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对所提取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舍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高含油量种子,不同单株间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油中含有17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几种酸分别是十四烷酸(70.19%)、十四碳烯酸(20.37%)、十八碳烯酸(3.95%)、十六烷酸(2.30%)、十八碳二烯酸(1.20%)、十二烷酸(0.63%),其他酸含量极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73.51%,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植物.不同单株间含油量及成分存在差异,有望从中选出含油率高、特定成分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4个县7个群体野生硬核(Scleropyrum wallichianum)99株树的种子为材料测定脂肪酸成分及含量,并进行变异分析。GC/MS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都含有12类脂肪酸,其中十八碳炔酸(包括8-十八碳炔酸、9-十八碳炔酸)的相对含量最高,变幅为23.47%~72.60%,平均值为41.40%;十八碳烯酸[油酸,18∶1(9)]含量变幅为11.18%~24.12%,平均值为17.24%;十八碳酸总含量为40.82%~89.76%,平均值为62.08%。脂肪酸相对含量在群体内部变异大,而在群体间的变异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琴叶风吹楠种子性状及含油率。[方法]对采集于西双版纳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等性状,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结果]各单株间的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含油率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横径为1.33~2.35 cm,平均为1.69 cm;纵径为2.48~3.60 cm,平均为2.99 cm;纵横径比值在1.48~2.31,平均为1.78;千粒重为2 354.16~5 505.87 g,平均为3 329.59 g;种仁率为78.23%~86.75%,平均为84.36%;含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9%。[结论]琴叶风吹楠属于高含油量种子,各单株间的含油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望从中选出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的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技术对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 分比含量结果表明贵妃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21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 种,分别是豆蔻酸,十五烷酸, 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占总脂肪酸的28.61%,不饱和脂肪酸(UFA)15 种,分别是十四碳一烯酸,棕榈 油酸,油酸,亚油酸,十七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一烯酸11,14 二十碳二烯酸8,11,14-二十碳三 烯酸,花生四烯酸(AA),芥酸二十二碳五烯酸(DPA)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酌-亚麻酸, 11,14,17-二十碳三烯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1.4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5.08%,必需脂肪 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2%  相似文献   

5.
以肉豆蔻科风吹楠、大叶风吹楠、琴叶风吹楠和红光树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对其生长量、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木生长排序依次为风吹楠大叶风吹楠琴叶风吹楠红光树。4种幼苗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厚、比叶面积及叶脉密度在种间差异极显著,其中,按叶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大叶风吹楠琴叶风吹楠红光树风吹楠,比叶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琴叶风吹楠风吹楠大叶风吹楠红光树。大叶风吹楠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相当,而红光树极显著小于其他3个种;红光树和风吹楠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较低的光补偿点,且红光树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说明红光树对环境适应范围较宽,但其对应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叶片较少,植株生长矮小。大叶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的光饱和点相对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较高,生长较快,对环境适应范围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6.
安卡鸡肌肉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卡鸡脂肪酸组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安卡鸡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结果]安卡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包括月桂酸、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8.55%;不饱和脂肪酸9种,包括11-十四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9-十八碳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烯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7,10,13-二十碳三烯酸以及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1.4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8%,必需脂肪酸占23.04%。[结论]该研究为家禽肌肉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苗木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个分布地点采集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11株母树的种子,繁殖成11个家系,对其1 a生苗木的株高、地径、抽枝数、抽枝总长、第一轮分枝高度、株高与地径比等6个性状进行调查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家系内变异系数为15.72%~89.64%,家系平均值间变异系数为9.30%~26.73%,各家系平均株高、地径和分枝总长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7~2.57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调查543株苗木的株高、地径和分枝总长的频率符合正态分布,而且3个性状密切相关。琴叶风吹楠在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钱宗耀  刘河疆  王建梅  周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93+22352-22293,22352
[目的]分析并测定沙棘茶中的脂肪酸。[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沙棘绿茶和沙棘红茶中的脂肪酸,并通过气质联用法对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气质检测结果表明,2种沙棘荼的脂肪酸化学组成相同,均含有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烯酸(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十八烷酸(硬脂酸)、二十烷酸(花生酸)和二十烷烯酸等9种脂肪酸。[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沙棘茶中脂肪酸的分析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对琴叶风吹楠8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4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家系间和家系内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家系内变异系数平均变幅为8.82%~29.94%,家系间变幅为4.75%~30.30%,其中脉左宽/叶宽、叶脉数变异程度最小,叶面积和叶基角变异程度较大;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系间的表型分化系数(43.18%)略低于家系内,家系内变异是其主要来源,说明琴叶风吹楠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范围相对较窄;叶片性状各指标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多两两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叶片性状变异主要表现为3个综合因子,即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及叶片质地。  相似文献   

