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棉花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疆内外各地选育的优良棉花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了解其丰产性、适应性、抗虫性、利用价值,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的棉花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品种(系)中12个品种(系)的产量都超出当地主栽品种及小区试验对照品种冀杂-566。其中国抗杂1号产量为2565kg/hm^2,居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冀杂-566增产32.5%;品系永1268、GM-507和品种邯杂154均比对照品种冀杂-566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27.1%,22.4%,及21.7%,参试品种(系)中居第2至第4位。  相似文献   

2.
RAPD鉴定棉花抗(耐)黄萎病品种(系)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已知系谱信息,对国内外不同来源的25个抗(感)黄萎病的棉化品种(系)进行特征及特性分析。从被测试的40个引物中选取对25个棉花品种(系)D 增表现多态性的26个随机引物,构建25个棉花品种(系)DNA指纹图谱,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棉花品种(系)可划分为4个类群,这与其系谱来源基本吻合。第I类为国外引入的抗黄萎病品种,第Ⅱ类为陕种“太仓121  相似文献   

3.
棉花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邯郸市11个棉花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霜前花率、单铃重和单株果枝数,而单株铃数与产量的关联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宣州区水阳镇种植的棉花品种(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抗旱种质资源,为棉花抗旱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1份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3 600 m3/hm2)与水分胁迫(1 800 m3/hm2)2个处理,研究陆地棉在水分胁迫与正常灌水下生育进程、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参试材料生育期缩短1~5 d;棉花生育期缺水抑制了棉花植株的生长,果枝量减少、单株铃数降低;水分胁迫下参试材料棉株干物质积累量在蕾期、花铃期、絮期分别下降0.70 、5.68、2.18 g/株。有效铃数减少0.89g/株,单铃重平均下降0.23 g,籽棉减产幅度达到1.93%~37.14%。水分胁迫下11个参试品种(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3个参试品种(系)的SOD、POD、CAT活性均升高。【结论】参试材料9号、2号在水分胁迫下生长发育情况较好,棉花减产不显著,为抗旱性较好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安徽省阜阳棉花棉种场对5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引种试验,探讨新品种在安徽淮北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5个棉花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纤维品质等均优于对照品种,从产量与纤维品质相结合分析,5个参试品种中以皖杂11号和同杂棉8号表现最优,增产最显著,品质最好,适合在安徽淮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以14个不同基因型的棉花品种(系)为试验对象,研究棉花苗期的耐高温特性,结果表明:经高温胁迫处理后恢复正常生长6d的活苗率可以作为鉴定棉花苗期的耐高温指标,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系)间苗期的耐高温特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棉花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特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2份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13份新疆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参试棉花品种(系)在哈密棉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表现。[结果]棉花品种(系)尼科3号、44-23、库1506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抗逆性较强,综合表现高于其他品种(系)。[结论]通过综合比较,初步筛选出尼科3号、44-23、库1506这3个适合哈密棉区种植的品种(系),可进一步试种后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2个生态棉区、5个点于2000年对8个优质、高产棉花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全面考察了各参试品种(组合)的品质、产量等综合性状,为确定我省今后棉花主推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97014,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沩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6对SSR引物筛选出的22对引物均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中产生明显的扩增差异带,共检测出9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性比率达71.1%.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7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4个.利用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14份抗虫棉品种(系)的SSR数据的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14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5~1.056.聚类分析表明,14份棉花品种(系)可分为2大类4亚类,其中,第1大类是以转基因的抗虫棉为主,第Ⅱ大类包括3个品种(系),分别是中棉所的ISA4ne,BR—S-10和湖南农业大学的97014,这3个品种都为无蜜腺的形态抗虫棉品种,故较早的聚为一类.本研究表明,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棉花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町靠的,揭示了抗虫棉花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杂交种杂20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20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杂交新品种。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皮棉产量1 582.5 kg/hm2,较对照晋棉31号增产39.74%;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1 987.5 kg/hm2,较对照增产22.46%。分析探讨了杂208的选育过程和遗传基础,并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2.
适宜麦套的晚春播棉花品种冀17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17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选自夏播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6的508系为母本、以综合性状优良的169系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适宜棉麦套作的晚春播棉花新品种,201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5010号)。该品种具有早熟、稳产、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好、适宜棉麦套作等特点,在棉麦套作模式下棉花霜前花率可达87.2%且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对促进棉田增效和加快河北省棉花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is a serious soil-borne disease that leads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worldwide.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s to develop new resistant cotton varieties. Lines 5026 and 60182 are two Verticillium wilt-resistant upland cotton accessions. We previously identified a total of 25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from 5026 and 60182 by assembling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from hybridization with susceptible parents. In the current study, using 13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lanking 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we developed 155 cotton inbred lines by pyramiding different 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from a filial generation produced by crossing 5026 and 60182. By examining each allele's effect and performing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we detected four elite QTLs/alleles(q-5/NAU905-2, q-6/NAU2754-2, q-8/NAU3053-1 and q-13/NAU6598-1) significant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pyramiding these elite alleles increase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inbred lines. Furthermore, we selected 34 elite inbred lines, including five lines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elite fiber quality, high yield and resistance to V. dahliae, 14 lines with elite fiber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three lines with high yiel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12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V. dahliae. No correlation between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as detected in the 155 developed inbred lines. Our results provide candidate markers for disease resistance for use in marker-assisted breeding(MAS), as well as elite germplasms for improving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via modern cotton breeding.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异甜荞麦品种,于2014-2016年通过田间种植、考种对晋北地区引进的12份甜荞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观测和测量,运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对不同甜荞麦品种(系)的稳产丰产性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荞杂 1、通荞1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综甜荞2号和通荞1号静态稳定性较好。12份甜荞麦品种(系)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947%,根据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筛选出3份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甜荞麦品种,分别为右玉甜荞、蒙0530和宁荞1号。聚类分析表明,12个甜荞麦品种(系)可划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的株高相对较高,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较多,籽粒重、单株粒数多;优于第Ⅱ类。研究为当地甜荞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品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项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铃质量及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成负相关,影响力顺序为生育期>籽指>单铃质量;果枝始节位、株高、单株铃数及衣分与霜前皮棉产量成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衣分>株高>单株铃数>果枝始节位。并提出新疆早熟棉区棉花育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目标为:生育期127~132 d、果枝始节位4.4~5.3、株高(7月15日打顶后自然株高)62~74 cm、单株铃数6.5~9个、单铃质量5.2~5.9 g、籽指10.1~11.3、衣分4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新疆陆地棉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形态指标、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棉花种质资源在新疆季节性水分匮缺条件下的表现,为旱区棉花主栽品种的确定和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126个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在季节性水分匮缺状态下的株高、果枝数、生育期、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马克隆值、反射率、黄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共17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首先,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7项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的重叠,因为56对数量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22对数量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第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126个棉花品种的17项数量性状86.34%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27.45%、17.18%、11.61%、8.42%、6.66%、5.33%、5.08%和4.63%。第三,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当类间距离为12.5时,126个棉花品种被聚为7大类,第Ⅰ类有22个品种、第Ⅱ类有17个品种、第Ⅲ类有19个品种、第Ⅳ类有28个品种、第Ⅴ类有19个品种、第Ⅵ类有13个品种、第Ⅶ类有8个品种。第四,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114个棉花品种被正确判别,判对概率为90.48%;12个棉花品种被误判,误判率为9.52%,这说明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最后,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类为中产中等品质品种,第Ⅱ类为低产优质类品种,第Ⅲ类为高产优质类品种,第Ⅳ类为中高产中等品质类品种,第Ⅴ类为中高产中上等品质类品种,第Ⅵ类为高产中等品质类品种,第Ⅶ类为低产劣质类品种,同时科学地评价了7个类别的棉花品种,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良方案。【结论】西北旱区棉花育种一方面在产量上进展明显,除了第Ⅵ类和第Ⅴ类外,大多数品种达不到纺高支纱的要求。适纺中支纱的主栽品种可在第Ⅲ类中选育。第Ⅱ类的纺纱指数达到了适纺高强力优质棉的要求,要着重改良产量指标。今后,西北旱区棉花育种工作要对不同类别的品种,选取适合的育种策略,以达到产量和品质均趋向最优。  相似文献   

