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一项有效措施和培养模式,有利于提早挖掘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该文以农林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为例,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林经管类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师制是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该文从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精心选配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的职能、实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与实习基地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等5个方面,总结了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践的经验;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针对新形势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问题,如导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导师的数量不能满足招生规模扩大后的要求、导师的权责利不够明晰等,该文提出应采取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加本科生导师的数量、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优势等措施,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是规模较大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还比较少。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开设的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从第4学期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对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情况的调查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是需要和可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最佳学期是第3学期或第4学期,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以同一年级学生不多于2名为最佳。同时,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与学生的配对要合理且具有弹性,应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并建立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思路,从教育理念、支撑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国际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措施,从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及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总结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近6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在该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专业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其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中话导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的健全和完善是高校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学分制的实施使高等教育不再固守在原有专业学科教育的狭窄的框架之中,特别是不再死守陈旧的专业知识和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上有所突破,形成授课者与听课者的一个动态的双向选择的机制。这不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对导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我校几年来实行学分制的实践,对导师的主导作用略陈絮语。 (-)学分制对导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导师在学分制中的主导作用,远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求知识、汲取知识、运用知识,并使已经掌…  相似文献   

6.
根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现代林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客观需要,河南农业大学对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第一,把握林学特色专业教育教学规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做好专业特色凝练,提出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途径。第二,拓展专业办学方向,优化林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根据现代林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开设林业信息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林业等专业方向;二是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实施《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林业工程师培育计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以核心课程为抓手,完善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并加强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第四,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实施"导师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组建学生创新训练兴趣小组等,逐步形成"教"与"学"循环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重点开展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改革、构建以核心知识为链条的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模式、建设高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等,提升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核心课程,组建林学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7.
林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面建设协调、可持续的现代林业需要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林业人才,所以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该文阐述了实践能力的基本含义以及培养林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详细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培养林学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做法。做法主要包括树立现代教育价值观,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思想保障;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渠道;建立和完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空间。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文还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优秀本科生选拔培养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背景的基础上,以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为例,从4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基于自主学习目标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措施,包括以辅导员制与班主任制的相互结合为依托,培育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概念;以中期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为抓手,培养自主学习中的学习策略运用能力;以专业综合实习为平台,提升自主学习中的专业应用能力;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专业协会活动为特色,凝练自主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最后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为强化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新突破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贵州大学林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构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集中实践+行业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多元化的行业实践教学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行业实践、推行“双导师制”以加强行业实践的指导、实施“双导师”共同评分与多层面考核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行业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在对两届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的行业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行业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行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和实习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及知识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收获,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但是,也指出行业实践教学存在学时不足、部分行业实践项目与实践课程要求的内容脱节、实践时间安排较为分散、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林学专业行业实践教学的建议措施:进一步优化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行业实践教学;优选行业实践项目,提升行业实践项目的完成质量;稳定校外导师队伍,推进校内“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和聘用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造林难度不断加剧、林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才强林"和"科技兴林"战略的落实等,都对我国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对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探讨。首先,在确定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的目标、基本思路、培养机制的框架等基础上,对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新机制的内涵以及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及其与协同培养机制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其次,提出了协同培养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建议措施,包括协同制定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推进林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科研协同研究,积极探索校校协同、校研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打造专兼结合、能力互补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打造条件优良、资源充足、体系健全、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林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等等。  相似文献   

11.
林业工程学科是我国林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科生是林业工程人才储备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加强对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的科学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学生培养的有效体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提升学科的教学成效。在分析了我国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林业工程学科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提出了建议:首先应增强教学硬实力,改善本科生导师制在林业工程学科实施的基础条件;其次要挖掘教学软资源,扩大本科生导师制在林业工程学科的覆盖范围;第三,要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摸索适应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导师制的新思路。同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教育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对本科生导师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师生比例失调、思想观念转变困难、指导内容和形式不够规范及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当前,社会竞争和行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园林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都使园林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园林专业从创建产学研一体的培养场所、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的结合、建立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根据项目要求成立课题组以及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园林本科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实践教学是促进本科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为例,探讨了高等院校林学专业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目的:首先,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国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而且国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可以促进我国实践教学的变革,对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可以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教学内涵、为学生提供接触多元文化的平台。因此围绕国际化实践教学的建设内容,提出了高等院校林学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首先,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国际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应组建专业的教辅团队,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最后,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保障国际化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促进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扩大了国际化实践教学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提升国民素质以及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体制变革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林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社会对林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林学专业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优秀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尚不能有效满足林学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高等林业教育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背景下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大众化教育对林学本科教育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贵州大学林学本科专业开展了基于大众化教育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实践探索:一是通过实施导师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二是通过鼓励学生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组织与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提升认知能力;四是通过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的结合。从改革后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获奖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数据看,上述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升林学本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深化改革的设想:一是以人为本,实施分类培养;二是采取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四是推行开放式办学,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以期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存在的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缺乏思政元素、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将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感受林学精神,培养“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形成中国式农林教育方案。具体做法如下:①带领学生考察蒙冀边界林草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②重走太行山道路,学习李保国精神;③观摩塞罕坝机械林场场史馆;④建立校内、校外双班主任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评价在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的达成,为农林高等教育发展和农林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指向。作为新农科建设的一部分,新林科建设旨在通过改革创新重点解决林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高等农林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新农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研学结合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农科建设和林业的新发展脱节等。为此,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国际林业发展趋势,对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调整,提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林业人才为目标导向、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产教研融合、加大本科核心课程和"慕课"建设力度的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基于此,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在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一是重新修订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理想信念、林业情怀、人文素养、理学素养、专业综合素质、审辩思维、创新创业、交流协作、全球视野和学习发展等10个方面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按照"遵循标准,整体优化;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学科融合、协同育人"的原则,构建了"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科研与创新实践"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二是通过优化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开设创新性综合实验等推进科教融合,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通过对林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了由专业综合实习、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特色拓展平台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学分制下选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该文分析了扩招后高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在课程选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课程体系、导师制、选教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同时也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了新的考验。该文针对学分制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爱护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这对深化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学分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被列入首批"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计划"。首先分析了林学专业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①实验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②林区实验时间短,实习效果不理想;③教学实践时间安排不集中,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植物学知识体系。为适应新的培养计划,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产学研互作模式的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如下:采用问题教学法,调查校园植物资源;发挥"绿色方阵"社团优势,巩固实践教学效果;建立科研导师制,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结合林区实习,建立植物资源数据库和林区植物资源检索系统。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大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有利于林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