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尖蘑是生长在金矿开采后的沙滩上的一种野生珍稀食用真菌。研究了深层发酵生产毛尖蘑菌丝体试验,报道了适宜毛尖蘑的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玉米2%、蔗糖2%、磷酸二氢钾0.3%、七水硫酸摸0.15%,培养逼度20~22℃,培养基起始pH值6.0~6.2,摇瓶转速140~160r/min,为工业化生产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松茸菌株对6种松树幼苗的感染及其菌根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滇产松茸9924菌株及日产松茸99606菌株,分别对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6种松树幼苗实施人工菌根接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90d的云南松和湿地松分别有75%和78.1%的幼苗受感染并形成菌根;接种后180d,6种松树幼苗分部都可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分别达90.63%-100%,感染指数达50.00-84.68;菌根形态主要有棒状、二叉分枝状及多叉分枝状3种;随树种的不同,各类菌根形态所占比例也不同;不同树种根系上形成菌根的长度也有差异,以马尾松根系上的菌根最长,华山松的菌根最短;此外,各种组合之间在菌套厚度,哈蒂氏网结构上也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菌根辅助细菌(mycorrhiza helper bacteria,MHB)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R10可与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互作,对马尾松具有显著促生作用。为将短小芽孢杆菌HR10进行规模化应用,在前期对其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优化的基础上,对短小芽孢杆菌HR10培养条件(p H、发酵瓶装液量、发酵温度、接种量)进行了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扩繁条件为:p H 6.5、装液量50%、发酵温度28℃、接种量5%。发酵液生物量在此条件下比前期的培养条件下提高了10.4%。  相似文献   

5.
正红菇(Russula vinosa)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和装液量)对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质量浓度为9g/L;添加无机盐组分为KH2PO42g/L和MgSO41g/L;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5.5-6.5,发酵温度为28-3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 g/L和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 g/L。  相似文献   

6.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沙棘果泥中黄酮苷元的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考察。在波长430nm处,沙棘果泥黄酮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5-10μg/ml,r=0.9994,加样回收率为99.1%,相对偏差为0.044,提示检测方法准确,结果可靠。沙棘果泥中黄酮苷元含量随发酵时间呈一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阔叶材亚硫酸盐制浆废液的酒精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株休哈塔假丝酵母R(Candida shehatae R)在“限制性供氧“条件下对含固形物15.0%-16.0%、高浓度发酵抑制物和富含戊糖的亚硫酸盐制浆废液进行了洒精发酵研究。废液经石灰中的预处理以后,在38±1℃、500mL发酵罐、空气流量2.5L/L.h、原糖33.44g/L的条件下发酵糖利用率为92.5%,洒精浓度过去.70g/L,得率为0.41g酒精/g消耗的糖,是理论得率的85.  相似文献   

8.
外生菌根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8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对桉树菌根生苗木进行截根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根化苗木可降低发病率40-72.78%;菌根化苗在重病区造林,发病率比妆种降低20-38.9%;在新造林地上造林,发病率仅是8.3%,比未接种苗降低11.8-24.5%。因此,利用菌根技术,实行桉树苗木菌根化,是目前桉树青枯病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安徽林业科技》1995,(A02):22-24
湿地松,马尾松Pt菌根化育苗造林成效揭示,不同菌株处理的菌根化苗木增益远较同一菌株不同菌剂处理的明显;应用菌根生物技术能显著促进1-2年生幼林生长发育,菌根苗造林的远较造林后接菌的当年菌极增益为大,但随着林龄的增长,二者的差异渐近减少。  相似文献   

10.
对小分子肽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研究。小分子肽的生物合成主要受碳源、氮源、磷源和金属离子的调控。本文主要对各种不同的有机氮源、无机氮源进行了试验,发现以2%蛋白胨作为氮源效果最好,另外还对发酵培养基中氯化钠的添加量进行了试验,氯化纳的添加量为20g/L抑菌效果最好。此外,添加复合维生素对小分子肽的产生无显著促进作用。在对种子培养基的优化中,以菌体的生长速率为标准得到最佳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1%、牛肉膏1%、Ca^2+0.0005mol/L、Mn^2+0.00025mol/L、吐温0.5m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菌根辅助细菌与菌根真菌是林木根际重要的微生物菌群,为探讨二者互作关系,采集马尾松人工林中有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菌根根际土壤,对分离获得的74株细菌进行菌根辅助细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干皿对抗法筛选获得1株能高效促进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t2)和红绒盖牛肝菌(Xc)生长的菌根辅助细菌 MPt17。【结果】MPt17菌株对 Pt2和 Xc菌丝生长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6%和25.0%,其胞外代谢产物对 Pt2和 Xc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9.6%和29.5%,该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对Pt2和 Xc的生物量也有相一致的影响,生物量增长率分别为124.2%和34.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双接种 Pt2-MPt17处理、双接种 Xc-MPt17处理、单接种 Pt2、单接种 Xc 和单接种 MPt17较未接种处理的马尾松苗高分别提高78.0%,68.2%,32.7%,39.2%和53.4%,地径分别提高46.3%,57.5%,17.5%,23.8%和25.0%。由此可以确定MPt17既是菌根辅助细菌又是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对 MPt17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BIOLOG 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及16SrD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reuszeri),在 GenBank 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KF891383。【结论】MPt17菌株与外生菌根真菌 Pt2和 Xc 双接种马尾松幼苗对苗木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 MPt17菌株单接种马尾松幼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苗木的生长。通过外生菌根真菌( EMF)-菌根辅助细菌( MHB)-植物三者互作机制进行植物生长研究的方法,对类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条件对树干毕赤酵母戊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P2生长和发酵戊糖(主要是木糖)生成酒精的规律。单独采用尿素作氮源,树干毕赤酵母P2生长和发酵木糖情况良好,与以蛋白胨为单一氮源相接近。研究表明,树干毕赤酵母P2生长最适温度是25~30℃,最佳pH值范围是4.6~5.8。当温度分别为25和35℃时,树干毕赤酵母P:发酵木糖的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3.4~4.2和3.8~5.0。  相似文献   

