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章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流行情况、血清学监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综合防治进行了概述,为进一步开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猪弓形虫病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情况,如病原学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和ELISA)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PCR、荧光定量PCR、PCR-RFLP、原位PCR、免疫-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和核度探针技术)等,阐述了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猪弓形虫病的检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监测猪高热病的流行,我们对滨海县2004~2006年因猪高热病送检的1000多份血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血清样品:2004年至2006年滨海县内因猪高热病送检的1000多份血清样品。  相似文献   

4.
2009-2010年江苏中部地区部分种猪场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中部地区部分种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采集血清样品和病料样品分别作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普遍存在,各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中部地区部分种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采集血清样品和病料样品分别作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普遍存在,各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及时确诊该病,本文从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3个方面,对副猪嗜血杆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细菌分离鉴定特异性较强,但操作复杂、用时长、所需仪器多,无法满足快速检测需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补体结合试验(CF)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主要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筛查。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已建立了PCR、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这些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敏感、快速、特异和稳定,其中PCR、荧光定量PCR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而数字PCR和LAMP检测技术尚需进一步优化。多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快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改进,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开展抗体检测工作对猪病的临床诊断、流行动态的监测、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及免疫程序的修订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猪病防控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抗体检测将逐步成为猪病监测的常态化工作。文内对猪群抗体检测的原理、主要方法、作用与意义、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探讨抗体检测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旨在呼吁加强对抗体检测工作的重视,合理运用抗体检测结果修订免疫程序,提高猪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多个国家均有猪感染发病且致人死亡的报道。本文结合我们对猪链球菌2型的检测技术研究成果,从微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对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针对此病的血清学诊断先后建立了CFT、IHA、ELISA、IFAT等检测方法,这些血清学诊断方法所用抗原均为附红细胞体的粗提抗原。而本试验对猪附红细胞体抗原进行了提纯,并进行了免疫性分析,用具有最好免疫性的提纯抗原建立了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抗体间接ELISA方法,并与IHA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病监测提供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1材料与方法1.1主要材料96孔酶标板为MaxiSorp公司产品;羊抗猪IgG-HRP为美国KPL公司产品;猪肺炎支原体、猪瘟、…  相似文献   

10.
羊布鲁氏菌病用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虎红平板凝聚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竞争ELISA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清学检测就是根据猪群规模,在特定的时期对各阶段猪群按比例采集血清样品,在实验室利用标准化检测试剂盒,检测样品的血清抗体滴度,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猪群疫病的流行规律以及动态学过程,评价猪群免疫状态,为猪场管理者提供数字化的信息,科学防控猪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于2010年7月-2011年7月,从安徽省滁州市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入手,辅之以生猪养殖、疫病普查、抽查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以期逐步摸清该市猪病发生和流行情况,检测分析引发猪病的主要病因,并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集约化养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4个大中、型集约化养猪场 ,采用Dot ELISA、LAT、IHA和PAT 4种血清学检测方法 ,分别对猪伪狂犬病 (PR)、猪细小病毒病 (PP)、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衣原体病、弓形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和猪瘟 8种母猪繁殖障碍疾病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 ,各种疫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40 36 % ,35 91 % ,33 2 5 % ,2 6 39% ,2 1 83 % ,1 7 64 % ,3 55 %和 85 0 3 % ;检出感染疫病 7种 ,其中 2种属我市首次查出 ;猪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 ,各种疫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也不尽相同 ;并且两病或多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猪δ冠状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能够引起猪只严重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死亡的猪肠道冠状病毒。该病的传播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该病毒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综述了该病毒的由来、分类、形态、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培养特性和致病性等特性,介绍了其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RT-PCR技术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等,以期为诊断和防控猪δ冠状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能感染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引起孕畜流产,是危害畜牧业最严重的衣原体病原。针对流产衣原体抗体检测的血清学方法如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在兽医临床检测中广泛使用。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代表的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效地弥补了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进一步对流行菌株的分型分析在阐释流产衣原体遗传进化、毒力演变和跨物种传播以及疫情预警和疫苗研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就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流产衣原体检测技术和分型方法进行综述,可为我国动物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病是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笔者对西青地区2013-2015年连续三年随机采集的猪血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猪发生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多,病情复杂,死亡率增加,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靠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有时很难对病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必须借助实验室方法对猪病进行诊断,以便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使养殖场的损失降到最低,文内就实验室开展的检测工作、检测对猪病防控的意义、送检样品的要求和检测结果的评价等进行论述,旨在为今后广大兽医工作者在猪病防控中能更好的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新发细菌性传染病。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大量研究,已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分离鉴定方法,但许多重要的领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相关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丽华  戴光文 《养猪》2014,(3):124-125
对采自梧州市及其邻近省市的猪样品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猪瘟、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9.1%、87.5%、84.44%,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A型口蹄疫、猪布鲁氏菌病野毒抗体全为阴性,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经典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PCV2)病原感染率分别为6.45%、18.87%、7.55%、16.13%。结果表明,所用疫苗可以有效阻断地方性优势流行毒株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和PCV2是危害猪群的重要致病因子,跨境引猪屠宰成为疫病传播的重要风险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