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施钾方法对土壤供钾能力及烤烟钾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探明钾肥施用方法、土壤供钾能力和对钾的吸收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烤烟生产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提供依据,以湖南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石灰岩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载土培方法,研究了施钾方法对土壤供钾能力及烤烟钾素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苗移栽后30d施用钾量的40%,能够使土壤对生长发育中后期的烤烟维持较高的供钾能力,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比钾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的处理分别提高了57.4~60.9%和5.7%~6.2%,同时可促进烤烟对钾的吸收与累积,使烟株的总吸钾量提高5.0%和15.5%,烟叶的含钾量提高了4.6%和12.2%。  相似文献   

2.
追施钾肥对烤烟叶片和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追施钾肥对烤烟叶片和土壤钾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追施钾肥处理对烤烟叶片和土壤钾含量的影响。试验设T1、T2、T3、T4 4个处理。T1为不追施钾肥;T2为移栽后20 d追施K2SO4105 kg/hm2;T3为移栽后204、0 d分别追施K2SO4105 kg/hm2;T4为移栽后204、06、0 d分别追施K2SO4105 kg/hm2。[结果]结果表明:追施钾肥显著提高烤烟叶片和土壤钾含量。在3个追施钾肥处理之间,烟叶钾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缓效钾含量均差异显著。烟叶和土壤钾含量表现为T4>T3>T2>T1。[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提高烤烟钾含量、改善烤烟品质的施钾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2种新型钾肥配施硫酸钾对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量以及钾素含量与吸收的影响.在四川凉山、攀枝花烟区的米易、仁和、河口、内东等地区设置硫酸钾处理(T1)、硫酸钾配施杂卤石处理(T2)和硫酸钾配施枸溶钾处理(T3).结果表明,与单纯施用硫酸钾相比,硫酸钾配施杂卤石或硫酸钾配施枸溶钾均增加了烟叶干物质量,提高了烟叶钾含量和吸钾量,并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4个地点施用钾肥效果不同,其中米易地区施用硫酸钾配施杂卤石效果最好,仁和和内东地区施用硫酸钾配施枸溶性钾肥效果最好,河口地区施用硫酸钾配施杂卤石和硫酸钾配施枸溶性钾肥效果一样,都优于单施硫酸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植烟土壤养分释放及烤烟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08年在广西靖西县和南丹县烟区进行了化肥配施花生麸、猪厩肥、糖厂滤泥堆肥和稻草堆肥等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纯化肥或当地推荐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在靖西县分别提高4.6%~15.5%和92.3%~106.7%,南丹县提高0.06%~32.4%和65.7%~97.8%;两县烤烟上、中部叶片的全钾、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提高,烟碱下降,氮/碱比更接近0.8~0.9,糖碱比更接近10。不同的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间,烤烟产量及优质烟比例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在烤烟移栽后65 d内氮素释放较慢,但肥效较长,显著提高烤烟生长期土壤速效磷、钾供应能力,烟株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后期烤烟叶片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8.6%~61.5%和2.9%~34.3%。各处理中以化肥配施40%花生麸处理的烤烟产量、质量最佳,土壤养分指标与烤烟叶片养分指标含量最高,是烟田土壤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养分与烟叶养分、烤烟大部分化学品质呈正相关,与烟碱呈负相关,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烤烟养分吸收及烤烟品质的影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四川烟区烟叶钾含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于2013年在四川凉山会理县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与施钾方法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00 kg/hm2的钾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适宜,钾含量较高;继续增大钾肥施用量,烟叶的钾含量提高不明显,化学成分协调性反而降低;钾肥采用1/3作底肥、1/3于移栽后25 d第一次追施、1/3于移栽后50 d第二次追施的方法,烟叶钾含量相对较高,品质较好;不同处理的烤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钾肥追施时期后移对烤烟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泸州烟区烟叶钾含量较低,选取当地烤烟主栽品种云烟97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追施时期后移对烤烟物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对钾的吸收高峰期在移栽后45~65 d;在移栽后105 d,与常规追施钾肥处理相比,钾肥追施时期后移处理钾积累总量增加了6.19%~29.36%,上部叶钾含量提高了4.23%~37.72%,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6.7%~35.10%;移栽后50、70、90 d追施不同量钾肥的6个处理间相比,烟叶各部位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差异显著,钾素利用率以移栽后70 d追施钾肥20%处理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泸州烟区种植云烟97的最佳钾肥施用方式为移栽后30 d(团棵期)追施40%钾肥,移栽后70 d(打顶期)追施20%钾肥。