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抗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目前已鉴别的生理小种为基础,由6个省11个地点采集带有3个生理小种的土壤。结果鉴定出10个品系抗8号生理小种,其中7个品系兼抗1号生理小种,5个品系兼抗4号生理小种,共有3个品系抗1,3,4号生理小种。试验表明,对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可用吉林20号作为感病品种以代替Essex。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1988-1990年在砀山县病地里对黄淮地区18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鉴定.结果鉴定出7个抗病品种,其中2个褐色种皮,5个黑色种皮.品种的抗性与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 大豆孢囊线虫是国内外大豆产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使大豆严重减产。1973年美国报道了大豆孢囊线虫的侵染。1984和1985年国内刘汉起和刘维志等报道了八省市25点鉴定出1,3,4号生理小种。Brim等研究证明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受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本文试图对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分离做初步研究,用以指导抗线虫育种实践。材料和方法用RY91、RY8育成品系,经三年抗孢囊线虫鉴定分别确定为高抗和感线虫品种,吉林20号做亲本材料,各配制两个正反交组合。 1988年做杂交;1989年种植F_1代同时做了回交;1990年对亲本、F_1、F_2、回交群体和Essex(感病ck)种植在线虫高发生试验田内,每百克土孢囊线虫量为143。行长4m,行距  相似文献   

4.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遗传和转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4个抗×感杂交组合的F_2抗、感分离比率(1:15)提出,大豆对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抗性受2个隐性基因控制。以应县小黑豆和兴县灰皮支黑豆抗源为核心,与武乡白等优良品种杂交,获得一批黄种皮、抗病及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特点的高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大豆抗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种质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入库的70份大豆种质资源中获得5份(3份高抗和2份中抗)对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表现抗性的种质。11份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或高抗的种质9年间表现稳定。对1号小种表现高抗的种质资源RN-9在熟期等重要农艺性状、对田间胞囊量消长的影响和对病原侵染力的选择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育种计划的Peking、哈尔滨小黑豆等其他抗源。  相似文献   

6.
<正> 鉴定筛选大豆病虫抗源是大豆抗病虫育种的基础。1980—1986年,鉴定了814份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对我省大豆主要病虫—大豆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霜霉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及大豆蚜虫的抗性。其中地方品种685份(包括78份半栽培的秣食豆),育成推广品种90份,品系39份。对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灰斑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大豆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SCN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黄淮地区SCN发生普遍,通过对该地区育成大豆品种中抗SCN的基因型分析,为指导抗病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针对抗SCN主效位点Rhg1Rhg4开发的4个KASP标记,先对已知抗性表型的ZDD2315、中黄57、山西小黑豆等16份抗病材料和Willams、Lee等3份感病材料进行基因分型,验证所选用KASP标记的有效性;然后对黄淮海育成的豫豆系列、商豆系列、周豆系列等170份大豆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选择含有多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通过温室接种黄淮地区分布较广的2号、4号、5号以及强致病力小种X12,对这些品种进一步进行表型抗性鉴定。【结果】含Rhg1-2(CC) 和Rhg1-5(CC) 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5份和6份,含Rhg4-3(TT) 和Rhg4-5(CC) 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6份和7份。同时含2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有6份,分别为:开豆4号、商豆1201、鲁0305-2、漯4903、潍豆12和潍豆91861,占所检测品种的3.53%。通过接种鉴定,发现这6个品种对2号、4号、X12号小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而鲁0305-2和潍豆91861对5号小种表现高抗(FI分别为(10.00±0.48)和(7.00±0.63)),商豆1201对5号小种表现抗病(FI=(26.20±0.91)),开豆4号、漯4903和潍豆12 对5号小种表现感病或高感(FI分别为(35.00±2.48)、(64.80±3.91)和(58.20±2.19))。【结论】黄淮育成品种中,含Rhg1Rhg4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偏少,育种中应注重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的引入,结合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情况,培育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这些KASP标记可用于中国大豆资源表型鉴定、抗源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8.
