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猪细环病毒1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环状DNA病毒,可能存在潜在致病作用。为了初步了解其流行情况,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来自京津冀、华东与华南地区578头保育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与抗体的猪场阳性率均为100%;核酸阳性率为73.88%,抗体阳性率为78.7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都超过50%的猪场达到86.67%,都超过80%的占53.33%。调查结果表明,猪细环病毒1型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其在多数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6,(5)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的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免疫抗体水平及PCV2野毒感染情况,试验从北疆地区的18个规模化猪场中采集血样984份,检出免疫抗体阳性个体902份,占91.67%。18个试验猪场中有11个猪场的抗体阳性率在90%以上,占61.11%,免疫抗体阳性率超过85%的猪场有17个;种公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8.78%。研究结果表明:北疆地区的猪圆环病毒2型免疫抗体阳性率较高,整体免疫水平较好,但也存在猪圆环病毒2型野毒感染或免疫失败的情况;0~30 d仔猪的免疫抗体阳性率虽然较高,但有随日龄增大而免疫水平下降的趋势。希望试验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养猪企业的生产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019年新疆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水平,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法对采自5家规模化猪场不同日龄猪的338份血清样品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0.71%(239/338),刚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70%),平均S/P值为1.69,各猪场间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水平差异显著。各日龄段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在26%~92%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保育猪平均阳性率最低(26.56%),且低于国家规定标准(70%),只有经产母猪、后备猪和育肥猪的猪群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上。表明在新疆地区5个规模化化猪场中,有3个猪场的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未能达到国家标准(70%),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程序;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种公猪平均阳性率低于国家标准,需加强免疫防控。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新疆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养猪》2021,(2)
为掌握贵阳市2020年中小型猪场病毒性疫病流行情况,文章采用荧光定量RT-PCR/PCR方法对采集自11个猪场438份淋巴结组织样本和576份猪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口蹄疫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细小病毒6种病毒核酸调查。结果显示,口蹄疫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0/169),圆环病毒2型核酸阳性率为30.18%(51/169),阳性占比达77.27%(51/66);猪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14%(7/169);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核酸阳性率均为2.37%(4/169)。组织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13%(40/438),血液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51%(26/576)。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和猪细小病毒在组织中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样本。该结果为贵阳市中小型猪场疫病防控与免疫程序制定、检测样本选择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应用ELISA方法对鄂西北地区35家标准化猪场282份血清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水平检测,间接监测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送检血清中阳性者为207份,总体阳性率73.4%,阳性ELISA值正态分布于0.15~0.6,其中0.3~0.4分布最多,占阳性数的25.1%;送检猪场中未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者占17.1%,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的猪场占82.9%;通过对发病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发现具有典型猪圆环病毒2型特征。 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地区2020年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抗体水平,选择新疆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针对不同日龄段的猪采集血清样品333份,采用猪圆环病毒2型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发现,2020年新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7.78%(259/333),平均抗体阳性率符合国家标准。但各猪场免疫效果参差不齐,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A场,阳性率达100.00%;阳性率最低的为C场,仅48.78%,低于(70%)的国家标准。不同日龄段的猪抗体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抗体阳性率最高为种公猪,达96.30%;而保育阶段猪抗体水平最低,仅有47.92%,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5,(6)
