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小麦族野生近缘植物18个属96个种(变种、亚种)269份材料进行了抗禾谷缢管蚜(Rhopolosiphum padiL)鉴定.在10属50种多年生材料中,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长穗偃麦草(Et.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Et.ferganensis)和窄颖赖草(Leymus angutus)表现为高抗;在鉴定的7个属41种(变种)一年生材料中,高抗材料均存在于山羊草属(Aegilops),其中欧山羊草(Ae.biuncialis)、小亚山羊草(Ae.columnaris)、小伞山羊草(Ae.umbellulata)、钧刺山羊草(Ae.triuncialis)抗性最强.分析表明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产生的高抗变异是与它们分布的温暖干旱的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自然感蚜条件下对小麦族野生近缘植物 18属 98种 (变种、亚种 ) 2 78份材料进行了抗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 phumpadiL .)鉴定。结果表明 ,属种间存在较大抗性差异。在 10属 5 2种 10 0份多年生材料中 ,偃麦草 (Elytrigiarepens)、长穗偃麦草 (Et.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 (Et.ferganensis)和窄颖赖草 (Leymusangutus)共 7份连续 2年表现为高抗 ,是重要的抗禾谷缢管蚜资源。在 8属 4 6种 (变种 ) 178份一年生材料中 ,高抗占 8.99% ,中抗占 2 3.5 9% ,低抗占 2 0 .2 5 %。其中 ,山羊草属 (Aegilops)抗性最强 ,该属的Ae.biuncialis、Ae.columnaris、Ae.umbellulata、Ae.triuncialis、Ae.juvenalis和Ae.kotschyivar.variabilis共 4 8份材料中 ,高抗占 16份 ,中抗占 15份 ,低抗占 13份 ,仅 4份感蚜 ,表明上述山羊草属中存在重要的抗禾谷缢管蚜资源  相似文献   

3.
新疆小麦族野生资源的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小麦族的42个种(变种),123份材料接种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鉴定抗蚜水平,并对高抗高感材料叶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新麦草、卡端赖草、偃麦草、窄颖赖草对两种蚜虫均表现高抗,可做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4.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营养水平与抗禾谷缢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Elytrigiaferga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nshanica)、竖立鹅观草(Roegneriajaponensis)、鹅观草(R.kamoji)和R.tsukushiensis7种小麦近缘野生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含量与抗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的关系。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rm)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P<0.01),与游离脯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水解氨基酸总量、甘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也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Elytrgia ferga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nshanica)、竖立鹅观草(Roegneria japonensis)、鹅观草(R.kamoji)和R.tsukushiensis7种小麦近缘野生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含量与抗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的关系.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rm)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P<0.01),与游离脯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水解氨基酸总量、甘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也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麦近缘种属对赤霉病菌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7个属———山羊草属(Aegilops)鹅观草属(Roegneri a)、大麦属(Hordeum)、赖草属(Leymus)、冰草属(Agropyron)、披碱草属(Elymus)、和偃麦草属(Elytrigia)共36个种的202份材料采用自然发病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抗赤霉病穗腐的鉴定。结果是:鹅观草属中有9个种的61份材料具有高抗扩展特性,侵染仅限于小穗,不扩展至主穗轴,有部份材料同时还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山羊草属有1份材料经接种鉴定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该属的其余材料和其余5个属的材料均表现感病,既不抗侵入也不抗扩展。因此从鹅观草属的材料向小麦转移抗赤霉病基因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7.
若干生化指标与山羊草对禾谷缢管蚜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报道小麦野生物种 9种山羊草 (Aegilopsbiuncialis,A .juvenalis,A .ovata ,A .kotschyivar.varianilis,A .tri aristata ,A .tauschii,A .vavilovii,A .crassa和A .ventricosa)对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padi)的生化抗性机制。苗期山羊草总酚含量与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无关 ,丁布 (DIMBOA)含量与抗蚜性密切相关 ,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同丁布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 0 .76 0 ) ;成株期叶片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与抗性无关 ,游离脯氨酸和丝氨酸含量与蚜虫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rm=- 0 .0 6 36 +0 .2 3xpro +1.982xser ) ,丁布含量与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819 ) ,低含量的游离脯氨酸和丝氨酸和高含量的丁布是野生山羊草物种抗禾谷缢管蚜的重要生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小麦为父本,以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黑麦、偃麦草和山羊草等属中7个种的10个品种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卵穗山羊草的可交配性最高,其两个品种Ae23和Y100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11.96%和14.10%,与黑麦杂交的结实率最低,授粉496朵,未结1粒,与其他近缘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前二者之间。与倍性高的种相比,二倍体种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可交配性要差,其杂种幼胚在培养基上也很难出愈。所得杂种的育性非常低,甚至雌雄蕊均不育。由此看来,自然条件下普通小麦基因漂流到野生近缘种中的可能性非常低,通过转基因小麦田间释放产生“超级杂草”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禾谷缢管蚜在10个小麦品种(系)上的5个生物学参数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DW、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仔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进行了测定,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在试验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中,小偃22、Astron、Ww2730和Amigo最不适于禾谷缢管蚜(R.padi)在其上取食,抗性最好,98-10-35和Xanthus次之,98-10-32、186Tm和98-10-30处在中间水平,Batis对禾谷缢管蚜(R.padi)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证明Astron、Ww2730和Amigo可作为抗蚜育种材料在我国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表现,在盆栽网罩整株小麦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454份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进行了禾谷缢管蚜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感、中感、低感和低抗禾谷缢管蚜的材料分别占53.74%、25.11%、9.25%、9.91%和1.98%,无中抗、抗及高抗等级的材料。19份骨干亲本均不抗禾谷缢管蚜,其中江东门、矮孟牛和燕大1817表现为低感,其他中感至高感。435份衍生后代中,小偃22等9份材料表现为低抗可用于抗蚜育种,分别为阿夫、南大2419等5份骨干亲本的衍生后代。小麦育种中,需提高品种抗蚜性,减少蚜虫危害。  相似文献   