17.
新陆早42号(原代号垦62)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育成的优良早熟棉花新品种。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190.6、2 196.2、2 133.6 kg/hm2,较对照新陆早13号分别增产6.82%、10.1%、9.3%;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壮;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良,吐絮畅且集中,形态特征适宜机械采收;生育期123 d,早熟性好,适宜在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核心种质代表着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六棱塑料钵定量注射菌液法,在环境可控的人工生长室对419份陆地棉品种(系)组成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与优异材料筛选。结果表明,419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总体抗病材料偏少,共筛选出12份抗病材料,病情指数范围在21.67~25.00;耐病材料253份,病情指数分布在25.47~50.00,其他材料均表现为感病;缺乏对黄萎病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现代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3.75,整体抗性都要好于中期、早期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8.60和51.55);来自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平均病情指数为43.21)整体抗性要好于其他植棉区和地理来源品种的整体抗性。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提供了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0个陆地棉品种(系)种子活力、棉苗素质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种子活力因品种而异。种子活力愈高的种子,棉苗素质愈好,两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活力较发芽率与棉苗素质有更密切的关系,无论棉花育种或大田栽培,重视对棉子活力的选择与培育,有助于培育壮苗,对促进棉花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关乎中国2 000万棉农的利益。产量是棉花种植收益的基础,因此,在其他性状综合发展的前提下,高产是棉花品种培育的最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倍之多,其中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为棉花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日渐狭窄,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缓慢,严重阻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包含的4个主要组成成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单株铃数和衣分的增加在中国棉花高产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加强重点性状改良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性状及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分析在中国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的途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引种在建国初期对于中国棉花产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替代了中国原有的产量低、品质差的亚洲棉品种,促进了中国自主育种的发展;通过传统育种先后培育出早熟的中棉所16、丰产的鲁棉1号和抗病丰产的中棉所12等品种,推动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通过杂种优势利用,中国培育了一大批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杂交品种,例如中棉所29曾经占中国长江流域杂交棉种植面积的50%左右;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利用的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多个稳定产量性状位点的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契机,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石远321和鲁棉研28等的育成使中国棉花产量稳中有升,但是目前针对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较少,还需加强对于产量相关基因的挖掘,加快发展转基因高产育种。目前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但中国地少人多,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为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继续挖掘棉花产量潜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收集种植资源,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加强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简化制种技术和成本,推动简化制种的优异杂交种的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掘全基因范围内的高产相关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通过聚合育种,培育高产、优质、早熟以及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