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大豆品系LA与国内品种(系)杂交后代中选出的8个大豆。7s球蛋白变异品系,进行了各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7s球蛋白变异品系的胱氨酸含量、含硫氨基酸(蛋+胱)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吉林2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中10种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为极显著负相关;胱氨酸与蛋氨酸相关不显著;胱氨酸与蛋白质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各氨基酸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蛋氨酸与蛋白质以及各氨基酸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就利用7s球蛋白变异特性来提高大豆籽粒含硫氨基酸含量而言,其含硫氨基酸提高效果显著,而含硫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不会带来蛋白质和其他氨基酸含量下降的负作用。利用7s球蛋白变异特性,可以培育出含硫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都高的双高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种植在6个不同地区的17个糜子品种的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09%,地区间、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糯性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粳性,且籽粒蛋白质随着生态高度(纬度×海拔)的增加有降低趋势(r=-0.5207);在糜子籽粒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含量最高,谷蛋白和球蛋白次之,醇溶蛋白含量最低,且4种组分仅占蛋白质总量的34.71%;糜子籽粒富含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胱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品质性状的系统分析认为,籽粒的蛋白质品质主要由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蛋白质组分、蛋白质组分中的氨基酸构成和含量、面筋含量、沉淀值及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的数量等亚性状组成;当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相同时,蛋白质组分也可以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清蛋白和球蛋白中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较高,醇溶蛋白中含量较低;谷蛋白高分子亚基的数量和湿面筋含量对面包的烘烤体积影响较大,其次为沉淀值和贮藏性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济南17和潍麦8号两个不同筋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花后温度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植株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两个筋型品种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提高了小麦叶片和茎鞘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向籽粒中运输的氨基酸的量也增加,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的合成。对黄淮海等北方强筋小麦而言,后期高温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是有利的,但降低了弱筋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人类植物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约占人类食物结构中热量和蛋白质总量的20%左右。目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其蛋白质中对人体和非反刍动物必需的氨基酸组成很不平衡,尤以赖氨酸缺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农产品品质的优劣,一方面取决于作物品种的遗传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外界环境。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环境的影响,在遗传上的差异只占较小的部分。因此,改善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是可以从同样数量的收获物中得到营养价值较高的农产品;施肥的作用是改善植株的营养条件,目的在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在影  相似文献   

6.
对种植在6个不同地区的17个糜子品种的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09%,地区间、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糯性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粳性,且籽粒蛋白质随着生态高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r=-0.5207);在糜子籽粒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含量高,谷蛋白和球蛋白次之,醇溶蛋白含量最低,且4种组分仅占蛋白质总量的34.71%;糜子籽粒富含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胱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7.
陕西小麦品种资源品质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2554份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高蛋白品种147份,高赖氨酸品种202份,优质品种83份,高蛋白高赖氨酸品种,优质品种均以泰巴山区为最高。不同类型小麦的品质有差异,国内育成品种最好,国外引进品种次之,稀有品种较差,并与小麦品质和粒色有关,红粒品种优于白粒。  相似文献   

8.
早籼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分析了在早季和晚季种植的16个早籼品种(组合)的精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与栽培品种和栽植季节有关,早季略高于晚季,稻米蛋白质普遍缺乏赖氨酸和苏氨酸,并就分别作为稻米的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在不同品种中基本相似。均以谷氨酸、亮氨酸较高,色氨酸、蛋氨酸较低;蛋白质与氨基酸问题,必需氨基酸总量及天冬氨酸、侣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蛋氨酸  相似文献   