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枸溶性钾肥配施在烤烟栽培上的应用效果,通过连续种植2季烤烟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枸溶性钾肥与硫酸钾配施对烤烟生物量、钾素吸收量、烤烟-土壤系统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较单施硫酸钾显著提高2季烤烟生物量和钾素吸收量,以T3处理(75%枸溶性钾肥+25%硫酸钾)效果较好,其中钾素吸收总量比单施硫酸钾增加33.05%;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处理烤烟生长后期枸溶态钾的分解供应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有利于烤烟生长,其中T3处理钾素平衡系数为1.06,优于其他配施比例;2季烤烟收获后,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处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硫酸钾肥处理。因此,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能更好地补充土壤中的有效钾素,缓解土壤钾素不足,促进烤烟生长,建议烤烟生长连作时配施一定比例的枸溶性钾肥,尤以75%枸溶性钾肥+25%硫酸钾配施比例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烟不同生育期钾、氯离子吸收规律的影响,为烤烟质量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99为研究对象,设置灌水与施肥方式2个因素,以当地常规施肥灌水方式(漫灌)为对照(CK),设计滴灌处理(T1)、水肥一体化处理(T2)、减肥10%的水肥一体化处理(T3)3个滴水灌肥处理,分别研究不同处理烤烟移栽40~90 d内叶片、茎部和根部钾、氯含量的变化,并与同时期相对应的土壤钾、氯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移栽后40 d相比,移栽后90 d CK、T1、T2和T3处理烤烟叶片钾含量分别降低了57.26%,54.38%,49.38%和55.77%,降低幅度表现为CK>T3>T1>T2;各处理叶片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分别降低了24.23%,26.28%,16.13%和22.30%,下降幅度表现为T1>CK>T3>T2。CK、T1、T2和T3处理烤烟叶片氯含量分别降低了1.08%,1.70%,29.69%和48.44%,降低幅度表现为T3>T2>T1>CK;T1、T3处理叶片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31%和13.07%,下降幅度表现为T3>T1。②与移栽后40 d相比,移栽后90 d各处理烤烟茎部钾、氯含量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均表现为T3>T2>CK>T1。除CK处理外,其余处理茎部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表现为T3>T2>T1;除T3处理外,CK、T1、T2处理烤烟茎部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表现为T2>CK>T1。③在烤烟移栽后的40~90 d,除CK处理外,其余处理烤烟根部钾含量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表现为T3>T1>T2;各处理根部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表现为T3>T1>T2>CK。除T1处理外,其余处理根部氯含量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表现为CK>T2>T3;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除CK处理下降外,T1、T2、T3处理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表现为T3>T1>T2。④在移栽后90 d,CK、T1、T2处理0~40 cm土层土壤钾含量均较移栽后40 d有所下降。各处理在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氯含量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与烤烟移栽后40 d相比,移栽后90 d仅T2处理在各土层土壤氯含量均有增加,其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氯含量分别增加了45.52%和8.59%。⑤在烤烟成熟期,T2处理土壤钾含量减少,叶片、茎部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减少,而根部增加,表明钾离子可能从烤烟叶片、茎部及土壤迁移到了根部。烤烟叶片和根部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上升,茎部减少,土壤氯含量增加,表明氯离子可能从烤烟的茎部迁移到了叶片、根部和土壤。⑥土壤钾、氯含量与生育期内烟株钾、氯离子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烟株钾、氯离子总量又与其根部、茎部及叶片的钾、氯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烟叶钾含量,控制氯含量,其中提钾效果以T2处理最优,降氯效果以T3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动态与分配特征,为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旱地轮作和水旱轮作模式,以云烟97为供试材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在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移栽后天数的烤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旱轮作模式有利于烤烟干物质积累,水旱轮作下烤烟干物质积累是旱地轮作模式的1.11倍(移栽后91 d),根系和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分配比例变化较大,叶片差异不明显;水旱轮作下烤烟移栽后21~35 d、49~63 d内两个时期氮素积累速率均较高,移栽后91 d烤烟氮含量(21.84 g/kg)比旱地轮作下烤烟氮含量(19.33 g/kg)高12.98%,且烤烟叶片氮素积累分配比例比旱地轮作高3.79%;在根、茎、叶中磷素积累速效上,水旱轮作模式下明显比旱地轮作模式滞后,分别是在移栽后63~77 d和49~63 d内达到最大;且旱地轮作模式有利于烤烟钾含量提高,烤烟钾含量是水旱轮作的1.36倍(移栽后91 d),旱地轮作下烤烟生育前期至中后期(移栽后21~63 d)均表现为钾素吸收速率快速增加,吸收峰值时期(移栽后49~63 d)也明显比水旱轮作(移栽后35~49 d)迟。因此,水旱轮作模式下应采用轻施氮肥,重施钾肥,且宜于早施钾素追肥;旱地轮作模式下应调整氮、钾肥施用量、施用时期,钾肥分次施用,且宜于迟施。  相似文献   

10.
