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以筛选出适合于治疗烟草白粉病的杀菌剂。【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30%醚菌酯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29mg/L,其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25%乙嘧酚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88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57%;对照药剂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15.49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只有31.76%;其他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醚菌酯和乙嘧酚,但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结论】醚菌酯和乙嘧酚均能有效地防治烟草白粉病,且效果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为生产提供了更高效可供替代的化学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26S rDNA序列对分离自异常生长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上的菌株17wy1进行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室内盆栽和田间小麦白粉病防治试验测定17wy1发酵液对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对小麦白粉病的生防效果,并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PR5、TaPAL的表达模式,解析17wy1的拮抗机制,为小麦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株17wy1为腥掷孢酵母(Golubevia albescens),其发酵液(5×107个/mL)对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5.1%,对室内盆栽麦苗和田间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58.5%和69.8%;喷施酵母17wy1发酵液后,室内显症麦苗体内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5被诱导显著上调表达。可见,酵母菌17wy1可抑制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对室内盆栽麦苗和田间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是小麦白粉病的潜在生防菌。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白粉病抑制及控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病病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菌菌丝的抑制作用,同时结合田间及烘烤对比实验测定烟草生长期和烘烤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能使白粉菌菌丝顶端肿胀变形呈球状,导致新生分生孢子的个数显著减少;田间实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可达70%以上,与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相当,且对烟草叶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烘烤前在发病烟叶上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有效降低烘烤过程中白粉病的发病程度,其防效为36.59%,而甲基硫菌灵则不具备这种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不仅对田间防治白粉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且在烘烤过程中也能降低白粉病原菌的再侵染,其控病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水和50%乙醇做为溶剂,提取9种植物的活性物质,通过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试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9种植物50%乙醇提取液都能抑制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仅有山苍子和辣椒的水提取液对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因此,可尝试以上述植物为原料研制植物源农药来防治小麦白粉病。9种植物提取物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与提取物成分、浓度相关,将大蒜、女贞子(烘干)、辣椒和烟皮的乙醇提取液稀释11.00倍,辣椒水提液稀释2.25倍仍然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不同提取液中抑制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活性物质的种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研究草莓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适宜萌发条件,为草莓白粉病菌发生、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以活体保存的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的分生孢子为试验材料,在室内进行不同pH值、碳源、温度、湿度、光照等处理,研究其对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达到42℃以上10 min分生孢子停止萌发;连续24 h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处理环境下有助于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综合分析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5℃和42℃10 min,喜中性、高湿环境,在葡萄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有利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该研究结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有效提高草莓白粉病防效的药剂组合,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菌孢子的室内毒力,药剂终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400 μg/mL,以苯醚甲环唑作为阳性对照,计算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按照GB/T17980.119-2004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方法进行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与吡唑醚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物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干燥物原始浓度;25%吡唑醚菌酯;30%吡唑萘菌胺;3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10%);4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20%);2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10%+10%);15%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5%+10%),同时以清水为对照.采用常规的喷雾措施,均匀喷洒在草莓的整个植株全株,第1次施药选择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级阶段,14 d后进行第2次用药,共施药2次.结果 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棚药效试验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干燥物与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中的组合制剂施用对田间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单纯使用一种药剂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温室盆栽试验以及离体叶组织病理学染色技术,测定拮抗细菌C27发酵液不同组分对小麦白粉病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抗细菌C27产生的拮抗物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69.89%.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孢子萌发、附着胞的形成及吸器原体的形成均无抑制作用,但可明显提高附着胞的畸形率.抑制指状吸器的发育,降低入侵率.分析认为拮抗细菌C27严生的拈抗物质在降低小麦白粉痛的初始菌源数量和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危害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及其对白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及其菌落扩展的影响;利用生物电镜技术,观察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当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天名精内酯酮灌根和喷雾处理的保护效果与治疗效果分别为80.43%和88.03%与82.69%和88.05%,且2种施药方式处理的防治效果与150 mg/L三唑酮处理差异不显著。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菌落扩展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有效中浓度(EC50)为105.431 4 mg/L。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天名精内酯酮处理后,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均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菌丝稀疏、表面皱缩和畸形。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天名精内酯酮处理后,细胞质发生紊乱;电子致密度明显增大,菌丝坏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解体,液泡明显增大,且出现空腔;线粒体肿胀,脊变短,部分脊消失。【结论】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有较高的防效,具有较优的内吸传导性能,兼具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作用主要是抑制菌丝的生长;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菌种资源,探明其对金银花白粉病的拮抗作用,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并为其在大田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和孢子萌发试验,从102株金银花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菌株;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出能够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试验筛选出HC-1~HC-12共12株具拮抗功能的菌株,其对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其中,菌株HC-7、HC-8、HC-9和HC-12的拮抗能力较强,处理24 h后金银花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8.90%、17.93%、16.09%和15.66%,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9.46%、71.01%、73.91%和74.71%。盆栽喷施5×107 cfu/mL HC-8菌液,7 d后金银花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CK下降46.9,防效达71.90%,显著高于HC-7(63.33%)、HC-9(33.36%)和HC-12(45.78%),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经鉴定,H...  相似文献   

10.
