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耐氨固氮菌对菜心和小白菜的施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施用耐氨固氮型的催娩克氏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菌剂以菜心和小白菜幼苗素质及小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耐氨固氮菌作种子处理、移苗后喷施和淋根可促进菜心和小白菜生长,提高幼苗素质及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5,(8):93-94
以贵州黔南地区百脉根为研究材料,接种不同复合菌株处理(溶磷菌剂、固氮菌剂和溶磷+固氮混合)与对照相比,百脉根株高及地上生物量提高明显。无论第一茬还是第二茬,溶磷+固氮混合处理的株高均较对照显著提高超过20.00%,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增加均超过100.0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施用耐氨固氮型的催娩克氏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菌剂对菜心和小白菜幼苗素质及小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耐氨固氮菌作种子处理、移苗后喷施和淋根可促进菜心和小白菜生长 ,提高幼苗素质及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4.
"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株的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领域研究项目.本研究首次选用3种性能互补且稳定的耐铵型联合固氮工程菌株,经特定发酵工艺制成"联合固氮混合菌剂",接种应用于水稻等多种农作物,并采用15N示踪、电镜扫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和菌体培养等技术对接种菌剂后作物的促生效应及其机理进行系统研究.该项研究验证了联合固氮菌在水稻根际的定殖作用和在水稻田间的固氮作用,探明了菌剂对水稻植株内源激素合成的促进效果及对稻瘟病等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竞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Burris推荐的氨微量扩散法,从309个水稻根系分离菌株中筛选具有泌氨特性的固氮菌自然突变菌株。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以含氮较低的每升加0.1克酵母膏的慢型快长培养基较为适宜。供试菌株中大部分没有泌氨作用,并能消耗培养基中的氮源。发现维涅兰德固氮菌230(Azotobacter uinelandii)菌株的泌氨作用较强,其泌氨量为固氮量的2.05%。该菌在以前的长期试验中尚未注意到有泌氨特性。属于德氏固氮菌属(Derxia)的“卷4”菌株也具有泌氨作用,但固氨量较低,只有固氮量的1.18%。  相似文献   

6.
应用^15N稀释法研究南京地区土壤条件下粪产碱菌耐铵型工程菌株-水稻作物联合固氮能力。结果表明,紫香糯稻用粪产碱菌耐铵型工程菌株接种后,固氮量为39.7kg/hm^2,固氮率为16.2%。水稻植株利用固定的空气氮素后,可减少稻田硫铵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内生固氮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水稻接种2种内生固氮菌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接种内生固氮菌后表现出固氮特性,促进了水稻的分蘖,提高了水稻产量,且Whr50菌株的总体效果要优于Hwo52菌株;与常规栽培处理相比,水稻接种内生固氮菌后根系活力较强,特别是表现在对根系吸收活跃表面积的影响上;而在水稻生长后期,2种固氮菌的固氮能力增强,造成水稻植株出现明显贪青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固氮类芽孢杆菌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菌株1-18、1-33、1-43及1-49,在固氮酶活性、吲哚乙酸(IAA)分泌量及接种小麦后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接种小麦后,比不接种固氮菌剂的对照增产5.1%~26.9%,其中菌株1-18的增产效率最高(增产26.9%),其次是菌株1-49(增产18.7%)。相应地,这2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也比其他2株菌株高,菌株1-18固氮酶活性为1 043.6nmol/(mg·h),菌株1-49为969.5nmol/(mg·h),但分泌的IAA量低于其他2个菌株,菌株1-18分泌IAA量为24.95μg/mL,菌株1-49分泌IAA量为26.34μg/mL。结果说明用于本研究的固氮芽孢杆菌在固氮酶活性、IAA分泌量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效固氮菌株W12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多个固氮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W12,为明确该菌株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性,本文测定了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该菌株的生长量和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在15~40 ℃的温度范围内、pH 4~8.5酸性至碱性环境和1.5% NaCl的高渗透压下,该菌株均能旺盛生长并表现很高的固氮活性;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生长并固氮,还能耐受环境中存在的一定浓度的铵.说明该菌株对环境因子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并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故可望作为接种剂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复合生物肥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生物肥是我们近年来在根瘤菌肥研究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又一新型接种剂,该肥富含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种是经过严格筛选,以固氮菌为主,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同时对优化组合的菌种进行其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它们的有效性指标为:硅酸盐细菌在含钾长石粉的无氮培养基上接种培养10d,可使水溶性钾含量增加131.51%;磷细菌在含有卵磷脂的琼脂平板上,能观察到明显的溶磷圈;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为2.05μmolC2H4/(株·h)。并对菌种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摸索出混合发酵液配方。