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氏木霉REMI突变株产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康氏木霉REMI突变株适宜的产酶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固态发酵培养基、接种量、料水比、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稻草粉:麦麸为9:1(质量比),料水比1:1(质量比),硫酸铵1%,Tween-20 0.1%,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7.5%,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96 h,pH自然;该突变株的FPA酶活和CMC酶活分别达6.097,8.123 IU/g.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液体和固体发酵条件对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产漆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亮茵液体和固体发酵产漆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供试亮茵在液体培养时产漆酶甚微,在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后最高酶活为7.92 U/mL;固体发酵时在以葡萄糖浓度0.6%、稻草麦麸质量比3∶7、温度27℃、含水量65%、接种量11 mL/100g培养时漆酶酶活可达3496.7 U/g.固体发酵的酶活显著高于液体发酵,固体发酵更适宜亮茵产漆酶.  相似文献   

3.
黑曲霉No.5.1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突变株No.5.1为实验材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对其所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0 mL三角瓶装25 mL培养基、接种种龄为1 d的种子培养液2.5 mL、32℃培养5 d的培养条件下,其液体发酵较适产酶培养基为:纤维素粉40 g/L、硝酸钾30 g/L、聚乙二醇1 g/L、初始pH为6.5,这将为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还原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紫外线对巨大芽孢杆菌MPF-906进行了诱变处理,提高了产酶能力,变异株Z85酶活达到28.76 U/mL。进一步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牛肉膏0.2%,硫酸铵0.1%,K2HPO4 0.135%,KH2PO4 0.07%,NaCl 0.1%;无机盐溶液10 mL/L(即MgSO4·7H2O 0.04%、MnSO4·H2O 0.001%、CaCl2·2H2O 0.002%)。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60 rpm,接种量4%,初始pH 6.5,30 ℃发酵20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亚硝酸还原酶的酶活达到45.94 U/mL。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产黄纤维单胞菌CR-14纤维素酶活力,对菌株进行亚硝酸、紫外线及复合诱变处理,筛选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突变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亚硝酸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Y-UA-18,其酶活力为10.57U,为原菌株产酶活力的1.67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株Y-UA-18产酶最佳培养基为:秸秆粉1.0%、复合氮源0.6%、KH2PO40.1%、MgSO40.1%、NaCl0.08%;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3d。通气量对菌株Y-UA-18产酶影响不明显,但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液酶活显著降低,0.1%TW-80对菌株Y-UA-18的产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突变株No.5.1为实验材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对其所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0mL三角瓶装25mL培养基、接种种龄为1d的种子培养液2.5mL、32℃培养5d的培养条件下,其液体发酵较适产酶培养基为:纤维素粉40g/L、硝酸钾30g/L、聚乙二醇1g/L、初始pH为6.5,这将为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木霉的孢悬液进行紫外线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经刚果红培养基鉴定筛得5株突变菌株。利用液体培养发酵,对各菌株的CMC酶活测定发现,其中Ⅱ号:Ⅲ号突变菌株的CMC酶活分别比原菌株提高了150%和65%,并均具有很好的抗葡萄糖阻遏效应。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液体木屑培养基中添加0.005、0.01、0.015 mg/mL浓度的氨基寡糖对3株侧耳发酵液中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寡糖对侧耳漆酶的产生有明显地促进作用,3株侧耳菌株在氨基寡糖液体木屑培养基中均有漆酶活性,酶活随发酵时间和氨基寡糖浓度而变化,冀微961糙皮侧耳在0.01 mg/mL氨基寡糖浓度,第10 d时漆酶酶活达到最高238 U/mL,比对照增加49.7%。漆酶参与木质素的降解,对木腐菌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氨基寡糖通过促进漆酶活性,影响侧耳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高效秸秆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菌株,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结合滤纸条无机盐培养基,对从样品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初筛,再以玉米秸秆培养基复筛并进行发酵产酶试验,测定CMC-Na酶活和FPA酶活,最后对目的菌进行紫外诱变。通过筛选得到降解效果较好的2株真菌PJ-2、PJ-4和1株放线菌GJ-1。紫外诱变后获得正向突变菌3株,分别为PJ-2的突变菌UV-1-1,PJ-4的突变菌UV-2-2和UV-2-4,这3株突变株的CMC-Na酶活力相对原菌株分别提高45%、20%和10%以上,菌株降解秸秆能力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几丁质及蛋白质是构成根结线虫体壁和卵壳的主要物质。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的高低是评价生防真菌防治潜力的重要生化指标。从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根结线虫病害严重的设施蔬菜大棚中采集土样、根结样106份,用分离培养基分离到真菌436株。液体发酵测定分离菌株的几丁质酶活及蛋白酶活,筛选获得几丁质酶活≥0.06 U/mL的菌株11株,蛋白酶活≥100 U/mL的菌株3株。其中JXC224几丁质酶活达0.087 U/mL,蛋白酶活125.8 U/mL,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侵染率达67%,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经ITS测序分析,鉴定其为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  相似文献   

