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氏锥虫感染力及其毒力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氏锥虫是家畜主要的致病锥虫。不但感染众多的宿主,而且地理分布也十分广泛.其感染力及毒力因地理和宿主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宿主中以马、大和大小鼠等为高度易感动物,感染后往往发病急、死亡快,而牛、兔和豚鼠等动物则较差,其感染呈慢性经过.我们通过小鼠及豚鼠人工感染试验对伊氏锥虫云南株和广东株的感染力及其毒力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中国伊氏锥虫各株的毒力强弱,对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AHB)、广东阳江水牛株(GDB_1)、广东水牛株(GDB_2)、广东马株(GDH)、广西骡株(GXM)、湖北骡株(HBM)、湖南水牛株(HNB)、江苏高邮水牛株(JSB_1)、江苏盱眙水牛株(JSB_2)、新疆骆驼株(XJCA)、云南水牛株(YNB)、浙江水牛株(ZJB)进行小鼠的毒力试验。以各组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作为毒力强弱的主要依据。结果表明最强致死率为100%,最弱30%;致死所需时间平均为7.5 d~25 d。对小鼠的致病力强弱依次是:AHB>YNB>GDB_2>XJCA>HBM>HNC>JSB_1>GXM>GDB_1>GDH>JSB_2>ZJB。提示不同株的毒力差异显著,测定结果可为伊氏锥虫相关科学研究选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锥虫不同分离株克隆及其等电聚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两个伊氏锥虫及一个马媾疫锥虫的不同分离株分别接种用球磷酰胺处理的小鼠,获得五个克隆,用等电聚焦比较其蛋白质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分离株之间有明显区别;马媾疫锥虫显著不同于伊氏锥虫;分离株不同克隆间区别较小,其中广东水牛株两克隆间带型相同,安徽水牛两克隆间带型略有区别。证明伊氏锥虫克隆间变异较小,锥虫不同分离株间变异较大,马媾疫锥虫与伊氏锥虫之间变异最大。  相似文献   

4.
12株中国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体外培养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了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AHB)、广东阳江水牛株(GDB1)、广东水牛株(GDB2)、广东马株(GDH)、广西骡株(GXM)、湖北骡株(HBM)、湖南水牛株(HNB)、江苏高邮水牛株(JSB1)、江苏盱眙水牛株(JSB2)、新疆骆驼株(XJCA)、云南水牛株(YNB)、浙江水牛株(ZJB)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它们的50%生长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114、0.041、0.120、0.1490.752、0.252、0.171、0.127、0.339、0.094、0.106、0.118ng/L。结果显示,不同虫株的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敏感性明显不同,提示中国伊氏锥虫不同虫株存在抗药性差异。在12株伊氏锥虫中,GXM株对苏拉明的抗药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株。小鼠体内治疗试验显示,GXM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无效,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而GDB1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则全部治愈。由此可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治疗结果一致。这一结果提示,多数中国伊氏锥虫株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偏低,少数虫株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伊氏锥虫单一或混合抗原免疫小鼠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广东克隆(广东水牛伊氏锥虫单虫克隆)、安徽克隆1(安徽水牛伊氏锥虫单虫克隆)、安徽克隆2、新疆克隆(新疆骆驼伊氏锥虫单虫克隆)作单一抗原或混合抗原免疫小鼠试验。用安徽克隆1和新疆克隆单一抗原免疫小鼠,再用相应同株克隆攻击,其保护率在80%以上,而用异株克隆攻击(安徽克隆1、新疆克隆或广东克隆),保护率低于17%,表明安徽、新疆和广东伊氏锥虫各株间免疫原性存在差异。用新疆克隆抗原和安徽克隆2抗原混合免疫,再用新疆克隆和安徽克隆2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用新疆克隆抗原和广东克隆抗原混合免疫,再用新疆克隆和广东克隆攻击,保护率亦在80%以上,且在免疫后1~2个月仍有效。对新疆克隆抗原和广东克隆抗原混合免疫小鼠脾细胞作体外增殖试验,用不同抗原按500mg/L和125mg/L高低2种剂量刺激,均产生明显增殖,表明各锥虫抗原存在免疫交叉,但在高剂量组,用同株克隆的刺激增殖效果(SI)高于异株克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制新的高效国产抗锥虫药,我们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合成并筛选了一种抗锥虫新药——锥46。在测定其LD_(50)的基础上,为了了解其对不同地理株的疗效,以便将来在防治工作中使用合适的剂量范围,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我们用江苏高邮株、安徽安庆株人工感染小白鼠进行了半数效量(ED_(50))及治疗指数(安全系数)的测定,并对这二株的治疗效果作了初步的比较。一、材料和方法 1.锥46: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室张秀萍等合成。 2.虫株:伊氏锥虫分别从江苏高邮、安徽安庆地区自然感染的水牛体内分离,保存于小鼠体内。 3.动物:昆明系小鼠,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中  相似文献   

