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甜玉米种子营养品质主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56K SNP芯片评估包含100份甜玉米自交系的甜玉米育种资源群体的群体结构,并对种子营养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定位。结果表明:100份甜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两个亚群,其中,亚群1包括92份种质,亚群2包括8份种质。利用获得均匀覆盖甜玉米基因组的37 297个高质量SNP发现,PIC值集中在0.19、基因多样性变幅集中在0.36~0.38。甜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波动较大,其中,淀粉含量变幅在53.91%~73.70%,蛋白质含量变幅在8.96%~18.01%,脂肪含量变幅在5.53%~18.50%。利用GLM-Q模型关联定位到控制甜玉米种子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SNP位点分别是14、15和20,能够解释表型变异的3.45%~51.69%。其中,在-log10P>3.50水平下,位于3号染色体上Affx-115329496处的qSTA-3-1对淀粉含量贡献率最大,约为20.90%;位于1号染色体Affx-91181539处的qPRO-1-1位点和9号染色体上Affx-115333989处的qPRO-9-2与种子蛋白质含量显著关联;而5号染色体Affx-91137282处的qFAT-5-1与种子脂肪含量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
陈文学  赵岩  杨琦  王健  王寅秀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34-10636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人参的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为人参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一项重要指标。[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GC-MS法测定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2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和(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不同品种人参脂肪酸单体的含量存在差异,主要为①(Z,Z)-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大马牙47.896%、二马牙50.901%、圆膀圆芦50.254%、长脖49.456%,其中二马牙含量最高;②棕榈酸含量大马牙12.370%、二马牙12.535%、圆膀圆芦12.614%、长脖11.983%,圆膀圆芦含量最高;③(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含量大马牙10.407%、二马牙12.487%、圆膀圆芦11.936%、长脖12.026%,二马牙含量最高。[结论]用该法可鉴别出不同品种的人参,有望成为人参品种选育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选用了安徽省近年来推广的2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试验条件下,分析了小麦品种主要品质参数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SDS沉降值、湿面筋、容重、蛋白质、硬度的品种间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试验所选用20个品种的容重平均值为778.5 g/L,变幅为761~789 g/L;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2%,变幅为11.2%~15.7%;面粉湿面筋含量的平均值为31.6%,变幅为26.8%~36.5%;SDS沉降值的平均值为45.1 mL,变幅为30.3~52.1 mL;硬度的平均值为55.6,变幅为39.1~69.7。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变异体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铁皮石斛主产区收集到的9个变异系和2个野生种分别从基源、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分子标记技术和总多糖、甘露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个二年生铁皮石斛无性变异,形态差异较大,茎长,节间长、茎色、药帽颜色等差异显著;9个无性变异总多糖存在显著差异,变幅在14.93%~42.36%,平均为28.81%,2个野生种平均为29.41%;9个无性变异甘露糖含量差异显著,变幅为18.82%~35.27%,平均值为20.60%,2个野生种平均为20.39%,人工栽培种多糖质量分数普遍高于野生药材,甘露糖含量差异较大;经SSR标记检测和UPGMA聚类,发现云南省铁皮石斛主产区的9个无性变异分属于普洱和文山州等3个不同的种源居群。研究结果为建立铁皮石斛产品质量标准和铁皮石斛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贵州省道真县烤烟总挥发酸、总挥发碱和石油醚提取物总量特征及在不同等级的差异。结果表明,道真县烤烟总挥发酸含量较低,变幅为0.06%~0.10%,平均值为0.08%,变异系数为14.41%;总挥发碱含量较高,变幅为0.26%~0.66%,平均值为0.40%,变异系数为29.82%;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较高,变幅为5.28%~7.56%,平均值为6.38%,变异系数为12.43%。