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以枸杞嫩茎叶为材料,研究了热风干燥条件下的较优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0.04%的Zn(CH3COO)2+0.02%的Na2SO3的混合液作为护绿剂效果好于锌铜护色;漂烫温度95-100℃、漂烫时间100 s有利于保持色泽和营养成分;用4%的蔗糖溶液浸泡30 min,可以明显改善制品的复水性。  相似文献   

2.
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脱水甘蓝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为原料,通过考察Vc含量、色泽变化,研究常压热风干燥下浸渍、漂烫、护绿等预处理工序中不同工艺参数对脱水甘蓝加工品质的影响。经单因素、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脱水甘蓝品质最佳为:NaHCO3溶液浓度0.25mol/L,漂烫温度为90℃,漂烫时间45 s,护绿剂最佳配比为200mg/LZn(AC2)0∶.3%CaCl28∶00 mg/LMgCl21∶00mg/LEDTA=33∶2∶1∶,护色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3.
使用不同用量的不同护绿剂,采用烫漂、常温浸泡及真空渗透等护绿措施,对闭鞘姜护绿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各为100mg/kg的硫酸铜和亚硫酸钠混合护绿液,在95℃温度下烫漂2.0 min,护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使用不同用量的不同护绿剂,采用烫漂、常温浸泡及真空渗透等护绿措施,对闭鞘姜护绿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各为100mg/kg的硫酸铜和亚硫酸钠混合护绿液,在95℃温度下烫漂2.0min,护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沙芥腌制过程中护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沙芥腌制过程中的护绿工艺。[方法]以沙芥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价及叶绿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护绿剂种类、用量、漂烫温度及漂烫时间对腌制沙芥护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漂烫过程中,铜锌离子混合护绿效果最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护绿的最优方案为漂烫温度75~80℃,护绿剂用量为硫酸铜700 mg/kg+葡萄糖酸锌500 mg/kg,漂烫时间2 min。[结论]该研究可为腌制沙芥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米邦塔仙人掌为原料,研究了软包装食用仙人掌的生产工艺,探讨烫漂温度、烫漂时间、护色剂浓度及pH值对仙人掌护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仙人掌浸入90℃、pH值为6的0.45 g/L Zn2 护色液中烫漂9 min的护色效果最佳,利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色泽好、营养丰富、口感好,具有特殊风味.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规模种植香椿集中上市,采收后极易出现失水萎蔫、叶片脱落和腐烂变质等问题,探索红油椿速冻保鲜加工工艺,并研发了"谷家"牌速冻香椿产品,延长其货架期。采用感官评定与关键指标含量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速冻工艺对太行山菜用型红油椿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太行山红油椿速冻加工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红油椿漂烫速冻保鲜较不漂烫速冻保鲜工艺可最大程度地保持香椿芽的色泽、风味和品质,且亚硝酸盐含量较低、Vc含量较高。红油椿速冻工艺为采用0.2%碳酸氢钠溶液做漂烫液,原料在煮沸的漂烫液中漂烫15~20 s或温度98℃的溶液漂烫30~50 s或温度95℃的溶液漂烫50~60 s,包装后于-40~-30℃的冷冻隧道内速冻4~5 min。  相似文献   

8.
为使苹果梨的消费方式多样化、方便化,提高其附加值,研究苹果梨脆片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常压油炸方法加工苹果梨脆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片护色采用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和烫漂相结合的方法,果片厚度2.5 mm,60℃烘干4 h,油炸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80℃,6 s.在此工艺条件下加工的苹果梨脆片颜色为黄白色,香脆、酸甜适中、具有苹果梨的风味,是很好的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9.
以摩尔多瓦品种葡萄为原料,研究制作葡萄罐头的工艺。对漂烫、护色2个工艺步骤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漂烫的热水温度为60℃、糖水汤汁V_C浓度为400 mg/kg时,葡萄果粒的裂果率最低,pH、色泽和口感为最佳。该研究为葡萄观光采摘园开展新的休闲娱乐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59-260
以鲜嫩蕨菜为原料,研究了蕨菜护色技术及其罐头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用0.03%氯化镁、0.02%醋酸锌、0.4%氯化钙、0.03%醋酸铜复合护绿液在pH=6.5条件下浸泡30 min,然后在95℃条件下用0.3%柠檬酸烫漂3 min,护绿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护蕨菜原有的质地。以1%食盐溶液内含0.3%柠檬酸作为汤汁,杀菌公式为10 min-15 min-10 min/100℃,可保持蕨菜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11.
芹菜营养保健香肠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红柿、胡萝卜比较,确定将芹菜添加到香肠中。研究表明,芹菜的最适烫漂温度为95℃,时间为1.5 min,护色液为Zn(Ac)2400 mg/kg。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芹菜香肠最佳配方:芹菜添加量5%,猪肥肉与猪瘦肉的添加比例1∶9,淀粉添加量8%。  相似文献   