为减肥增效,通过研究土壤速效钾吸收利用系数及烤烟钾肥利用率探讨烤烟施钾水平。结果表明,烟株对土壤速效钾的吸收利用系数在旺长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19和0.26,烤烟旺长期及成熟期南平土壤速效钾有效供应量分别为16.95和23.25 kg/hm~2,不同施钾水平对烤烟钾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旺长期钾肥利用率达16.58%~43.6%,成熟期达28.20%~70.79%。为达到目标产量,按16 500株/hm~2计,最佳施钾量为180.30 kg/hm~2。综合大田试验结果认为南平烟区施钾量为180.30~236.55 kg/hm~2较适宜。考虑到烟株生长后期钾肥略显不足,中部叶及上部叶还原糖累积偏低,且烟株仍具有一定吸收钾的能力,氮磷钾配比为1.0∶0.8∶2.1时,特别是雨量充沛的年份,打顶后追施部分钾肥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云南烟区土壤钾素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烟区683个土样钾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2.8mg/kg,全钾含量平均为10.06g/kg。从不同烟区来看,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排序为:滇东烤烟区>滇中烤烟区>滇东北烤烟区>滇西烤烟区>滇东南烤烟区>滇西南烤烟区;全钾含量排序为:滇东北烤烟区>滇中烤烟区>滇东南烤烟区>滇西烤烟区>滇东烤烟区>滇西南烤烟区。从主要植烟土壤类型看,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红壤>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全钾含量排序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红壤。根据云南烟区土壤钾素含量及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主要土类耕层中几种微量元素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河南省潮土、褐土、黄褐土、砂姜黑土、黄棕壤、红粘土6种土类耕层的1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Fe、Mn、Cu、Zn全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的各类土壤中,全Fe含量最高,其次是全Mn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测土壤中,Cu和Zn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pH值高的土壤中全Cu含量高于全Zn;pH值低的土壤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将贵州省天柱县、威宁县、开阳县的土壤同置于开阳县,以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烟株移栽后30~75 d,天柱粉壤细菌数量表现为递增的态势,真菌、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再升,脲酶活性先升后降,磷酸酶活性持续低水平。威宁砂壤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低水平后急剧上升。开阳壤黏土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持续高水平,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降后升再降。威宁砂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最低。开阳壤黏土过氧化氢、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最大,有效钾含量最高。初步研究表明,在烟株生长发育周期内,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动态变化差异较大,进而影响其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分布的主要土类耕层土壤100个土样抽样调查,分析测定了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并采用王水-高氯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镍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镍含量有差异,镍含量平均值大小为砂姜黑土>褐土>红粘土>潮土>黄褐土>黄棕壤土,其含量平均分别为18.47mg/kg、17.1mg/kg、16.22mg/kg、15.60mg/kg、15.06mg/kg和9.88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规定的镍含量(≤40mg/kg)标准.  相似文献   

15.
