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大叶枸草粉替代基础混合饲粮中的苜蓿草粉、豆粕、玉米及混合精料对瘤胃体外产气和发酵特性的影响,探讨大叶枸草粉替代常规饲料的适宜比例。选用3头体况良好并装有瘤胃瘘管的青年湖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分4个试验(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25%~100%替代豆粕、10%~40%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每个试验设均空白对照,用体外产气法观测各基础混合饲粮的24 h体外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体外24 h产气量、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各挥发性脂肪酸(VFA)与TVFA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用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时,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替代比例时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pH及氨态氮浓度(P<0.05);随着大叶枸草粉替代玉米比例增加,24 h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pH、氨态氮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TVFA浓度显著下降(P<0.05),乙酸/TVFA显著上升(P<0.05),丙酸/TVFA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时,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用20%以内的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除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高于40%时会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和TVFA浓度(P<0.05)。可见,湖羊基础混合饲粮中用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在瘤胃发酵特性上没有差异;以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对瘤胃发酵参数影响不显著;而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的比例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能量饲料对西门塔尔育肥牛瘤胃体外产气量、发酵参数、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0、4%、8%、12%、16%干苹果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应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各组日粮体外发酵0~72 h的产气量;体外产气试验结束后,测定瘤胃液的发酵参数;体外发酵48 h测定人工瘤胃液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利用4%、8%、12%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测定饲喂不同替代比例日粮育肥牛的增重指标。[结果] 4%干苹果渣组总产气量显著(P<0.05)高于8%和16%干苹果渣组,各组样品产气主要集中在4~24 h,36~72 h产气量趋于平稳。产气后各组pH值均在正常范围;8%干苹果渣组氨态氮浓度显著(P<0.05)高于12%和16%干苹果渣组;4%和8%干苹果渣组的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对照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8%干苹果渣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育肥牛的试验期间总增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4%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可提高西门塔尔育肥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4%和8%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可提高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粮消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苹果渣这一丰富的饲料来源,试验采用2重复4×4拉丁方设计研究苹果渣混合青贮料替代不同比例的玉米青贮料对奶山羊采食量、瘤胃液pH值及氨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渣混合青贮料替代65%的玉米青贮料可以显著提高奶山羊的精料与青贮料日采食量(P<0.05);饲喂不同比例的苹果渣混合青贮料对各组奶山羊瘤胃液各时间点pH值、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瘤胃液采集时间的延长,各组奶山羊瘤胃液的pH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采食后4小时达到最低值;氨态氮浓度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采食后2小时达到最高值。说明苹果渣混合青贮料替代65%玉米青贮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6):50-55
本试验以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物候期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发酵24,48,72以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测定产气量、甲烷产量、底物降解率、pH、VFA、氨态氮及菌体蛋白浓度。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苜蓿的累计产气量、甲烷产量、底物降解率以及V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H呈逐渐降低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苜蓿NH3-N浓度以及现蕾期和初花期苜蓿MCP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现蕾期苜蓿NH3-N浓度和盛花期苜蓿MCP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物候期苜蓿对累计产气量、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和菌体蛋白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现蕾期苜蓿累计产气量、VFA浓度显著高于初花期(P<0.05),现蕾期苜蓿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和菌体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盛花期(P<0.05)。综合苜蓿营养指标以及体外发酵情况,以现蕾期苜蓿营养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6.
