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长江口、太湖和洪泽湖3个不同区域的中华鳖野生群体的16项生物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形态多样性差异的比较研究。聚类结果显示,长江口群体和太湖群体首先聚类,再与洪泽湖群体聚合;主成分分析中,共得到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6.208%、10.894%和7.165%,累积贡献率为74.267%,其种间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头部的一些形态特征;判别分析中,洪泽湖群体、太湖群体和长江口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100%和93.3%,平均为97.8%。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中华鳖群体中,长江口群体与洪泽湖群体之间分类水平已经达到亚种以上,而长江口群体和太湖群体还未达到亚种水平,说明采用形态差异多元分析进行中华鳖种间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种质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水蚯蚓是环节动物中水栖寡毛类中的一大类群,又名红丝虫、水丝蚓、赤线虫、丝蚯蚓等~([1]),体长60~121mm,体质量0.7~4.0g,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2-9])。水蚯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其繁殖是通过异体受精方式来进行的~([10])。每年7—9月份繁殖最快,其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为20~32℃,适宜水深3~5cm,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以5.6~9.0为宜,养殖池最好保持微流水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人工繁殖所得受精卵为材料,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长江鳡Elopichthys bambusa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拍照记录.实验结果显示:长江鳡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卵径为3.5~4.0 mm,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2.5~14.5 mm,为非黏性漂流性卵;胚胎发育可分为胚盘、卵裂、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检测松江鲈β-肌动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松江鲈肌肉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5′-RACE和3′-RACE的方法扩增β-肌动蛋白基因cDNA片段,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表达。[结果]获得了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cDNA的3个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1 905 bp全长cDNA序列,其包含了1 128个核苷酸的开放性阅读框,翻译编码375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与点带石斑鱼、军曹鱼、红鲷鱼等同源性相对较高,与哺乳动物和鸟类同源性相对较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松江鲈β-肌动蛋白与点带石斑鱼关系最近。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检测的肌肉、肝脏、肠和脑4种组织均有表达。[结论]首次得到了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证明了松江鲈的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5.
雅罗鱼亚科鱼类(鳡鱼、草鱼及赤眼鳟)的ISSR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ISSR引物对同为雅罗鱼亚科鱼类的鳡鱼、草鱼及赤眼鳟进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ISSR)的遗传分析.试验发现:(1)3种鱼类的种间遗传相似度以鳡鱼与草鱼之间最高(0.7157),鳡鱼与赤眼鳟之间最低(0.3041);遗传分化系数(Gst)>0.9,且鳡鱼与草鱼的遗传分化系数最大(0.9806);UPGMA系统树显示3种鱼类分为2支,鳡鱼与草鱼首先聚在一起,最后与赤眼鳟聚类.(2)3个引物均具有种的特异性扩增带.其中引物ISSR8扩增的1550 bp和760 bp带,引物ISSR62扩增的700 bp带,引物ISSR76扩增的790 bp带为赤眼鳟的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2000 bp和1875 bp带,引物ISSR62扩增的1380 bp带,引物ISSR76扩增的1240 bp与520 bp带为鳡鱼与草鱼的共有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1190 bp带为鳡鱼与赤眼鳟的共有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1340 bp与1000 bp,引物ISSR76扩增的2000 bp带为草鱼与赤眼鳟的共有特异性谱带.结果表明,鳡鱼、草鱼及赤眼鳟的遗传差异显著,分类地位至少在种的水平上,这与3种鱼的形态分类在属的水平是一致的,同时揭示了鳡鱼与草鱼的亲缘关系较赤眼鳟与二者的亲缘关系近;找到了3个引物共17条ISSR种内特异性标记和种间共享标记,可用于分子辅助分类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赤眼鳟线粒体NADH脱氢酶6(ND6)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鱼类的分子进化关系。[方法]根据其他鱼类的线粒体ND6基因及侧翼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并克隆、测序赤眼鳟ND6基因,通过MEGA4.0Neighbor—Joining法分析不同鱼类的进化关系。[结果]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线粒体基因组ND6基因序列长度为522bp,编码173个氨基酸。该基因碱基组成为:A41.5%、C32.7%、G12.4%、T13.4%,其中A+T含量(54.9%)高于G+C含量(45.1%)。将赤眼鳟ND6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11种鱼类ND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赤眼鳟ND6核酸序列与团头鲂的同源性最高,为90.8%;与红点鲑鱼的同源性最低,为73.0%。赤眼鳟ND6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ND6氨基酸进行比对发现,赤眼鳟与团头鲂同源性最高,为98.3%;与大黄鱼的同源性最低,为75.7%。以ND6氨基酸序列采用NJ法构建12种鱼类的系统发生树基本反映了它们的种间、属间和科间的关系。[结论]首次得到了赤眼鳟线粒体ND6基因序列,并确定了赤眼鳟与其他11种鱼类的分子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赤眼鳟(Squaliobarbus crriculus)肌肉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获得其myostatin(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全长为2 214 bp的cDNA序列,其包含了1个含有1 128个核苷酸的开放性阅读框(ORF),共编码375个氨基酸。赤眼鳟与其他物种myostatin的特征性一致。其编码区序列与鲤鱼同源性最高,为96.99%,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76%~81%,与哺乳类和鸟类的同源性较低,为63%左右。赤眼鳟Myostati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尤其在C端生物活性区,高度的保守性反映了该基因受到了高度的进化限制以及功能的重要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yostatin基因在除肝脏外的其他组织都有表达,在肌肉和脑中的表达量较高,此结果表明赤眼鳟myostatin基因除了对肌肉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外,还可能在机体中发挥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系福寿螺壳色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对杂交试验对福寿螺的2个品系(黄螺和黑螺)的壳色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壳色黄与黑是1对相对性状,黄色为隐性,黑色为显性,正反交后代同样说明壳色性状与性别无关.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定律.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福寿螺繁殖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单对交配的方法对江苏、福建和广东3个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的繁殖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福寿螺的繁殖力变异较大;在个体产卵量方面,福建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在雌螺个体体重的相对产卵量方面,广东螺与福建螺、广东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区、不同交配个体产卵块数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壳色的福寿螺繁殖力差异不明显(P>0.05);交配个体雌雄大小不同其交配产卵量与雌螺个体大小呈正相关,与雄螺个体大小无关;雌螺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大,但相对产卵量反而越小;雌螺产卵量与卵块数呈正相关.福寿螺的繁殖力与环境条件、食物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松江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鸭绿江水域丹东段和河北秦皇岛渤海海域两个松江鲈Trachidemus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6对选择性引物,从两个群体的63个个体共扩增出360个位点,多态位点214个;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为50.28%、50.00%,平均杂合度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0.1690、0.1733和0.2534、0.2592,说明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同一水平上;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未出现明显分支,无明显遗传差异;群体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两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