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前、 采后钙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细胞壁组分、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了解钙与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揭示钙对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为调控葡萄柚果实膳食纤维含量,提高果实质地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1年2月至11月在云南省玉溪市葡萄柚果园进行,供试品种为‘里约红’葡萄柚,该品种于2005年嫁接于当地砧木,株行距为3 m×3 m。试验由采前和采后钙处理两部分组成。采前钙处理在幼果初期、 幼果末期、 膨大初期、 膨大末期、 转色期,叶面喷施2% CaCl2; 采后钙处理在果实成熟采后浸于2% CaCl2溶液5 min, 室温贮藏。之后每15天取样一次,每次取10个果实,测定葡萄柚果肉细胞壁组分、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结果】随葡萄柚果实后熟软化,紧密结合型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解聚为松散结合型果胶(水溶性果胶、 离子结合型果胶),紧密结合型半纤维素(24% KOH可溶性半纤维素)解聚使其含量下降,而松散结合型半纤维素含量增加(4%KOH可溶性半纤维素)。果实PG、 PME、 Cx、 α-L-Af和β-Gal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均随果实软化呈不同程度增加。PME活性在果实采收后表现出较高含量,而PG活性在果实贮藏前期急剧增加,其酶基因的表达量与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x、 α-L-Af和β-Gal活性在贮藏中、 后期上升较快,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亦明显增加。钙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实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其中采后钙处理对α-L-Af和β-Gal活性和基因表达在贮藏中、 后期的调控作用较显著,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外源钙处理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抑制了细胞壁物质的解聚,采后钙处理对细胞壁物质代谢的调控效果优于采前钙处理。外源钙处理抑制了细胞壁降解酶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减缓了果胶、 半纤维素的解聚,从而达到调控果实膳食纤维含量、 维持果实质地品质、 延长果实货架期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猕猴桃果实采后细胞壁多糖物质降解及组织结构变化与果实贮藏性的关系,本研究以红阳和华特猕猴桃果实为试材,对25和4℃贮藏期间的细胞壁多糖物质含量及果胶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并比较两品种果实在25℃贮藏期间的细胞显微结构和钙组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25和4℃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红阳和华特猕猴桃果实中半纤维素(HCL)、纤维素(CL)和共价结合型果胶(CSP)含量不断降低,水溶性果胶(WSP)含量不断上升,离子结合型果胶(ISP)含量相对稳定。红阳猕猴桃各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速度较快。两品种猕猴桃果实硬度均与WS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降解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25℃贮藏前期,红阳猕猴桃中果胶酸裂解酶(PL)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显著高于华特;贮藏中后期,红阳中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显著高于华特。4℃贮藏期间,红阳中PME活性仍显著高于华特;4℃贮藏前期,红阳中β-Gal活性与华特无显著差异,而PL活性低于华特。相关性分析表明,25℃贮藏期间,与红阳和华特果实软化显著相关的果胶降解酶分别是PME和PL;4℃贮藏期间,与华特果实软...  相似文献   