应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技术,通过接种不同数量的瘤胃液,确定瘤胃液数量(微生物数量)对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及pH值的影响。试验分为10个处理,即缓冲液与瘤胃液体积比分别为11∶、21∶、31∶、41∶、51∶、61∶、71∶、81∶、91∶和101∶。每个处理设置2个重复,同时每个处理设置2个空白。将样品发酵48h,分别在2、4、8、12、24、48h6个时间点记录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并在发酵结束时测定发酵液的pH值。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2h和4h的产气量与瘤胃液比例极相关(P<0.01),8h和12h的产气量与瘤胃液比例显著相关(P<0.05),24h以后(包括24h)的产气量与瘤胃液比例不相关(P>0.05)。瘤胃液比例对人工瘤胃发酵的pH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评定了不同化学处理对稻草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用复合碱、氨及尿素处理稻草后,称量1 g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39℃发酵瓶内体外发酵,分别于24,48,72,96 h冰浴终止发酵,测定产气量、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及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发酵的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以及微生物蛋白浓度。其中复合碱处理组的发酵速度最快,累计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次为尿素处理组和氨化处理组,对照组最低;尿素处理组的pH、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氨化处理组和碱化处理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的体外降解率,其中复合碱化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法进行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的筛选试验。以绵羊基础饲粮为底物,其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3.0%、5.0%、7.0%的甘草提取物,分别培养6、9、12、15、18、21、24 h,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培养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4 h发酵结束时,5.0%组、7.0%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提取物对培养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浓度(除0.5%组21 h)均低于对照组;发酵24 h结束时,7.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1.0%组>0.5%组>7.0%组>3.0%组>5.0%组。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甘草提取物最有利于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以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混合天然牧草为发酵底物,添加不同水平的菜籽油,测定体外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的相关瘤胃发酵参数,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菜籽油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纤毛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适量添加菜籽油对牦牛瘤胃发酵无显著影响;从产气量上看,添加7%菜籽油时,瘤胃累积产气开始下降,添加量为9%时,菜籽油对瘤胃累积产气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菜籽油的添加量不宜超过日粮的7%。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对玉米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未处理的玉米及两种不同厚度蒸汽压片玉米(压片厚度为1.5mm,SFC 1.5;压片厚度为2.0mm,SFC 2.0)为材料,采用营养成分分析、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试验,研究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对玉米营养成分、淀粉糊化度和活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淀粉糊化度(P0.05);并且显著提高了玉米在瘤胃液内的淀粉降解率和体外产气速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氨态氮(NH3-N)浓度(P0.05);降低压片厚度(1.5和2.0mm),蒸汽压片玉米淀粉糊化度增加约17%(88.76%和71.60%),SFC 1.5的体外产气速度、4h干物质和淀粉产气率显著高于SFC 2.0(P0.05)。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对玉米瘤胃48h产气量、12和24h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乙酸、丙酸、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摩尔比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在瘤胃内淀粉降解率和降解速度,降低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而对48h产气量及其他发酵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为开发利用缓释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提供基础数据。以4只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应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产气,体外发酵底物分别为含48%苜蓿不含缓释尿素的饲粮(对照组)、含24%苜蓿和0.5%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1组)、不含苜蓿含1.0%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2组),持续发酵72 h后终止发酵,测定指标包括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结果显示:1)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GP 24)、48 h累积产气量(GP 48)、72 h累积产气量(GP 72)、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b)、潜在产气量(a+b)、可消化有机物含量、代谢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的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a)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产气速率(c)数值依次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1组pH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数值差异极小;试验1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3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乙酸/丙酸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3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与甲烷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体外发酵条件下,适宜水平的缓释尿素可替代苜蓿蛋白,有利于瘤胃体外发酵。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5%的缓释尿素替代50%的苜蓿蛋白(饲粮中苜蓿占比由48%降至24%)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皂苷对山羊瘤胃细菌发酵功能的影响。选择4只22月龄、体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晨饲后3 h采集瘤胃液,分离出细菌后,采用批次培养法进行体外发酵。试验分0%(对照组)、1%、2%及3%4个组,每组3个发酵瓶,每个发酵瓶为1个重复,体外厌氧培养24 h后,分别测定各处理组pH值、氨态氮浓度、微生物蛋白浓度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添加1%~3%的苜蓿皂苷可以降低瘤胃细菌发酵液的pH值,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的浓度,但未对微生物蛋白浓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底物中添加不同水平假蒟提取物(PSE)对海南黑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7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南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50:50的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设计6个PSE添加浓度,分别为0、300、600、1 200、1 800、2 400 mg/kg(干物质基础),即对照组、300 PSE组、600 PSE组、1 200 PSE组、1 800 PSE组、2 400 PSE组,每组7个重复,各组分别于12、24、36 h停止发酵,记录发酵产气量、pH、干物质消化率、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结果表明:随着PSE添加水平的增加,体外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当添加量达到600 mg/kg及以上时,各试验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600、1 200 mg/kg PSE可以提高体外发酵36 h的pH(P<0.05);添加PSE对体外发酵的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添加2400、600mg/kgPSE可以分别提高12、24 h的干物质消化率(P<0.05);PSE可以调控瘤胃发酵模...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以小尾寒羊为瘤胃液供体,借助DFCCS-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4%、16%、18%的4种饲粮进行体外发酵,于投料前、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瘤胃液pH值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氨态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12%、18%水平(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乙酸、丙酸、丁酸影响不显著(P0.05);菌体蛋白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菌体蛋白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粗蛋白质水平为16%的饲粮最有利于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发酵。  相似文献   

15.
