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本文分析了茶尺蠖的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是浙江省宁波市茶叶生产上的主要虫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现在总结宁波地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和分析茶尺蠖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在动态监测、物理防控、化学农药防治、生物(矿物)农药防治、农艺措施预防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宁波地区茶农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并推广茶尺蠖的绿色防控防治措施,对铜仁市茶园中主要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绿色防控,通过连续2年针对铜仁市茶尺蠖发生规律的试验研究,基本探明了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技术要点、用量等技术措施。使用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田间效果进行药效药剂筛选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生物农药茶核·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对茶尺蠖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防治成本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考虑,优于传统的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是2月下旬捕杀越冬代成虫,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园茶尺蠖害虫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较强的植物源类农药和生物类农药可以替代目前茶园普遍使用的化学农药,以减少茶叶农残,提升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蛇床子素、印楝素、鱼藤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茶树虫害防效试验,以及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茶尺蠖信息素、色板等诱控茶树害虫示范,进一步了解掌握茶树不同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控效果,为茶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宁国山区茶园茶尺蠖害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症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为当地茶尺蠖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Eo 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并进行了高效毒株的筛选。结果表明,Eo NPV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致病力最强,2×104~2×108PIB·m L-1处理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82.7%~100%;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LC50值为2.32×106PIB·m L-1(饲毒后9 d);对不同代别灰茶尺蠖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别,以第2代为最高。从用灰茶尺蠖连续增殖5代的病毒样品中,筛选出高效毒株QF4,该毒株对灰茶尺蠖致死率比原始毒株提高51.5%,致死中时间缩短1.5 d。研究表明,应用Eo NPV防治灰茶尺蠖最适宜在第2代1龄期施用;QF4可作为病毒生产用毒株。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正>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茶树病虫害原色图谱及绿色防控技术》一书从3个方面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探索解决了湖南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路径,即以生态调控为基础、轻控轻防为原则、应急防控为辅助、区域统防统治为手段。二是完成了灰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角胸叶甲、茶丽纹象甲、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饼病8个湖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三是用精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7,(1):91-94
在信阳市马鞍山茶园开展性诱试验,以筛选出对豫南茶区茶尺蠖和茶细蛾成虫引诱能力最强的诱芯,并在五里店镇凤台村茶园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可使下一代茶尺蠖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8.28%,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94.7%,防控效果好于灯诱效果;可使茶细蛾下一代田间虫口量平均下降98.07%,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100%。性引诱剂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西湖区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害虫绿色防控示范茶园进行效果评价,研究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诱虫色板和灰茶尺蠖性诱剂综合防虫减药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绿色防控后,茶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得到有效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种群发展的影响,为茶园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的灰茶尺蠖第5代1龄幼虫为材料,设置光照强度分别为40,80,120,140,240和340 lx绿光(波长520~525 nm)处理和对照共7个处理,每处理80头幼虫。其中绿光处理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用不同光照强度的绿光持续照射12 h;对照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持续黑暗12 h。测定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质量、化蛹率、成虫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绿光光照强度的增大,灰茶尺蠖幼虫的总发育历期缩短,其中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灰茶尺蠖5龄幼虫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各绿光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除40 lx绿光处理外,其他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灰茶尺蠖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雌虫和雄虫的蛹质量均有所下降,且雄虫的蛹质量低于雌虫。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呈下降趋势,其中120,140,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单雌最高产卵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下降,产卵历期也显著缩短。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卵孵化率显著下降,最低仅为17.00%。【结论】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显著缩短了灰茶尺蠖幼虫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寿命,降低了羽化率、产卵量及卵孵化率,从而抑制了灰茶尺蠖种群的发展速度,表明这2种强度绿光能有效防控茶园灰茶尺蠖。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5-2017年连续三年在赤壁市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早期性诱监测,总结赤壁市茶叶茶尺蠖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并提出采用有效的绿色防控策略,以供生产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光和绿光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为灰茶尺蠖的绿色无公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5代的灰茶尺蠖成虫为材料,设置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3个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白天(07:00―19:00),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均用普通日光灯照射(光照强度150~200 lx)12 h;夜间(19:00―07:00),黄光组成虫用黄光(波长590~59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绿光组成虫用绿光(波长520~52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对照组成虫黑暗12 h,分析不同光谱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情况、寿命以及卵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总产卵量分别下降了24.05%和32.97%,且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单雌最高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均显著下降。黄光和绿光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的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但其平均产卵期显著缩短,分别较对照组缩短3.01和3.25 d。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高峰均出现在第4天,此时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均显著缩短,但2种光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黄光和绿光处理后,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分别下降了45.18%和29.76%,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有明显影响,于茶园内夜间提供黄光或绿光照射,能扰乱灰茶尺蠖的发育节律,减少其种群数量,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该文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了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和不同放置高度试验,探讨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在茶园中应用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的较佳放置密度为333.33~1333.33m2/盏,较佳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离茶蓬面0~40cm,结合诱捕效果和实际茶园生产管理的成本因素,实验组建议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的放置密度为1333.33m2/盏,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离茶蓬面20~40cm,通过本试验可为广西茶区的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较好的性诱剂放置方式选择,可以提高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严重危害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调查灰茶尺蠖种群发生动态的基础上,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表明,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药后3 d的防效为93.88%,药后7 d的防效为96.94%;对小贯小绿叶蝉药后3 d防效为73.26%,药后7 d防效为81.32%。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兼治这两种害虫,这为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灰茶尺蠖是茶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利用显花植物这一新型灰茶尺蠖生物防治策略,对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灰茶尺蠖成虫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显花植物处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蓝花草、马利筋)、5%蜂蜜水、清水对照,研究其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和马利筋均显著降低灰茶尺蠖雌成虫的产卵量,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雌成虫的寿命;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雄成虫的寿命。灰茶尺蠖雌成虫在清水处理组的产卵量最多,每雌平均可产305.7粒卵;雌雄成虫平均寿命最长,分别为13.68 d和12.36 d。马利筋处理组的灰茶尺蠖雌成虫产卵量最少,每雌平均产卵量38.3粒;灰茶尺蠖雌、雄成虫寿命最短的处理组分别是蟛蜞菊和双荚决明,平均寿命分别为6.56 d和5.60 d。【结论】显花植物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可降低灰茶尺蠖繁殖能力、缩短成虫寿命,具备作为灰茶尺蠖生物防控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茶尺蠖是茶树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本文介绍了南方茶区茶尺蠖的危害,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几个方面对茶尺蠖近年来的防治技术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茶尺蠖性信息素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茶树和其他生物安全性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其他生物安全性好,对环境安全,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炎花  蔡烈伟  杨双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91-4992,5008
经过田间调查发现,金萱茶树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虫害的抗性较弱.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茶叶要求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