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从1960年初起,某地区一猪场的断乳幼猪,连续发生众多死亡,在1960年1—3月份的三个月中,该埸损失断乳幼猪近百头。同一地区的其他牧场,也有类似疾病发生。至1960年二月初,从病死幼猪的心血或内脏中,均常分得一种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未见膜或芽胞,能运动,在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似肠杆菌科的细菌,其生化性状为:不发酵乳糖,发酵葡萄糖、甘露醇及木胶糖产酸产气,还原硝酸盐,甲烷红反应阳性,维培(V.P.)反应阴性,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筋胶,不产生硫化氢,不发酵伯胶糖,杨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3.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发病肉鸡中分离出的6株细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基生长性状、生化反应、菌落荧光性及动物感染实验的测定。结果表明,除2#菌株外,其余菌株均为两极着色、无鞭毛的卵圆形球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鲜血琼脂上生长出圆形、光滑的菌落,无溶血,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贫瘠,在麦康凯琼脂上不表现生长;不发酵乳糖、麦芽糖、山梨醇,发酵葡萄糖、甘露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吲哚试验阳性,M.R试验阴性;菌落荧光性为Fo型。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疾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某鹅场鹅巴氏杆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采集初诊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病例的肝脏、心脏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与血清型PCR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进行鉴定,并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相关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其血清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荚膜A型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多杀亚种,血清型Ⅰ型,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实验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 cfu。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三嗪、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氟苯尼考5种药物敏感。成功克隆的该分离菌株荚膜合成相关基因hyaD hyaC的开放阅读框4 155 bp,与已发布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血清型Ⅰ型PCR的扩增基因片段303 bp,与巴氏杆菌C48 1株扩增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综上,该株血清型Ⅰ型荚膜A型的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鹅场疫情发生的病原,克隆的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和菌体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遗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酸菜复合发酵剂中的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复合式发酵剂中不含酵母菌,均为乳酸菌.其中分离得到乳酸单球菌两株,乳酸杆菌两株,链球菌一株,双球菌一株.这6株菌的过氧化氢酶试验、硫化氢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尿素试验、甲基红试验和维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均不可利用葡萄糖产气,属同型乳酸发酵.6株试验菌株在15 ~45℃下生长旺盛,属中温菌,适合用于工业生产使用.试验菌株均可利用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均不利用多糖(淀粉、木糖).各菌株的产酸量都在0.4%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生物学特性,对3份送检病死羊的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将分离到的3株菌株分别命名为P1、P2和P3.3株菌株经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 PCR扩增阳性,随后检测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18种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荚膜血清型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1和P2序列型均为ST131,P3序列型为ST320;3株菌株的毒力基因各不相同,P1—P3均携带毒力基因RpoB、OmpH、ToxA、NanH,P3携带HgbA基因,P2携带pfhA基因,P1和P2携带SodA基因.该菌攻毒小鼠6 h后死亡,然而,采取相同的剂量攻毒白羽鸡未发生死亡;药敏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美洛西林、头孢曲松钠、复方新诺明敏感,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综合而言,从临床分离的3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均为D型,基因型、毒力基因和致病性具有独特性,对小鼠致病力较强,对鸡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猪肺疫的临床及综合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以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常在肺部有显著的病变,常伴有咽喉炎和近咽喉部分的颈红肿发热,引起窒息性呼吸症状,故又俗称“锁喉风”。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细小的球杆菌,多散在,不形成芽孢,有一过性黏液性荚膜,属革兰氏阴性,用碱性美蓝着染血液或组织涂片,菌体两端浓染似双球菌,故又称两极着色菌,按血清型分法主要有A、B,D三型,  相似文献   

9.
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监利县某鸭场产蛋鸭突然死亡的病因,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PCR扩增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达99.88%,分离菌的荚膜抗原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产物与荚膜血清A型基因同源性达99.90%,确定病原菌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氟苯尼考、四环素、呋喃妥因、洁霉素等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1.病因 溶血性巴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能是上呼吸道中的正常常在菌,但不像多杀性巴氏杆菌那样能经常从正常牛上呼吸道中分离出来。它是一种原发病原菌,造成下呼吸道感染并不总是需要其他病毒或霉形体的协助。其荚膜可抵抗吞噬作用,产生外毒素可致死肺泡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诊断患病死亡兔,对死亡兔进行临床解剖,细菌分离培养,获得DX01、DX02、JX01、JX02等4株菌.按照常规生化鉴定法,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DX01、DX02对甘露醇、乳糖、葡萄糖、麦芽糖均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枸橼酸钠、尿素、V-P、硫化氢、明胶等反应均为阴性,靛基质、M-R、硝酸盐等反应均为阳性,与大肠杆菌标准株完全一致;JX01、JX02均发酵甘露醇、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靛基质、M-R、V-P、硫化氢、明胶等反应均为阴性,硝酸盐反应为阳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JX01、JX02进一步经过16SrDNA检测与测序分析,与巴氏杆菌同源性为100%.分离菌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小白鼠在2日内均死亡.死亡小白鼠体内均分离出了原培养物.结论:DX01、DX02为大肠杆菌,JX01、JX02为大肠杆菌,患病死亡兔由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按照琼脂扩散法做药敏实验,结果DX01、DX02只对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甲氧嘧啶敏感,对其他的药物不敏感;JX01、JX02对氧氟沙星、甲氧嘧啶、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强力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等敏感,对头孢拉啶等中度敏感.治疗该病临床用药首选氧氟沙星、甲氧嘧啶.  相似文献   

