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通过2015-2017年连续三年在赤壁市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早期性诱监测,总结赤壁市茶叶茶尺蠖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并提出采用有效的绿色防控策略,以供生产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确定小贯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种群变化规律、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抗虫应答机制,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茶园良种化是茶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湖北省现有良种茶园面积少,群体品种多的现状,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题开展了茶树嫁接换种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经过多年的试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茶树嫁接技术——茶树低位嫁接换种及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全能杀虫平台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防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平台诱蛾、寄生蜂寄生害虫卵及寄生蜂携带专性昆虫病毒定向感染害虫卵,依据卵面传毒原理实现幼虫染病流行的三位一体技术控制虫害的发生。2015年全能杀虫平台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茶园进行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的示范,开创性地解决了利用生物技术防控茶园茶毛虫的技术难题,示范茶园平台诱蛾效果显著,卵块寄生率高达80.0%,卵粒寄生率达36.0%,病毒流行造成幼虫虫口减退率达58.6%,防控后虫口密度低至50~240头/hm~2;示范区茶园茶叶产量相比化防区茶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鄂茶1号工夫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茶1号茶鲜叶为原料,按照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通过检测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官评审,研究鄂茶1号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由鄂茶1号制作的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7.3%、16.2%、3.2%和3.3%,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6%、6.1%和7.2%;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s)大于1的香气成分有11种,包括β-紫罗酮、β-大马烯酮、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2种)、香叶醇、癸醛、壬醛、苯乙醛、辛醛、柠檬烯;滋味醇厚,花果香浓郁,适制高档红茶。  相似文献   
7.
2015-2016年在赤壁茶园运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治理茶园害虫,建立333.33 hm2生态防控示范区。调查结果表明,1年多后,茶毛虫种群数量减少71%;茶尺蠖越冬代成虫高峰虫量减少33%,第1代成虫高峰虫量相比上一年减少64%;小绿叶蝉百叶高峰虫量减少62.8%;茶园蜘蛛的种群密度增加2倍;所产原料全部通过欧盟最新农残检测,达到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8.
高茶黄素含量红茶的创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Theaflavins,TFs)因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和其保健功效特点,成为了红茶加工和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中的热点。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普遍偏低,与国际市场追求的红茶浓、强、鲜的品质特点相差较远,导致中国红茶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新工艺开发加工出高茶黄素含量的优质红茶。综述了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及其形成机理、萎凋(冷冻萎凋和加压萎凋)和发酵(外源酶、化学添加剂和变温发酵)过程中的高茶黄素含量红茶加工创新工艺,并展望了后续可开展的高茶黄素红茶加工工艺,旨在为开发高茶黄素含量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执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