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西南山地板栗的主要害虫二斑栗实象各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及基因交流情况,对采自于云南省9个地理种群的二斑栗实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根据其结果进行种群间分子变异、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79条COI基因序列大小为693 bp,检测到多态性位点32个,形成单倍型34种,其中一种为所有地理种群所共享;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01 01,固定系数Fst为0.132 82,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2 55,基因流Nm为9.01。总种群间及各种群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二斑栗实象种群数量较为稳定未出现种群扩张。二斑栗实象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地理种群未形成明显的地理结构,说明种群基因交流频繁。  相似文献   

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重要的季节性迁飞的农业害虫,为弄清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云南省23个地理种群粘虫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这些引物在23个地理种群粘虫中扩增出198个位点,各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变化范围为44.95%~66.16%,其中以西畴县西洒镇(XS)种群的多样性位点最高,弥渡(MD)种群最低;种群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3,表明30%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70%的变异来源于相同种群不同个体之间;基因流(N_m)为1.66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8 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个地理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r=-0.085 6,P=0.282 0)。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地理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各种群遗传结构相似性较高,居群间变异较小,居群内变异较大;不存在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种群间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粘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稻水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及入侵扩散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入侵扩散特点,运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及对比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信息,探讨全省1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非常保守,不能提供有效的多态性位点信息,而ISSR的多态性信息非常丰富,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可达93.24%;基于ISSR的数据分析发现,湖南省稻水象甲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3 0,各地理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414 3,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湖南省稻水象甲地理种群分化不符合地理隔离模式,以人为因素导致的扩散为主,自然扩散为辅。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浙江省温州水牛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浙江平阳、瑞安、永嘉、乐清、温州等地温州水牛血液样本。从22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9条ISSR引物共获得ISSR位点18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 为82.80%,等位基因数(Na)为1.842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702,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08,Shannons指数(I)为0.4687,均高于个体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水平(Gst)为0.1840,表明温州水牛种群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中有1840%发生于群体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同样也表明温州水牛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的个体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记应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ISSR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菌落形态类型、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供试的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多样性较低,且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技术对温州2个羊栖菜野生种群和3个选育养殖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分析并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6条ISSR引物共获得76个位点,5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67%;Nei's基因多样性为0.1823,Shannon's指数为0.2712,均高于个体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水平(Gst)为0.5529;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为Nm=0.3341;Shannon's信息指数显示野生种群的遗传变异性及遗传多样性普遍高于经过选育的养殖种群;同时说明经过选育,每个养殖品系的性状趋于稳定;聚类分析图显示3个选育养殖品系与2个野生种群分开,表明经过选育工作,野生羊栖菜种群与养殖羊栖菜种群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29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单个引物扩增出的DNA条带数从2~15条不等,其片段大小为200~3 000 bp,5个地理种群共扩增出条带220条,其中为多态片段的97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条带7.59条.通过公式计算多态性位点、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5个地理种群遗传变异较高,其中以广西省全州市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52.73%),吉林省柳河县多态位点百分率最低(34.55%);(2)5个二化螟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551 88~0.849 00,遗传距离指数为0.121 42~0.448 12,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312 28;安徽省庐江县与湖北省武汉市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而吉林省柳河县与广西省全州市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黄檗17个自然种群作遗传多样性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81条带,其中61条具有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75.3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0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88。在种群水平上PPL为43.87%,I为0.2243,H为0.2628,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065,基因流Nm为1.9213。AMOVA分析表明,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Fst为0.2235,黄檗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77.65%)。Mantel检验表明,黄檗种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9,P0.01)。UPGMA聚类分析将17个黄檗种群分为两大类:华北种群组和东北种群组,地理较近种群有聚集趋势。推测长白山地区为黄檗现代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DNA)和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来自重庆、湖北、四川和陕西4省市10个地理种群柑桔大实蝇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 10条RAPD引物和5对SRAP引物对10个不同地理种群柑桔大实蝇的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统计多态性谱带, 然后运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多态性及聚类分析.结果:10条RAPD 引物扩增产生152条清晰稳定的谱 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2条,多态性谱带的比例为86.84%;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2500~0.6250之间, 10个地理种群的柑桔大实蝇被划分为4个大类群.5对SRAP引物扩增共获得66条重复性好的清晰谱带,其中多 态性谱带60条,多态性谱带比例为90.91%,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2000~0.7895之间,10个地理种 群的柑桔大实蝇被分为5个大的类群.将RAPD和SRAP两种标记的数据整合,聚类结果显示,10个地理种群的 柑桔大实蝇被划分为6个大类群.结论:柑桔大实蝇不同地理种群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两种方法结合分析更 能准确地反映不同地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COI基因序列和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大连(DL)、乳山(RS)、盘锦(PJ)、青岛(QD)、盐城(YC)、晋江(JJ)和朝鲜西海岸(CX) 7个地理种群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0个ISSR引物在7个种群中共扩增出11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9条,总多态位点比率为93.9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5 2,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18 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值为0246 0。数据表明24.60%的遗传分化发生在不同地理种群间,76.40%的遗传分化发生在整个种群内,群体内分化大于群体间分化。对7个群体70个个体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对比长度包括469 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68个,简约信息位点47个。在68个变异位点中,62个位点发生转换,6个位点发生颠换,简约信息位点率达9.611%,系统树分析表明供试群体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与ISSR分析结果相一致。该结果为科学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沙蚕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I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8个油茶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ISSR分析、SRAP分析,还是ISSR+SRAP的组合分析均显示油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的6条引物共产生74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比例为94.59%;SRAP的11对引物组合共产生64条扩增带,其中有60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平均为93.75%;ISSR+SRAP的组合分析多态性比例为94.20%。2种分子标记及其组合所作的分类趋势基本相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将5个地方居群分为2个类群,武汉新洲、黄冈红安、咸宁横沟桥和黄石阳新居群为一类,而恩施鹤峰居群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勃氏甜龙竹6个云南地理种群的ISSR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护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种质资源,应用ISSR标记对勃氏甜龙竹6个云南代表性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正式扩增,在调查的6个种群共84个样丛中检测到73个多态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遗传多样性较高,在种群水平上,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13.38%,有效等位标记数Ne=1.0906,平均Nei's等位标记多样性指数H=0.050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0.0742;在物种水平上,PPB=96.05%,Ne=1.5304,H=0.3130,I=0.4714。2)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高,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427。3)Mantel检测结果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0244,P=0.5740)。推断人类活动的干扰、生境的片段化以及结实率低的生物学特性是导致勃氏甜龙竹种群稀少的主要因素。考虑到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但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因此应该对勃氏甜龙竹所有种群以及个体实施及时的就地保护,在迁地保护时应在各种群内大量采样。  相似文献   

13.
