1/3,是福建省的主要出口茶类之一。福建是历史上茉莉花茶商品性生产的发源地,撩开历史发展有脉络,茉莉花茶生产从雏形初现直至目前具有相当的规模,可以看到福建在茉莉花茶生产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让后人为之秉笔可赞的龙头领航作用,现就福建茉莉花茶生产技术的历史沿革总结如下. 1.茉莉花茶的起源 1 .1 茉莉花在我国的种植栽培 茉莉属于被子植物门、木樨科、素馨属(或茉莉属),学名加Jasminum Sanbac …  相似文献   

15.
我县茶叶区划,是在初步摸清茶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了解茶叶生产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茶叶生态适应性与茶类加工的适制性等基础上进行的。提趣了发展茶叶生产方向和布局,以及措施与途径。为我县今后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制约宜章县茶叶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低产茶园面积大、名优茶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及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几个方面。认为抓好茶园建设,逐步实现茶园良种化;调整茶类结构,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优质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力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强化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茶叶产业化是宜章县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象山是浙东沿海的一个半岛县,是新茶区。1983年至1985年的茶叶滞销,使刚尝到种茶甜头的广大茶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大批茶园荒芜,近万亩幼龄茶园失管,1985年茶叶产量仅750吨,产值204万元,分别比1982年降低31.8%和44.4%。1986年到1988年生产有所恢复,但是1989年后又出现了茶类结构性滞销。面对困难和变化多端的市场,我们及时调整了茶类结构,大力  相似文献   

18.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生态环境优美,是公认的全国茶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适合发展各种茶类生产,尤其适合发展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近年来,昭平县委、县政府为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茶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13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0万亩,年产干茶总产量6000吨,总产值4.5亿元,全县农民茶叶单项人均收入达825元。茶叶已经成为昭平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闽东是福建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区,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适应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闽东茶区及时调整茶类结构,大力发展乌龙茶生产,增加花色品种,逐步形成多茶类发展新格局。目前闽东乌龙茶生产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不同规模茶场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 ,茶叶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 ,但因生产茶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90年代手工茶类发展使“挨家挨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从而导致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继 80年代以后进一步趋小 ,妨碍了茶产业发展。我国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 ,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进而诱发组织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