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6个香鳞毛蕨主产地(五大连池二池、五大连池三池、老黑山、镜泊湖、民俗村、镜泊峡谷)土壤为试材,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黑龙江省香鳞毛蕨产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对土壤养分、多样性指数及不同生境土壤对碳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为老黑山最低,其他香鳞毛蕨产地间差异不显著;土壤碱解氮含量表现为五大连池三池五大连池二池民俗村、老黑山、镜泊湖、镜泊峡谷;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五大连池三池、五大连池二池最低,其他香鳞毛蕨产地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镜泊湖火山群样地较低,五大连池火山群样地较高;全钾含量表现为镜泊湖、老黑山五大连池二池、民俗村、镜泊峡谷、五大连池三池;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镜泊湖民俗村老黑山、镜泊峡谷、五大连池三池五大连池二池;缓效钾含量表现为老黑山五大连池三池五大连池二池镜泊湖、镜泊峡谷民俗村;pH介于5.38~6.56,且不同样地pH变化范围较小,变异系数为8.99%。2)各产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镜泊湖镜泊峡谷、民俗村老黑山五大连池二池、五大连池三池。3)不同香鳞毛蕨产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羧酸类、胺类和酚酸类碳源是香鳞毛蕨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的敏感碳源。4)聚类分析表明,五大连池二池和三池的土壤微生物具有相近的碳源利用模式,镜泊湖和镜泊峡谷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模式相近,而老黑山和民俗村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模式相近。  相似文献   
2.
3.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2014年着重以水稻、大豆、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4CL基因完整的c DNA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的数据,利用Mobyle、EMB0SS、DNAMAN以及MEGA5.0和Clustalx 1.83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4 CL基因的遗传进化及密码子使用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构建了4CL的系统发生树,研究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比对分析酶的保守区,为进一步研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为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木质素及黄酮类物质的合成、积累和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香鳞毛蕨提取工艺的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香鳞毛蕨有效成分超声法提取工艺,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醇提超声法为最佳的提取方法,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浓度为50%,提取10 min。  相似文献   
5.
栽培密度对防风抽薹、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对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防风的抽薹情况、产量及有效成分色原酮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确定防风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株行距7 cm×30 cm时,抽薹率较低,为10%左右,折干率和小区总产量较高,根中的四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栽培处理,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 Schott var. remotiuscula(Kom.)Kom.)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半圆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9细胞长,有明显的顶端细胞,可形成多细胞板状的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形成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具毛状体,毛状体内含叶绿体数枚,先端多具帽状分泌物,数量丰富。颈卵器和精子器几乎同时形成,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的颈卵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成熟的原叶体为倒卵状心脏形。  相似文献   
7.
卵形家族蛋白(OFPs)是一类植物特有的具有保守OVATE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其首先发现于番茄中,与果实形状有关。OFPs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其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功能,包括果实形状的改变、胚囊和花粉发育以及次级细胞壁的合成等。近年来,主要集中在拟南芥AtOFP1的研究上。染色质免疫沉淀试验表明AtOFP1直接调控AtGA20ox1表达,其还可能通过与不同类型的转录因子(包括KNOX和BELL类)相互作用。该研究总结了OVATE基因的发现,阐明了OFPs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植物中研究OFPs生物学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番茄植物交叉适应现象及其生理机制,以番茄品种东农704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和高温锻炼后番茄幼苗在2℃低温下叶片中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番茄幼苗经过适宜的低温和高温锻炼均可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并且高温锻炼在提高番茄幼苗抗冷性方面明显优于低温锻炼。2℃低温胁迫1d,未经锻炼幼苗与锻炼幼苗相比,其MDA含量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大幅度下降,即使在恢复生长2d后,MDA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SOD、POD和CAT活性水平也较低。番茄幼苗在低温和高温锻炼后、低温胁迫后和恢复2d后,MDA含量和酶保护系统变化各有异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物具温度逆境交叉适应性,低温和高温锻炼诱导的番茄抗寒机制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在植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论述了植物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从传授知识到认识规律、认同观念,实现植物学教学目的的提升;挖掘植物学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实现植物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同化植物生态规律,实现植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与人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物量和生态位特征分析对香鳞毛蕨生存机制进行研究。对香鳞毛蕨6个自然居群进行野外调查,计算香鳞毛蕨生物量、10个优势种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香鳞毛蕨生物量垂直分布与植株高度呈正比,生态位宽度相对较高。香鳞毛蕨与狗尾草、白屈菜、狭叶荨麻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吻合。由此可知,香鳞毛蕨生境特殊,生境条件被破坏可能是香鳞毛蕨资源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