12.
魏传斌  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30-4431
[目的]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式对紫甘薯制品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探索较好的紫甘薯初加工方法.[方法]以紫甘薯鲜薯为材料,采取不同的初加工后,测定其花青素的含量(保留量).[结果]初加工样品花青素含量(保留量)由高到低分别是:护色速煮(281.45mg/kg)、速煮(271.22 mg/kg)、护色60℃烘干(197.24 mg/kg)、60℃烘干(180.93 mg/kg)、护色110℃烘干(118.56 mg/kg)、110℃烘干(85.43 mg/kg).[结论]综合花青素的保留效果、加工成本及食品安全性等因素,紫甘薯初加工宜采用速煮加工.  相似文献   

13.
硒锌交互对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叶面配合喷施不同浓度Na2SeO3(50~200 mg/kg)和ZnSO4.7H2O(0.25%~1.00%),研究硒(Se)、锌(Zn)及其交互作用对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夏、秋茶微量矿质营养均有明显影响。就春茶而言,与对照相比,硒、锌及其交互作用总体极显著提高了Se、Zn、Fe含量,对Mn、Cu含量表现负效应。硒、锌单独作用总体上对夏茶中Se、Zn、Fe、Mn、Cu吸收有极显著的正效应,交互作用则极显著提高了Se、Zn、Fe含量,降低了Mn含量,而对Cu的吸收影响不明显。硒、锌及其交互处理对秋茶Se、Zn、Fe吸收有促进作用,而对Cu、Mn吸收有抑制作用,其中以Cu含量降低尤为明显,较对照下降约7%~30%。总体上看,通过硒锌配合喷施改善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时,若为提高Se、Zn含量,则以100 mg/kg Na2SeO3和0.50%ZnSO4配施最好;若同时考虑Fe、Mn、Cu含量的提高,则以50 mg/kg Na2SeO3和0.25%ZnSO4.7H2O配施,春、夏、秋季均可进行。  相似文献   