7.
伊氏锥虫不同株的表面变异糖蛋白提取和重要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原变异是锥虫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于锥虫表面变异糖蛋白(VariableSurfaceGlycoprotein,VSG)的变化,而且锥虫的VSG变异非常频繁,国外对布氏锥虫的VSG研究较多,对中国伊氏锥虫的VSG,杨汉春[1]、李国清等[2]曾作过分离和生化分析,但对中国不同地理宿主株VSG的分离比较尚无报道。而我国北方新疆骆驼伊氏锥虫和南方牛、马伊氏锥虫存在来源、地理、宿主和生化特性的变异[3,4],我们对这两个虫株的VSG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特性比较研究,以期为伊氏锥虫的抗原变异和伊氏锥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试剂…  相似文献   

8.
伊氏锥虫病是由锥虫科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动物血液中的血细胞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马属动物、牛和骆驼,其它动物如猪、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亦可感染。锥虫在动物体内寄生,有的呈急性经过,而寄生于水牛体内大多是慢性经过,发病症状不明显,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 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了锥虫虫株基因组DNA,伊氏锥虫新疆株、湖北株、云南株、广东株、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均为373bp的片段;马媾疫锥虫为372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与国外AJ009153、AJ223564、D89527株同源性达到99%~100%,与另外11株同源性75%。本研究为锥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伊氏锥虫新疆骆驼株(XJCA)、安徽水牛株(AHB)和云南水牛株(YNB)的动基体DNA进行PCR扩增后,用Sanger双脱氧核糖核酸法测定扩增产物的序列。结果表明,各虫株间DNA序列同源性为97%。内聚分析表明,AHB株与XJCA株相似性高属一类,而YNB株与中国伊氏锥虫SH株相似性高属另一类。证明我国不同伊氏锥虫在动基DNA序列上存在一些差别,这可能由于点突变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伊氏锥虫病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详瑞 《畜牧与兽医》1994,26(4):183-185
我国伊氏锥虫病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李详瑞(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是地理分布最广的锥虫,可以引起骆驼、马、驴、骡、牛、水牛、山羊和猪等多种动物的伊氏锥虫病,从解放初到现在不断在我国南方各省和西北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12.
伊氏锥虫病(苏拉病)是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马、骡、驴、牛、骆驼等家畜血浆及组织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常发生夏秋季节。1993年12月本病在新疆吉木乃县大面积流行,发病率达58.36%.并呈急性经过,死亡骆驼143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伊氏锥虫在我国流行面广,因而地理株众多。在进行免疫诊断时,已发现用某株锥虫制成的抗原对其他株锥虫病的诊断出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均一的现象[’1。王祥生等用异种锥虫进行了交叉兔疫试验’‘’。有关不同株锥虫之间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还未见有人研究,本试验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虫株新疆骆驼株(XJCA)和安徽水牛株(AHB)均为本实验室液氮保存。2.试验动物昆明系小白鼠30只,体重20g左右,雄性。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乙。3.抗原制备保存于液氮中锥虫取出复苏后经小白鼠继代,大白鼠扩增后,按an-ham等(1…  相似文献   