植物精油对湖羊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来研究辣椒油、丁香酚及八角茴香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压力渎取式体外培养法(RPT系统)测定产气量,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浓度。结果发现,添加辣椒油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烷产量升高,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和支链脂肪酸含量降低,但产气量却升高。而添加丁香酚和八角茴香油降低了甲烷生成量,但对产气量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蔗糖对泌乳奶牛体外产气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泌乳中期奶牛为瘤胃液供体,设置0%、2%、4%、6%、8%共5个蔗糖添加水平,使用微生物发酵微量产气自动记录仪(AGRS-Ⅲ)记录发酵48 h产气量(GP48 h)并拟合产气动力学参数、计算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测定体外发酵0.5、1、2、3、6、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含量。结果表明:GP48 h、理论最大产气量(A)、达到1/2产气量的产气速率(AGPR)随蔗糖添加水平提高线性增加(P<0.01),蔗糖添加水平对发酵48 h的IVDMD、发酵液pH、VFA和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体外发酵1、2h的发酵液pH线性下降(P<0.01);6%、8%组乙酸和丙酸比例低于其余3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较对照组而言,4%蔗糖组在不改变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提高了体外产气速率和底物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瘤胃产气量与发酵参数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集9只山羊的瘤胃液,应用ANKOM RFS产气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其中对照组发酵底物不含红曲米酒糟,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发酵底物分别含有50、100、150 mg/g的红曲米酒糟。测定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72 h的产气量(GP)以及体外培养72 h的pH、干物质消失率(DMD)、氨态氮(NH_3-N)与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在1~5 h内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发酵液pH均处于正常水平,且氨态氮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发酵液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Ⅲ组发酵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红曲米酒糟可增加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瘤胃发酵,具有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潜力,值得开展饲养试验确定其在山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陕北绒山羊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陕北绒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棉籽粕(A组)、玉米蛋白粉(B组)、豆粕(C组)和菜籽饼(D组)4种蛋白质日粮,测定瘤胃液pH值、氨态氮浓度、精料蛋白质降解率、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微生物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值均在6.07~6.63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氨态氮浓度变化范围为99.1~265.6 mg/L,A组与D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不同时间段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各组粗蛋白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C组的消化率最高;在饲喂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瘤胃微生物蛋白量呈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采食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食后C组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对原虫蛋白与细菌蛋白的比较,发现4种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内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外源酶对湖羊瘤胃液微生物体外培养的影响,为将外源酶应用于湖羊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瘤胃液体外培养法,将10、20、30、40 mg/kg 4个水平的外源酶加入体外培养体系分别培养6、12、18、24、36、48 h后,测定体外培养液中的产气量(GP)、pH值、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外源酶可有效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液的GP、pH值、NH3-N浓度、MCP浓度及VFA浓度。添加外源酶可改善湖羊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其中以添加量为10 m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豆粕为参比饲料,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国产双低菜籽粕与加拿大双低菜籽粕的瘤胃发酵和动态降解率差异。3种蛋白源饲料与晨饲前采集的瘤胃液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后2、6、12、16、24、30、36、48 h记录累积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动态降解率。结果表明:三者的累积产气量变化趋势相似;国产双低菜籽粕的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a+b)显著低于豆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P0.05),三者的快速产气部分(a)差异显著(P0.05);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受蛋白源种类、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极显著(P0.01);三者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培养时间变化极显著(P0.01);豆粕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最高,国产双低菜籽粕最低(P0.05),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则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