3.
李佩艳  尹飞  党东阳  甘瑞卿  李鑫玲  梁华 《核农学报》2020,34(12):2742-2748
为探讨草酸处理对低温冷藏下芒果冷害及细胞壁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桂七芒果果实为试材,采用5 mmol·L-1草酸溶液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处理为对照,并于4℃贮藏,分析芒果的冷害指数、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硬度、细胞壁物质含量、细胞壁代谢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低温贮藏14 d后桂七芒果果实冷害指数、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了低温贮藏28 d后果实的硬度;显著提高了低温贮藏14 d后果实水溶性果胶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Cx)活性,显著提高了贮藏21 d后果实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综上所述,草酸处理能减轻桂七芒果冷害,维持采后果实细胞壁降解酶较高活性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本研究为揭示草酸减轻芒果果实冷害机制提供了依据,可为草酸应用于其他冷敏型果实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减压处理对新疆白杏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减压贮藏对新疆白杏的保鲜效果,以新疆白杏果实为试料,研究了0℃贮藏条件下减压处理对白杏果实成熟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处理不仅抑制了白杏果实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量的上升,还抑制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延缓了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延缓果实的软化进程,延长贮藏期。其中,50kPa压力处理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减压贮藏对新疆白杏果实贮藏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真空预冷减缓双孢菇细胞壁物质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双孢菇在贮藏中后期出现的软化自溶是影响其品质和商品价值的瓶颈问题,研究真空预冷处理对其细胞壁物质组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可为有效控制双孢菇自溶提供理论依据。为探讨真空预冷处理对双孢蘑菇细胞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在真空预冷前后及后续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粗纤维和纤维素酶活性、原果胶含量、可溶性果胶、果胶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处理通过抑制双孢蘑菇中的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上升,在贮藏末期对照样品的粗纤维质量分数为预冷样品的58.0%,原果胶质量分数为预冷样品的62.07%。经真空预冷处理样品的菌丝中空管状结构和相互交织的网状菌丝体结构都比对照样品保持得完整。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对冷藏枇杷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阐明热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败坏的影响及其机理,该研究先将枇杷果实用38℃热空气处理5 h,然后在(1±1)℃下贮藏35 d,并每隔7 d测定果实硬度、出汁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等木质化相关酶活性及果胶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果实硬度的上升和出汁率的下降,抑制PAL、POD和PPO活性的上升及PG活性的下降,减少原果胶和木质素的积累,保持较高的水溶性果胶含量,从而减轻冷藏枇杷果实的木质化症状,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这些结果表明,热处理减轻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败坏的机理与其抑制木质素的合成和促进果胶物质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热空气处理提高梨枣贮藏效果的机理,该文以半红期梨枣果实为试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42℃热空气处理1h对在(5±1)℃贮藏条件下枣果的生理生化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梨枣采后贮前短时间热处理能有效地降低早期淀粉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抑制淀粉水解,延缓果胶降解,降低乙烯释放量,延缓果肉硬度下降速度,后期能延缓果肉细胞中胶层和初生壁分解,阻止细胞内含物外渗,保护细胞的结构,从而延长了贮藏保鲜期。但热处理对枣果呼吸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抑制果实浮皮的方法及赤霉素(GA3)与二氢茉莉酸丙酯(PDJ)抑制浮皮发生的机制,本研究以完熟栽培温州蜜柑宫川为试验材料,通过喷施钙或GA3与PDJ,研究其对果实浮皮指数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分析GA3与PDJ处理后果皮的细胞壁结构、细胞壁物质含量、相关水解酶活性、果皮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降低果实浮皮指数,其中采前喷施2次GA3和PDJ后果实浮皮指数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且该处理条件下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无明显变化。同时,GA3与PDJ处理下调了CitCx、CitPME等基因表达量,降低了果胶酯酶(PME)和纤维素酶(Cx)的活性,提高了果皮中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延缓了纤维素含量下降并增加了果实硬度,并且降低了果皮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喷施GA3与PDJ后果皮中乙烯合成量下降而生长素含量上升,CitACO基因表达下调,而CitETR1及CitIAA27表达上调。综上,采前喷施2次GA3与PDJ是防治完...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黄瓜活性氧代谢和膜脂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热处理减轻黄瓜果实低温冷害的作用机理,本试验研究了47℃热水浸泡5 min处理对黄瓜果实在4℃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和膜脂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7℃热水5 min处理可显著抑制黄瓜果实冷害的发生,贮藏15 d后果实冷害指数较对照(CK)低20.87%。此外,热处理还可抑制黄瓜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提高黄瓜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D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抑制超氧阴离子($\mathop{{O}}_{2}^{{\mathop{}_{\ ·}^{-}}}$)及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同时降低脂氧合酶的活性,保持较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膜脂不饱和度。综上,热处理可维持黄瓜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平衡,抑制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从而提高黄瓜果实的抗冷性,减轻果实冷害损伤。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降低哈密瓜果实活性氧代谢减轻冷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探讨热处理能否激发哈密瓜果实抗冷性,减轻冷害。该文以"西州密25号"哈密瓜为原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哈密瓜在55℃热水中浸泡3 min,以室温(22±2)℃清水浸泡3 min为对照,待其表面水分完全晾干以后,放置于3~5℃机械冷库中贮藏,测定贮藏期间哈密瓜品质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热处理诱导哈密瓜果肉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短暂增加,但明显减少贮藏中后期(14~35 d)H_2O_2,O_2~-的积累(P0.05),提高活性氧清除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抑制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降低贮藏后期的冷害发生率(P0.05),缓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P0.05),保持果实较好的品质。热处理主要通过诱导活性氧信号分子,提高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果实的冷害。研究结果为哈密瓜采后贮藏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5种龙眼梢、果害虫的时间、空间、营养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为害龙眼梢、果的5种害虫(龙眼亥麦蛾、荔枝尖细蛾、荔枝蒂蛀虫、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蝽)的时间、空间、营养上的一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5种龙眼梢、果害虫的时间-空间-营养三维生态位,分析了5种龙眼梢、果害虫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并讨论了生态位在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龙眼各营养器官之间、同品种不同结果母枝类型间、同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不同龙眼品种之间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龙眼各营养器官皆含有多糖成分,且差异显著,依次为叶(4.575%)>新梢(1.928%)>枝条(1.644%)>根(0.918%);同一营养器官仅在不同成熟期的部分龙眼品种间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龙眼钙、镁营养元素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果园中产量高、中、低三个等级龙眼的土壤和植株养分分析,结合龙眼产量测定,探讨龙眼钙、镁营养元素的营养诊断指标。以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作土壤钙、镁营养元素诊断的诊断形态,以1月份时中上部老熟秋梢(结果母枝)第2位叶的全量钙、镁作为龙眼植株钙、镁营养元素的诊断形态,分别拟定出了土壤、植株钙和镁营养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龙眼“大乌圆”和荔枝“三月红”两个品种的幼叶和果实组织为试材 ,采用在细胞核被裂解之前 ,去除细胞质中的酚类物质和蛋白质 ,而后用 SDS裂解细胞核 ,异丙醇和乙醇沉淀染色体 DNA的方法 ,成功地从两种不同组织中提取和纯化了两种果树的染色体 DNA,DNA的得率介于 2 86~ 314μg/g FW之间 ,凝胶电泳显示无明显降解现象 ,适宜作为 PCR模板应用 ,并成功地进行特异性基因扩增  相似文献   