小麦白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防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9年以来,从山东、甘肃等11省采集土样74份,通过稀释平板法共分离菌株198株,其中真菌46株,细菌68株,放线菌84株.通过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小麦离体叶药效试验的初步筛选,共得到3株防效较好的菌株.将所筛选的3个菌株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放线菌DL26和PJ2对小麦白粉病抑制能力较强,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豫北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h后,退菌特室内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达99.3%,其次是百菌清,达97.8%;百菌清和退菌特在田间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作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T95对灰葡萄孢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对峙培养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筛选出1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株T95,该菌株可产生大量较细的螺旋状分枝菌丝缠绕病菌菌丝,使其断裂并可迅速消解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孢子浓度为6×106/ml时,可有效抑制病菌孢子萌发。田间防病试验显示,T95孢子量为5×106/ml,喷雾2次,对冬季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可达80.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方法]以长春密刺黄瓜苗为材料,接种田间自然发生黄瓜白粉病菌,进行室内保护试验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棉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和葵花油6种植物油乳油稀释至10、5ml/L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室内的保护效果,植物油乳油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相当,田间防治效果植物油乳油防效多数都在60%~75%,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稀释1ml/L的防治效果69%~70%也相当。[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QoIs和DMIs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性,在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黄瓜白粉病菌菌株,测定不同地区及不同年份的黄瓜白粉病菌对常用QoIs和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在泰安岱岳区进行3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除氟硅唑以外,城阳黄瓜白粉病菌对QoIs和DMIs 2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最低;淄川黄瓜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最高,对4种药剂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7.29,19.66,27.40,250.00倍。与2011年相比,2013年和2017年常用QoIs和DMIs杀菌剂对泰安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均不同程度降低。泰安地区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3年除吡唑醚菌酯外2类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017年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和己唑醇的防效下降尤为明显。综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地区黄瓜白粉病菌对QoIs和DMIs两类杀菌剂的敏感程度有一定的异质性,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泰安岱岳区黄瓜白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5.
放线菌C-2、C-3、C-4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以来,从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鞍山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菌株252株.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小麦离体叶病害发酵液抑制法筛选出C-2、C-3、C-4 3株放线菌,对小麦白粉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能力.利用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2、C-3、C-4 3株菌株的发酵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在75%以上:对小麦离体叶病害的治疗作用分别为84.36%、65.1%和67.91%;田间小区试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1%、56.9%和62.07%.  相似文献   

16.
在草莓生长期喷施5%氨基寡糖素水剂,探讨其对草莓生长、果实影响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能够促进草莓生长,对株高和茎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分别提高12. 7%和18. 2%,促进草莓提早开花,开花数量增加20%,提高草莓单果增重21. 3%,还原糖提高5. 5%。5%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温室草莓白粉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2. 34%。田间调查中,未见5%氨基寡糖素水剂对草莓和授粉蜜蜂产生药害,在田间可与蜜蜂授粉等绿色防控技术配套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草莓白粉病喷施20.00%辣根素水乳剂处理,检验辣根素对白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00%辣根素对草莓白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烟草叶表腺毛与烟草白粉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烟草白粉病发生危害特点、白粉病菌孢子侵染时的有序分化过程及其对寄主表面性状的识别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烟草叶表腺毛与烟草白粉病发生的关系、烟草叶表腺毛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研究了补骨脂提取物及0.2%异补骨脂查尔酮可溶液剂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补骨脂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62.973 mg/L,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8.213 mg/L。此外,0.2%异补骨脂查尔酮可溶液剂对黄瓜炭疽病有很强的防效,当施药浓度为375倍液时,防效即达到90.90%。以上结果表明,0.2%异补骨脂查尔酮可溶液剂是一种很有市场前景的防治黄瓜炭疽病的植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20.
选取山西农业大学不同区域生长的月季,对其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同时设置不同温度梯度进行月季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培养试验,显微观测其白粉病菌孢子的萌发动态。结果表明,月季白粉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2℃;栽培区域位于A(N 37.424°,E 112.579°),B(N 37.422°,E 112.584°)和C(N 37.422°,E 112.580°)的月季感病程度分别为中抗(MR)、抗病(R)和高抗(VR)。研究可为了解月季白粉病发生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对筛选抗白粉病月季品种和指导月季栽培管理、白粉病防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