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Viscograph-E型Brabender黏度仪,测定了不同品牌马铃薯淀粉糊及马铃薯淀粉糊在不同质量浓度、pH、食盐、蔗糖、明矾、磷酸盐和魔芋葡甘露聚糖条件下的黏度曲线,研究了淀粉糊黏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淀粉乳质量浓度、pH和添加食盐、蔗糖、明矾、磷酸盐及魔芋葡甘露聚糖对淀粉糊黏度性质均有影响,其中蔗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对淀粉糊热稳定性、凝胶性、凝沉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为小利马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湿磨法制备小利马豆淀粉,以小利马豆淀粉乳质量为基准,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食盐和明矾,利用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小利马豆淀粉的黏性较大,糊化温度较低,为63.60℃;随着淀粉乳质量分数的增加,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增加,破损值增大,热稳定性变差;添加一定量的蔗糖和食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冷、热稳定性变好;添加一定量的明矾,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利马豆淀粉糊的谷值黏度和终黏度下降,热稳定性变差,冷稳定性变好。【结论】蔗糖、食盐和明矾等食品添加剂对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交联胍胶压裂废液,尤其是初期废液黏度高、稳定性好,对污水处理系统冲击大,致使其水处理回用及达标外排困难。为有效降低压裂废液黏度,考察了胍胶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分数及类型、助排剂加量等对胍胶压裂废液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胍胶,交联剂及助排剂质量分数、悬浮物颗粒质量浓度、含油量、pH值的增大,胍胶压裂废液黏度均增大;随着矿化度的增加,悬浮物颗粒尺寸的增大,胍胶压裂废液黏度减少;交联剂浓度相同时,有机锆交联剂交联效果优于有机硼交联剂,其中胍胶与交联剂质量分数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糯小麦与其它作物淀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糯小麦与其它作物的淀粉理化特性差异,分析糯小麦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淀粉厂批量生产的糯小麦淀粉及市售食品级马铃薯、木薯、糯玉米、红薯、普通小麦、普通玉米作物淀粉为材料,比较研究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淀粉色泽、透光率、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的淀粉糊化特性、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热力学特性及冻融析水率。【结果】糯小麦和糯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均小于1%,其它作物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在22%—27%;糯小麦淀粉透光率与红薯淀粉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和糯玉米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膨胀势和峰值黏度与糯玉米、红薯淀粉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起始温度(DSC测定)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回生值与糯玉米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其余几种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冻融析水率最低,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结论】糯小麦淀粉与常用作物淀粉的多数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低、起始温度(DSC测定)低、回生老化程度小、冻融稳定性好,优于其它作物淀粉,对于改善速溶、快餐、冷冻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货架期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唐晶磊  黄训端  张部昌  房列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595-11596,11630
[目的]为了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温度、pH、促凝剂、盐分等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黏度随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温度的降低,黏度降低;黏度几乎不受酸碱的影响;结冷胶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相容性良好,具有黏度行为协同效应;随着盐分质量分数的增加,黏度逐步降低,趋于稳定。[结论]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应用性能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质量分数、温度和盐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省马铃薯3个主栽品种的淀粉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淀粉黏度较高的品种为尤金、费乌瑞它和早大白,黏度值分别为6 5566、0185、985 cp,糊化温度都相对较低,是较为出色的淀粉性状;克新13与大西洋相对其它品种,淀粉含量较高,各项淀粉性状指标处于平均水平,将有一个较大的使用空间,有利于淀粉企业加工生产。克新18淀粉体积平均粒径最大达到72.49μm,反映出该品种淀粉颗粒具有较大的质量;东农303淀粉粘度值为2 793 cp相对较低,淀粉颗粒小,糊化温度高。  相似文献   

7.