总挥发酸含量以中部烟叶相对较高,总挥发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以上部烟叶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的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技术对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 分比含量结果表明贵妃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21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 种,分别是豆蔻酸,十五烷酸, 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占总脂肪酸的28.61%,不饱和脂肪酸(UFA)15 种,分别是十四碳一烯酸,棕榈 油酸,油酸,亚油酸,十七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一烯酸11,14 二十碳二烯酸8,11,14-二十碳三 烯酸,花生四烯酸(AA),芥酸二十二碳五烯酸(DPA)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酌-亚麻酸, 11,14,17-二十碳三烯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1.4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5.08%,必需脂肪 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2%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亚麻种子油脂及其功能特性,以不同亚麻种子为材料,采用脂肪测定仪(SZC-D)和CG-MS联用仪,对其出油率、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及其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亚麻籽含油率变幅为30.12%~39.92%,平均值为35.00%;亚麻籽油主要含有的脂肪酸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此5种脂肪酸的总含量占96.54%,其中,α-亚麻酸高达50%左右。亚麻籽含油率与各类脂肪酸含量存在正相关性,但未达显著性差异。结合出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以中亚2号、日本3号、F2004023等3个亚麻品种较为理想,具有更好的保健油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显示,五爪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 cv.Five fingernails tung]的桐油组分中含有63种成分,其中18种十八-6,9,12-三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α-桐酸的总含量达63.94%,(Z,Z,Z)十八-9,12,15-三烯酸甲酯的β-桐酸含量为8.62%,十八-9-烯酸甲酯含量为6.23%,(Z,Z)十八-9,12-二烯酸甲酯含量为8.05%,棕榈酸甲酯含量为3.30%,二十-11-烯酸甲酯含量为1.19%。五爪桐桐油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99.04%,其中有21种不饱和脂肪酸,干性油含量为90.63%;其种仁含油量为62.89%,折光指数1.520 6,酸化值5.1 mg/g,碘化值165 mg/g,皂化值190 mg/g,透明无异味,色泽0.1,密度0.937 6g/mL,热聚合时间446 s。五爪桐桐油脂肪酸因含β-桐酸高,桐油产品中有结晶析出,不能达到商品桐油的质量要求;但β-桐酸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显效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有提取价值,可将它作为药用油桐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珍稀琴叶风吹楠种子主要脂肪酸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琴叶风吹楠种子油中各脂肪酸百分比的变化规律,对澜沧江流域5个县40株大树采集种子,测定脂肪酸成分及百分比,结果表明共53份种子样本都含有17种脂肪酸.针对4株树,不成熟种子十四碳烯酸的百分比为22.12%~28.61%,十四烷酸为62.31%~67.27%,总十四碳酸为85.40%~89.99%,种子完全成熟后分别为18.63%~21.93%,68.57%~71.38%和88.87%~90.24%;5株树十四碳酸总百分比年际差异在1.49%~4.26%之间;不同地点39株树的成熟种子十四碳酸总百分比为88.14%~92.82%之间,平均值为90.60%.琴叶风吹楠成熟种子十四碳酸相对百分比群体变异和年际差异极小,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十四碳烯酸不断转化成十四烷酸,但是在单株间和同株年际间的转化程度不一致.总十四碳酸百分比占绝对优势,且具良好稳定性,可以作为琴叶风吹楠化学分类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沙棘不同优良杂种种子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医疗和保健专用优良沙棘杂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生长与结实性状,从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子代中选育出43个杂种优良单株,对其种子中VE、黄酮、脂肪酸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沙棘杂交子代优株种子中的VE、黄酮、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分别变化于2.94~16.42 mg/hg、82.37~381.48 mg/hg、4.03~9.59 g/hg、3.15%~39.28%、0.43%~14.72%、3.16~24.43%、4.57%~73.32%、2.53%~44.66%;沙棘杂种种子的黄酮组分主要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主,异鼠李素的含量较少,3个组分的含量均随总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随着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含量的上升而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3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沙棘杂种子代中,部分单株种子的VE、黄酮或脂肪酸含量高于母本或双亲,超亲现象明显;筛选出了种子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在80%以上8个杂种单株,其属于高不饱和脂肪酸杂种。  相似文献   

12.
紫苏种子油成分自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内12份野生紫苏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含油量介于30.83%~32.76%之间,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等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以上,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7.8%~62.1%之间,油酸含量介于20.2%~23.6%之间。表明紫苏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13.