9.
早籼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在早季和晚季种植的18个早籼品种(组合)的精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与栽培品种和栽植季节有关,早季略高于晚季;稻米蛋白质普遍缺乏赖氨酸和苏氨酸,并被分别作为稻米的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在不同品种中基本相似,均以谷氨酸、亮氨酸较高,色氨酸、蛋氨酸较低;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赖氨酸、色氨酸呈负相关.但只有赖氨酸达显著水准;与其他8种氨基酸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河南若干小麦品种籽粒营养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试点6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赖氨酸含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环境间、品种×环境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品种效应的比较与品种×环境效应方差和变异系数的分析,表明陕农7859、鲁早一号是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赖氨酸含量较高且稳定性尚好的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983年同一环境条件下正季栽培的55个早籼品种和4个籼型杂交稻组合,以及1982年收集的52个品种的各种氨基酸含量(除色氨酸外),其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的结果是。(1)早籼品种和籼型杂交稻组合的赖氨酸与苏氨酸含量存在品种(组合)间差异;(2)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表现一定波动;(3)稻米每克样品中所含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毫克数与其蛋白质含量星正相关,而100克蛋白质中所含赖氨酸克数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4)供试品种(组合)中除极个别品种不缺乏苏氨酸外,几乎都缺乏赖氨酸和苏氨酸。且赖氨酸为所有品种(组合)的第一限制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春小麦不同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的积累动态,为新疆春小麦优质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杜马斯燃烧法测定不同灌浆时期籽粒粗蛋白含量.[结果]春小麦不同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呈高、低、高的"V"型变化规律.粒重在灌浆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大缓慢;不同品种之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积累变化动态存在差异,灌浆前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不明显.[结论]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其含量增加主要在灌浆中后期;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同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间呈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施氮时期对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施氮时期推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增幅不同,单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与此相似,蛋白质产量呈常态变化,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宁麦13和徐麦31两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酸雨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的单穗粒数和单茎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6%和56.7%,徐麦31则分别下降了31.2%和39.7%,差异显著。小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对酸雨胁迫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6%和30.9%,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0.6%和15.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小麦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降低,且总体表现为酸度增强变化幅度增大。不同蛋白组分也对酸雨胁迫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pH值2.0的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的清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1%和23.9%,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雨胁迫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宁麦13和徐麦31的pH值2.0酸雨处理总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8%和20.2%,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酸雨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明显影响。酸雨处理尽管提高了籽粒总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和谷/醇,降低了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播期对河西灌区种植的6个春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以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和千粒质量,但适期(3月30日)播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弹性、延伸性、变形功都显著高于早播或晚播.春小麦灌浆期气象因子对产量和品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积温、≥30℃天数、总日照时数与产量、千粒质量、变形功呈显著正相关,日均温、相对湿度与产量、千粒质量及品质性状(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变形功、延伸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它们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表现及4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硬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也分别与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间相关不显著。将被测品种按面筋强度分为强、中、中下和弱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中,各性状的相关性又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此外,各品种小麦硬度的变幅是7 5%~81 4%,变异系数为33 71%;蛋白质含量的变幅是9 9%~16 9%,变异系数为9 39%;湿面筋含量的变幅是3 6%~93 2%,变异系数为62 28%;沉降值的变幅是16 5~51 7ml,变异系数为27 93%。这些品种中多数为硬质麦,蛋白质含量中等,湿面筋含量较高,但也有部分材料湿面筋含量非常低,沉降值中等偏低。  相似文献   

17.
选用10个春小麦新品系,对单株籽粒蛋白产量与其它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广义相关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蛋白产量的主要遗传因素是生物学产量、单株粒数和蛋白含量。利用它们对蛋白质产量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效率大于直接选择,但蛋白质含量为主要限制因素,选择时不宜要求过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冬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对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在籽粒形成到成熟的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可用Y=ax#+2+bx+c的数学模式描述(其中Y代表蛋白质含量,x代表开花后的天数)。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均可相应提高各发育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不能改变其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各处理中,以半仁期、乳熟中期和乳熟末期喷氮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多。因此可以认为,从半仁至乳熟末期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喷肥适期,其中以乳熟中期喷氮效果最佳。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相似。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随籽粒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适期适量叶面喷氮可以提高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率(EA/TA),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麦蛋白质含量是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为了研究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试验从全国各地小麦品种及美国引进品种中选择60个子粒蛋白质差异较大的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用经典的凯氏定氮,DA7200和8620近红外光谱仪3种方法测定面粉蛋白质含量,比较了3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大小,得出可以用8620、DA7200近红外光谱仪对育种材料进行早期测定.为选择选育不同用途的小麦品种确定了一种快速而准确的面粉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7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的研究,分析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株高、千粒重、籽/杆、小穗数、干/鲜、旗叶面积、有效分蘖与其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性状对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高,株高和籽杆比两个农艺性状对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说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变量。而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含量呈现出"V"字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