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眼果实的显微结构与贮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2.
龙眼果实品质和价格升级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本省龙眼生产上重轻品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本省龙眼果实品质的若干因素,提出通过发展晚熟品种,增施农家肥,狠治果蛀虫,加强采后处理等措施来提高龙眼品质和价格。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眼果实腺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测定龙眼果实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5个龙眼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腺苷含量.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001 mol.L-1KH2PO4,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40℃.结果表明,腺苷含量为5-80μg.mL-1时,腺苷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1%,相对标准误为1.19%,最低检出限为0.013μg.mL-1.不同品种龙眼果实及果实不同部位的腺苷含量存在差异,假种皮含量最高,果皮次之,种子最低.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4.
对石硖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表观性状、重量、大小、可食率、营养品质、果形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内外表观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重量、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全糖、Vc含量随成熟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后期稍有下降,而还原糖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期间变化不大;果形指数与核果比逐渐下降,皮果比与皮核比的变化以果实进入完全成熟期为转折点,先下降后上升;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以后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比熟度、皮果比的变化规律与果实成熟后"退糖"特性较为一致,以比熟度结合花后天数和果实外观变化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石硖龙眼果实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5.
龙眼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立冬本和青壳宝圆杂交后代为试材,对杂种后代果实13个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它们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龙眼杂种后代果实大小、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大小和可食率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果肉质地属于质量性状遗传;龙眼杂种后代果实大小有趋小回归和退化的遗传倾向,低亲遗传极其明显;在亲本(立冬本、青壳宝圆)同为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种子和甜味时,杂种后代遗传有明显的趋小变异,但也有出现高亲的遗传表现;龙眼果肉不流汁对流汁、离核易对离核难、果皮颜色青褐色对黄褐色、果肉乳白色对黄白色在杂种后代中有较大的遗传优势,而种脐大小在杂种后代中表现趋中变异。  相似文献   

6.
四季龙眼越冬果实套袋保果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 ,单层报纸套袋保果率较明显 ,达到63.52% ,果实着色好 ,果面美观 ,提前成熟 ,品质好 ,商品性能高 ;塑料袋保果率略低 ,为48.28% ,对照保果率仅有18.69%  相似文献   

7.
8.
龙眼果实生长曲线和各组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眼以全果干鲜重,体积,纵横径表示的Logistic生长曲线,其回归方程经F检验,达极显著水平。简单相关,偏相关,通径分析统计表明,直接影响龙眼果实生长主要是假种果皮,而假种皮与种子的偏相关达显著水平,龙眼果实及各组织的生长型,不论以鲜重或干重表示,均为单S型。龙眼果实及各组织的水分进入均早于溶质的进入,假种皮的生长落后于果皮和种子的生长,溶质进入果皮和种子先于假种皮,花后70d开始,溶质主要进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辐照+低温冷藏"处理对龙眼鲜果贮藏期及其对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期达到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并调节市场的目的。[方法]试验采用0、0.1、0.2、0.3、0.4、0.5、0.6 kGy共7个不同辐照剂量处理龙眼鲜果并将其置于3~4℃低温冷藏,研究辐照处理后低温冷藏对龙眼贮藏期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辐照剂量处理龙眼鲜果后,贮藏期可达41 d,并能有效地降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并提高好果率。其中,以0.4 kGy剂量辐照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失重率降低了49.10%,好果率提高了19.93%。[结论]0.4 kGy低剂量辐照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可作为龙眼果实贮藏保鲜的一种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30年生‘石硖’龙眼为试材,应用生物统计软件对结果母枝单元质量的6个变量和果穗性状的4个变量,与果实外观色泽和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落果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母枝单元质量与挂树期果实外观色泽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而母枝直径与单果重为显著多项式相关关系,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显著正单相关关系;果穗宽度、果穗体积分别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著、极显著正单相关关系,果穗长度与果皮L*为显著多项式相关,果穗长度和果穗体积分别与落果率有极显著多项式相关;复叶数、小叶数、小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均与挂树龙眼保鲜效应无关。建议根据结果母枝质量分批次先后采收,将母枝单元直径0.87cm左右,果穗体积适中(V≈1 124.03cm~3),长度在36.67cm左右,叶色浓绿有光泽的果穗进行挂树延后采收。  相似文献   