14.
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动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伊氏锥虫中间宿主很多,它广泛地寄生于牛、马、骆驼、象等等草食动物及部分肉食动物体内。耕牛现在仍然为我国农村很多地方提供畜力,是现代农业生产重要因素之一。耕牛一旦被伊氏锥虫侵入,并罹患锥虫病后,就无法为广大农民提供畜力,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了解耕牛锥虫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掌握耕牛锥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对保护耕牛健康、促进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湖北株、广西株和江苏株伊氏锥虫经体外培养增殖,再等量混合,制备多价伊氏锥虫灭活苗。疫苗免疫接种小鼠后,再分别用强毒湖北株、广西株和江苏株伊氏锥虫攻击,结果3组小鼠均获12/12保护。免疫保护鼠于免疫后105d时,再作第二次攻虫,结果湖北、广西和江苏组分别获得1/5,3/5,4/5保护,对照组小鼠均100%发病死亡。结果表明多价伊氏锥虫灭活苗对多种虫株均产生了良好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期达3个月,从而为大面积推广伊氏锥虫病苗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用DEAE—纤维素柱分离伊氏锥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用国产DEAE—纤维素从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小鼠、大鼠和犬的血液分离伊氏锥虫的具体方法,测定了压积DEAE—纤维素对小鼠、大鼠和犬的血液吸附值分别为0.25~0.41、0.23~0.39、0.33;伊氏锥虫的回收率,小鼠为83.19~98.19%,大鼠为84.87~93.85%。分离的锥虫形态正常,运动活泼,离心浓集后呈炼乳状,镜检无任何血细胞。此外,对用DEAE—纤维素分离伊氏锥虫的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18S rRNA基因测序基础上的锥虫分子分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湖北、广西、新疆和浙江4省的伊氏锥虫及1株布氏锥虫进行分子分类学研究.用分离的锥虫感染实验动物,自感染小鼠的红细胞或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雏虫18S rRNA序列设计1对锥虫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中,经酶切、PCR确定,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7个锥虫分离株的18S rRNA基因大小为2 188 bp.利用DNAS-tar对试验所获得的这7株锥虫和GenBank中部分锥虫的18S r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建立2个进化系统发生树.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生树显示:自我国上述4省分离的伊氏锥虫来源于同一株系,布氏锥虫和广西分离的伊氏锥虫株的18S rRNA核苷酸与其他锥虫分离株仅有较小差异,与国外的6株锥虫的同源性为99%~100%,与另外7株的同源性为62%.  相似文献   

18.
用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在27℃和41℃培养伊氏锥虫,27℃培养取得成功,41℃培养失败。27℃培养已持续10个月,培养的伊氏锥虫仍保持其在哺乳动物宿主内的主要形态特征,对小鼠的感染力和致病力,消耗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的最终产物为丙酮酸;其群体增倍时间约为24h,DEAE-纤维素分离的回收率仅50%左右,显著长于和低于37℃培养物。文内还讨论了27℃培养伊氏锥虫的用途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伊氏锥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侵袭牛、马、骆驼等家畜,对畜牧业危害严重。动物感染伊氏锥虫后,机体能产生强烈的兔疫应答,但由于锥虫不断改变其表而糖蛋白结构,产生免疫逃避,因而机体不能最终清除锥虫的感染[1]。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两种作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实验感染家兔,同时检测家兔的免疫反应和观察家兔的病理变化,旨在初步探讨兔疫反应在锥虫感染中的作用以及锥虫病的致病机理,为伊氏锥虫病的免疫学和病理学提供资料。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小鼠,雄性家兔。购于解放军农牧大学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0.
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 Doflein,1901)1894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现,是马属动物通过交配经生殖器粘膜感染的一种慢性原虫病的病原。伊氏锥虫[T.evansi(Steel,1885)Balbiani 1888]1880年发现于印度的马和骆驼,是由吸血昆虫虻类等传播的马、牛和骆驼锥虫病的病原。两种锥虫同属锥虫科锥虫属布氏组。迄今为止,各种教材和专著中,都认为这两种锥虫在形态上无区别,但其生物学特性则彼此不同。本文援引有关文献资料,结合笔者的第一手材料,对马媾疫锥虫与伊氏锥虫分类性状诸问题,进行如下对比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