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塞罕坝不同林型中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林型土壤节肢动物共721个,隶属4个纲15类(目);不同林型具有不同分布特点,且对土壤节肢动物产生影响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2012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风灾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增强显著下降;0~6cm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C、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经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火烧强度因子的控制下,对各养分质量分数进行的偏相关分析显示,除土壤pH外,其他各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东北地区温带-亚寒带典型林型中具有代表性的长白落叶松纯林及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型下土壤性状的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呈现规律性波动。长白落叶松与阔叶林混交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8月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土壤全氮、碱解氮、总碳含量高于纯林。据此认为,种植混交林相较纯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循环,维持森林较高地力。  相似文献   

4.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的凋落物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采用Berlese-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土壤跳虫,分析了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林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间跳虫群落结构组成差异较大。杨桦林下跳虫多度和丰富度最低,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阔叶红松林下跳虫多度最高,丰富度较高,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跳虫物种丰富度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碳氮比、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养分(N、P)无明显关系。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长白山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组成,不同林型间跳虫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保持地表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环境异质性对促进土壤跳虫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林型林下植被与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大兴安岭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强度林火干扰下草类 白桦林和草类 落叶松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未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变化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降低;而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年增加变化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程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与火烧强度成正比(重度火烧中度火烧未火烧);而标准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火烧强度间无明显变化,而是随着离树干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1 m>2 m>3 m)。3)火烧迹地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随火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则相反;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土壤密度和全磷的含量更高。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林火干扰后,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较高;而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pH值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由于一定强度的林火干扰并未完全破坏林下植被,而是导致部分林下植被死亡,植被间形成林隙,为林下植被创造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同时土壤养分含量受林火干扰发生变化,为林下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兴安岭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强度林火干扰下草类一白桦林和草类一落叶松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未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变化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降低;而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年增加变化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程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与火烧强度成正比(重度火烧〉中度火烧〉未火烧);而标准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火烧强度间无明显变化,而是随着离树干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1rn〉2m〉3m)。3)火烧迹地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随火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则相反;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土壤密度和全磷的含量更高。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林火干扰后,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较高;而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pH值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由于一定强度的林火干扰并未完全破坏林下植被,而是导致部分林下植被死亡,植被间形成林隙,为林下植被创造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同时土壤养分含量受林火干扰发生变化,为林下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亚热带季风区内不同林型可燃物理化性质和燃烧性差异,用这种差异阻抗外界林火的干扰,对森林防火有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不同林型理化性质及燃烧时间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中,针叶林含水率、燃点及粗灰分含量最低,粗纤维、粗脂肪及木质素含量最高,燃烧性最强.(2)不同树种均以树叶燃点最低、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低质林采伐改造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不同采伐方式小兴安岭低质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林窗带的理化性质变化程度最大,其次为垂直皆伐带和择伐带,水平皆伐带的变化程度最小。带宽方面:水平皆伐带和垂直皆伐带带宽的综合得分并没有明显差异;林窗方面:在林窗A9(面积900m2)处理化性质的变化程度最小,A3(面积100m2)和A5(面积225m2)处的变化程度较大;采伐强度方面:在采伐强度22%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在采伐强度31%和41%处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程度较小,在采伐强度47%和55%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又变大,而采伐强度66%和77%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小。从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程度角度选择合理的采伐方式,以水平皆伐最宜,其次为采伐强度31%和41%的择伐,再次为面积较大的林窗,最后为垂直皆伐。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火烧迹地早期环境的管理,采用实地踏察和室内分析法,以山西省中条山三交林场2a后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未过火的油松林地与2种不同火烧程度(轻度火烧、重度火烧)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pH值、全氮、全磷等理化性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轻度火烧后林地土壤A层(10cm)与B层(10~20cm)的含水量和容重分别提高了23.62%、55.97%和0.76%、8.53%,土壤A层的全氮却降低了11.11%,B层提高了25.00%,全磷A层与B层分别降低了20.00%、41.67%。重度火烧后林地土壤A层与B层的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1.49%、6.66%,容重分别降低10.00%、6.20%,孔隙度、pH值、全氮、全磷却提高6.12%、2.08%,0.47%、0.95%,11.11%、16.67%,114.00%、100.00%。说明2a后不同火烧强度的林地土壤与未过火的林地土壤之间仍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和田河上游灰杨不同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田河上游灰杨不同林型0~100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4种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林型土壤含水率、全盐量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土壤容重随着土层加深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不同林型容重均值大小排序为ⅡⅠⅢⅣ。不同林型土壤含水率均值变化则与容重相反,林型Ⅱ各土层含水率均为最低。4种林型土壤pH值介于8.15~9.17之间,林型Ⅱ各土层全盐含量均为最低,林型Ⅰ、Ⅲ、Ⅳ土壤全盐量表现出表层聚集现象。在4种林型中,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加深变化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60~8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均最高。在不同土层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均以林型Ⅲ活性最强,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则以林型Ⅳ活性最强,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在土层60~80cm活性最高。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容重、含水率与其他测定指标相关性较强,水分指标在第1主成分中所占比重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土壤结构、水分条件是影响和田河上游不同灰杨林型土壤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强度林火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来判断林火强度,在大兴安岭松岭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火烧迹地选择低强度林火迹地为样地,对低强度林火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3 a连续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低强度林火主要影响森林土壤A层容重,没有对土壤B层产生显著影响;低强度林火燃烧后土壤A层持水量和贮水能力减小,火烧虽然没有改变土壤B层的有机质,但孔隙度相差明显;低强度林火提高了A层土壤pH,随时间的推移土壤pH从6.4恢复到5.4,说明低强度林火对土壤pH影响有限;低强度林火对土壤有机质再分配是有影响的,不单纯地表现为减少趋势,可能更多的是分解;土壤营养元素中以N素最易挥发,火烧后迹地土壤A层全N量下降;低强度林火对速效K含量增加只限于一个生长季.火后Ca,Mg和P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K近似.[结论]有计划地实施低强度林火对森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干扰作用机制和干扰引起生态系统异质性2方面详细阐述了干扰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干扰作用形成的2个假说——中等强度干扰假说和干扰频率假说,并从中等强度干扰假说的2个基本假定说明了中等强度干扰假说的具体理论研究。在干扰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作用方面,重点叙述了火烧、刈割和施肥3方面的干扰,从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力及其产量空间结构、植物养分和草原植物对火的耐受力3方面阐明了火烧干扰对植被的作用研究;火烧干扰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壤火烧后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变化及微生物总数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和刈割干扰对土壤种子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5,(8):21-23