云南植烟土壤磷素肥力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烟区植烟土壤683个土样磷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烟区大多数植烟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都较低,且分布不均.速效磷含量平均为25.05 mg/kg,全磷含量平均为0.95 g/kg.不同烟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小依次为:滇中烤烟区、滇东烤烟区、滇西烤烟区、滇东南烤烟区、滇西南烤烟区、滇东北烤烟区;全磷含量大小依次为:滇东烤烟区、滇中烤烟区、滇东南烤烟区、滇西烤烟区、滇西南烤烟区、滇东北烤烟区.不同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小依次为:红壤、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全磷含量大小依次为:红壤、水稻土、黄壤、紫色土.  相似文献   

16.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烟区选取5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及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土壤钙、镁含量较丰富,明显缺氯;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等明显缺钾和氮;水稻土和沉积土缺磷。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有差异,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基本符合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红壤、紫色土和黄壤上烤后烟叶钾含量相对较高,接近优质烟叶钾含量;沉积土、水稻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氯含量较高,接近优质烟叶氯含量。不同土壤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黄壤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黄壤、红壤和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较高;水稻土、紫色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及致香成分总量较高。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内在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高到低对应的植烟土壤依次为: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烤烟N和K积累的影响,在贵州省毕节市何田科技园进行了盆栽试验。采用2因素(3种土壤×5种生物炭用量)全因子组合设计,完全随机排列。土壤为采自烟田0~20 cm的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生物炭用量为0%、0.1%、1%、2.5%、5%(w/w,相当于0、1.25、12.5、31.3、62.5 t/hm2大田用量)。结果表明:黄壤、石灰土、黄棕壤上施用5.0%生物炭的处理比不施生物炭的处理,烤烟每株侧根数分别增加17.0、30.7、20.3个,增加幅度分别为150.0%、137.4%、67.1%。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根、茎、叶、整株氮(N)积累量增加,但达到N积累量最高点所需的生物炭施用量,各土壤间存在差异;根系和叶片钾(K)含量不断增加,最高增加量分别为47.8%和32.3%,根系增加最明显;烤烟根系、烟茎、叶片K积累量不断增加,最高分别为311.8%、87.9%、144.7%。总之,烟田土壤施用生物炭后,侧根数量显著增加,N和K的积累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种类油菜与烤烟轮作以及平衡施肥处理对土壤供钾能力的提升效果,通过小区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主因素(冬闲、‘重蓉油1号’、‘德油早1号’和‘GSX-1’)和副因素(常规施肥、减施氮肥和增施磷肥)下作物生长周期内土壤速效钾的变化情况以及烟叶钾含量。结果表明,烤烟油菜轮作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且在油菜移栽初期(30天)提升效果最显著,是冬闲处理的1.43~2.05倍。随着油菜生育期的推进,轮作对土壤速效钾的提升效果逐渐减弱,不同油菜种类对土壤速效钾提升效果整体表现为‘重蓉油1号’>‘GSX-1’>‘德油早1号’>冬闲。从烤烟移栽初期到收获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降幅为15.71%~117.80%。除个别处理外,烤烟油菜轮作的土壤速效钾和烟叶钾含量相较冬闲处理有所增加,且以增施磷肥提钾效果最佳。‘重蓉油1号’油菜与烤烟轮作和增施磷肥时土壤速效钾及烟叶钾含量较高,是当地最优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高效钾用量下,烟草现蕾期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部位烟叶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和K2SO4处理都有"午睡"现象,与K2SO4相比,高效钾肥能更好地改善烤烟光合性能。移栽后60 d前,烟叶钾含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后,钾肥用量增至一定量后继续增施烟叶钾含量不增反而下降,这种现象先从K2SO4处理中出现,烟叶部位先从中、上部叶开始;烟株根、茎钾含量在移栽30 d时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测定时期均为先增后降。在整个生育期中,除对照在第60 d、75 d时钾含量表现为根>茎,其他处理在所有测定时期中均表现为茎>根。  相似文献   

20.
凉山烟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凉山烟区5种类型土壤的9种肥力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的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6.96%。3个主成分为养分因子(由有机质、有机总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组成)、钾因子(由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组成)和pH因子(由pH值组成)。不同类型土壤肥力的综合得分显示为:黄壤>紫色土>红壤>水稻土>黄棕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