11.
醇溶蛋白电泳在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0,自引:7,他引:90  
 用酸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我国评选出的18个优质小麦品种种子醇溶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醇溶蛋白带谱严格受基因型控制,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姊妹系之间也有明显差异;(2)在18个优质品种中,共有17种不同带谱,6个品种在血缘上可能密切相关,但各有自己的特征带,有两个品种即PH82-2-2和小偃6号,带谱完全相同。另外,对38份本室收集的有明确收集地点的节节麦分析表明:(1)节节麦醇溶蛋白的多态性与收集地密切相关,中东国家材料的多态性明显高于前苏联材料,而后者的多态性又明显高于新疆及中原收集的材料;(2)河南和陕西不同地区(县)收集的7份Ae.tauschii实际为同一材料,它们的带谱完全相同;(3)在前苏联的材料中找到了与我国中原材料带谱相似的材料,而在中东收集的材料中找到了前苏联材料的带谱。这些结果与物种起源中心学说是完全相符的。因此,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作为资源鉴定的 有效手段,有可能用于解决收集资源材料的重复问题,提高小麦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的效率;同时,可以用它来研究一些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2.
唐俊源  张学杰  樊守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889-1890,1893
山东省沿海地区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共有45科,141属,220种。该研究首次对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组成成分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地区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与温带植物区系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族猬草属、赖草属、新麦草属、拟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Lophopyrum共6属20份材料的胚乳细胞特征进行解剖观察,发现不同属种植物种子胚乳细胞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物种的胚乳细胞在大小、形状和数量上均表现出差异,但不能很好地反映种以上的组、属以及基因组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技术对新麦草PI429801和PI406469的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上游序列进行了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998和1000 bp的HMW-N1和HMW-N2序列。比较发现,HMW-N1与麦类HMW-GS基因上游序列一致性在85%以上,与滨麦(Leymus mollis)序列DQ073542一致性最高,达98%;HMW-N2与麦类HMW-GS基因上游序列一致性在81%以上,与二角山羊草(Aegilops bicornis)序列AY611726一致性最高,达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MW-N1与含Ns染色体组的赖草属物种的同源基因序列DQ073551、FJ600498和DQ073546亲缘关系最近,HMW-N2却与含D染色体组节节麦和普通小麦的同源基因序列FJ008134、AY248704和DQ537337以及含S染色体组的山羊草物种的同源基因序列AY611726、AY611721和AY611724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时,HMW-N1和HMW-N2也具有E-box、N-box、partial Enhancer、complete Enhancer、TATA-box和Start等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典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新麦草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克隆提供帮助,对从新麦草属以及其他小麦近缘属物种中分离未知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hordei)的3个代表性菌系,对8个族的25属61种禾草进行了温室人工接种。发现寄主9属22种,除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属于早熟禾族外,其余均属于小麦族。大麦属(Hordeum)所有参试种均可被侵染,多数高感,大麦是主要寄主。旱麦草属(Eremopyrum)植物和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也较感病。小麦族的赖草属(Leymus)、鹅观草属(Roegneria)和Thinopyrum属的所有参试种均为免疫或近免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在隔离的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小麦白粉菌的2个分离菌成功地侵染了小麦族的12属40个材料(不包括小麦属)。实验证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范围并不只限于小麦属,而是较为广泛地侵染小麦族的一些属和种。多数材料在接种后所产生的繁殖体,回接小麦也获成功。根据试验结果和野外调查,四川西部常见的披硷草和鹅观草等野生禾本科植物,可能在小麦白粉属的越夏和初侵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产于三峡库区分谷称莴麻菜等的一类植物及其野生近缘进行了分类研究。这类植物分属莴苣属和翅果菊属。莴苣属植物在三峡库区普遍栽培1种及3变种;翅果菊属植物栽培和野生有5种及1变种。同时报道了1新种大头翅果菊,1新变种羽裂莴麻菜,1新组合椭圆叶翅果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甘肃部分县市的17份土样中分离到的29株野生酵母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29株酵母归为10属18个种,其中优势属为隐球酵母属(4个种),假丝酵母属(4个种),毕赤酵母属(3个种);中国新记录种7个,包括Williopsis californica,Williopsis californicavar.dimennae,Cryptococcus aerius,Candida pseudolambica,Candida fermentati,Hanseniaspora occidentalis,Pichia pijperi.同时对这29株酵母进行了抗性评价,菌株38A(Candida tropicalis)耐60%的葡萄糖,45℃高温和14%NaCl.  相似文献   

19.
调查重庆市石柱县野生莼菜大田的植物多样性。共发现植物244种,隶属于74科200属。其中菊科26属30种,禾本科19属21种,荨麻科8属12种,唇形科10属11种;外来入侵植物有34科63属69种,菊科、禾本科物种数最多;本土危害物种9科10属12种,危害能力极强。此外,还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重庆市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区系分析、植被类型、植物组成分析显示,该地植物区系丰富,属于热带和温带气候带之间,且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湿地植物数量相对较高,危害植物干扰严重。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模式种的形态特征和幼叶酯酶同工酶差异。结果表明 :E lymussibiricus、Roegneriacaucasica和Hystrixpatula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 ,但 3个模式种的部分形态性状存在交叉 ,单纯以形态特征很难完全反映它们的真实亲缘关系。酯酶同工酶在E .sibiricus、R .caucasica和H .patula的种间有明显的变异 ,而在E .sibiricus的不同居群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从其酶谱资料来看 ,H .patul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H .patula与R .caucasica之间及R .caucasic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