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脂的自发性氧化反应可以导致牛乳风味异常,其主要源于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发性氧化反应.本文就乳脂发生自发性氧化反应的机制及其原因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引起人们对乳脂自发性氧化反应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乳脂肪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乳脂率的高低决定牛乳的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所以乳脂率对牛乳品质十分关键。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奶牛乳脂率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对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文章就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如何影响奶牛乳脂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乳脂合成机制,进而改善奶牛乳脂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胎次对乳质欠佳奶牛群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蛋白质、乳脂肪是牛奶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性状指标,其优劣直接影响到牛奶风味和牛奶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定性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胎次因素对乳蛋白质、乳脂肪等乳质指标不合格奶牛群分布的变化规律,表明胎次因素可以显著影响奶牛群中不合格奶牛数及比例分布(P<0.0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调整或改善不同胎次牛群的比例,以提高整个奶牛群的乳质及牛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可食用油脂中,乳脂肪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它是唯一可用于加工的主要脂肪。本文主要对乳脂的风味、引起乳脂风味败坏的主要原因及影响乳脂风味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脂肪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透明包装的出现,光诱导乳脂肪的氧化成为导致牛乳品质劣化及酸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影响牛乳风味,而且氧化产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文综述乳脂肪光氧化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为抑制乳制品光氧化、保证乳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奶牛业加速发展,牛奶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原料奶以质论价已经成为乳品加工企业普遍的做法。乳脂率偏低是经常出现的原料奶质量问题,奶农因此受到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乳脂率偏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因素是主要的诱因。本文对引起乳脂率降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使奶牛养殖者清楚其中的机理,更好的通过改善饲养管理避免发生乳脂率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建立保持原料奶优良风味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并研究其可行性。以呼和浩特市郊区某奶牛养殖场1 000头泌乳牛为试验动物,试验期90 d,其中前30天为对照期,采用常规饲喂和管理方式,后60天为正试期,采用HACCP体系。测定和分析原料奶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浓度和风味强度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执行HACCP体系后,原料奶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和干物质的比率以及酸度、抗生素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0.05),但其中酸度趋于降低,抗生素指标趋于增高;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2)执行体系前后在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浓度上存在差异,导致了原料奶风味的差异,感官评价均属于1级奶,执行体系后感官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3)执行体系后各来源的风味强度指数均大于执行体系前;挤奶过程及贮藏过程对原料奶风味的影响较大。本文建立的保持原料奶优良风味的HACCP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保持原料奶的良好风味,而且可提高原料奶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具有母乳香气的大熊猫幼仔诱食剂和具有母乳风味的人工乳或代乳品,对6~12岁的7只圈养大熊猫冻存或新鲜乳汁进行了香气与滋味的感官品评分析,结果表明:乳汁的香气强度较淡,主要韵调有新鲜竹叶样青香、新鲜竹秆样青香、乳香气、奶腥气、乳脂香、奶甜气及酸香气等,其中新鲜竹叶样青香和新鲜竹秆样青香是特征性香气;主要滋味有木质味、乳脂味、腥味、甜味、酸味及咸味等,其中木质味、乳脂味及腥味是特征性滋味。  相似文献   

9.