改善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产的黄原胶的力学性能,研究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的流变性,为该复配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复配比、质量浓度、pH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氯化钾浓度等对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黏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结果表明: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最佳复配比为4∶6;复配胶的黏度随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8.0时黏度最大;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温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60℃达到最大值;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氯化钾浓度和冻融处理对复配胶的黏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0.5%复配胶在60℃加热30min条件下黏度为454.337Pa·s,其稠度系数为9 117。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盐酸制备酸解玉米淀粉,考察酸解温度和酸解时间对酸解玉米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旋转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对酸解淀粉的结晶度、糊化黏度、糊化温度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度和糊化温度随酸解温度的升高和酸解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糊化黏度随酸解温度的升高和酸解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酸解改性对玉米淀粉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一种制备疏水改性淀粉的新方法,为淀粉的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制得氧化淀粉;通过离子交换反应,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对氧化淀粉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了疏水改性淀粉对苯酚的吸附特性。【结果】氧化淀粉与CTMAB的离子交换反应符合一级反应。疏水改性淀粉的黏度随改性时间的延长呈先缓慢增加后急剧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说明交换量小时发生了分子内疏水性缔合作用,交换量大时发生了分子间疏水性缔合作用。与玉米淀粉和氧化淀粉相比,疏水改性淀粉的透光率明显下降,说明氧化淀粉疏水改性后分子变大。疏水改性淀粉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CTMAB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大,交换反应8 h时吸附量最大,表明分子间缔合增加了改性淀粉的疏水性,并相应地增加了其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结论】获得了制备疏水改性淀粉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疏水改性淀粉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膳食纤维为原料,一氯乙酸(MCA)为醚化荆,异丙醇为溶剂,制备了羧甲基大豆膳食纤维,研究了异丙醇溶液质量分数、NaOH用量、MCA用量、碱化时间、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对产品羧甲基质量分数的影响.实验得出较佳反应条件为:异丙醇溶液质量分数95%,m(NaOH):m(DF):m(MCA)=1.00:1.25:1.20,碱化时间60 min,醚化温度70℃,醚化时间120~150min,所得产品羧甲基质量分数为3.85%,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质量分数为71.07%.大豆膳食纤维经羧甲基化后,水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溶液黏度和透明度显著提高;并且随羧甲基质量分数的增加,SDF质量分数增大,溶液黏度和透明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羧甲基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研究了马铃薯淀粉羧甲基化改性的最佳条件以及羧甲基化改性对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乳浓度为16%的条件下,一氯乙酸与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110,氢氧化钠与淀粉的质量比为0.090,温度为45℃,醚化反应时间为6h时,取代度为0.841 5;各因素影响的顺序为:反应温度>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12.
对酶法制备的薏苡仁淀粉的化学组成、淀粉颗粒形貌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淀粉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干基计)分别为99.615%、0.254%、0.022%和0.105%;薏苡仁淀粉的相对密度为1.376 g.mL-1,其颗粒形状呈圆形和多边形,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均位于颗粒的中心位置,其X-射线衍射图谱结构属于C型;薏苡仁淀粉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较低,薏苡仁淀粉糊的糊化温度为67.0-71.6℃,透光率为39.6%,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凝沉速度较慢,强酸或碱性条件下可减缓其凝沉速度,而中性条件促进其回生;Brabender粘度曲线显示,薏苡仁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低于玉米淀粉糊而高于马铃薯淀粉糊,冷粘度稳定性高于玉米淀粉糊和马铃薯淀粉糊.  相似文献   

13.
以迟熟中粳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水稻生育中期施用氮肥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淀粉粘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氮肥施期后延而提高;在水稻生育中期,施氮量对稻米淀粉粘滞性有显著影响,但氮肥施期对稻米淀粉粘滞性并无明显的影响。施氮量在0至270.0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稻米淀粉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均显著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则有增加的趋势。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稻米淀粉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消减值无相关性;而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杂粮面条具有很好的特色风味及营养保健功能,为拓宽糯小麦的应用范围,提高面条营养价值,利用两种杂粮粉(紫薯粉和苦荞粉)、两种筋力类型糯小麦粉与特一粉配粉,分析杂粮粉和糯小麦粉对面粉的理化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糯小麦杂粮配粉及面条制作中,添加紫薯粉比添加苦荞粉总淀粉含量、稳定时间低,直链淀粉含量、吸水率和面条评分高;糯小麦比例提高,总淀粉含量升高,直链淀粉含量、面粉峰值粘度和回升值下降,面条评分增加;强筋糯小麦配粉更有利于杂粮面条品质改良,以30%扬糯麦2号和15%紫薯粉配粉,面条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不同比例的马铃薯全粉、豆渣粉对小麦粉的化学组分、色泽、功能特性和糊化粘度特性的影响,为研发高膳食纤维功能型烧麦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的添加可以增强小麦粉的吸水性能、溶胀性能和胶凝性能,但是当添加量大于20%后,小麦粉色泽显著变差;豆渣粉的添加可以提高小麦粉的营养价值,添加10%后,小麦粉膳食纤维含量高于6%。快速粘度分析(RVA)显示,小麦粉的峰值粘度、最终粘度、最低粘度、衰减值、回升值均随马铃薯全粉和豆渣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添加马铃薯全粉和豆渣粉能增强小麦粉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07-8608,8611
[目的]研究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最合适的氧化剂。[方法]选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高锰酸钾、双氧水、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先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氧化,然后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对不同氧化剂制备的马铃薯氧化淀粉的羰基含量、羧基含量进行测定,并对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的粘度、失水率、初粘性、流动性、贮存期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在相同条件下,用双氧水制备的马铃薯淀粉胶粘剂的各个性能都明显优于其他氧化剂制备的胶粘剂。[结论]双氧水是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最合适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大米淀粉提取及黏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OH溶液浸泡米粉去除蛋白质提取大米淀粉的试验结果表明,在0.2%NaOH溶液、固液比1:4、浸泡2h的最佳提取条件下,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0.453%、淀粉得率为74.2%。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以烘箱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所得淀粉的黏滞性谱,结果显示两种淀粉的黏滞性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