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玉米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锈病是一种玉米上常见的气传病害,在中国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华东以及西北地区均有发生.其主要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发病中度的田块,可减产10%~20%,感病较重的则可达到5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对中国部分玉米产区造成严重影响.应从玉米锈病的抗病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引进国外抗玉米...  相似文献   

2.
玉米锈病是一种通过气流传播的真菌病害,发病较重的田块减产5%~15%,对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玉米锈病是近几年黄淮海玉米主产区暴发流行的一种新病害,我们通过大量田间调查和查阅资料,结合当地生产情况,对玉米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危害损失、发病条件、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采取以抗病育种为核心,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栽培防病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博乐地区玉米主要病害包括丝黑穗病、锈病、条斑病等。玉米侵染性病害种类占玉米病害总数的80%以上,是为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技术对有效防治玉米病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博乐市玉米主要病害,分析了发病症状和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夏玉米南方锈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锈病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气传型叶斑病病害,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普遍发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淮海区域性极端气候如台风、干旱、高温等频发,给南方锈病的侵染传播营造了良好的条件,而生产中玉米品种同质化严重,大量不抗南方锈病的品种种植,使黄淮海夏玉米区南方锈病越来越严重。针对目前黄淮海南方锈病逐年加重发生的现状,该文系统性论述了南方锈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抗性基因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就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淮海南方锈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几年玉米锈病在北方地区普遍发生且有加重危害的趋势,具体分析玉米锈病的危害、发生和防治,以期减轻玉米锈病给玉米种植户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吴建敏 《农技服务》2008,25(2):85-86
介绍了玉米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特点、侵染循环、发生因素,以及综合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锈病高湿可引发锈病,孢子随风传播,以冬孢子及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春末夏初低温或中温而湿度较高时侵染叶面,引起叶片枯死。防治方法:用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  相似文献   

8.
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edrw.引起的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该病可为害玉米叶片、茎秆、苞叶和雄穗组织,造成产量降低、籽粒品质变差,对玉米生产具有较大影响。本文重点介绍玉米南方锈病国内外发生及危害概况,阐述玉米南方锈病的病理、病征,并探讨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基因的遗传研究,最后综述了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要点,以及进一步研究玉米南方锈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12.5%禾果利防治玉米锈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5%禾果利可湿粉是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但在玉米锈病防治上尚未见报道.随着我区玉米制种组合和面积的扩大,玉米锈病日趋严重.在粉锈宁防治效果欠佳的情况下,为农民推荐高效、长效、安全的替代农药迫在眉睫.为了明确12.5%禾果利可湿粉对玉米锈病的防治效果,2000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玉米锈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2.5%禾果利防效较好,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0.
马巍 《河南农业》2008,(19):15-15
玉米锈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全生育期均能侵染发病。以中后期发病最为严重。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发病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或卵形小粉疱.之后小粉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病菌夏孢子),夏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后期病斑上生黑色近圆形突起,开裂后露黑褐色冬孢子。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世界3大栽培作物之一,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10,是全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用途。但近年来,玉米病害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苗枯病、粗缩病、锈病等也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中国新发现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贵州省赫章县小麦条锈病秋季发生情况,2006年秋季笔者主要对该县古基乡、野马川镇、六曲河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19块地,自生麦病田率为55%,秋播小麦病田率为20.20%。古基乡发病较多,自生麦苗上有多个发病中心,有的秋播小麦田块亦呈现病叶较集中现象。在海拔1660-1910m范围内,都有小麦条锈病发生,说明当地越夏菌源能够为本地区秋苗发病提供充足菌量。对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赫章县小麦条锈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但是也相应了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以玉米作为主栽农作物,在玉米成长期间主要的病虫害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地老虎、红蜘蛛、玉米螟虫等。为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本文通过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一些规律及其相应的病虫害特点做些简单的介绍及提出一些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5.
大方县2009年玉米生长前期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大方县2009年玉米生长初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玉米黄呆蓟马是发生的主要虫害,且大面积暴发性发生;玉米锈病和大斑病是主要病害,它们虽然零星发生,但已有快速蔓延的趋势。为免对玉米中后期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对3种主要病虫害进行了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针对近年频繁暴发的玉米南方锈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菌的遗传相似性,为研究该病害流行与发生规律和抗病育种提供信息。【方法】利用18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1和2012年采集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菌株进行扩增,分析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特征。【结果】在相似系数0.81水平上,72个菌株被划为2群5亚群10组,亚群间表现出年度与地域的一定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株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揭示山东与安徽、福建与浙江群体分别具有相对较高的相似性,而海南群体与其它群体遗传距离最远;不同地区病菌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遗传相关性较低。【结论】引起中国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多堆柄锈菌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初步证明,各地病菌无法在当地完成周年侵染循环;海南三亚冬季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不是中国其它地区病害的初侵染源,广东和广西等华南地区的玉米锈病也不是黄淮夏玉米区病害的初侵染源,中国大陆地区和海南岛的玉米南方锈病的初侵染源可能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HYSPLIT-4模式的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YSPLIT-4模式,利用历史气象数据,研究了小麦条锈病菌的远程传播规律,特别是西北、华北、新疆、四川、云南、贵州之间的菌源关系。结果表明:秋季,西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华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四川、云南、贵州,四川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云南和贵州,云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贵州,贵州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云南;春季,华北菌源主要影响华北地区,西北菌源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四川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四川、云南、贵州的菌源对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其他地区的菌源对新疆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新疆的菌源偶尔可以传播到其他地区,但是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云南咖啡抗锈品种不同植区出现锈病,结合国内锈病小种分布情况,开展了咖啡大田抗锈性丧失原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寄主-病原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咖啡锈病生理小种不断变异,导致抗锈性丧失,阐述了持久抗锈品种选育研究和合理配置对咖啡品种抗锈持久的重要性,提出了防治锈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锈病是草坪草的重要病害,且病原菌种类多,鉴定困难。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野生型和矮化突变材料中的感病株系为对象,通过观察锈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其中ITS序列的同源比对分析和β-tubulin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种与小麦禾柄锈菌的同源关系接近,所以初步认定该菌株属于禾柄锈菌,这是国内对禾柄锈菌引起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首次报道。同时,我们对病原菌诱导后草地早熟禾PR1L、NPR1L基因的表达变化和PRs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PR1L、NPR1L基因在病菌诱导12 h时的表达量达到了峰值,且在矮化突变植株(A16)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达到了8.8-fold、4.5-fold,均大于在对照植株(WT)中的表达量。另外植物的PRs蛋白在禾柄锈菌侵染植物第8天后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侵染的植株。初步对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防御机制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开展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预防及抗病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考察确认甘肃南部是小麦条锈菌越夏的适宜地区。在甘南州和临夏州大部分地区,条锈菌在晚熟春麦上越夏,越夏菌源主要侵染临近地区自生麦苗。在陇南地区和甘南州的舟曲等地,条锈菌主要在海拔1600 m以上地带的自生麦苗上越复,越夏后侵染冬小麦秋苗。文中讨论了甘肃省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划以及越夏调查与越夏区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