乳脂肪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组成的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它占乳脂类的97%~99%,具有良好的风味和消化性,且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较多,共轭亚油酸作为乳脂肪的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在人体免疫调节、抑癌和降血脂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乳脂肪中共轭亚油酸来源、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物质的可能,并树立了人们对脂肪的正确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头荷斯坦高产牛,采用配对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使用原日粮,试验组产前21d每天在日粮中添加繁奶康125g,于分娩当天添加量增至300g直到试验结束,以探讨日粮添加繁奶康对奶牛泌乳早期产奶性能(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繁奶康,产奶量、乳脂校正乳产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奶牛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乳干物质含量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产奶牛补充繁奶康对泌乳早期产奶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腺在动物机体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将营养物质循环转化为成乳成分。本文汇集了人们很感兴趣的发展了近25年的关于乳生物合成的4个领域,而且有了新的理解或揭示了新的机会。首先,对乳分泌机制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细胞内脂滴的起源和特性以及乳脂肪分泌时乳脂球膜蛋白功能的了解有了质的增加。第二,目前我们对乳脂的营养调节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阐明了日粮组成、瘤胃的消化处理以及乳腺合成乳脂的调节机理之间的关系。第三,由于消费者已经意识到饮食和健康的关系,营养价值在食物选择中日趋重要。人们普遍承认的奶和奶产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最近发现奶中存在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物质。最后,利用基因工程、使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在奶中形成药性蛋白,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乳脂对发酵乳风味的影响,使用不同乳脂含量的牛乳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发酵pH值变化曲线显示,乳脂含量的变化对乳酸菌的产酸没有影响;流变学和质构特性测定结果显示,随着乳脂含量的增加,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降低,硬度和内聚性无明显变化,而胶着性显著增加(P0.0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从5组发酵乳中共检出34种风味物质,其中亲水性化合物7种、亲脂性化合物27种,乳脂含量的差异对风味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脂含量的变化引起各组发酵乳风味的显著性差异,同时风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疏水性强弱有关;随着乳脂含量的增加,除γ-丁内酯外,2-壬酮、己醛等乳脂降解产物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他物质中,亲水性风味化合物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亲脂性化合物含量则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13.
1脂肪类1.1脂肪酸钙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300g,可使奶牛产奶量明显提高,乳脂率提高13.16%;奶中悬脂、亚油酸、钙分别增加18.20%、25.55%、17.25%。1.2脂肪每头奶牛每天添加364g脂肪,能提高产奶量,乳脂率提高13% ̄18%。2维生素类2.1添加烟酸添加烟酸能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2.3% ̄11.7%,乳脂率提高2.0% ̄13.7%。2.2胡萝卜素奶牛产奶前30d和产奶后92d,日粮中补加7g胡萝卜素制剂,每个泌乳期净增产牛奶200kg,而且奶中的维生素A含量提高21.5%。2.3维生素E乳牛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不但能增强乳牛机体免疫力,提高泌乳量,还可以防止奶中脂肪氧化…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螯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氨基酸螯合物代替奶牛日粮中的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以研究氨基酸螯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物对提高产奶量,改善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试验期末,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0.34%(P<0.05),乳蛋白含量提高3.4%(P<0.05),奶料比、乳脂率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牛奶的品质和风味。牛奶中乳蛋白主要可以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类型,其合成代谢过程均受到mTOR信号分子通路、JAK-STAT信号分子通路、GCN2-eIF2a信号分子通路的影响。牛奶中乳脂肪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磷脂等,对于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均有重要影响,其受到脂肪酸相关酶ACACA、FAS、SCD1的调控。饲料营养是影响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精粗饲料配比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等方面。本文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调控机理,及日粮组成对其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为改善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乳脂肪中共轭亚油酸的生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脂肪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组成的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它占乳脂类的97%-99%。具有良好的风味和消化性,且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较多,共轭亚油酸作为乳脂肪的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在人体免疫调节、抑癌和降血脂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乳脂肪中共轭亚油酸来源、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型营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物质的可能,并树立了人们对脂肪的正确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7.
乳脂是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衡量乳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乳脂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对乳脂的功能、不同奶畜乳脂含量、乳脂的调控研究、以及不同杀菌强度对乳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乳脂在未来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原因 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实践表明,随着奶牛年龄和胎次的增长,所产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略有下降。泌乳前期奶量增加,乳脂率、无脂固形率减少;泌乳后期奶量减少,乳脂率、无脂固形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螯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 (简称氨基酸螯合物 )代替无机微量元素 ,添加到奶牛日粮中饲喂奶牛 ,研究氨基酸螯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氨基酸螯合物对提高产奶量、改善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试验期末 ,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 10 .34% (P <0 .0 5 ) ,乳蛋白含量提高 3.4 0 % (P <0 .0 5 ) ,奶料比、乳脂率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对奶质的影响乳脂是奶成分中最不稳定的组成部分,其浓度受饲料中的淀粉和纤维的相对制约。淀粉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随,促进丙酸的生成。丙酸是糖原的前驱物质,也是作用胰岛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做为脂肪前驱物质的乙酸和3—羟基丁酸等在乳腺中便构成脂肪组织,因而血清中的乙酸可以左右乳脂浓度变化的5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