茶籽中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测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4个茶树品种的茶籽,研碎,用甲醇和氯仿提取其中的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基化,用100m×0.25 mm的CP-Sil88毛细管柱测定脂类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籽的脂肪中主要含有2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51.06%,其中油酸占单不饱和脂肪酸量的96.4%,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7.86%,主要为亚油酸,占多不饱和脂肪酸量的98.6%;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0.67%,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占饱和脂肪酸的78.3%和19.3%;此外还含有0.144%18:1-11t酸,该种脂肪酸在人体内可能是9c,11t-CLA(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的前体.说明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较符合保健食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选取苇河红松种子园15无性系为供试材料,对红松种子的形态指标、种仁及种壳的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揭示红松种实性状的变异特征及规律,选育优良的红松无性系。结果显示,红松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在红松形态指标中,种长的变异系数最小(8.66%),种仁重的变异系数最高(17.5%);在种仁的物质成分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异系数最大(61.35%),油脂的变异系数最小(9.95%)。对松仁油脂成分检测表明,共检测到11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C18:2△9c,12c)含量最高,达到42.126%。检测松仁中氨基酸成分表明,松仁中含17种氨基酸成分,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4.477%,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8.314%。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按照20%无性系入选率选取了WH028、WH019、WH071作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红一号、简阳红花以及来自32个国家的共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开展了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含油率、籽油中各脂肪酸含量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法国的PI253529的种子含油率最高,分别达32.68%和31.60%。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奥地利的PI253518亚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3.79%和81.67%。孟加拉国的PI401479油酸含量最高,达53.10%。综合单株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和亚油酸、油酸含量等几个重要指标,发现以加拿大PI559909和匈牙利的PI312275表现较好。试验结果还表明,种子含油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与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含量呈显著负偏相关。油酸的含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含量分别与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油酸含量则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偏相关。  相似文献   

16.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17.
小桐子居群种子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小桐子8个居群种子表型进行研究,测量种子长度、宽度、重量等11项形态学指标。种子表型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c.v.%=10.64~19.33,表型频率分化系数平均Pst=10.02%,表型方差分化系数平均Vst=14.27%,表明小桐子种子表型居群内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居群间欧氏距离Q-聚类分析表明,种子表型分化基本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联。11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长度、宽、厚、周长和种子百粒重为小桐子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取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的油脂,测定脂肪酸含量及组份,并测定迪西型鹰嘴豆的分级蛋白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方法]以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种仁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鹰嘴豆中油脂含量高(为18.2%),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占脂肪酸总量80%以上,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鹰嘴豆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3.71%,以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比较低。其蛋白质均含18种氨酸酸,属完全蛋白质。谷氨酸含量最高,占蛋白质的15.8%。天冬氨酸含量占10.7%。此外还有精氨酸(9.30%)、亮氨酸(7.56%)和赖氨酸(6.34%),其次为苯丙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氮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少。鹰嘴豆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结论]新疆迪西型鹰嘴豆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豆类作物。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野生油料树种硬核( Scleropyrum wallichianum )4个县7个群体80株树的种子进行群体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硬核种子大小在群体内的平均表型变异占93.72%,而群体间平均表型变异占6.28%。7个群体海拔分布范围为1100~1580 m,群体间平均种子长为22.27~24.70 mm,平均种子宽为17.91~20.28 mm,平均单粒种子质量为3.17~4.33 g,海拔越高,种子越小。种子形态和种皮刻纹深浅等质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番茄样品内种子脂肪酸的组成含量差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6个番茄种子样品中的粗脂肪,用 KOH‐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以37种脂肪酸组分标品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其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番茄种子干物质平均含量为52.48%,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2.82%;番茄种子样品间脂肪酸总量有一定差异;番茄种子脂肪酸组分相对百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为棕榈酸11.16%~12.54%、硬脂酸3.82%~5.12%、油酸17.32%~29.85%、亚油酸52.63%~64.12%、α‐亚麻酸1.45%~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