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为了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通过农村家庭问卷调查,首先对于农民家庭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利用交叉表的方法对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育投资对于农民家庭收入具有依存关系;在"下"和"上"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逆反"效应;在"中"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正相关,并且对农村教育投资的方式选择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分析、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的稻农进行了实证调查,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4个方面对影响农户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影响湖北省稻农对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是否采用水稻新品种主要取决于采用新品种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健康状况等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水稻新品种选择有显著影响,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对新品种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浙江省杭州市城郊农民非农就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Hedonic模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农民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个体特征年龄、学历,家庭特征非农从业人数、家庭人数,外部因素亲友支持、村镇企业数,对非农就业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民的个体特征工作时间和就业领域对非农就业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就业领域表现为从事服务行业的非农收入低于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的非农收入。提出政策建议如下:鼓励工商企业下乡,增加农民就地就业机会;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缩短岗位工作时间;开展职业价值宣传,扭转青年农民就业观念;加大非农劳动力政策支持力度;弘扬邻里互助精神,支持全家庭非农就业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数据对比方法,对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个体因素与转移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家庭耕地面积、家人健康状况等对转移区位选择有影响;而家庭年收入及未成年子女状况对转移区位选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农民主体视角出发,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与影响因素,以指导该类地区农村集中居住健康有序推进。【方法】通过对泗洪县350个暂未搬迁农民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相比于发达地区,泗洪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明显偏低;农民个体特征影响其集中居住决策;经济因素如家庭经济收入、农业收入状况对农民意愿影响显著;家中是否有老人小孩、周边服务设施配置状等因素对意愿影响不大。【结论】健康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集中居住模式,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6.
高校收费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增加,但导致了低收入家庭学生比重的下降,影响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成本应考虑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异,创新教育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省农村家庭的问卷调查,结合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有:父母利己程度、家庭年收入、就读高三的子女能力及学习态度、家庭周边邻里对子女读大学的态度、拟选择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读大学间接成本、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等。分析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因素对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得出若干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的文献梳理,利用课题组2015年9省(区)339份粮食种植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禀赋)、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对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该县在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地形及交通条件、土地租金、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省外打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参与农村医疗、是否参与农村养老对粮农的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些研究结论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的文献梳理,利用课题组2015年9省(区)339份粮食种植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禀赋)、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对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该县在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地形及交通条件、土地租金、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省外打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参与农村医疗、是否参与农村养老对粮农的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些研究结论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结果表明,在所选的13个因素中,年龄、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农业收入比重、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等6个因素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农业收入比重和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具有相反作用;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呈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对于促进农民现代产业意识觉醒、农民增收、转变农村经济形态以及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有重大现实意义。鉴于目前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仍存在体制、机制与政策等方面的障碍,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从更新理念、调整政策、改革体制等方面入手,扫除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障碍因素,确保高等教育通向农村道路的畅通,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杨薇  王征兵  姜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53-554,556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进行了农村女大学生教育直接成本的实证研究,并得出高等教育对于农民仍是不轻的负担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4所高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采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大学生的返乡下乡创业意愿因素,提出促进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的相关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7.7%的大学生有进行返乡下乡创业的意愿,其中:大学生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具有显著影响,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意愿更强。家庭特征对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有过创业经历的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意愿会更强。创业环境对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创业政策越优惠、创业设施越便利,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意愿越强。愿意放弃舒适的环境、愿意承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以及具备强烈责任感的大学生对返乡下乡创业的意愿更强,大学生创业自我认知对返乡下乡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中,农村大学生在整个高职教育学生中占有很大比重,关注农村大 学生的培养问题责任重大。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这门课为切入点,充分结合农村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 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出若干提升农村高职学生《毛概课》获得感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思想转变的视角,论述了高等教育发展观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表明,传统发展观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高等教育发展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确立均衡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农村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村的创业教育,是有效解决三农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利用农民返乡这个挈机,大力加强农村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巩固下来,并通过政府、学校、培训基地等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农村创业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7.
许二梅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3):233-236
教育向来是底层阶层通往上层阶层最可靠的途径.但各种现象表明,在对教育这一有限资源的争夺中,位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子弟处于劣势,出现了农村子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与城市孩子不均等的现象.造成农村子弟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背景的缘故,也有农村教育的原因及高考政策的影响.需要从改革高考招生政策,调整农村教育财政制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等方面来改善,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programs can only succeed if they are based on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and support of actors from the policymaking stage through all levels, including field personnel and primary producers. But these actors must possess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execute their tasks. For this reaso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as an integral part to play in an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effort. The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FAO) of the United Nations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its member countries. FAO's contributions have focused on institution building, group training, and fellowship/study tours.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lessons learned through FAO involvement in these areas and recommends directions for improvement. These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become more involved in rural development by participating in appropriate activities leading to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2. These institutions should develop education programs and curricula responding to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by provid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requir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concerned and to solve their technical and socio-economic problems.
  3.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on practical training.
  4. The same institutions should undertake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training systems at the national level.
  5. Research should be an integral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programs and the research themes should include interests of small and poor agricultural producers and measurement of research impacts.
  6. Regional and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on among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be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9.
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文中对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各自特色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进行了阐述,并且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