12.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一种引起鲤鱼败血性传染病的致病菌,从发病鲤鱼的皮肤病灶和内脏器官均分离到该病的病原菌,用这种致病菌的纯培养物人工感染健康鲤鱼获得成功。根据其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性状,符合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Subsp)。并对该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试验,从15种抗菌药物中选出了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几种该菌特别敏感的药物。文中还针对与嗜水气单胞菌特性比较相似的一些鱼类病原菌进行了鉴别诊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鹦鹉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市某野生动物园病死鹦鹉的肝脏、脾脏及心血中,分离到了1株细菌,经鉴定为革兰氏阴性,单个、成对或成丛分布。在SS、麦康凯和枸橼酸盐琼脂培养基中均能生长。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乳糖、蔗糖不发酵,对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均能发酵,产生H2S,显示该菌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庆大霉素、苯唑西林、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新霉素、氟罗沙星中敏,而对痢特灵、阿莫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4.
从患红脖子病黄沙鳖的肝脏、肺脏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感染黄沙鳖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和双重PCR鉴定,确定为携带气溶素(aer)基因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选用头孢哌酮和恩诺沙星对该病进行防治,获得较好的治疗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朱强  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01-1504
[目的]从泡菜中分离筛选优势乳酸菌并对其产抑菌物质进行研究,为生产纯菌乳酸菌发酵剂、改进传统乳酸发酵食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产酸菌,并通过产酸试验、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判断是否为乳酸菌属;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泡菜中分离获得11株产酸菌,产酸试验表明J-4、J-5、J-9、J-11为优势产酸菌;通过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初步鉴定4株产酸菌均为乳酸杆菌属;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4株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J-4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研究对于纯种发酵及乳酸菌抑菌素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从杭州养鱼塘水样和底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到1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菌株,通过对其细胞形态观察、活细胞色素吸收光谱测定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等进行分类鉴定。[结果]HZ-1菌株可在光照厌氧或黑暗好氧条件下生长;菌体呈短杆状,稍弯,为革兰氏阴性菌株;含有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接触酶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硫化氢生成试验、明胶液化试验阴性。[结论]通过对分离纯化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菌株的分类鉴定,判断菌株HZ-1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来源的水体和土样中,筛选出对水华鱼腥藻具有溶藻作用的溶藻菌株SLW6。对菌株SLW6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研究了溶藻菌在不同培养时期、不同pH条件下对菌株SLW6溶藻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该菌株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方式。结果表明:菌株SLW6呈革兰氏阴性,V-P试验、明胶液化试验、甲基红试验为阴性,过氧化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都为阳性,菌株SLW6与产碱杆菌属的Alcaligenes faecalis(NR113606.1)的同源性达到99.65%,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断溶藻菌株SLW6为产碱菌属(GenBank登录号为OP363821)。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含量,用叶绿素a含量变化计算溶藻率,结果表明SLW6处于对数期时的溶藻效果最好,溶藻率达89.45%;在pH=7条件下,溶藻效果较好,溶藻率为47.03%;溶藻菌SLW6对水华鱼腥藻的作用方式是直接溶藻为主间接溶藻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农业废弃物秸秆厌氧降解过程中重要糖类发酵性细菌,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系统分类鉴定。[方法]利用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从江西水田稻草堆腐物中分离到一株厌氧细菌NM7,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结果]菌株NM7为中温厌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发酵多种单糖和二糖产丙酸、乙酸和少量丁酸,无氢气产生。菌株基因组DNA G+C含量为39 mol%,16S rRNA基因序列与Paludibacter propionicigenes WB4T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91.6%。[结论]综合生理生化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NM7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s)紫单胞菌科(Porphyrom onadaceae)新型菌株,代表一个新属分支,命名为Saccharibrevi-bacter Jiangxiensis,模式菌株为Saccharibrevibacter Jiangxiensis NM7T。  相似文献   

19.
一株产氢产酸厌氧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效产氢细菌。分离菌株能利用糖蜜废水产生氢气。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新分离菌株Rennanqilyf6是一个与其最近的梭状菌属各成员都不相同的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