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研究,克服了单一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所生成的不良口感及风味缺陷,筛选出最优混合菌种的组合。生产出的酸奶嗜酸乳杆菌含量达1.5×108CFU/ml,酸度达93.1~94.5°T。  相似文献   

2.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生产菌株结合实验室不同分离源的库存菌株为研究对象,评价保加利亚乳杆菌后酸化过程.选取12株分离自蒙古国不同地区发酵乳制品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结合1株商业菌株为研究对象并发酵酸奶,在发酵完成后的低温贮藏阶段(0~48 h、7d、14d和21 d),分别测定菌株发酵酸奶所需时间、贮藏期间滴定酸度、pH值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综合发酵产酸特性和酸奶后发酵过程中酸组分含量变化,最终得到弱后酸化菌株IMAU20458.  相似文献   

3.
选取实验室分离自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5株嗜热链球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菌株发酵酸乳,在发酵期间和酸乳4℃贮藏504 h阶段,分别测定菌株发酵时间、滴定酸度、pH值、活菌数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变化,研究嗜热链球菌发酵产酸特性及其酸乳贮藏期间后酸化及其有机酸组分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42℃发酵期间,5株菌在发酵2h后pH值迅速下降,达到发酵终点时间在5~9h,发酵时间最短的是菌株IMAU10632和IMAU20772。在4℃贮藏504h期间,5株菌的pH值下降幅度在0.5左右,最终pH值稳定在4.2左右,产酸速度均较缓慢,均表现出嗜热链球菌后酸化能力弱的特点,且酸度值均在90oT以下。初步筛选出一株菌株IMAU10632,凝乳时间短、产酸速率快、后酸化能力较弱,在4℃贮藏期间活菌数维持在108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从新疆民族乳制品中分离的菌株,研究了三种单一菌株(L1乳酸乳球菌、L2瑞士乳杆菌、L3干酪乳杆菌)和四种混合菌株(L4乳酸乳球菌:瑞士乳杆菌(1:1)、L5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1:1)、L6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L7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发酵性能和生化特性,确定了适于干酪加工的菌种为L1、L5、L6。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干秸秆中分别接种酵母菌、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以筛选出适合玉米干秸秆发酵生产优质粗饲料的理想菌株。结果表明,对秸秆粉处理30d后,乳酸菌组发酵产物的酸碱度和氮损失均最低,即PH4.12,氨态氮和总氮比为6.4%;玉米秸秆粉发酵后感官评价得分最高的是乳酸菌组;酵母菌组,乳酸菌组,纤维素分解菌组的乙酸含量分别为33.35mg/mL、15.57mg/mL和6.32m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酸含量分别为15.25mg/mL、30.89mg/mL和1.37m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丁酸含量分别为5.35mg/mL,3.11mg/mL和20.53m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是玉米干秸秆发酵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6.