14.
蝙蝠蛾拟青霉高产腺苷液体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蝙蝠蛾拟青霉菌株RCEF0936腺苷的代谢量,以腺苷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其高产腺苷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40rpm/min、摇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5%、培养时间6d的条件下,蝙蝠蛾拟青霉菌株RCEF0936的高产腺苷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酵母浸出粉2%,硫酸锰0.05%,硫酸锌0.05%;试验中选择的4种因子对蝙蝠蛾拟青霉菌株RCEF0936菌丝体中腺苷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硫酸锌酵母浸出粉硫酸锰葡萄糖,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利用优化的培养基培养的蝙蝠蛾拟青霉菌株RCEF0936菌丝体中腺苷含量可达到2.85mg/g,比优化前提高了390%,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青蒿的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81-4582
[目的]研究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解热效果。[方法]对致热大白鼠设浓度10.0、5.0、2.5g/kg青蒿组、100mg/kg阿斯匹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另设正常体温大白鼠给予浓度10g/kg青蒿组。[结果]青蒿水煎剂灌胃给药,对正常大白鼠的体温无明显影响,对皮下注射10%干酵母混悬液10ml/kg引起发热的大白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关系。给药后1h体温开始下降。给药组大白鼠发热时程明显缩短。[结论]为进一步有效合理地利用青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硫酸锌(ZnSO4)胁迫对黄独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黄独的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MS+KT 2 mg/L+NAA 0.1 mg/L为液体培养基,ZnSO4设0.0、0.1、0.5、1.0和2.0 mg/L 5个浓度,然后切取黄独带芽茎段进行接种并放入培养室进行培养。每7 d观察一次黄独带芽茎段的生长发育情况,分别记录芽数、芽长、根数、根长、叶数等5个指标。【结果】随着ZnSO4浓度的增加,黄独带芽茎段的芽数、芽长、根数、根长、叶数均减少;当ZnSO4浓度达1.0~2.0 mg/L时,黄独带芽茎段的生长发育完全被抑制,芽数、芽长、根数、根长、叶数均为0。【结论】在ZnSO4胁迫下,黄独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但是在黄独幼苗培养前期,在培养液中适当加入锌元素可促进生根,而在后期则应降低锌浓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诱导藜蒿的幼叶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和植株。以藜蒿幼叶、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建立再生体系的最适条件和方法。研究表明:用70%酒精先消毒5 s,再用0.1%升汞消毒8 min,其消毒效果最好;MS+6-BA(1 mg/L)+2,4-D(4 mg/L)培养基适宜最适诱导藜蒿茎叶形成愈伤组织,MS+6-BA(4 mg/L)+NAA(0.4 mg/L)继代培养基最适诱导叶丛芽分化,而1/2 MS+NAA(0.5mg/L)+IAA(0.5 mg/L)为丛生菌生根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红枣干制过程中Vc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杰  秦明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16-6516
[目的]测定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红枣的Vc含量。[方法]分别采用自然晒干、微波干燥、电热恒温干燥的方法处理样品,用草酸提取各样品中Vc,37℃时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用分光光度方法于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鲜枣中含Vc 324.64 mg/100 g,随着自然日晒天数的增多Vc含量迅速减少;电热恒温干燥的样品Vc含量21.63 mg/100 g;微波干燥样品Vc含量93.25 mg/100 g。微波干燥处理的红枣Vc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晒制20 d和电热恒温干燥的样品。自然干燥过程中前7 d果实Vc含量下降幅度较小,8 d后果实Vc含量显著下降,约2周后果实Vc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3种红枣干制方法中,以微波干燥处理的红枣V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在PDA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金银花藤制成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ZnSO4来筛选适宜的茶薪菇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ZnSO4浓度为100mg/L时对茶薪菇菌丝生长最有利,过高浓度的ZnSO4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产自澳大利亚的斜叶桉木材渗透性极低,常规干燥过程中极易开裂、皱缩,难以保证质量。本研究在常规干燥工艺中引入间歇处理,制定常规间歇干燥基准,缩短斜叶桉锯材干燥时间的同时提升其干燥质量。  方法  采用100 ℃试验法测定斜叶桉木材干燥缺陷等级,拟定干燥初终期条件。结合Keylwerth研究,用图表法得到初步常规干燥基准,干燥30 mm厚斜叶桉锯材。根据干燥初期锯材表面的皱缩程度,设置间歇处理,修订原基准。依据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从含水率梯度、弯曲、开裂程度、皱缩等方面评价锯材干燥质量。  结果  本研究中斜叶桉试件平均基本密度为(558 ± 21) kg/m3。综合弦切和径切试件测得的缺陷等级,评定斜叶桉木材干燥缺陷等级为初期开裂4级,内裂5级和截面变形5级。据此拟定30 mm厚斜叶桉锯材常规干燥基准的初始温度为46 ℃,初期干湿球温差为1.5 ℃,后期最高温度为67 ℃。干燥过程中试件平均含水率为37.7%、34.4%和24.4%时,观察到严重皱缩,做了3次间歇处理,处理时长分别为16、8和8 h。试件从61.0%的平均初含水率干燥到10.8%的终含水率,共耗时20 d,平均干燥速率为0.10%/h。试件厚度方向含水率偏差为0.70%,可见干燥缺陷指标中顺弯、翘弯、扭曲、纵裂、内裂均达到一级标准,但试件横弯和皱缩较严重,仅能达到三级标准。  结论  100 ℃试验法表明:由皱缩导致的截面变形为斜叶桉木材最为严重的干燥缺陷,且径切板的皱缩程度要大于弦切板。在依据100 ℃试验制定的初步干燥基准中加入间歇处理,能够较为有效地缓解和抑制皱缩。本研究中干燥的30 mm厚斜叶桉锯材仍然存在少量皱缩,未达到GB/T 6491—2012中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指标。但是,干燥时间比传统的大气干燥 + 常规干燥的联合干燥方式减少约90%,且干燥质量有所提高。本研究推荐的常规间歇干燥基准可为斜叶桉锯材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