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Niels Pedersen等人于1987年在家猫体内发现了猫免疫缺陷病毒,并证实该病毒是猫艾滋病(AIDS)的病原。该病毒在形态学、Mg~(2+)依赖的逆转录酶活性、在猫体内的持续感染性以及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都与慢病毒极其相似,因此将之分为慢病毒的一员。由于该病毒引起猫科动物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与人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起的艾滋病的密切相关性,可以将猫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播和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本病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称为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其中以1型鸭肝炎病毒引起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也是发现最早的鸭肝炎病毒,危害性也最大。现将2000年春季,发生在26天龄雏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过程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病料来源:山东潍坊某县市,发病率100%、病死率87%的26天龄发病雏鸭群病死鸭的肝脏。 (2)9~10天龄鸡胚:种蛋购自山东省六一农场,自孵。 …  相似文献   

3.
病毒的进化     
丁铲 《动物保健》2011,(10):48-49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其中最核心的理论就是凡是生命体都是变化的;任何一种生命体都想使自身物种尽可能多、尽可能长久的繁衍下去;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4.
5.
病毒的进化     
丁铲 《兽医导刊》2011,(10):48-49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其中最核心的理论就是凡是生命体都是变化的;任何一种生命体都想使自身物种尽可能多、尽可能长久的繁衍下去;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6.
病毒的分类     
<正> 一、病毒的发现:1982年俄国人伊凡诺夫斯基(DmitriiIwanovski)报导,患菸草叶斑病即花叶病的叶液,通过除菌过滤器后,仍有传染性(见 Zbi.Baktei.Abt.Ⅱ,5,1892),此后,人们认为伊凡诺夫斯基是病毒的发现者。伊凡诺夫斯基最早进行这项滤过试验并将滤液感染成功,这点没有争论。争论焦点是:当时伊凡诺夫斯基没有意识到病毒的存在,他却认为烟草花叶病植物的感染性液汁是“细菌分泌的一种毒素,是这种毒溶液在过滤液中”。因此,有人认为最早发现病毒的不是伊凡诺夫斯基。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不含口蹄疫病毒RNA的空衣壳结构,由口蹄疫病毒的4种结构蛋白体外自组装形成的,形态上与天然病毒粒子相似,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文章介绍了口蹄疫病毒衣壳的组装、口蹄疫病毒VLPs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影响VLPs形成的因素,并对VLPs在疫苗研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陈炎  戴成吉 《中国猪业》2008,3(9):28-31
目前的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成为许多猪场面对的难题,而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对于疾病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为开展猪病防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NDV)的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DHV、AIV和NDV的多重PCR鉴别诊断技术,并对体系进行了优化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所扩增的3种病毒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74bp(DHV)、264bp(AIV)和362bp(NDV),且特异性、敏感性良好,能够分别检出1pg AIV、10pg DHV和10pg NDV的病毒RNA。对鸭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病毒分离鉴定符合率90%以上,可用于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猫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貂细小病毒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猫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和貂细小病毒是3种极为相似的细小病毒。最初人们主要根据患病水貂、猫、犬临床症状相似的特点,注意到它们之间可能有密切关系。时至今日,对这3种病毒的许多方面都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从猫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貂细小病毒病共同特性、生物学差异和进化机制等方面对这3种病毒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和猪伪狂犬病是3种最为常见的、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兽医临床上这3种疾病有时呈混合感染,且临床表现相似,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对这3种疾病的确诊方法都存在着繁琐、耗时、特异性差等缺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种特异、快速、灵敏的诊断方法用于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抗原成分为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疫苗的效力与疫苗中含有的146S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对疫苗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146S的定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146S定量的方法主要是超速离心的方法,除此之外,ELISA检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更为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作者主要对各种146S的定量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方法,快速诊断DHV,本研究建立了DHV的NASBA检测方法并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可重复性,该方法为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是目前在我国和世界人群中正在流行的一种重症传染病。已经明确SARS病毒是属于冠状病毒科成员的一个变种。冠状病毒科的代表种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有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早在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4,(11):1725-1731
为了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样颗粒,本试验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JL株的VP2全长基因,并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构建含有IBDV VP2基因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VP2,转化DH10Bac E.coli感受态细胞中,经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VP2,将重组杆粒rBacmid-VP2转染sf9细胞后得到重组杆状病毒vBac-VP2。rBac-VP2感染sf9细胞,提取DNA,经PCR电泳分析,得到1条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特异性荧光;Western-blotting分析,在大约53 000处出现1条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电镜观察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细胞上清和沉淀,均可见重组VP2蛋白自行组装形成的病毒样颗粒。试验结果表明IBDV 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自组装成了IBDV病毒样颗粒。本试验为研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烈性出血热的病原体,致死率高达90%。对该病毒活病毒的操作仅能够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高级别的生物安全要求限制了病毒的研究。为建立一个能够表达EBOV囊膜蛋白(GP)的伪病毒,本研究利用表达GP基因的重组质粒,与囊膜蛋白缺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免疫缺陷病病毒1型(HIV-1)基因组的重组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细胞(293T),以包装整合含有囊膜蛋白的伪型EBOV。结果表明,EBOV GP蛋白能够正确组装至HIV-1病毒表面;利用组装的伪型病毒粒子感染293T、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骨肉瘤细胞(Ghost)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几种细胞系,结果显示在不同细胞系中均可检测到GFP蛋白的表达,表明组装的伪型病毒可以模拟野生型病毒感染相关细胞。本研究构建的伪型EBOV作为活病毒的替代工具,为研究EBOV的感染机制及中和抗体的筛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Chuzan病毒的发现经过、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实验感染致病性、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学、诊断和防制方法,作了系统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