酸奶发酵剂菌种的产香物质及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离自不同来源的国内外直投式发酵剂和酸奶中的13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4株嗜热链球菌在乳中的产酸特性、产生乙醛能力、产生双乙酰能力及产黏特性,总结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不同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的前期产酸速度比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快,发酵酸乳后产酸主要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引起;主要风味物质乙醛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产生、双乙酰由嗜热链球菌发酵产生;嗜热链球菌的产粘特性明显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菌株S5、S7、S9、S10、LB5、TK1适宜加工凝固型发酵酸乳;菌株S5、S11、L9、L2、L1、L8、L6适宜生产风味型酸奶.为筛选优良菌株、研制开发优良酸奶及发酵乳饮料发酵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针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分离纯化得到56株乳酸菌。其中7株厌氧菌,11株乳球菌,38株乳杆菌。通过传代试验、凝乳时间、酸奶酸度及凝乳时风味的感官评价,选出其中4株性能较佳的乳酸菌:杆菌A、B,球菌C、D。球杆菌1∶1进行复合菌发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在发酵过程中,产酸速度比单菌株发酵剂快,能在5h内达到凝乳,且后酸化程度较弱,4℃保藏21d后酸度维持在120°T左右,符合工业化发酵剂的要求。通过对4种复合菌发酵剂的后酸化能力、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以及发酵乳的感官效果比较,最后筛选出AD复合菌发酵牛乳的效果最佳,具有成为生产发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对10份鲜牛乳以98℃煮沸5min消毒后,用乳酸杆菌发酵制作酸乳,测定了发酵前后乳中SOD和T-AOC的活性变化。结果发酵前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54.44±10.37(U/mL),4.86±2.06(U/mL);发酵后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66.96±6.45(U/mL),7.97±3.51(U/mL)。发酵乳SOD活性升高了23%,T-AOC升高了64%(P〈0.01)。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H^+-ATPase延缓酸奶后酸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奶制品在贮存过程中会发生后酸化,为推迟后酸化的发生,延长酸奶制品的保质期,通过新霉素的"加压"环境得到弱化H -ATPase乳杆菌菌株,研究了单一发酵、结合球菌发酵以及贮藏期的酸度、pH变化,试验证明弱化H -ATPase菌株能够延缓后酸化,且活菌数保持在107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分离自传统发酵乳的55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酵时间、后酸化、黏度、脱水收缩性和游离氨基酸态氮等发酵特性,最终得到3株可作为酸乳发酵剂用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株,分别为IMAU80319、IMAU20422和IMAU20404.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用于生产发酵乳的原料乳质量标准,以提高发酵乳产品品质,选用蒙牛自有牧场30头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泌乳期的荷斯坦牛原料乳,按体细胞数分为低于20万个/mL组、20万-80万个/mL组及大于80万个/mL组,在发酵乳制备的当天及样品冷藏后的第1、7、14、21天分别测定发酵的产酸曲线、发酵乳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乳中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品黏度下降,弹性降低,硬度增加,pH值降低,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核桃碎等辅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剂,确定对核桃发酵乳的制作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核桃酸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为:100mL牛奶和10g/100mL白砂糖→灭菌(63℃,30min)→接入5g/100mL发酵剂→35℃恒温发酵12h→加入5g核桃碎→后发酵24h(5~7℃)。利用此工艺制备的核桃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在0~6℃时的货架期可达1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产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嗜热性乳酸菌、乳球菌的产酸特性以及影响后酸化的因素。结果显示,乳球菌最大产酸量为64.4^0T~72.7^0T;嗜热性乳酸菌的最大产酸量为106.8^0T~294.2^0T。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最大产酸速率为20.75^0T/h、24.57^0T/h。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油亚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的最大产酸速率分别为7.65^0T/h、6.52^0T/h、9.65^0T/h。优良的菌株特性、低温贮存、较低的最终发酵酸度是保证乳酸菌低后酸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师坤 《中国乳业》2018,(3):67-70
采用南瓜籽与葵花籽复合开发出一种具有果味的风味酸奶。选用嗜酸乳杆菌和丁二酮链球菌作为乳酸菌发酵剂,酸奶原料配比为果仁浆42%、鲜乳50%、白砂糖8%,南瓜籽仁:葵花籽仁浆为3:1,经37 ℃发酵15 h,酸奶产品凝乳结实、口感细腻、酸甜适口、颜色淡绿色,并具有淡淡的果仁香味,乳酸菌活菌数达8×108 CFU/mL,产品指标符合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  相似文献   

15.
