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小麦骨干亲本“洛夫林10号”1BL/1RS在衍生品种中的遗传特征,利用小麦1B染色体上的17对SSR引物,对以洛夫林10号为亲本衍生的1~3个世代的14个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洛夫林10号”衍生一代的“丰抗9号”和衍生二代的“京411”和“京437”很可能丢失了1RS外,其余的11个衍生品种极可能携带1RS,但各个品种携带的1RS在遗传构成上表现不同,说明在育种选择过程中1RS并非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遗传,而是与小麦的染色体发生了遗传重组。值得注意的是,“洛夫林10号”位于1BL上的Xgwm259~Xwmc728、Xwmc416~Xgwm153~Xwmc44~Xgwm259~Xwmc728和位于1RS上的Xwmc619~Xgwm413表现为区段遗传,进一步分析发现一些区段具有丰富的优异基因簇。这一结果提示,骨干亲本之所以能够在育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区段遗传效应。深入探讨骨干亲本在衍生品种中的区段遗传效应对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杂草黑麦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疆杂草黑麦(Secale cereale subsp.Segetale)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对采集自新疆的10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共计300个单株的5个形态学性状即穗长、穗宽、穗轴第一节间长、小穗数和小花数进行了考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均在穗轴第一节间长性状上表现出最大变异(CV=12.76%),在小穗数上表现出最小变异(CV=9.19%).以Shannon-Weaver信息指数计算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明,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在形态学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9758).在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上,居群间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2.96%),但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居群内部(97.04%),这种居群内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遗传变异的特性是由该类黑麦居群异花、风媒传粉的外繁育系统所决定的.形态聚类分析表明,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居群间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本文还探讨了新疆杂草黑麦居群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有效分蘖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小麦有效分蘖数日在基因水平上的调控机理,以普通小麦一冰草衍生后代中只有1~2个有效分蘖的株系3558-2为母本,具有10~13个有效分蘖的京484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F2世代537个单株有效分蘖数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SSR标记结果,发现有效分蘖数目受2对主基因控制,并且这2对主基因具有互作效应,其中1对基因具有抑制有效分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363对SSR标记分析了在我国小麦生产和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11份国外引进品种和33份选育品种的遗传组成,旨在揭示国外种质对我国小麦品种改良的遗传贡献,指导种质资源引进和利用。国外种质包含了选育品种所发现等位变异的76.3%。与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等位基因多样性比较发现,国外种质的平均等位变异数最多(3.92),20世纪60年代(2.86)和70年代(3.01)基本一致,80年代有所升高(3.46)。品种间遗传距离比较与品种等位基因多样性结果相吻合。比较引进和选育品种在SSR位点的等位变异频率变化,发现至少在33个SSR位点,国外种质等位变异在我国小麦育种中被优先选择(该等位变异在引进和选育品种的分布频率均高于70%),其中一些位点已知与产量、生育期和抗病等性状密切相关。表明引进品种在以上基因组区域对我国小麦品种具有非常高的遗传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疆杂草黑麦抗病性鉴定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新疆各地的92份杂草黑麦进行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抗性鉴定,结果有44份材料兼对三种锈病和白粉病免疫,占鉴定材料的47.8%;全部材料对黄矮病均表现感病,但轻重不一。可见,新疆杂草黑麦是小麦抗病育种的潜在基因来源。对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的研究表明,新疆杂草黑麦与普通黑麦基本相似,但其染色体存在易位、倒位等畸变,B染色体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美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给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工作提供有益的信息,利用SDS-PAGE技术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128份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5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 lu-A 1位点有N u ll、2*、1和一个未知亚基4个等位变异类型,以N u ll为主要类型;G lu-B 1有7、7 8、7 9、6 8、13 16、14 15、17 18等7个等位变异类型,以7 9为主要类型;G lu-D 1有2 12、5 10、2 10、2 未知亚基4个等位变异类型,以5 10为主要类型。同时发现共有27种亚基组合,以“2*,7 9,5 10”为主要类型。所有品种品质得分范围为4~10,平均得分为7.5。研究表明供试品种品质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不同地区收集的杂草型黑麦籽粒品质研究结果表明:①107份材料蛋白质平均含量14.1%,变异幅度10.2%~20.0%,变异系数11.6%;②地区间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13.1%~15.0%,变异系数5.7%;③17种氨基酸分析结果,半胱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等变异最大.甘氨酸、赖氨酸相对稳定.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人体必须的7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苏氨酸高于小麦.④当各种氨基酸含量以种子重量为基础表示时,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是:异亮氨酸与蛋白质无相关性,蛋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余氨基酸与蛋白质呈极显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了源自中国22个省市地区的200份代表性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Glu-1位点共检测到35种亚基组合,null/7 8/2 12组合的频率最高,为59%,其它亚基组合的频率均低于10%;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的等位变异分别为3、12和9种,三位点中的优势亚基依次为null、7 8和2 12,其频率分别达86.5%、73.0%和85.0%.另外在Glu-B1位点上还检测到6 8 19和6 9、7、22等稀有亚基.本研究所选200份代表性地方品种的HMW-GS组成类型虽然丰富,但与品质相关的优质亚基频率较低.亚基组合得分在8分以上的品种为19个;得分在9分以上的品种有4个,它们是草鞋边(ZM011396)、中81Ⅲ-6218(ZM013120)、高8(ZM0094z8)和京红7号(ZM008935).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大青芒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长期种植于中国东北春麦区不同环境的小麦地方品种大青芒的遗传变异。【方法】采用14个形态和农艺性状、种子贮藏蛋白分析以及84对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种植地区的5份大青芒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供试材料间在形态和农艺性状上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在编码种子醇溶蛋白的Gli-1位点、编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Glu-B1位点,以及57.1%的SSR引物位点上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5份供试材料内共检测到异质性SSR引物位点27个,有4份材料(ZM4401,ZM4402,ZM4407和ZM4421)内的个体间在醇溶蛋白或HMW-GS组成上具有异质性。多态性SSR引物位点揭示的遗传差异分布具有基因组、部分同源群和染色体间的不均衡性。【结论】不同来源的大青芒地方品种在14个形态学性状及农艺性状上表现一致,但由于在不同地点多年种植等原因,导致了材料间和材料内在蛋白质和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产生,建议对不同来源的同名地方品种在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时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普通小麦Fukuhokomugi(Triticum aestivum L.)-冰草Z559(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衍生后代中6个分蘖正常而成穗显著受抑制株系的外源物质,对成穗受抑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微卫星(SSR)技术进行外源物质检测;以成穗受抑制小麦(♀)×京4841(♂)后代的F1与F2单株表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通过GISH和SSR分析,在成穗受抑制株系中检测出2个插入易位和6个SSR易位标记;成穗受抑制材料与京4841的杂交后代F1单株均表现为正常成穗,F2正常成穗植株与成穗显著受抑制植株比值为3﹕1。【结论】有一些冰草的染色体片段被导入普通小麦Fukuhokomugi中,抑制成穗性状的基因是1对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