2015年2—6月山西省5个规模化猪场3~10日龄哺乳仔猪发生严重腹泻,对采集52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结果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75%,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61.54%,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为9.62%,表明这5个猪场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西贺州市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以及猪圆环病毒(PCV)等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2018—2019年在该市无害化处理场进行采样监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分别对猪圆环病毒1型、2型、3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病毒核酸中,猪圆环病毒核酸阳性率最高,为58.52%。其中,又以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核酸阳性率最高,达53.98%。此外,样品中同时检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阳性率最高达14.20%。猪圆环病毒不同基因型的混合感染中,2型、3型混合感染的感染率最高,为4.26%。说明该市存在CSFV、PRRSV、PRV、PCV 4种病毒的散发性流行及混合感染,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病的感染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三明市部分地区的18个规模猪场共计37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Ⅱ型圆环病毒病抗体检测。结果总抗体阳性率为34.3%,其中母猪抗体阳性率为33.2%,断奶仔猪抗体阳性率为34.6%,育肥猪抗体阳性率为40%。调查表明,猪Ⅱ型圆环病毒在三明地区猪场的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四川省西昌市小型猪场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感染状况,笔者选取西昌市32个不同规模的小型猪场采集抗凝血800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样品的核酸阳性率在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3个阶段猪群中普遍偏高,抗原阳性率分别为66.5%(133/200)、61.5%(246/400)和70%(140/200),总体感染率为64.88%(519/800),阳性猪场达到100%。表明西昌市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污染面极大,生猪养殖面临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酒泉市五个农业县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3型(PCV3)流行情况,在辖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生长阶段的19个规模化养殖场、38个散养户、4家屠宰场采集血清样品230份、粪便样品250份、猪肺脏、扁桃体、颌下淋巴结等组织样品220份,进行PCV2和PCV3核酸检测,检出阳性样品138份,阳性率为21.23%,PCV2的阳性率为15.54%,PCV3的阳性率为5.69%,表明PCV2的流行比PCV3更普遍、阳性感染率更高,但在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猪场的危害程度和流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规模养殖场的总体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散养户,保育猪的感染率高于其他生长阶段的生猪。本次实验对酒泉市猪场PCV感染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为科学养猪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type2,PCV2)的感染情况,分析感染与猪年龄的关系,本试验于2009年在我国28个省市的71个中小规模场、22个屠宰场和62家散养户采集了2905份猪血清样品,用PCR法对PCV2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检出阳性血清429份,阳性率为14.8%。在被调查的场/P中,86.4%屠宰场、52.1%中小规模场和58.1%散养户为PCV2感染阳性,其中48.6%的PCV2阳性中小规模场的群阳性率低于10%。分析中小规模场PCV2感染情况和猪年龄之间的关系发现,在5个年龄组中,2~4周龄组未检出PCV2感染,5周龄以上各组均检出PCV2感染,其中11~14周龄组和15~26周龄组阳性率较高,高于5~7周龄组和8~10周龄组。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血清学流行情况,采用ELISA进行PCV2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运城地区规模化猪场广泛存在PCV2感染,未免疫接种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外观健康猪血清样品中PCV2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9.66%,其中种猪感染率达67%,哺乳仔猪感染率4.55%,保育猪感染率43%,育肥猪感染率64.71%;外观健康猪群检测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PCV2感染有升高趋势。为了进一步研究猪圆环病毒感染各症候群在规模化场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采集临床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仔猪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s,CT)、猪肾炎皮炎综合征(PDNS)、猪的繁殖障碍(Reproductive failure)、PCV2相关性肺炎等症状猪血清400份进行PCV2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疑似PMWS症状PCV2抗体阳性率最高,达86.25%,然后依次是疑似PCV2相关性肺炎阳性率56.25%,疑似PDNS阳性率46.25%,疑似繁殖障碍阳性率26.25%,最低的是疑似CT阳性率11.25%。研究结果表明,运城地区规模化猪场PCV2感染以PMWS和PCV2相关性肺炎为主,其次是PDNS和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震颤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发猪圆环病毒3 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在广西猪群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PCV3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广西482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7份病猪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分析PCV3阳性率在广西不同地区、年份、季节和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对145份PCV3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显示,PCV3除在百色、防城港未检出,在广西其他12个地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2017~2019年广西PCV3样品阳性率和PCV3猪场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夏季PCV3阳性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育肥猪PCV3阳性率最高,为21.70%,其次是流产母猪、保育猪、流产胎儿,阳性率分别为20.00%、19.05%和11.02%,哺乳仔猪PCV3阳性率最低,为8.21%;PCV3单一感染率较高,为30.34%,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也较为常见,甚至出现四重感染。