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的蕨类植物资源。[方法]采用样方法和路线调查法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共记录蕨类植物31种,隶属于16科20属。区系分析表明,科的分布类型有3个,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占总科数的68.75%。属的分布类型有4个,其中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占总属数的55%。根据生长基质的不同,黄山鲁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可分为陆生蕨类、石生蕨类和藤本蕨类3种生态类型。按蕨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可分为药用、观赏、食用蕨类植物等。[结论]该研究可为黄山鲁森林公园蕨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5科74属222种,按生态类型将其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藤本蕨类、水生蕨类5类,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的园林绿化应用,以期促进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谌洋  张孟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99-11602,11652
从地理分布、区系地理成分组成介绍中国蕨类植物资源多样性,按照生态类型将其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树蕨类、藤本蕨类、水生蕨类以及石生蕨类6种,根据蕨类植物的观赏特性,讨论蕨类资源在我国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并结合蕨类植物的园林应用现状,对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园林绿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野外调查,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5科74属222种,按生态类型将其分为陆生蕨类、藤本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水生蕨类5类,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的园林绿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10-11112
据调查和统计,浙江磐安具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共有75种,隶属于26科47属。按生态类型可将其分为5类,即陆生蕨类、石生蕨类、附生蕨类、水生蕨类、藤本蕨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观赏蕨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松阳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胡伯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70-3972
调查和统计了浙江松阳县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结果显示:浙江松阳蕨类植物有38科72属161种和7变种,其中有观赏价值的有103种,按生态类型可分为5类:陆生蕨类、石生蕨类、附生蕨类、水生蕨类、藤本蕨类。提出了观赏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观赏蕨类植物及其园林绿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整理和统计,黑龙江省常见的蕨类植物约90余种。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就有20科27属32种,按照生态类型将其分为5类:陆生观赏蕨类、藤本观赏蕨类、附生观赏蕨类、石生观赏蕨类和水生观赏蕨类,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蕨类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崂山蕨类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崂山有蕨类药用植物10科14属16种。对崂山药用蕨类植物的入药部位、生境进行了分析。根据药用蕨类植物的药效作用,将其划分为5个类型,同时对崂山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庆元县有野生蕨类植物231种,其中有105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按其生态类型分类。分为陆生、藤本、附生、石生和水生观赏蕨类,对这些观赏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和观赏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观赏蕨类植物145种,隶属于33科68属。总结该区观赏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征,将属的分布区类型分为10个,其中以世界分布为主,共18属,占总属数的26.5%;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占总属数的比例分别为20.5%、14.7%。将观赏蕨类分为陆生、附生、水生、藤本4种生态类型,陆生蕨类最多,共104种,占该区蕨类总种数的71.7%。提出龙王山观赏蕨类植物应用方式包括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切花配叶等,并探讨该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方元平  胡章喜  高静  项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61-162,164
对吴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55种,隶属于22科33属.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资源、区系特征、生态分布和利用价值,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凉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性与森林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的基础上,报导了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涉及12个科、22个属、40多个种,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木贼科Equistaceae的种类较多,占总数的50%以上。文中还对远东鳞毛蕨Dryoptris sichotense等13个种群进行了生态特征、蕨类植物种群与原始红松林各主要森林类型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0科61属13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89.7%,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108种,占总种数的80.6%,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分布种8种,世界广布种5种,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有较广泛的地理联系性;(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52.5%)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4)贵州省纳雍国有林场地区蕨类植物在科属上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在延安城市森林区域内,空间相对均布地设置60个20 m×20 m的样地(20种森林斑块类型,3个重复),通过样地调查、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及亲和度分析,获得各类森林斑块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土壤养分及镶嵌多样性(m)。结果表明:1)延安城市森林的20种森林斑块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多数类型的森林斑块物种丰富。2)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受海拔、坡位数、郁闭度、表层土壤全N、全P和全K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3)20类森林斑块间植物物种镶嵌多样性>3(m=5.543 57),表明延安城市森林景观植被格局较复杂,不存在明显的生态梯度。4)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和三角枫山杨混交林这4种类型森林斑块为中心点,拥有该区大多数普遍种,代表了该区大多数环境类型。山杏纯林、沙棘灌木林、苹果林和辽东栎侧柏混交林在景观中属于外点。其余12类森林普遍分布在该区的森林景观中,占据了大多数生境空间。得出植被组成格局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用于指导延安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上的森林斑块功能类型区划和重要生境的识别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药用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及标本采集鉴定,初步统计出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分布有药用蕨类植物75种(含2变型),隶属于26科44属,对该区系药用蕨类植物的多样性、药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对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表2参22.  相似文献   

16.
在蒋家沟流域内选择50个样地,对样地内地形地貌及土壤因子做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影响水热分配的海拔、坡向因子作为蒋家沟流域立地类型组划分的依据,共得到高山阳坡、高山阴坡、中山阳坡、中山阴坡、低山阳坡、低山阴坡6个立地类型组。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不同立地类型组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蒋家沟流域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流域面积百分比的大小依次为农耕地>草本>灌草>河滩地>滑坡>乔草>乔灌草>乔木。在低山阳坡立地类型组中,低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占该立地类型组的很大部分,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仅占0.03%;在低山阴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中、低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为2.24%;在中山阳坡立地类型组中,低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占该立地类型组的很大部分,有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13.66%;在中山阴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中、高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21.93%;在高山阳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低覆盖率的灌草和中、高覆盖率的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15.12%;在高山阴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中、高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有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34.79%。实验结果对流域泥石流生物防治布局规划,减少泥石流灾害,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的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9种,隶属于12科14属。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资源组成、区系特征、生态类型和利用价值,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掌握大坪箐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坪箐地区蕨类植物共24科43属7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等为主;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7.2%,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51种,占总种数的64.6%,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成分种共有14种,世界广布种共有4种,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51.2%)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文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氮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以期为保护区土壤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方法  以文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3种典型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环境因子沿海拔变化对氮组分的影响。  结果  (1)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沿海拔上升呈显著增加趋势(P < 0.05),均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达到峰值,其中全氮与水解氮增幅较大,分别增加了1.17 g/kg和142.05 mg/kg。(2)土壤氮各组分占比随海拔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相较于最低海拔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高海拔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水解性氮和硝态氮的占氮比分别减小了9.1%和0.26%,铵态氮占氮比则增加了0.61%。(3)环境因子沿海拔梯度呈现显著不同变化。凋落物厚度、土壤水分、养分(总有机碳、速效磷和速效钾)沿海拔上升总体呈增加趋势,而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温度呈减小趋势。(4)主成分分析表明,凋落物厚度和土壤总有机碳沿海拔梯度增加是决定全氮积累的主要因子,植被多样性和土壤密度的降低是影响全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增加是无机氮积累的主控因子,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是影响水解氮的主要因素。  结论  文山土壤氮各组分能够敏感响应海拔引起的环境梯度变化,海拔通过改变凋落物输入、微气候(水热条件)、土壤坚实度(土壤密度)及土壤养分状况(如总有机碳、速效磷和速效钾)调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底物利用率,进而影响氮组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