11.
从上海地区富含油性的土壤中,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以罗丹明B为指示剂的平板进行初筛,摇瓶复筛得到产脂肪酶菌株51-43。通过对51-43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18S rDNA特征片段比较分析,初步确定51-43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黑曲霉51-43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优发酵条件为:蛋白胨2.35%,小麦粉1%,K2HPO40.1%,MgSO4.7H2O 0.05%,CaCl20.01%,NH4Cl 1%,Tween-80 0.5%,橄榄油1%,pH 7.0。此培养基在28℃,16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72 h,脂肪酶水解活力达到19.28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所得脂肪酶酶活的2.21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黑曲霉菌3.3162液体发酵制备木聚糖酶,研究发酵条件对酶活力的影响,按优化条件扩大发酵制备木聚糖酶干粉,研究其添加到小麦日粮中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杜长大三元猪6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型日粮和两种小麦加酶日粮(将日粮中玉米的60%直接用小麦代替,酶制剂添加量均为0.18g·kg-1,一组为试验中自制木聚糖酶,另一组为市售复合酶木聚糖酶54000U·g-1,葡聚糖酶42000U·g-1)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黑曲霉菌进行液体发酵是理想的木聚糖酶生产工艺,最适发酵条件为pH6、麦麸比例2%、吐温80添加量0.1%与摇瓶装液量50mL。动物试验证明,小麦代替玉米并添加酶制剂饲喂猪可以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但会引起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产高温乳糖酶的黑曲霉菌株DL116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研究了突变菌株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DL116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果胶2.5%,豆粕粉6%,玉米浆9%,(NH4)2SO40.1%,K2HPO41%,Tween-80 0.3%;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初始pH 5.0,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104个/mL。在此条件下培养,β-半乳糖苷酶酶活力达83.89 U/m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1.89倍。  相似文献   

14.
用正常产酶培养基和流加氨水产酶培养基培养Aspergillus niger J506,测定木聚糖酶的活性、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和pH值。结果表明,用正常培养基培养时,木聚糖酶的活性在78~82 h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力为226 U/mL。流加氨水培养,发酵液的pH值控制在4.0以上,木聚糖酶活力在86~90 h达到产酶高峰,活力为319 U/mL,比正常发酵提高了41.15%;而流加氨水条件下酸性蛋白酶活性从64 h开始比正常培养有明显降低。蛋白酶活力的降低和木聚糖酶活力的提高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以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5∶3,(NH4)2SO4、KH2PO4、CaCl2和MgSO4相对于固体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0.2%、0.1%和0.1%),料液比1∶1.7;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0h,其间翻曲2~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14698.21IU/g。[结论]该优化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株的拮抗作用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菌种配比来降低各个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较小的菌种配比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细黄链霉菌=6∶3∶2∶2∶6∶2∶2∶3∶2∶2。所选定的培养基为Ⅰ类培养基,pH 6.5。根据菌种习性、生长环境以及快速活菌计数结果确定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顺序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真菌类。  相似文献   

17.
黑曲霉固体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诱变后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酸性蛋白酶的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发酵产酶的最适培养基和条件为米糠20 g,碳源玉米粉60 g/kg,氮源硝酸铵5 g/kg,MnCl2 4 g/kg,料液比1.0∶1.5,调初始pH值7,以6mL/100g的接种量接种,在40℃、180 r/min下发酵72 h,摇瓶产酶达到1 120.0 U/m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近2.9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黑曲霉为发酵菌种,用固态发酵技术改善油茶饼粕的饲用品质以制取油茶饼粕多酶生物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纤维素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确定黑曲霉固体发酵最佳基质中油茶饼粕与豆粕的混合比例为1:1,料水比为1:0.5,添加1%(W/W)的硫酸铵,0.1%(W/W)的磷酸氢二钾,装瓶量(干料)为50 g(500 mL锥形瓶)。试验结果表明,以pH 5,温度28℃,1.5%接种量为最佳发酵条件,培养4 d,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 481.9 U.g-1,蛋白酶活力达到4 128.1 U.g-1。发酵过后的油茶饼粕粗蛋白质提高41.8%,真蛋白提高48.2%,必需氨基酸明显提高,粗纤维降低38.0%,同时油茶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单宁降低78.7%,茶皂素降低了65.3%,其饲用价值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常军  周斌  胡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374-11376,11379
[目的]分离能水解獐牙菜苦苷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并研究其分子量、最适催化温度、最适pH、稳定性及催化特征。[方法]黑曲霉液体发酵3d,收集培养液,培养液经盐析、柱分离得到1个β-葡萄糖苷酶。[结果]该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量为86kD,最适pH为5.0~6.0,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在60℃以下时酶稳定;Ca2+、Zn2+、Fe3+和Cu2+能抑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而Mg2+和Mn2+能够激活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纤维二糖是该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催化底物。[结论]该酶和大多数真菌来源黑曲霉相似,对獐牙菜苦苷的亲和性弱,对ρ-NPG的亲和力强。  相似文献   

20.
黄乐平  汤锋  刘启阳  陈卫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75-13276
[目的]研究聚半乳糖醛酸酶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条件。[方法]黑曲霉孢子经紫外线辐射2 min后,涂布于含0.8%LiCl的培养基上培养,经初筛和复筛后测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结果]获得1株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为10.450万U/ml的菌株,产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77%。[结论]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黑曲霉经紫外线辐射2 min、0.8%LiCl复合诱变后,产酶活力提高了60.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