调查结果表明,PCV3感染在广西普遍存在,且近年来感染呈增加趋势,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各生长阶段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以育肥猪最为严重,对母猪和保育猪危害也较大;PCV3单一阳性率较高,但仍以混合感染为主,尤其是与PRRSV和PCV2的混合阳性率较高,提示这3种病原在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湖北省武汉市大型规模化养猪场的流行率,并探索该病的传播风险因素,从而为科学防控该病毒提供依据,2020年4—6月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采集猪口腔液样品进行PCV2核酸检测。第一阶段,对武汉市所有大型规模化猪场,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样本量计算方式,确定抽样场数后随机抽取猪场;第二阶段,在猪场内采取发现疫病的样本量计算方式,以栏舍为单位,计算需要随机抽取的栏舍数量。同时以调查问卷方式,对场点感染PCV2有关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22个大型规模化猪场的330份猪口腔液样本进行检测,其中8个场的55份样本检出PCV2核酸阳性,场群表观流行率为36.4%,真实流行率为38.0%(95%CI,17.5%~58.5%),阳性场点分布在5个区(全部共6个区);净道、污道不分开是场内PCV2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武汉市大型规模猪场的PCV2场群流行率较高,分布范围较广,各场需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以控制PCV2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从四川省21个规模化猪场采集样品273份,利用PCR方法检测并分析了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的感染及混合感染情况,结果共检出PPV病原阳性样品47份(占17.22%);PPV阳性猪场8个(占38.1%);种猪的感染率较高,仔猪感染率相对较低;检出PCV2病原阳性样品143份(占52.38%),PCV2阳性猪场18个(占85.7%);PCV2感染随猪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检出PPV和PCV2混合感染样品29份(占10.62%);同时存在PPV和PCV2的猪场6个(占28.7%),混合感染主要集中在母猪和保育仔猪阶段。仅有3个猪场未检出PPV和PCV2病原,占14.3%。该结果说明PPV与PCV2及其混合感染在四川省流行广泛,对养殖业构成了较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情况调查及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调查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应用PCR方法对疑似PCV2感染病例开展调查,将阳性病料接种dulac细胞分离病毒,应用PCV2 ORF2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PCV2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PCV2的阳性率为25.0%~38.1%,其中夏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达到44.0%;不同阶段猪群中,育肥猪群的PCV2阳性率最高,而哺乳母猪相对较低。经细胞分离得到24株PCV2,其ORF2序列与GenBank中PCV2序列的同源性为87.8%~99.2%,24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89.4%~10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4个分离株归属于2个分支。对其中一株分离毒株(Y16155-1株)的体外增殖特性研究表明,第4代接种dulac细胞后6 h即可检出PCV2核酸,72 h病毒含量达到高峰,病毒滴度为10-4.3 TCID50/0.2 mL。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疾病的免疫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a duplex nanoparticle-assisted PCR (nano-dPCR)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 and PCV3, and to apply this method in the detection of PCV2 and PCV3. Primers specific to PCV2 and PCV3 were designed by reference to the respective gene sequences in GenBank.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nano-dPCR were also optimized. An evaluation of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established nano-dPCR protocol proved the method to be both specific and sensitive, with the lower detection limit for the amount of nucleic acid in PCV2 and PCV3 to be 93.2 and 91.6 copies/μL, respectively. This sensitivity was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PCR.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inspect 265 clinical samples sent for testing,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CV2 and PCV3 infection in pig was rather common, with 16.6% positive for PCV3, 14.7% positive for PCV2, and 6.8% for mixed infecti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n clinical samples supported the newly established nano-dPCR method as a rapid and sensiti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the early infection of PCV2 and PCV3.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双重纳米PCR(nano-dPCR)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对PCV2和PCV3进行检测。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PCV2和PCV3型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nano-d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考察所建立的nano-d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对PCV2和PCV3两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93.2和91.6拷贝/μL,其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0倍。应用该方法对送检的26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V2和PCV3在猪群中存在普遍感染,PCV3和PCV2的阳性率分别为16.6%和14.7%,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8%。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nano-dPCR方法为PCV2和PCV3早期感染进行快速、敏感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