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糖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主要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苹果品质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1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主要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苹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且果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糖,秦冠、新红星、富士Ⅰ、富士Ⅱ果实中的4种糖含量高低顺序为果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弘前富士、金冠、华冠、粉红女士、乔纳金、皮诺娃、红玉、澳洲青苹果实中的4种糖含量高低顺序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苹果果实中的有机酸有苹果酸、琥珀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乙酸,其中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甜度/总酸值比较高的是华冠和秦冠(>400),金冠、弘前富士、富士Ⅰ、富士Ⅱ、乔纳金介于200~400,较低的是新红星、澳洲青苹、红玉、皮诺娃和粉红女士(<200)。【结论】弘前富士、富士Ⅰ、富士Ⅱ、秦冠、金冠、乔纳金、新红星、皮诺娃、华冠果实中的主要可溶性糖为果糖,粉红女士、澳洲青苹、红玉中主要为果糖和蔗糖;1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的有机酸均主要为苹果酸。甜度/总酸值是影响苹果果实甜酸风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分积累机制,为菠萝蜜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基因型的菠萝蜜种质(12E、148-4、12As、12Cs)为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结果]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其中蔗糖占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比例为43.47%~76.81%;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之间以及蔗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未成熟果实中,果肉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的比值较低,最高仅为0.6899,当果实完全成熟后,比值接近1.0000。[结论]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积累,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成熟果实中的果糖与葡糖糖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3.
苹果果实中糖、酸和花青苷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红星’、‘粉红女士’、‘澳洲青萍’和‘金冠’为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期不同色泽类型果实中糖、酸和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分析不同色泽类型苹果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和花青苷组成及含量差异。成熟期苹果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二磷酸尿甘半乳糖(UDP-半乳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其次为蔗糖和葡萄糖;不同品种的果糖百分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较大,其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分别为32.03%和35.46%;4个苹果品种的果实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为85.58%,柠檬酸的含量次之,为9.89%,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为90.52%,乙酸的含量较低;苹果果皮中含量最多的花青苷为cy-3-gal,占95.36%~98.73%;其次为cy-3-ara,占比2.58%,但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高达58.53%;cy-3-gul含量最低,仅在红色品种‘新红星’和‘粉红女士’中被检测到。由此,黄色品种‘金冠’属于高果糖类型,绿色品种‘澳洲青苹’属于低果糖类型;4个苹果品种积累较多的糖分是果糖和蔗糖,属于果糖/蔗糖积累型;蔗糖、葡萄糖、柠檬酸和cy-3-ara可作为区分4个品种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贵州苦丁茶新梢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苦丁茶中的主要可溶性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5-11.48g/100g,新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为8.47-14.27g/100g,其中蔗糖为3.08-6.17g/100g,还原糖为1.78-3.92g/100g,果糖为0.76-1.47g/100g,前两者分别占可溶性总糖的43.2%-50.5%和25.4%-37.1%,果糖占还原糖的25.6%-41.6%。新梢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高,成熟后逐渐降低。不同季节的新梢中,以夏梢糖含量最高,冬梢最低。  相似文献   

5.
9个甜瓜种质资源糖酸含量的比较分析表明:鲜重总糖含量为61.07 ~ 106.13 g/kg,其中鲜重果糖含量为49.71 ~68.61 g/kg,鲜重葡萄糖含量为8.10 ~32.57g/kg,鲜重蔗糖含量为3.17 ~9.42 g/kg,不同资源在糖分组成上存在差异,7份材料的果糖∶葡萄糖∶蔗糖=4∶2∶1,2份材料的果糖∶葡萄糖∶蔗糖=16∶3∶1;鲜重总酸含量为0.40~1.68 g/kg;糖酸比为36.1 ~245.2.还原性糖、果糖、蔗糖与总糖、还原性糖与果糖、葡萄糖与蔗糖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柠檬酸、苹果酸、总酸相互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量积累规律,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2个品种的甜高粱茎秆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总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含量。结果表明:蔗糖含量是影响总糖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茎秆中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R=0.82,P0.01),果糖与蔗糖无显著相关性,葡萄糖与蔗糖呈正相关(R=0.341,P0.05);在生长最旺盛的拔节期,蔗糖含量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中的最低值,成熟期蔗糖含量达到最高峰,说明生长发育前期,蔗糖主要被分解用于甜高粱的快速生长,而生长后期被用来存储积累。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因子对芦笋(AsparagusofficinalisL.)悬浮细胞生长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蔗糖和0.1g/40ml干重细胞接种量可促进其细胞生长;但不加谷氨酰胺和5%蔗糖有利于其多糖含量的提高。综合细胞生长和多糖含量两方面情况,以5%蔗糖、0.1g/40ml干重细胞接种量、75mg/L的谷氨酰胺、50mg/L的肌醇以及5mg/L的2,4-D为佳.  相似文献   