光皮桦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文对福建省光皮桦11个天然群体的RAPD和I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择34个引物(25个RAPD引物,9个ISSR引物),对11个光皮桦群体77个个体进行扩增.RAPD引物共检测到270个位点,多态位点267个,占98.52%.ISSR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均为多态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1个天然群体中沙县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和武平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最丰富,三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最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明显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邵武卫闽和沙县罗卜岩自然保护区群体遗传相似度最低.两种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虽存在差异,但都将11个天然群体明显分为两大类.该研究结果为光皮桦树种今后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桂林3个居群的30份大旗瓣凤仙花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被筛选到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52条谱带,其中47条为多态带,多态率达90.38%,表明桂林大旗瓣凤仙花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4838,基因流为2.8626,表明居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分化,这可能主要是由其繁育特性造成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采自同一产地的不同大旗瓣凤仙花样品未能严格聚合在一起,此结果可能是由于采样地地理距离较近或者花粉的传播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10条ISSR引物对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6个天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的229份材料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7个分子量在200~2 000 bp之间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93.81%;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40.21%~76.29%之间,平均为58.64%。物种水平上,珙桐的Nei’s基因多样性Hs=0.3013,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0.4566。居群水平上,各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介于0.1491~0.2690之间,各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s=0.2191,各居群的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2200~0.4028之间,平均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0.3232。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6.27%,基因流Nm为1.4。结果显示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8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两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2个不同地理种群(淮河群体、台湾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3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引物对2个中华鳖群体37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77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04%;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57%和51.06%。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165 7和0.152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16 4和0.197 7。淮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台湾群体,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3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37个个体聚成两个类群。分析结果表明2个中华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2个养殖群体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选育与繁殖可能形成了趋于稳定的独立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江苏常熟河川沙塘鳢个体大小不一的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7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个引物,对2个群体共24个样品进行扩增,获得27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37%。结果表明,大沙塘鳢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小沙塘鳢。大小沙塘鳢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2194,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为0.1904。利用MEGA3.0软件构建沙塘鳢24个个体的UPGMA系统树,显示出较明显的分支。[结论]江苏常熟河川沙塘鳢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2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已经达到种群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木荷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2个引物对9个木荷种群共180个个体的样品进行扩增,共测到24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2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0.20%.9个种群的P平均为53.02%.木荷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548,Nei指数(h)为0.3016.各种群Ⅰ平均为0.2914,h平均为0.1974.表明木荷物种以及种群水平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木荷种群的遗传变异34.37%存在于种群间,65.63%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54.木荷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9476.木荷9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547.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木荷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9.
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假禾谷镰孢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运用ISSR-PCR技术揭示中国河南和河北省冬小麦区6个地理群体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筛选的17个ISSR引物对从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收集的166株假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根据群体扩增的结果,用POPGENE version l.32软件计算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用NTSYSpc version 2.11软件进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从9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这17个引物对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的166株假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4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18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3.16%。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13.76个条带,扩增产物大小在150-2 500 bp。POPGENE分析表明,6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在58-208,平均为124;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4.79%-88.89%,平均为52.92%;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1548-1.3293,平均为1.2584。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地理种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897-0.2069,平均为0.1548;Shannon’s信息指数在0.1337-0.3257,平均为0.2368,这表明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河南北部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表明该地区假禾谷镰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河南南部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低,表明该地区假禾谷镰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相似性分析证明,河南北部地区假禾谷镰孢种群和河南东部地区种群最近,河南南部地区假禾谷镰孢种群和河南东部地区种群最远。6个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571,群体内为0.8429,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多样性。6个地理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2.6819,说明不同地理群体假禾谷镰孢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6个地理群体总基因多样度Ht为0.1837,各地理群体内基因多样度Hs为0.1548,地理群体间基因多样度Dst为0.0289,这说明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66时,可将6个地理群体划分为2个不同的类群。第Ⅰ类群包括河南北部、河南东部、河南中部、河北中部和河南西部地区,河南南部地区属于第II类群。【结论】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6个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不同地理群体假禾谷镰孢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物学和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技术对石河子地区12株野生阿魏菇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阿魏菇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阿魏菇菌株菌丝培养特征方面,各菌株除在菌丝颜色和现原基方面无明显差异外,在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6项特征方面均有一定差异;拮抗试验结果显示,2株阿魏菇栽培菌株与石河子地区野生菌株均有较强拮抗反应,大多数石河子地区野生菌株间有较强拮抗反应;ISSR标记共扩增出52条DNA条带,多态性条带41条,多态比率为78.85%,供试菌株两两间的相异系数为0.11~0.59,在相异系数(D)为0.47时,可将14个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表明石河子地区野生阿魏菇菌株已开始发生遗传分化,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