研究降胆固醇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筛选一株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的双歧杆菌B菌,采用此双歧杆菌B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和常规酸奶菌种A菌(L.bulgaricus和S.thermophilus)在43℃混合发酵,发酵5.5~6h可达到发酵终点,该酸奶产品在4℃、28d冷藏保质期内,功效双歧杆菌数和乳酸菌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4.8×106CFU/g和7.4×107CFU/g,成品理化指标检测为蛋白质含量2.8g/100g、脂肪含量0.2g/100g和酸度80°T,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9302—2010《发酵乳:风味发酵乳》的要求,根据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本产品可标示为零脂风味发酵乳,从感官评价结果来看,此风味发酵乳具有非常柔和的风味及有较强鲜奶油感,质地平滑细腻,接受度好,具有一定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直投式乳酸发酵剂为实验菌,研究乳铁蛋白及其水解产物对发酵剂各生长阶段的影响。实验条件为乳铁蛋白质量浓度范围0.5~2.5mg/mL,乳铁蛋白水解物的质量浓度范围0.05~0.3mg/mL,无氧条件下37℃培养。结果表明,37℃恒温培养,乳铁蛋白在0.5~2.0mg/mL范围内对乳酸菌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1.0mg/mL,抑菌质量浓度为大于2.5mg/mL;乳铁蛋白水解物在0.05~0.25mg/mL范围内对乳酸菌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0.1mg/mL,抑菌质量浓度为大于0.3mg/mL。  相似文献   

17.
以米邦塔仙人掌、脱脂乳粉为主要原料,发酵制备米邦塔仙人掌酸乳饮料.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其最佳工艺参数(以质量分数计)为:米邦塔仙人掌滤液添加量15.3%、蔗糖添加量9.4%、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接种量0.16%、发酵温度42℃条件下发酵6.8h,得到"米邦塔"仙人掌发酵乳饮料酸度为93.2°T,且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8.
选取3种不含铝复合材料F1: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热封层(polyethylene/low densitypolyethylene·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PE/LDPE·EVA)、F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热封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EVA,PET/PE·EVA)、F3:PET/未拉伸聚丙烯·热封层(PET/castpolypropylene·EVA,PET/CPP·EVA)作为封口膜,对聚苯乙烯杯酸乳进行封杯.以封口膜材料特性、杯装酸乳货架寿命、杯装酸乳包装使用性能3个属性为出发点,综合比较和分析薄膜透氧量、杯装酸乳的感官评价、酸度以及贮存时间、杯装酸乳包装的封口盖膜揭开力和盖膜穿刺性能6项指标,其中测试杯装酸乳货架寿命属性时,产品贮存环境分为(30.0±1.5)、(25.0±1.5)、(4.0±1.5)℃.结果表明:同温度同湿度环境中,薄膜F3的透氧量最低,为46.602 cm3/ (m2·24h·0.1 MPa),氧阻隔性能最佳,薄膜F1最差.(4.0±1.5)℃时,温度对酸乳感官、酸度及贮存时间的影响没有(30.0±1.5)、(25.0±1.5)℃的显著,且贮存时间最长,可达7~8 d,此时酸度值超过87 °T.相同的温度和贮存时间内,薄膜F3封装的酸乳酸度值最低,酸度值增长最慢、品质最佳.在杯装酸乳包装的使用性能中,只有薄膜F2、F3杯装酸乳的封口揭开力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同时F1杯装酸乳的盖膜易穿刺性能极差,而薄膜F3易穿刺性能容易率达85%,为最佳.综上,不含铝复合材料F3: PET/CPP·EVA最适于做聚苯乙烯预制杯装酸乳的封口膜,其最佳使用温度为(4.0±1.5)℃,可实现最长8d货架寿命,而且该包装的使用性能亦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制备出一种含肠膜明串珠菌Leuco4的无任何添加剂的发酵乳,采用肠膜明串珠菌Leuco4发酵乳与常规发酵乳按质量比1∶4混合,并对所得发酵乳产品进行黏度、脱水收缩敏感性、质构及感官测试.结果表明:21d保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含肠膜明串珠菌Leuco4的发酵乳,持水性佳,黏度、口感、稳定性均能达到理想状态,且不含任何添加剂,符合清洁标签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的细胞免疫特性,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亚类Th/T、Tc/T、Th/Tc及刺激指数(SI)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Th/T、Tc/T、SI明显升高,其中Th/T于d5、d7,Tc/T、SI于d7、d14,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鸡的细胞免疫,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外周血Th/T、Tc/T、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