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2.
李英 《农家顾问》2014,(5):35-35
<正>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风沙土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风沙土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灌溉水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和单株地上干物质重等营养生长指标影响较小;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灌溉水量为75%Er时产量最高,达到7.67t/hm3;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线性下降,25%ET时WUE最大,为1.30kg/m3。[结论]在风沙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水量宜控制在25%ET~75%ET。  相似文献   

4.
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玉米生长形态及产量差异,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春玉米覆膜滴灌、覆膜漫灌、不覆膜喷灌及不覆膜不灌4种灌溉方式下的植株生育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提早成熟,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处理成熟期提前10~11d。覆膜滴灌有效促进玉米植株株高增加,其株高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6.7%、18.5%。覆膜滴灌提高了叶片生长速度,增加了叶面积及根量,各时期叶面积平均值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8%、21.5%;各时期根层数、根条数平均值比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层/株和13.0条/株。覆膜滴灌有利于玉米果穗形成和粒籽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百粒重,其穗粒质量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5.5%和73.3%。覆膜滴灌既具有节水增产效果,也有保墒促早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是实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筛选苹果最佳的灌溉供水模式,以树盘漫灌为对照,在9 a生烟富10/八棱海棠上研究了滴灌和喷灌对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树盘漫灌相比,滴灌和喷灌的苹果春梢显著增长、秋梢明显缩短,其中,春梢长度分别增加了14.8%和9.1%且滴灌处理的指标值明显高于喷灌处理,秋梢长度分别缩短了11.7%和8.8%;叶面积略有增大,叶绿素含量和百叶重显著提高,其中,叶面积分别增加了3.0%和1.9%,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3.9%和11.5%,百叶重分别提高了5.8%和5.1%;单果重和果形指数略有增加,着色指数、光洁指数和全红果比例明显提高,其中,平均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和1.9%,着色指数分别提高了6.1%和4.1%,光洁指数分别提高了4.7%和2.8%,全红果比例分别提高了4.2%和2.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3.0%和2.6%,其中滴灌处理的指标值明显高于喷灌处理;果实硬度增大,分别提高了7.9%和2.2%,其中滴灌处理的果实硬度增加明显;产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2.1%和8.2%。滴灌和喷灌均能显著促进苹果树体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其中滴灌的效果优于喷灌。  相似文献   

6.
对闽南旱地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秋播甜玉米田间群体温湿变化及光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孕穗扬花期的日温变化峰值分别是:喷灌33.1℃、滴灌33.2℃、漫灌35.6℃,喷灌和滴灌比漫灌分别低2.5℃和2.4℃,温度峰值低,变幅小,有利于甜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相对湿度日变化峰值分别是:滴灌50.1%、喷灌52.0%、漫灌49.6%,滴灌和喷灌分别比漫灌高0.5和2.4个百分点,日平均是滴灌44.9%、喷灌45.6%、漫灌43.0%,滴灌和喷灌比漫灌分别高1.9和2.6个百分点,相对湿度提高增强了甜玉米生长高峰期的水分需求及抗旱能力;光截获率日变化峰值是滴灌55.7%、喷灌54.6%、漫灌52.8%,滴灌和喷灌比漫灌分别高2.9和1.8个百分点,日平均是滴灌34.9%、喷灌34.1%、漫灌32.3%,滴灌和喷灌分别比漫灌高2.6和1.8个百分点,光温效应得到改善;(2)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分别是滴灌24.1℃,喷灌23.8℃和漫灌24.4℃,滴灌和喷灌所处的温度范围更有利于甜玉米授粉灌浆和干物质同化;全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分别是滴灌48.3%、喷灌49.4%、漫灌46.4%,滴灌和喷灌相对湿度较有利于甜玉米的水分代谢和生长发育;全生育期平均光截获率是滴灌39.6%、喷灌40.2%、漫灌36.2%。滴灌和喷灌改善了光分布条件;(3)滴灌和喷灌均能取得显著增产,滴灌对甜玉米的株高、穗长、穗重和根重影响较大,而喷灌对甜玉米的成穗率、秃尖长和绿叶数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宁夏引黄灌区滴灌冬小麦、玉米灌溉施肥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杨建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85-17588
[目的]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年,采用对比试验,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内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与玉米作物产量及其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滴灌可以有效提高冬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冬小麦、玉米产量和株高随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多而增大.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4.0%和11.64%,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减少63.2%、55.1%.滴灌灌溉下玉米平均产量、平均千粒重分别比对照高35.10%和17.42%,且前者的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比后者减少55.5%、50.1%.[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实施滴灌灌溉冬小麦、玉米时,可以分别采用灌溉量190和200 m3/hm2为其参考编制灌溉、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适合夏玉米灌溉的微咸水浓度。[方法]以浚单20号为供试材料,利用地中蒸渗仪控制不同地下水埋深(2、3、4m),在灌水定额为900m^3/hm^2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微咸水(1.5、2.5、3.5、4.5g/L)对夏玉米进行灌溉试验,测量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株高、产量等生育指标,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适合夏玉米灌溉的微咸水浓度。[结果]地下水埋深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其中地下水埋深4m对夏玉米的影响最大;微咸水浓度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其中4.5g/L微盐水灌溉对夏玉米影响显著。[结论]地下水埋深为2m时,适合灌溉的微咸水浓度不宜超过3.5g/L;地下水埋深分别为3、4m时,适合灌溉的微咸水浓度不宜超过2.5g/L。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漫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产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分别比漫灌和滴灌处理增产2.3%和4.3%;漫灌处理的香蕉总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滴灌和微喷灌处理,微喷灌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滴灌处理;可食率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漫灌处理最低,3种灌溉方式之间差异均显著;干物质含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滴灌处理最低,二者间差异显著。在香蕉约100d的生长期内,微喷灌处理的用水量比漫灌少约19%。综合来看,在3种灌溉方式中,微喷灌是在最适宜于香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不同灌溉方式下氮素高效利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对比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种采用农华101,密度5 000株/亩,以当地农户生产灌溉定额为设定灌额,测定和分析了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2年中,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偏生产力最高、膜下滴灌条件下最低,二者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各处理间氮素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氮素利用效率以浅埋滴灌最高,大水漫灌次之,膜下滴灌最低,其中2019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20年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以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最高,二者与膜下滴灌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综合结果分析可知,浅埋滴灌是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上较适合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桓台县为试验地点,分别在0、100、200、300kg·hm^-2氮水平和喷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在1.16—1.34kg·m^-3之间,喷灌处理略高于漫灌处理。随着施氮量由0增加到200kg·hm^-2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氮处理(100、200kg·hm^-2)间差异不显著;当施氮量超过200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刈割草地产量及杂草危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监测不同灌溉方式下1~3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刈割草地产量、灌溉水田间运动分布,以及杂草危害面积的扩展变化.[结果]在地下滴灌方式下,灌溉水以滴头为中心在土壤中以类似椭球体向四外扩散.地表0~5 cm土壤水分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杂草群落呈星点状分布.喷灌、漫灌灌溉水以地表为基线逐层下渗扩散,灌后地表0~5 cm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变化明显,杂草群落以团块状不均匀分布.地下滴管和喷灌两年收获草产量合计分别为37 905和34 410 kg/hm2.较漫灌增产分别达到24.6;和13.11;.地下滴灌、喷灌、漫灌3年生苜蓿田杂草危害面积分别占栽培总面积的2.31;、8.68;和5.43;,是2年生苜蓿田杂草危害面积的1.26、3.71和2.64倍.[结论]地下滴管作为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降低杂草危害的发生并有效增产.  相似文献   