13.
碱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p.AC-2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的生产菌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适宜的种子茵龄为24h;适于产酶的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值10.5;在碳源和氮源分别为1%的淀粉和2%的豆饼粉时,碱性纤维素酶活力可达到76.04U/mL。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酶液在70℃以下、pH值6.0~10.0范围内稳定。该酶制剂在棉织物洗涤和纸浆脱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对产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RutC—30菌株进行了液体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4.8、每50 mL发酵液接种2.5 mL菌种时,里氏木霉RutC—30菌株产酶发酵最优培养条件是:工业纤维素30 g/L、(NH4)2SO412 g/L、Mandels营养盐浓缩液125 mL/L。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滤纸酶活达到4.845 U.m L-1,相对于微晶纤维素碳源提高了49.6%。同时,在本实验中还发现里氏木霉RutC—30菌株的生长与产酶存在着偶联性。通过优化实验,里氏木霉RutC—30菌株达到了比较高的产纤维素酶能力,为纤维素酶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假丝酵母(Candida sp.)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水解液经过石灰中和后,在30℃下采用台化后的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接种量10%(体积比),种子龄17h,氮源组成:1.5g/L的酵母浸膏,2.5g/L的胰蛋白胨,250mL三角瓶装液120mL,初始pH值5.5。在此条件下,木糖的利用率达79.8%,木糖醇得率达62.4%^,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葛根渣固态发酵产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粉提取工艺中形成的废弃物葛根渣含有一定量的异黄酮。以葛根渣为主要原料,通过黑曲霉菌株的固态发酵,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木聚糖酶和内切-β-葡聚糖酶(CMC酶)破坏细胞壁的纤维结构,促进异黄酮的溶出。优化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由70%葛根渣和30%麸皮组成,含水量70%。在30℃下发酵120h,总异黄酮提取得率为常规醇提法的1.82倍。HPLC图谱显示:固态发酵后大豆苷元的含量下降,而糖苷型异黄酮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葛根素含量为每克葛根渣含3.97mg,比常规醇提法提高了70%。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3个木霉菌株(F01,PM-5,PZ-2)降解马尾松松针过程中产生的滤纸条纤维素酶的动力学变化,以及发酵过程中马尾松松针底物的总有机物质失重情况。结果表明:木霉菌株PM-5能够产生最高的滤纸条纤维素酶活性,达到0.23 U/mL;菌株F01引起底物的总有机物质失重最大,达到8.58%。菌株F01的总有机物质失重和平均降解速率均最大,但在固体发酵后期,其平均降解速率与另2个菌株的差异不大。木霉菌株F01是最有效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株。  相似文献   

18.
接种AM菌对麻楝不同种源苗期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接种3个AM菌株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90068×种源CH01菌根感染率为96.3%,感染率分级为5,菌根依赖性中等;菌株90068×种源CH27在生长生物量方面作用显著;麻楝幼苗接种5至6个月后,菌株90068×种源CH01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矿质元素吸收方面,菌株90068×种源CH13对磷元素的吸收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此外,菌株90036与菌株9004在接种后幼苗测定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各有优劣.其中菌根合成、生物量和苗高增长方面,菌株9004优于菌株90036;而对于矿质元素的吸收,菌株90036要优于菌株9004.综合比较而言,供试菌株90068表现较优,为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  相似文献   

19.
外生菌根菌对油松苗木猝倒病的生物防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院苗圃(土壤为砂壤-轻壤土,未消毒,pH为8.6)用十种菌根菌的纯培养物,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出土后十天)进行人工接种试验,以便研究外生菌根对猝倒病的生物防治效应,其结果如下。1.通过接种试验,在供试的十个菌根真菌中,初步筛选出两个优良菌种: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elegans(Fr.)Snell=S.grevillei]及S.sp.(带)。这些菌种对猝倒病不仅有生物防治作用,而且对苗木有较显著的促生长作用。2.所选出的菌种具有抗碱的能力,在碱性土壤上较好地发挥了抗病作用。3.在室内,采用琼脂平板测定法,测定菌根菌对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noia solani)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证明:S.grevillei,S.sp.( 带).Boletus sp.(林)等菌根菌对立枯丝核菌具有较显著的消解,重寄生作用,从而抑制了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室内的平板测定结果和菌根菌在田间所表现出来的生防效应基本上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周玉芝,韩桂云,齐玉臣,刘忱,何兴元关键词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