对菌肥的耐贮性、安全无毒性进行了有效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病原真菌功能的固氮菌,研究菌株的固氮酶活性、nifH、生理生化特征、菌株抗逆性与接种效果等,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为微生物肥料生产筛选菌种资源。【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富集、筛选固氮菌,用对峙法筛选拮抗菌;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PCR扩增16S rDNA和nifH;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种;采用温室盆栽小白菜试验接种效果。【结果】筛选到1株固氮菌GD812,该菌株固氮酶活性达到30.661 nmol C2H4/h•mg蛋白,同时具有拮抗麦类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和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功能,抑菌率分别达到59.5%和49.3%;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GD812被鉴定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该菌株的nifH基因长度300 bp,与Paenibacillus sp. Bs57 nifH基因序列相似性98%;GD812可以利用35种供试碳源中的20种,耐酸碱pH4—11,在4—50℃均可生长,盆栽试验接种比对照小白菜鲜重增加52%。【结论】固氮菌GD812被鉴定为类芽孢杆菌,该菌株利用碳源广泛,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和拮抗病原真菌能力,盆栽试验显示较好的接种效果,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优良的固氮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2.
拟研究巨菌草内生固氮菌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与解磷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相互作用,将以上2种菌分别纯培养和混合培养,测定其菌体数量、全氮含量和溶磷量,制备变栖克雷伯氏菌单菌株固氮菌肥和多菌株固氮菌肥,并研究2种菌肥对玉米盆栽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纯培养相比,2种菌混合培养时全氮量和固氮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溶磷量和解磷菌数较纯培养时有所下降;当按1∶1比例接种时,混合培养的协同作用最好;所制备的2种菌的混合菌肥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其有效活菌数、有效期和对玉米盆栽的促生性能均优于单菌株固氮菌肥。因此,多菌株复合菌肥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穂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 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 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固氮菌接种对甘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明固氮菌接种对甘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用甘蔗内生固氮菌GGS6、LCT2和QZT2的混合菌液对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8(RB86~7515)和广西当家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固氮菌接种和不接种处理,在不同时期测定根系活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和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与不接菌处理相比,接菌处理使两供试甘蔗品种根系碳水化合物总量、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明显提高了不同时期B8根系活力,在7月12日、8月17日ROC22的根系活力也有所提高;接菌处理在7月30日、8月17日提高了B8根系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而提高了不同时期ROC22的酶活性。因此,固氮菌接种有助于甘蔗根系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15.
高效固氮芽孢杆菌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筛选高效固氮芽孢杆菌,研究固氮微生物固氮酶活性、竞争适应能力与接种固氮效能的关系,探讨接种固氮芽孢杆菌对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富集、加热筛选固氮芽孢杆菌。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采用盆栽小白菜选育高效固氮芽孢杆菌、研究菌种竞争适应能力与接种固氮效能。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结果】筛选到了3株固氮酶活性相对较高、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GD062、GD082和GD282,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D082竞争适应能力较强,在盆栽试验自然土壤条件下接种固氮效能与施用化肥试验处理效果相当,可望进一步研发用于生产固氮微生物肥料。试验结果同时显示,供试菌株的固氮酶活性与其接种固氮效能并不直接相关,菌株的竞争适应能力对接种固氮效能影响很大,接种固氮芽孢杆菌使小白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增加。【结论】接种固氮微生物为农作物提供氮素养分具有生产实践意义。高效固氮菌种的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菌株的固氮酶活性与其接种固氮效能并不直接相关,竞争适应能力对接种固氮效能影响很大。筛选到的芽孢杆菌GD082固氮酶活性较高、固氮能力较强、竞争适应能力很强,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优良的固氮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农作物根际自生固氮菌分离及固氮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海拔地区农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分布及优势菌株情况,以未施肥的油菜、玉米、青稞、小麦4种农作物种植点为采样地,对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进行分离提纯,并根据其固氮酶活性筛选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表明:油菜根际自生固氮菌数量较多,其固氮能力较其他3种作物更高,其中固氮性最好的菌株为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spp.)菌株。  相似文献   

17.