以山西省沁源县国有林场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分析了不同强度的火烧(重度火烧、中度火烧)1,4,8 a后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火烧后土壤p H值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全氮的含量在火烧4a后差异显著;土壤全磷的含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2)火烧后土壤p H值升高;重度火烧后,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却降低;中度火烧后土壤的p H值、全氮、全磷明显提高。说明不同年限、不同强度的林地火烧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胡桃楸、白桦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方法]以3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BIOLOG微平板法及土壤理化性质常规测定方法对3种林型内土壤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土壤微生物数量以胡桃楸林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型;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则以混交林显著较高;微生物数量与多样性指数彼此间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却并不明显.[结论]营建混交林不仅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而且较为稳定,因此混交林营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影响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研究探讨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为火烧迹地的改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中度火干扰后不同恢复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中度火干扰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则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火烧后达到44年时,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烧前水平。【结论】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在中度火干扰下,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趋势。总体而言,表层0~10 cm土壤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火对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是我国林火高发区,林火对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探明林火与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关系,本文以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火烧时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时间相同,土壤pH值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火烧强度相同,火烧后时间越长,土壤pH值越小,但火烧迹地的土壤pH值大于未火烧的对照组;在相同火烧强度条件下,不同火烧时间(1996、2010年和未火烧)偃松-兴安落叶松林迹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火烧时间相同,不同火烧强度条件下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条件下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中度、重度火烧与未火烧之间差异显著(P0.05);未火烧、轻度火烧的土壤全N含量分别与中度、重度火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全磷、全钾含量和C/N值差异不显著(P0.05)。火烧后5年(2010年火干扰)、19年(1996年火干扰)后,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并未恢复至火烧前生长水平。本研究旨在找到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火烧后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快速有效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几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天然次生林及其更新后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林型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土壤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Km值外,其他各项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评价意义;天然次生林的更新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各林型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林马褂木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科学评估落叶松-水曲柳混交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辽东山区以24~28年生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LF)、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LL)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纯林(FF)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分别出现26科33属36种、31科42属45种和27科43属48种植物。草本层植物以薹草、野大豆、蝙蝠葛为主,灌木层植物以卫矛、忍冬为主。在草本层,不同林型间除了丰富度指数表现为FF>LF=LL外,其他指数总体上均表现为LF>FF>LL;在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LL>LF>FF,均匀度指数表现为LL>FF>LF。除全磷外,不同林型的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0~10 cm土层,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的土壤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高于纯林,而土壤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却低于纯林。3种林型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较低,表明辽东山区土壤总体呈现磷素缺乏。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总体上各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关性较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低,只有落叶松纯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0~1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1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也进一步证实了混交林由于硝态氮含量高,其草本多样性高;而有效磷含量低,则灌木多样性差。【结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优于落叶松纯林,2种林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营造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北京山地森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价其肥力水平,对北京雾灵山、十三陵地区和密云水库区的落叶松、侧柏、白皮松和油松4种针叶林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 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米氏常数(K m)无规律变化;各林型间土壤酶特征参数变化各异,表现出不同的酶促反应特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Vmax、Vmax/Km等特征参数和土壤有机质、全氮量等主要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作为反映土壤肥力的指标是可行的,而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各项参数都不适宜评价土壤肥力状况;通过计算系统内主成分综合得分,4种林型下土壤的肥力水平依次为:落叶松林>侧柏林>白皮松林>油松林。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火烧时间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强度火烧对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林火管理和火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在福建将乐林场选择3块人工杉木林标准样地,每间隔60 d实施一次计划烧除,每次燃烧试验共设置10、30 min与60 min和对照(CK)4个处理,试验结束后统一进行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火烧10 min和30 min钟后1 d杉木林土壤的容重降低,之后逐渐增加;火烧60 min的土壤容重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变化趋势,火烧60 d和120 d时的土壤容重均低于火烧前。与火烧前相比,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先增加后降低,且120 d后均降低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土壤pH值和碱解氮含量均持续增加。火烧10 min和60 min后的土壤有机碳呈持续增加趋势;火烧30 min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均高于火烧前水平。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1 d土壤全氮含量均增加,之后开始降低。火烧10 min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持续递增;火烧30 min和60 min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火烧后120 d仍未恢复到火烧前水平。火烧10 min后1 d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之后开始下降,120 d后下降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30 min后60 d天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之后逐渐降低,到120 d几乎降低到火烧前水平;火烧60 min的杉木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持续增加。不超过60 min的低强度计划火烧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