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6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46个糯玉米自交系可分为9个类群,分析结果与这些自交系综合性状的差异性表现基本一致。参照部分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的配合力测试结果来看,高产组合的双亲基本都在不同的类群,而类内杂交较难产生优良的杂交组合,这也从实践角度说明SRAP标记技术对糯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鲜食糯玉米生产过程中品种单一、种性退化,播种期过于集中,上市高峰期价格下降,影响种植户收入等问题,笔者进行了提高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栽培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以及融合双亲染色体在体细胞杂种有性过程中的传递等。还探讨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柑桔远缘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0个鲜食糯玉米农艺性状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份不同来源糯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鉴定,并利用40个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0份糯玉米秃尖长、穗位高、毛重和净重变异较大。40个SSR标记在50份糯玉米品种上共检测到190个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变异范围为2—9,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4.75个等位基因。每对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在0.430—0.844,平均为0.675。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共划分为3个主要类群,聚类结果与品种的来源基本一致。50份糯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为组配糯玉米杂交新品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SSR辅助选择技术选育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都是优质食品和优质饲料来源。由于其优良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大部分糯玉米在亚洲地区被作为食物消费,优质蛋白玉米则主要作为饲料。但是,当前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的遗传育种因其狭窄的遗传种质基础而发展缓慢。为创造一种兼具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优良特性的玉米类型,并探索一条能同时拓宽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以满足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和生产需要,通过以2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与4个糯玉米自交系杂交获得的4个杂交组合为基础材料,利用传统育种技术辅以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了18个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这些自交系大部分在氨基酸总含量、赖氨酸含量上都高于血缘亲本,并具有优良的抗病性、胚乳硬度和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6.
1994年起奉贤区成功推广了糯玉米地膜栽培和小环棚栽培技术,每年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亩净产值3000多元。为进一步扩大我区糯玉米种植,提高糯玉米经济效益,笔者对糯玉米中棚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提早糯玉米的上市时间,提高糯玉米的产量、品质,从而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糯玉米是一种特用玉米,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糯中带甜、美味、食味独特等特点,亦称粘玉米或蜡质玉米。近几年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糯玉米优良品种是我们育种者的理想目标。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白糯玉米新品种晋糯5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以及主要的栽培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63份不同来源的糯玉米种质的淀粉RVA谱及蒸煮食味品质品尝评分值,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间及其与各品尝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比较了优质和劣质食味糯玉米种质间RVA特征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峰值黏度﹥1200 RVU、谷值黏度﹥1100 RVU、崩解值﹥120 RVU、峰值时间﹤6 min的糯玉米可能具有较优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63份不同来源的糯玉米种质的淀粉RVA谱及蒸煮食味品质品尝评分值,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间及其与各品尝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比较了优质和劣质食味糯玉米种质间RVA特征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峰值黏度﹥1200 RVU、谷值黏度﹥1100 RVU、崩解值﹥120 RVU、峰值时间﹤6 min的糯玉米可能具有较优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漫谈     
廖原  金姣  李泉 《云南农业》2012,(2):41-42
1糯玉米的来源和种类糯玉米(Zea mays L.ceratyna Kulesh)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其籽粒不透明,无光泽,胚乳全为角质支链淀粉,受WX隐形基因所控制,富有粘糯性,又称粘玉米或蜡质玉米。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可能是在玉米传入我国以后,云南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西双版纳州依托资源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原热区特色农业,小糯玉米得到快速培育,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西双版纳小糯玉米产业现状基础,分析研究产业优势特点,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当地政府全面有效推进小糯玉米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划分类群,为其改良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49个糯玉米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49份糯玉米地方品种被划分为5个类群,广西特别是广西西部和北部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色和河池地区大部分地方品种被划分在同一类群,这些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即同一地区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且相邻的百色和河池地区的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也较近。【结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类群与地理来源和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划分类群,为其改良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49个糯玉米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49份糯玉米地方品种被划分为5个类群,广西特别是广西西部和北部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色和河池地区大部分地方品种被划分在同一类群,这些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即同一地区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且相邻的百色和河池地区的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也较近.[结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类群与地理来源和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鲜食糯玉米、榨菜是我市的传统特色种植产业,其中“丁桥”牌鲜食糯玉米、“斜桥”牌榨菜(淹渍加工)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也是我市农户重要的种植收入来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综合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探索总结了一套三季鲜食糯玉米(以下以玉米简称)加一季榨菜  相似文献   

15.
糯玉米新品种洛白糯2号是洛阳农林科学院和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交系LBN2586为母本、LBN0866为父本于2017年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本文介绍了洛白糯2号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其栽培制种技术,以供黄淮海地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糯玉米的特征特性,结合糯玉米市场需求,指出了糯玉米的发展前景,说明了糯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
桂糯5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W4112为母本,以YL6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选育以“甜味糯”型糯玉米为目标,采用了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融合了北方糯玉米和广西糯玉米的优良特性,在品质上具有皮薄、柔嫩性好、甜度较高、风味佳、果穗外观好、籽粒饱满平整等优点,同时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优秀,是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新品种,于2022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并通过了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本文阐述了桂糯54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为今后利用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选育“甜味糯”玉米新品种提供例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云南糯玉米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332份云南糯玉米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为①以来源和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云南糯玉米群体划分为5类6个生态型,91.27%的云南糯玉米品种属二季早和大玉米群,云南南部地区的糯玉米多表现为多穗性;②以变异系数为依据评价云南糯玉米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表现为双穗率>穗位高>千粒重>株高>主茎叶片数>穗长>穗粗>生育期,营养成分表现为α生育酚>硬脂酸>亚麻酸>脂肪=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蛋白质=油酸;③筛选出231616、231712、230846、230596、231718、231979等一批农艺性状优异的云南糯玉米品种资源,231532、231268、231229和231185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云南糯玉米在育种、食品加工方面的利用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延长鲜食糯玉米供应时间,丰富群众菜蓝子,笔者进行了多年的鲜食糯玉米秋延晚栽培试验,掌握了鲜食糯玉米秋延晚栽培技术,本文针对该项技术的实验过程作了详细的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