10.
五叶地锦种子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04-16205
[目的]分析测定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五叶地锦种子脂肪油中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主要有:亚油酸(87.14%)、棕榈油酸(0.05%)、8,11-二十碳烯酸(0.12%)、11-二十碳烯酸(0.22%)等;饱和脂肪酸5种,主要有:棕榈酸(8.13%)、硬脂酸(2.60%)、花生酸(0.09%)、十七烷酸(0.09%)等。[结论]五叶地锦种子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庆元县13株野生浙江红花油茶植株茶籽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茶籽脂肪含量在54.4%~66.1%之间,均值为61.1%,油脂中共检测出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和顺-11-二十碳烯酸(C20︰1)8种脂肪酸组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其中,以油酸含量最高(81.8%~87.2%),其次分别为棕榈酸(6.6%~9.4%)、硬脂酸(2.2%~4.3%)、亚油酸(0.5%~6.1%)、顺-11-二十碳烯酸(0.4%~1.1%,2株未检出),其他脂肪酸组分含量较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与棕榈酸、亚油酸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组分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梅花鹿油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梅花鹿油脂肪酸组分含量,将熬制处理后的梅花鹿油,经甲酯衍生后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其脂肪酸组成,表明,梅花鹿油中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分别为:肉豆蔻酸5.83%,十四-5-烯酸1.87%,十五烷酸3.29%,十一碳烯酸1.00%,软脂酸35.81%,十六-9-烯酸1.49%,十六二烯酸1.84%,十七碳烯酸微量,硬脂酸11.49%,油酸31.28%,亚油酸3.72%,亚麻酸0.56%,不饱和脂肪酸占总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采用BF_3-CH_3OH和HCl-CH_3OH分别进行甲酯化处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比较2种不同甲酯化方法对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BF_3-CH_3OH甲酯化和HCl-CH_3OH甲酯化预处理后,经GC-MS测定和NIST2011谱库检索,分别从开口箭地上部位得到化学成分31种和25种,包括脂肪酸成分21种,共有成分13种,其中正十二烷酸、癸二酸、正十四烷酸、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正十九烷酸的含量差异明显。正十三烷酸、肉豆蔻油酸、三甲基硅烷基肉豆蔻酸、(Z,Z)-7,10-十六碳二烯酸,(Z)-9-十六碳烯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L-抗坏血酸-2,6-二十六烷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16-甲基十七碳酸均为首次从开口箭中分离鉴定得到。BF_3-CH_3OH甲酯化方法处理更适于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的分析测定,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测定阿魏菇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对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索氏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较高。气质检测结果表明: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均含有十四烷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十五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油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索氏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43%、2.76%、14.84%6、3.41%、2.10%、16.46%1、6.46%,超声波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2%、2.49%、12.73%6、1.53%1、.14%、21.78%、21.78%。[结论]索氏提取法是一种较好的阿魏菇脂肪酸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尖鳍鲤的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尖鳍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其水分含量为79.29(±1.54)%,粗蛋白含量为16.77(±0.31)%,粗脂肪含量为2.48(±0.1 1)%,粗灰分含量为1.54(±0.1 1)%.使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尖鳍鲤的肌肉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各组分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重.结果表明,尖鳍鲤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F)8种,分别是2-己基-环丙烷辛酸、月桂酸、12-甲基十三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珠光脂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占总脂肪酸的40.4%,分别是9-十六烯酸、9-十八烯酸、11-十八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别为9,12-十八碳二烯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α-亚麻酸、11,14,17-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DHA,占总脂肪酸比重的17.0%.  相似文献   

18.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萌发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西双版纳地区采集野生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的种子开展萌发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的新鲜种子沙床催芽萌发率在96%以上,幼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相同植株的种子土壤播种萌发率为80.00%~86.27%,而整个果实播种萌发率仅有9.09%~33.33%;模拟野生环境下浅覆土的种子萌发率为55%~95%,不覆土的种子萌发率为20%~65%;8个月苗龄土壤播种苗11个家系平均株高为24.70~47.43cm,变异系数为21.95%~41.26%,平均地径为7.16~11.08mm,变异系数为16.62%~35.12%,家系间变异大。  相似文献   

19.
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研究了钾肥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灌浆成熟过程中各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成熟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芥酸含量、含油率、油酸含量是逐渐增加的,且含油率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硫苷含量、种子蛋白质含量、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廿碳烯酸含量是逐渐减少的。成熟后种子蛋白质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与施钾量间呈负相关;芥酸、油酸、棕榈酸、硬脂肪酸、廿碳烯酸与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脂蛋总量与施钾量间呈负相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指数、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18碳脂肪酸总量与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可降低种子蛋白质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增加芥酸含量、油酸含量、棕榈酸含量、硬脂肪酸含量、廿碳烯酸含量。增施钾肥降低脂蛋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指数、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18碳脂肪酸总量,增加油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盐碱胁迫对花生脂肪酸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盐碱胁迫对花生脂肪酸品质的影响,在花生育种田和盐碱地上分别种植45个花生品种及育种材料,成熟期分别将种子混合取样,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种子的8种脂肪酸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各脂肪酸组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生酸、花生烯酸、二十四碳烷酸、棕榈酸、硬脂酸受盐碱胁迫影响较大,而花生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油酸、亚油酸变化较小,说明盐碱胁迫对花生脂肪酸品质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