东北大豆品种资源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6年,对从东北大豆产区收集的地方大豆品种202份,分别以大豆胞囊线虫的1号和3号生理小种进行田间和盆栽接种鉴定。播种后40~45天,调查每株根上的白色雌虫数,以Hill、丹豆4号和Lee作为感病对照品种,Peking作为抗病对照品种。鉴定结果:有4个小黑豆品种即磨石黑豆、北京黑豆、小粒黑豆和小粒黑,表现抗大豆胞囊线虫的1号和3号生理小种;有4个秣食豆品种表现抗3号小种,但不抗1号小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1986~1994年对安徽省904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鉴定出5个抗病品种,抗性与粒色、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而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等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2006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先后对来自于7个省市的394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从中选出8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03%,这些抗病种质均是优良的品种或品系,是较好的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12.
Soybean cyst nematode 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soybean production. In 1991, we started breeding studies on the resistance of soybeans to the cyst nematode. We found that near the Beijing area the dominant race of the cyst nematode was race 4. We made more than 50 combinations of cross. The best combination was Dan 8 × PI 437654 which resulted in marked segregation in plant height, pod habit, resistance to cyst nematode and maturity. We obtained many new soybean lines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cyst nematode through the pedigree method of selection, enlarging the number of plants of good combinations, alternative breeding in the North and in the South, and identification at an early generation. We now have released three soybean cultivars, Zhonghuang 12, Zhonghuang 13 and Zhonghuang 17 with moderate resistance to the cyst nematode in Beijing, Anhui, Tianjin and Northern China. In addition, we obtained many lines which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cyst nematode.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甜菜的抗线虫病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4对引物,从中筛选出1对引物,对8份经抗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常规鉴定的大豆品种(6份抗病、2份感病)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6份抗病品种出现了1条600bp的特异片段,而2份感病品种未出现任何条带.这与常规鉴定结果相一致.PCR Sothern杂交验证了所获得特异片段与抗线虫病基因的同源性,证明使用该方法检测大豆抗孢囊线虫病基因简单、快速、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4.
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导入及夏大豆高产材料创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孢囊线虫的北京小黑豆和哈尔滨小黑豆为抗源种质 ,以有性杂交导入抗线虫基因并创造高产性能 ,育成了黄豆、茶豆、黑豆抗线虫系列种质和黄豆、黑豆、茶豆抗线虫品种齐黄 2 5、齐茶豆 1号、齐黑豆2号。并相继应用这些创新抗源育成了一批抗孢囊线虫、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于山东种植的有希望的优异材料 9172 4、93746、93747、93748等 ,可望把我省大豆科研、生产推向新台阶、新水平。在早期世代识别出有选择潜力的组合 ,进行重点选育 ,重点鉴定 ,将病地田间选择和病土盆栽抗性鉴定结合交替进行 ,是获得抗病性兼丰产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3号生理小种接种抗病品种小粒黑豆、连毛会黑豆、磨石黑豆与感病品种铁丰24号、铁丰18号、开育10号杂交组合,根据F2代分析结果,小粒黑豆在铁丰24号背景下表现出有两对抗病基因,在开育10号的背景下由4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对3号小种的抗性,磨石黑豆在铁丰24号背景下有两对隐性抗病基因,铁丰18号×连毛会黑豆组合F2代分离表现为三对基因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4对均由高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源和非抗源亲本组成的杂交组合,对其后代胞囊附着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抗源亲本灰布支、应县小黑豆和交城黑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稳定,胞囊附着量在1.08~3.25个之间;非抗源亲本对胞囊线虫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后代的胞囊附着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4个非抗源亲本中,晋豆19号、晋豆23号、汾豆46号和中作88D09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6,18.31,17.83,69.50个,F2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1,35.04,29.93,45.88个,变异系数分别为11.78%,25.23%,22.89%和29.57%,单株胞囊附着量≤5个的比率分别为15.34%,4.62%,7.05%,1.60%。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