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紫金山蕨类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京紫金山的蕨类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经统计,紫金山具有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共19科26个属55个种.对这类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生态习性及观赏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园林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作出相应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山浮溪河流域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慧忠  汪美英  刘恒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05-9006,9044
[目的]调查研究黄山浮溪河流域的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安徽黄山浮溪河流域的蕨类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结合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医药中有关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与少数民族医药中蕨类资源利用情况,对该流域药用蕨类资源中鳞毛蕨科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同时讨论了黄山蕨类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前景。[结果]黄山浮溪河流域具有药用价值的鳞毛蕨科植物有12种,隶属于3个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保证其药源供应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的蕨类植物资源。[方法]采用样方法和路线调查法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共记录蕨类植物31种,隶属于16科20属。区系分析表明,科的分布类型有3个,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占总科数的68.75%。属的分布类型有4个,其中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占总属数的55%。根据生长基质的不同,黄山鲁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可分为陆生蕨类、石生蕨类和藤本蕨类3种生态类型。按蕨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可分为药用、观赏、食用蕨类植物等。[结论]该研究可为黄山鲁森林公园蕨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崂山蕨类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崂山有蕨类药用植物10科14属16种。对崂山药用蕨类植物的入药部位、生境进行了分析。根据药用蕨类植物的药效作用,将其划分为5个类型,同时对崂山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园林绿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野外调查,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5科74属222种,按生态类型将其分为陆生蕨类、藤本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水生蕨类5类,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的园林绿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赫章县位于黔西北的乌蒙山腹地,海拔1 230.0~2 900.6 m,平均海拔1 996.0 m,是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理环境多样,蕨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许多特有种和省内特有种。通过对其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境内共有蕨类植物34科70属185种。同时,赫章蕨类植物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根据蕨类植物的用途,可将其划分为5类:药用类蕨类、观赏用蕨类、化工用蕨类、食用类蕨类、饲用和肥用类蕨雷诺。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赫章县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谌洋  张孟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99-11602,11652
从地理分布、区系地理成分组成介绍中国蕨类植物资源多样性,按照生态类型将其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树蕨类、藤本蕨类、水生蕨类以及石生蕨类6种,根据蕨类植物的观赏特性,讨论蕨类资源在我国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并结合蕨类植物的园林应用现状,对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浙江松阳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胡伯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70-3972
调查和统计了浙江松阳县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结果显示:浙江松阳蕨类植物有38科72属161种和7变种,其中有观赏价值的有103种,按生态类型可分为5类:陆生蕨类、石生蕨类、附生蕨类、水生蕨类、藤本蕨类。提出了观赏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紫金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调查,初步确定紫金山野生药用蕨类植物共35种,分别隶属于21属13科。对35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有7种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5科74属222种,按生态类型将其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藤本蕨类、水生蕨类5类,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的园林绿化应用,以期促进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华东地区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初步明确了华东地区可食用蕨类植物共计22科、27属、36种(含1变种),并对36种华东地区食用蕨类植物的食用部位及资源分布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华东地区可食用蕨类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点相关系数及X^2值连续性较正公式,测定了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具有环境梯度的7个森林类型内主要蕨类植物的种间联结。结果表明:各林型均有其适生的蕨类类群,与该类群呈正联结的蕨类种其数量分布也多,反之刚少;具有环境梯度的不同林型序列,反映出蕨类植物适生生境的不同,据此,将本区主要蕨类植物分为4种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已查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101种,隶属8目23科44属;搞清了该区蕨类组成区系,地理分布和植被垂直分布等,对进一步研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和基因资源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10-11112
据调查和统计,浙江磐安具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共有75种,隶属于26科47属。按生态类型可将其分为5类,即陆生蕨类、石生蕨类、附生蕨类、水生蕨类、藤本蕨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观赏蕨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庆元县有野生蕨类植物231种,其中有105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按其生态类型分类。分为陆生、藤本、附生、石生和水生观赏蕨类,对这些观赏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和观赏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并与邻近的7个山地进行了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古田山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58种和8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瓦韦属和凤丫蕨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公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7个山地中,与古田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古田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要大,但比纬度或经度位置低的4个山地小.古田山拥有29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芳  曹岚  李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31-22334
[目的]研究江西东江源区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现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和标本鉴定等方法对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江西东江源区药用蕨类植物为38科69属131种,其中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的共有119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90.9%;全草(株)入药的达85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64.9%;以根状茎入药的有34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26.0%;以叶入药有9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6.9%;以地上部分入药的只有2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1.5%;以孢子入药的仅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1种。[结论]江西东江源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海南蕨类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明  王祝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48-7149
概述了近年来海南的蕨类分布新记录、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等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观赏蕨类植物145种,隶属于33科68属。总结该区观赏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征,将属的分布区类型分为10个,其中以世界分布为主,共18属,占总属数的26.5%;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占总属数的比例分别为20.5%、14.7%。将观赏蕨类分为陆生、附生、水生、藤本4种生态类型,陆生蕨类最多,共104种,占该区蕨类总种数的71.7%。提出龙王山观赏蕨类植物应用方式包括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切花配叶等,并探讨该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贵州食用蕨类植物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其余41种贵州食用蕨类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资源分布进行阐述,并对贵州食用蕨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