8.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进行了3种纸袋的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测定其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研究不同纸袋对果实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与套袋果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发育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累为主,采收时,对照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套袋处理为“小林牌”袋〉“前卫牌”袋〉“彤乐牌”袋;而蔗糖含量为“小林牌”袋〉“彤乐牌”袋〉“前卫牌”袋,对照最低;套袋处理与对照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内标,测定了几种果汁中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的含量,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其中3种果汁中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的回收率达到了98.00%、97.31%和98.75%,标准偏差0.174、0.134和0.783,可以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该法取样量少,样品不必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定性和定量测定,所得结果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为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的同时定量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甘薯品种徐薯18为材料,测定了甘薯各生育阶段块根的淀粉积累量和叶片,块根的游离糖含量,结果表明,薯叶总糖含量范围为1.2-7.7mg/g FW.当总糖水平呈上升趋势时,块根淀粉积累快,在雨季和收获期,总糖水平下降,还原糖和蔗糖所占比例亦降低,块根淀粉积累速率低,甘薯块根总糖含量在20.3-37.0mg/gFW时淀粉率高,总糖水平低。在生育前期,随着甘薯的生长,还原糖含量下降而蔗糖含量增加并保持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李属主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构成特点,为李品种资源品质性状的科学评价、挖掘优异种质和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李属8个主要种、3份新疆野生欧洲李和4份李杏杂交种等共57份代表品种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蔗糖含量在供试品种间差异显著,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nrhart)、美洲李(P.americana Marsh)、黑刺李(P.spinosa L.)和野生欧洲李(Wild type of P.domestica L.)不含蔗糖,欧洲李(P.domestica L.)、加拿大李(P.nigra Ait.)和李杏杂交种蔗糖含量居中(12.78—20.25 mg·g-1 FW),而杏李(P.simonii Carr)、中国李(P.salicina Lindl.)和乌苏里李(P.ussuriensis Kov.et Kost.)蔗糖含量较高(37.55—57.83 mg·g-1 FW);欧洲李、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果实糖组成共同特点是葡萄糖为主,山梨醇次之;供试种中,杏李总糖含量最高,其次是中国李、乌苏里李和欧洲李,樱桃李最低。(2)欧洲李果实中以奎宁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93.12%,而其他种均以苹果酸为主,占总酸的比例在63.24%—96.05%,其中樱桃李、美洲李、加拿大李、黑刺李和野生欧洲李等果实中除苹果酸外还有较高含量的奎宁酸;供试种中樱桃李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乌苏里李最低。(3)供试李果实糖酸含量的前3个主成分(PCs)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26%,直观反映了各品种和类型果实糖酸含量的构成特点。【结论】供试李属栽培种类型(欧洲李除外)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有机酸。野生种类型不含蔗糖,以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为主,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奎宁酸次之。主栽类型中欧洲李果实糖酸组成有别于其他种/类型,以葡萄糖和山梨醇为主,奎宁酸和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而中国李糖组分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由此形成二者不同的风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 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外源糖对苹果果实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红星苹果为试材,采用果实圆片孵育体系研究了外源糖对SDH和S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苹果果实的SDH活性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SOX活性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外源山梨醇和蔗糖均可提高发育前期和发育后期苹果果实的SDH和SOX活性,其中以山梨醇的诱导作用最为显著。外源葡萄糖对SDH活性的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抑制SOX活性,而外源果糖对苹果果实SDH和SOX活性的诱导效果与葡萄糖恰好相反。结果还表明,外源糖对发育前期苹果果实SDH和SOX的诱导作用均显著高于对发育后期苹果果实的诱导作用。由此推断,苹果果实中山梨醇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受到可溶性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Sweet and sour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aste of blueberries, and they are produced by sugar and acid, respectively.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taste depend not only on the levels of sugar and acid, but also on the types and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sugar and acid.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composition and levels of sugar and acid in blueberrie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variety diversity also affect the sugar and acid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s. Therefore, this study selected two main producing regions in northern China(Weihai and Yingkou) to examine the sugar and acid characteristics of 11 common blueberry cultivars. The indexes measured included soluble sugars, organic acids, soluble solid content and titratable acid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lucose and fructose were the major sugars, and citric acid and quinic acid were the major organic acid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lucose, fructose, and sucros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ugar content; the citric acid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itratable acidity and total organic acids. Titratable acidity, glucose, fructose, sucrose, total sugar content, citric acid, shikimic acid and total acid content of the blueberrie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regions(P0.05). In general, compared with Weihai blueberries, Yingkou blueberries had higher sugar content and lower acid cont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weet and sour flavors and cultivar selection of blueberr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疆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和甘肃酒泉市3个地区库尔勒香梨果实生育期糖酸含量的差异,研究果实生育期的品质变化规律,为香梨的品质调控和合理采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花后100~150 d(2次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库尔勒香梨果实,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和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糖和苹果...  相似文献   

17.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种中早熟苹果果实共检测到醇类、醛类与酯类等40种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2)皇家嘎拉、茂利元帅、美国8号、美隆与秋口红分别含有11、9、11、7、7种特征香气成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嗅感气味;(3)5个参试品种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糖酸种类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4)果糖、葡萄糖、蔗糖共同影响了5种苹果的甜味味感,苹果酸影响了其酸味味感;不同中早熟苹果品种糖总量、糖总量/苹果酸含量及味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味感评价的差异性与糖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特征香气成分在5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它们的气味是形成5种苹果各自果实香味的基本元素,3种糖组分与苹果酸是影响5种苹果甜味与酸味味感的因子,3种糖组分的总含量,以及糖总量与苹果酸含量的比值可以作为5种中早熟苹果味感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辨别43份不同蜂蜜样品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43份蜂蜜样品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3份样品中果糖与葡萄糖总量在60.09%~77.79%,蔗糖含量在0~2.76%,符合国家标准GB18796-2005的要求,并且其中的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比值保持在0.84~1.57。[结论]该研究可为蜂蜜样品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其次为葡萄糖,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较高,占酸总量的58.58%,柠檬酸次之,琥珀酸、乙酸、草酸含量较低。珍珠油杏属于苹果酸型杏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