采用Spermospheremodels测定5种培养基铁浓度下两株非共生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NO40和多粘芽孢杆菌)及两者的混合菌分别与两个小麦基因型(Giza167和Sakha8)的联合固氮效率,发现培养基的铁浓度对联合固氮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若不考虑菌株间和小麦基因型间的差异,培养基铁浓度在2.583~14.715mg/L时的联合固氮效率显著高于铁浓度为42.883~166.31mg/L;联合固氮效率在小麦基因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在不同菌株之间差异极显著.表现为:巴西固氮螺菌>混合菌>多粘芽孢杆菌;联合固氮效率在培养基铁浓度与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巴西固氮螺菌对铁浓度的适应范围比多粘芽孢杆菌及混合菌广,在固氮高峰期巴西固氮螺菌与小麦基因型Giza167组合的联合固氮效率在5种供试铁浓度下均达较高水平而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巴西固氮螺菌与Sakha8组合的联合固氮效率在铁浓度为2.583~42.883mg/L时最高.说明巴西固氮螺菌NO40对培养基中供铁水平的适应范围较广,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将含解氨阻遏作用的nufA基因,以及含吸氢酶基因(hup)嵌合质粒的固氮工程菌,接种水稻秧苗与稻田中。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比对照略有增长,改善了土壤中氮素供应状况;水稻分蘖期末土壤速效氮含量比对照有所增加;用15N稀释技术测定在盆钵接种稻株的固氮率(Ndfa%),证明了工程菌比野生菌产生较高的固氮率。成熟期水稻和固氮菌联合体系中的稻株含氮量及生物量增加了,单位面积中稻体的氮素含量提高了。遗传工程固氮菌有节肥增氮,改善水稻氮素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几年来分离筛选的一些固氮菌株在相应的水稻品种上的接种效应。在设置试验中改变了一般采用的缺氮试验方法,供给水稻生长以适当的氮素营养,使其根分泌物增多,借以作为根系固氮微生物生长和固氮的营养料。盆栽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经灌浆期测定,接种于水稻相应品种各个生育期的土壤中,接种菌都有明显的根际效应,都能群集于水稻根系的表面,有些甚至进入根内。扬花期及孕穗期接种的群集现象最显著,其它时期接种的较差;而固氮酶活性则分蘖期最高,其次为扬花期,苗期最低,但土壤中检测不到接种菌及固氮酶活性。黄熟期测定的菌数和固氮酶活性都比灌浆期测定的低,而且土壤中也可检测到少量固氮菌和固氮酶活性。2.三个水稻品种接种相应的分离菌,其根际效应也很明显,同样能大量群集于根表。接种的根表菌数比不接种的高15~30倍以上。3.两个有效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对产量影响的盆栽试验表明,菌株243(?)适应性较广,在接种的五个品种中四个表现增产,其幅度为6~22.9%,而一菌株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Spermosphere models测定5种培养基铁浓度下两株非共生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NO40和多粘芽孢杆菌)及两者的混合菌分别与两个小麦基因型(Giza167和Sakha8)的联合固氮效率,发现培养基的铁浓度对联合固氮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若不考虑菌株间和小麦基因型间的差异,培养基铁浓度在2.583 ̄14.715mg/L时的联合固氮效率显著高于铁浓度为42.883 ̄166.31mg/L;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