13.
喷灌与畦灌对比,喷灌增产、省水;对地温影响小;不板地、利于保墒;喷撒均匀,省工,效率高;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可减少沟渠眭埂占地,便于机械作业;调节田间小气侯。喷灌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小麦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干物重分別呈明显的正相关。旗叶面积与产量、干物重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旗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叶面积,特别是旗叶面积在积累干物质,创造小麦丰产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长相指标。株高也是重要的长相指标。对于同一品种来说,株高与干物重、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株高与叶面积指数与旗叶面积也呈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控盐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桓台县为试验地点,分别在0、100、200、300 kg·hm-2氮水平和喷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在1.16~1.34 kg·m-3之间,喷灌处理略高于漫灌处理。随着施氮量由0增加到200 kg·hm-2,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氮处理(100、200 kg·hm-2)间差异不显著;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枳砧晚熟脐橙幼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微喷灌和滴灌对变质页岩母质发育的黏重黄壤果园中脐橙幼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和滴灌都能有效地促进脐橙的生长和增加其产量,与对照相比,滴灌和微喷灌单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9.57%和38.83%,单株产量分别增加90.9%和36.4%;微喷灌和滴灌均能有效地增加新梢的生长量、树体的树高、干径、冠幅;对土壤黏度较大的黄壤果园,微喷灌节水灌溉方式的技术经济效果较滴灌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适宜的水肥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穗位叶的SOD、POD、CAT活性和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对照;降低MDA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喷灌+肥料撒施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玉米叶片的MDA含量;同时,滴灌水肥一体化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和喷灌+肥料撒施分别提高40.03%、18.34%和9.32%。  相似文献   

18.
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在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君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7-1027
[目的]探寻在日光温室作物栽培中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技术。[方法]采用示范对比的方法研究了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在目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得出,滴灌比漫灌可节省费用5985元/hm^2,平均增产23 755kg/hm^2,增产率为20.99%,每茬可节水4318t/hm^2,比漫灌节水近一半。[结论]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为合理地推广应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本文选用玉米浚单20和辽单5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营养生长和产量性状差异显著,但同一玉米品种控制灌溉条件下,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物质干重/鲜重、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等均得到明显提高,秃尖长减小;控制灌溉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浚单20和辽单535分别增产11.6%和8.8%,WUE分别提高22.1%和19.1%,因此,通过控制灌溉技术制定灌溉制度,将有利于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