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朝鲜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芝麻和油菜,芝麻的育种工作始于1954年,油菜育种始于1964年。他们非常重视种质资源的搜集。目前已搜集芝麻种质资源797份,其中来自国外9个国家和地区的有253份。油菜种质资源634份,其中国外资源525份。 利用多种多样的种质资源改良品种已获成效。直至目前已选育出具有各种性状的芝麻品种几百个。其中含油量高于55%以上的品种4个,亚  相似文献   

2.
对收集到的15个国家的2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份、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含油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的种质资源为低芥酸(<1%)品种,部分为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高含油量(>45%)的品种仅在日本及德国品种中发现。通过鉴定筛选出22份优质油菜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并成功地利用了其中的部分种质育成11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60余万公顷。90年代,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省的优质油菜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参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增大,野生人参遭到过度开采,加之对其生境破坏,其种质资源数量锐减,人工栽培人参的品质下降及品种混杂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及改良的材料来源,是提高人参药材产质量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为合理、有效开发利用人参种质资源,促进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从资源的分类、分布、遗传多样性和保育,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国内外人参种质资源及育种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人参品种选育方法仅局限于传统的集团选育和系统选育,育种效率低,且野生资源的保育力度较低;提出应借助复杂的“泛组学”研究技术及先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等大力开展分子育种研究,以弥补当前育种方法的不足,并提高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效率;且应加大野生人参种质的保育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4.
李邦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01-10904,10940
根据近年来小麦新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及推广应用情况,分析研究了小麦红粒品种和白粒品种的种植现状,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群众喜爱、市场需要为基础,高产、抗逆性强为前提,努力选育优质、白皮、大穗大粒、商品性好、广适性强、农艺性状优异为中心"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新目标新方向。在30多年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工作中,将传统的育种理论与自创的选择方法相结合,阐述了白粒小麦品种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及育种成果。在目前小麦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不太成熟、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龙眼种质资源是龙眼生产、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种质资源的研究将为探讨龙眼起源、进化、分类、育种和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论述了广东龙眼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品种的分类、选育、引种及功能成分的分析利用,并分析了今后进一步开展龙眼种质资源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6.
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是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世界育种史上,关键性基因种质资源的发现往往伴随着品种改良的突破性进展,如20世纪60年代后期波兰甘蓝型油菜品种Bronowski低硫苷源的发现,70年代水稻野败雄性不育和油菜Pol CMS的发现和利用等.对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合理评价是有效利用的前提,而且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策略及鉴定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也为研究植物起源进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表型性状对内蒙古及周边地区种植的28份甘蓝型春油菜和9份芥菜型春油菜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春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各表型性状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幅,其中芥菜型春油菜各性状的变异变幅均高于甘蓝型春油菜,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7.32%和14.15%,变幅分别为18.9%~92.6%和0~31.9%;两类型春油菜各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大多高于质量性状.对甘蓝型和芥菜型春油菜数量性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一定距离上将国内和国外引进种分别聚在一起,在距离较小处,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不同品种大多聚在一起,说明地理因素对品种有很大影响,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在遗传上有很大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油菜特异种质--陕北黄芥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芥是广泛分布于陕北高原的黄籽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经考察鉴定表明,陕北黄芥是一个抗逆性强,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低的特异种质资源,是不同于陕西关中,黄淮地区,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芥菜型油菜的另一优异种质种群,对于油菜优质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省农作物品种改良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建立稳定支持农作物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研究长效机制,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研究与种质创新,确实加强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7,(3)
<正>我国油菜含油量育种技术获专利优秀奖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发明的"油菜含油量性状主效基因位点及应用"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采用该专利技术可大大加快选育油菜高含油量品种。利用该专利技术创制的高油新材料YN171含油量高达64.8%,比原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纪录61.7%还高3个百分点,为高油育种提供了独特的种质资源。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相似文献   

11.
菜籽与菜籽仁散粒体的压榨塑性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菜籽与菜籽仁散粒体侧限压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侧向压力试验.根据侧限压榨符合幂次硬化材料模型的试验结果,采用Doraivelu屈服准则,建立了基于增量理论的菜籽与菜籽仁散粒体侧限压榨塑性本构方程.结果表明,Doraivelu屈服准则可作为菜籽与菜籽仁压榨塑性模型的理论基础,压榨塑性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菜籽与菜籽仁散粒体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油菜籽及菜子油进口依赖性与进口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判断我国油菜籽及菜子油进口来源的可靠性,降低进口风险,考察我国对主要来源国的进口依赖关系。在分析我国油菜籽和菜子油进口市场结构的基础上,综合考察我国油菜籽及菜子油从各主要来源国的进口占总进口值的份额(I1)、进口来源国对我国出口占该国总出口值的份额(I2),各主要出口国的油菜籽及菜子油出口值占世界的份额(P值)以及我国与各国总体贸易平衡状况(B指数),测算我国对主要进口来源市场的进口依赖系数(I3及I5),并评价进口安全性。结果表明我国油菜籽和菜子油进口主要依赖加拿大市场,但对加拿大的油菜籽进口依赖系数I3和I5分别从2005年的12.781 8和4.322 4下降到2012年的2.662 5和1.032 7,菜子油I3和I5分别从2005年的5.079 8和0.906 2下降到2012年的2.232 7和0.856 1。得出加拿大是我国油菜籽和菜子油进口的安全来源,进口油菜籽比菜子油更加经济合理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育高油高产油菜品种,大力发展油菜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柴油具有空气污染物排放少、润滑性好、生物降解完全等优点,但生物柴油的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根据柴油和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对油菜在生产上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认为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且油菜资源丰富、适应范围广、原料充足,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按照当前技术,利用植物油脂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原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70%~90%,油脂原料是决定生物柴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关键是培育出高产或者高产油量的油菜品种,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含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即为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的保存和创新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制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DNA片段等。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麦田常用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防治油菜田阔叶杂草,结果表明:当其有效使用剂量为75~120g/hm~2时,该药剂对油菜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考种和小区测产结果表明,该除草剂在油菜上的使用对油菜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油菜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垄作摆栽油菜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冠层结构、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 196.9 kg/hm2。经统计分析,籽粒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可求出最适密度为10.17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为9.50万~10.84万株/hm2。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油菜单株生长量适中,结角层结构合理,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群体角果数虽略少于密度为12万株/hm2的处理但显著高于7.5万株/hm2和9万株/hm2的处理,而千粒重、群体总粒数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其他3个处理。  相似文献   

17.
双低菜籽油营养特性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双低 (低芥酸、低硫苷 )油菜的迅速普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对双低菜籽油营养特性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双低菜籽油的营养价值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营养学家的极力推崇 ;在欧美等国 ,双低菜籽油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植物性食用油 ;在加拿大 ,双低菜籽油的消费量已占植物油消费量的 75 %以上。1 双低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双低菜籽油的主要特征是 :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 ,单烯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为油酸 )含量较高 ,多烯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为亚油酸、亚麻酸 )含量中等 ,而且Ω6 (或称n - 6 )和Ω3(或…  相似文献   

18.
川油24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5A与恢复系9718R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多抗、广适、熟期适中等优点。在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2530.5kg/hm^2分别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5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59%。商品菜籽平均含油率40.41%。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油菜产业的发展与标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综述了世界油菜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品种改良是油菜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展望了新世纪油菜品种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近期颁布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的行业标准化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许多研究表明,菜籽蛋白水解产物具有抗氧化的活性。如何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关系到农业增收和油菜籽油脂企业利润的增加。本文从抗氧化肽研究的背景出发,对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