11.
龙眼荔枝的果实发育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龙眼荔枝胚胎发育、假种皮发育等果实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影响龙眼荔枝果实发育的内在与外部环境因素,提出了调控龙眼荔枝实果发育的六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储良龙眼果实的成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良"龙眼 Dimocarpus longana Lour. cv. Chuliang为试材,研究了果实成熟期间内外性状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质量(m)、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可溶性固形物(TSS)、蔗糖、全糖和Vc含量随果实成熟表现出上升趋势,过熟后稍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不大;相对指标果形指数、m皮/m果、m核/m果表现为下降趋势,而m皮/m核表现为上升趋势;内果皮褐变指数在果实完熟以后明显上升.比熟度、TSS含量与果实的质量、大小、品质指标表现出了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以比熟度结合果实外观变化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果实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3.
桔小实蝇在龙眼果实上产卵成功率测定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为害水量的害虫,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被认为是其寄主之一,但经过对桔小实绳在龙眼果实上产卵成功率的测试试验,证明此虫只可在受了伤的果实的伤口处成功产卵,而不在健全的龙眼果实上成功产卵。  相似文献   

14.
"水南1号"为我所选育的大果型龙眼优良品种,平均单果重达18.0~23.5 g,含可溶性固形物18.3%~21.8,可食率70.9%~74.1%.该品种不但适合鲜食,也适宜焙干加工.焙出来的干果,果壳不凹陷,美观,品质优良,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现将该品种焙干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龙眼果实品质性状与改良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龙眼果实品质的内涵,分析了68个品种的4个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与相关性,依果实品质将龙眼品种划分为7种主要类型,提出了龙眼果实品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比较了2002年、2003年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中44份龙眼种质,在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两年间果实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期不同的气候条件对龙眼群体的果实性状产生显著影响,高温干旱限制了单果重、果皮重、种子重、果肉重和果皮厚度的增长,却有利于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可食率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气候条件下,龙眼单果重与果皮重、种子重、果肉重,可食率与果肉重,果皮重与果皮厚度、种子重、果肉重,种子重与果肉重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立冬本、冬宝9号、苗翘、青壳宝圆等4个龙眼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果实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延长冷藏龙眼果实货架寿命的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油潭本龙眼果实经浸S、熏S、特克多+乙磷铝3种防腐剂处理,然后用0.03mm厚的PE袋包装于3℃下贮藏,贮藏46d后又采取逐渐升温(3→5℃、8h→10℃、8h→室温)、加抗氧化剂、直接出库3种出库方式。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龙眼果实呼吸强度明显下降,但冷藏出库后呼吸强度显著上升;冷藏期果实果皮细胞电解质渗漏率增加,出库后继续增大。采取逐渐升温或加抗氧化剂出库的冷藏果,在常温下仍可保持货架寿命32h,  相似文献   

19.
定期测定了储良龙眼(Longan chinensis Sonn.cv.chuliang)果实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纤维素酶活性,并探索其与果肉自溶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和丙烯处理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增强,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4天和第5天,果肉自溶指数也随之增高,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4℃下贮藏1个月时,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较小,始终保持在100μg/(mL.h)左右,此条件下贮藏的果实只在贮藏后期开始自溶,但在之后的货架期纤维素酶活性迅速升高,24 h就达150μg/(mL.h),自溶指数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的耐贮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个龙眼Dimocarps longanaLour.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对品种间耐贮性和评价指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质量损失率和商品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9个龙眼品种的果实在低温(5℃)和室温下的耐贮性均有较大差异,部分在室温下较耐贮的品种在低温下耐贮性有所下降.各评价指标在决定龙眼果实耐贮性中的作用和关系,在不同贮藏状态下表现不同,在室温密闭条件下,质量损失率与果实的耐贮性关系不大,霉变率和烂果率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低温密闭条件下,贮藏前期的果皮褐变与后期的果肉自溶腐烂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影响好果率的因素主要是烂果率,其次是霉变率.质量损失率与褐变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商品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