15.
基于Fick扩散方程,建立水果真空预冷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验数据。模型表明:当压强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预冷速率与水果的半径平方成反比,与捕水器的冷凝温度有关;用真空预冷冷却龙眼,结果表明,在11 min内龙眼的温度可以从28 ℃下降到7 ℃,龙眼预冷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较吻合。结论表明真空预冷冷却水果是水果产后处理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种类和个体数:植食性昆虫占47.60%和31.21%,捕食性昆虫占14.07%和25.49%,蜘蛛占32.34%和14.87%。多样性指数以蜘蛛最高,3个层次月均值均在2.0以上,其次为植食性昆虫。周年的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波动亚群落与层次间均有差异,总体是植食性昆虫的波动较明显,蜘蛛的波动较平稳。12个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一维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均是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rsicolor)最大,水平生态位是小叶蝉(Typhlocybinae)最大。一维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小叶蝉与锥头叶蝉(Japananus spp.),天敌之间最大的是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与多色金蝉蛛,天敌与害虫间是蚂蚁类(Formicidae)与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害虫之间最大的为红头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occifluvis)与啮虫科(Psocidae);天敌之间为咸丰球蛛(Thridion xianfengensis)与二义宽胸蛛(Rhene biembolusa);天敌与害虫之间为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一维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总体较小。多维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多色金蝉蛛、二义宽胸蛛、红头长跗萤叶甲、灵川丽蛛(Chrysso lingchuanensis)、咸丰球蛛、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啮虫科、草间钻头蛛、锥头叶蝉、小叶蝉、白蛾蜡蝉和蚂蚁类。多维生态位重叠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锥头叶蝉与小叶蝉,天敌之间是咸丰球蛛与灵川丽蛛,天敌与害虫间是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  相似文献   

17.
龙眼鲜果剥壳脱核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介绍最新研制的龙眼鲜果剥壳脱核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对其剥壳、脱核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找出了影响剥壳脱核机剥壳性能和脱核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其剥壳装置、脱核装置的滚筒最佳凸齿规格及最佳线速度。  相似文献   

18.
辐照对桂圆干的杀菌效果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桂圆干为原料,研究2、4、6、8及10kGy辐照对其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kGy辐照的桂圆干中,菌落总数、霉菌及大肠杆菌的含量都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辐照对桂圆于中粗脂肪、灰分、Fe、P、Na和VB2的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水分、Ca、K和VC的含量影响显著.6~10...  相似文献   

19.
广西龙眼真菌性病害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共发现广西龙眼真菌性病害14种,其中桂圆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guiyuan、龙眼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longanae、龙眼壳二孢菌Ascochyta longan、细莲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广西首次报道,而文中描述的龙眼盘二孢菌Marssonina dimocarpi和龙眼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dimocarpi为新种,龙眼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 bischofiae为国内新记录种。假链格孢菌Nimbya sp.尚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0.
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福眼”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但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导致龙眼果实甜度下降、风味变淡。果实采前套袋降低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明显减轻由采前病原菌潜伏侵染所致的采后龙眼果实病害,提高果实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